德清县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 文档编号:3780474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7.97KB
德清县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德清县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清县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清县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德清县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我县承接杭州物流产业转移,推动我县进一步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实现全县经济转型升级,根据《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德清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和《德清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制定《德清县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指导我县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县乡镇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德清县物流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发展成就
1、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县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
物流业总量初具规模。
2010年,全县物流业增加值达20.9亿元,占GDP比重8.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26%;完成货物运输量2078万吨,其中公路1297万吨、水路781万吨;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运输类物流企业90家,营运货车1743辆、总吨位8222吨,其中:
专用载货汽车203辆、总吨位2477吨。
2、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十一五”期间,相继开工建设了升大物流及临杭物流园区,迈出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型企业转型的第一步,其中,浙江湖州升大物流座落于新市镇,总投资15000万元,项目总用地130亩,年吞吐量400万吨,2009年年底全面竣工;骏越能源总投资20600万元,项目总用地75亩,年吞吐量200万吨,2010年年底全面竣工;中球冠30000立方米储油罐项目、华通港航30万吨酒水配送项目、源航塑料40000平方米仓储配送项目已投入运行;临杭物流园区位于德清县杭湖锡线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规划用地范围,东起09省道,南至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西至杭湖锡线,北临白云大桥,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52平方公里,年吞吐量900万吨,“十一五”期间投资6.53亿元,该园区于2009年8月份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准,成为省交通重点扶持物流基地。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专业化物流设施,在综合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内规划一定规模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或货运站点,引导设置农村物流经营专区。
表1-1:
“十一五”期间物流重点项目建设一览表
项次
场站名称
建设期(年)
完成投资
(万元)
占地面积(亩)
年货物发送能力(万吨)
备注
1
完成项目
升大物流园区
2009年竣工
15000
130
400
骏越能源
2010年竣工
20600
75
200
2
续建项目
临杭物流园区
2009-2015
65300
3750
900
总投资
42亿元
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或货运站点
科力物流
2010-2013
1000
65
50
位于乾元镇,总投资7000万元
晟泰物流
2009-2012
3000
150
50
位于钟管镇,总投资5000万元
物华物流
2009-2012
6000
80
50
位于钟管镇,总投资10000万元
合计
110900
4280
1650
3、交通基础设施日益扎实。
“十一五”期间德清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连续性跨越式发展,随着杭宁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相继建成,以及建设中的宁杭铁路客运专线与已提上建设日程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德清段的实施,德清已全面进入高速交通时代。
综合交通条件全面改善。
“十一五”期间完成陆路交通建设状况如下表1-2。
表1-2:
“十一五”期间陆路建设一览表
项次
项目名称
性质
规模
投资(万元)
备注
完成项目
222730
1
高速公路项目
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德清段
新建
高速/21.66km
171000
2
重要县道
南舍至钟管公路
(南钟公路)
改建
二级/7.8km
2500
新市至五杭公路
(新五公路)
改建
二级/12.6km
21302
下跨塘至仁和公路
(下仁公路)
改建
二级/16.2km
12000
菱湖至新市公路
(菱新公路)
改建
二级/2.53km
2831
东苕溪大桥
改建
公路Ⅰ级/461.44km
3691
3
其他农村公路
乡道砂改油
改建
54km
1680
农村联网公路
新建
91km
7726
续建项目
227923
4
省道
09省道德清秋山至乾元段
改建
一级/4.65km
42000
5
重要县道
德清县三家村至花墩桥公路(临杭物流园区公路)工程
新建
一级/6.5km
3000
杨树湾至禹越公路
(杨禹公路)
一期
改建
二级/7.04km
17423
完成
二期
二级/5.2km
续建项目
三济桥至新市公路
(三新线)
新建
二级/2.2km
2000
6
铁路
宁杭铁路德清段工程
新建
16.4km
155000
铁路
宁杭铁路德清站连接线配套工程
新建
一级/4.2km
10000
合计
452153
至“十一五”期末,德清县公路技术等级由“十五”末的3.1提高到2.8,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11.327km,公路密度从2005年的106.77km/100km2增加到118.74km/100km2,其中高速公路为3.92km/100km2,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15.84%。
高级次高级路面的铺装率达100%,公路通村、通车率达100%,所有指标均比“十五”期末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德清县水运事业也发展迅速,京杭运河,杭湖锡线、东苕溪、武新线等四条航道构成了整个德清水路主骨架。
“十一五”期间,完成钟新线五级航道养护改造,同时续建白三线五级航道工程,共改造航道里程达17.88公里(包括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712万元,使得德清县高等级航道的水路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水路运输业的发展。
至“十一五”期末,全县内河等级航道总里程达到224.19公里。
内河航道发展情况如下表1-3、1-4。
表1-3:
内河航道完成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等级
里程
(Km)
投资
(万元)
建设期
备注
完成项目
1
钟新线
五
11.41
1740
2005-2008
养护改造
2
航道经常性养护
250
2005-2010
续建项目
3
白三线
五
6.47
1722
2009-2011
养护改造
合计
17.88
3712
表1-4:
“十一五”末内河航道结构情况表
指标
计算单位
里程
内河航道里程总计
公里
224.19
四级航道
公里
48.57
五级航道
公里
39.34
六级航道
公里
98.63
七级航道
公里
37.65
德清港区是湖州市德清、长兴、安吉、南浔、吴兴等五大港区之一,由武康、乾元、新市三个作业区(其中武康作业区由武康、三合区块组成,乾元作业区由乾元、雷甸、洛舍三个区块组成,新市作业区由新市、新安、禹越及钟管四个区块组成)和三合、洛舍二个矿区作业区组成,“十一五”期间,社会投资建设码头泊位数20个(其中500~1000吨级泊位10个、500吨级泊位4个、300吨级泊位6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50万吨,完成投资1.33亿元。
表1-5:
内河港口建设一览表
序号
港口位置
性质
泊位吨级
数量
(个)
投资
(万元)
备注
1
新市
货运
500~1000
10
11070
新市
2
新安
货运
500
3
1600
新市
3
乾元
货运
300
4
212
乾元
4
雷甸
货运
500
1
200
乾元
5
雷甸
油品
300
2
180
乾元
合计
20
13262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看我县物流业发展中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仍然突出。
1、物流业发展总体产业素质仍然不高。
全县大部分物流企业仍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演变而来,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功能比较单一,还未形成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普遍较低,成本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还远未普及,多数企业仍然沿用粗放型经营模式。
2、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作为现代物流主要标志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缺乏现代物流信息手段,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普及较低,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3、物流人才缺乏的挑战突出。
多数企业物流人才匮乏,现有仓储、货代、运输企业都存在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高端物流人才不足现象更为突出。
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发展条件
(一)发展机遇
1、积极的政府政策导向创造了良好的行业机遇。
近年来,各级政府一直重视和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64号)、《浙江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浙发改经贸〔2010〕162号)等文件。
2005年,我县提出了建设“商贸与物流强县”发展目标,并组织编制了《德清县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融入杭州共建都市经济圈的实施意见》(德委发〔2009〕1号)和《德清县物流业投资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德委发〔2009〕17号),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项目等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近年来,连续举办物流业专场推介活动,向杭州等地推介德清物流业。
积极的政策环境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成长机遇。
2、杭州物流业转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机遇。
杭州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也是《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确立的四个现代物流枢纽之一。
随着杭州城市化的推进,原有的城区物流业发展空间格局也在随之产生调整,主城区的物流业尤其是城北内河港口物流业向北郊转移趋势明显。
作为“杭州北区、创业新城”的德清,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正在成为杭州物流业转移发展的重地。
到2010年底,已有13家杭资物流企业在德清落户,而意向落户的物流企业更是络绎不绝。
3、我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县域物流需求机遇。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不断深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继续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并全面实施“3131”工程,着力构建“3+X”工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集聚效应明显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产业,加之临杭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县自身物流市场规模正快速扩大,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求。
(二)发展条件
1、强劲的物流市场需求依托。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杭州物流主市场的需求条件;二是德清县自身的物流市场需求条件。
我县物流业发展中事关杭州市物流市场需求部分,由于受到杭州周边相关物流服务设施对杭州物流市场需求竞争性分配影响,定量上难以预测。
为此,这里就德清县自身的物流市场需求分析如下。
首先看德清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趋势。
根据德清县历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经过综合分析与修正,得到德清县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预测模型:
式中:
E——生产总值(2000不变价);
x——年份(2000年为1);
a,b,c——回归系数。
经回归得到计算模型:
,相关系数:
R=0.999
由以上模型可预测得到2010年、2012年、2015年的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208.92亿元、250.71亿元、315.31亿元(按2000年可比价),2010-201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57%。
表2-1:
德清县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情况表单位:
亿元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十二五”年均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
229.31
250.71
271.71
293.21
315.31
8.57%
其次看德清县公路货运量发展趋势。
德清目前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粮油食品、新型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效益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
根据德清县历年公路全社会货运总量、货运周转量进行外推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德清县公路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7.23%左右,货物运输讲求快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和物流化,集装箱多式联运将呈快速发展趋势。
到2015年,预计全县公路全社会货运总量2316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94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98347万吨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48191万吨公里。
如下表。
表2-2:
“十二五”时期德清县公路客货运输量预测情况
年份
货运量
(万吨)
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2011
1758
68945
2012
1889
75635
2013
2026
62065
2014
2168
69636
2015
2316
98347
再看德清县水路货运量发展趋势。
随着德清县装卸能力的逐步提高及航道的建设,德清县水上货运将进一步加快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德清县水路运输量将会有较大增幅。
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德清县水路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4.11%左右。
到2015年,预计德清县水路全社会货运总量970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188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121362万吨公里,比“十一五”末年增加6139万吨公里。
如下表2-3。
表2-3:
“十二五”时期德清县水路客货运输量预测情况
年份
旅客运输量
(万人)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2011
13
115
825
110343
2012
14
127
859
113000
2013
14
139
895
115721
2014
15
154
932
118508
2015
16
169
970
121362
第四看德清县港口吞吐量(主要货类)发展趋势。
德清港区是湖州港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共有18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级,由武康、乾元、新市三个港区作业区和三合、洛舍二个矿区作业区组成。
随着港口资源的逐步整合,伴随矿山开采布局的调整和限量开采后,港口装卸货种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出港货物比重上升,特别是矿建材料和水泥。
进港货物以煤炭、矿建材料为主,特别是随着城市化推进步伐的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激增,煤炭、成品油运输量会大幅增加。
根据历年港口吞吐量实绩,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发展的关系,腹地经济发展趋势,港口资源和建设条件,德清县在2010年货运吞吐量达到3859万吨(其中进港345万吨,出港3514万吨)基础上,到2012年货物吞吐量预计可达到3952.5万吨,其中进港412.6万吨、出港3539.9万吨;到2015年货物吞吐量可达到3921.9万吨,其中进港554.3万吨、出港3367.6万吨。
表2-4:
“十二五”期间港口分货类吞吐量统计表
货种
2012年预计
2015年预计
合计
(万吨)
进港
(万吨)
出港
(万吨)
合计
(万吨)
进港
(万吨)
出港
(万吨)
总计
3952.5
412.6
3539.9
3921.9
554.3
3367.6
煤炭
68
65
3
100
80
20
石油
45
40
5
50
45
5
金属矿石
0
0
0
0
0
0
钢铁
6
5
1
8
6
2
矿建材料
3400
200
3200
3300
300
3000
水泥
340
20
320
360
30
330
木材
2.5
2
0.5
3
2.5
0.5
粮食
1
0.6
0.4
0.9
0.8
0.1
其他
90
80
10
100
90
10
2、明确的全县服务业发展思路。
德清县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德清服务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建设“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要求,以城市新区建设和重大资源开发为主要抓手,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集聚城市服务业和延伸农村服务业并举,做强做大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房地产四大优势服务业,扶持培育金融服务、科研服务、健康养老、商务总部、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形成“4+N”的服务业行业发展体系,着力拓展德清临杭物流园区、下渚湖生态休闲度假区、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永安街金融商贸服务区,城东商务总部服务区、城南科研创新服务区、站场商务商贸服务区等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努力加快高素质人才集聚,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我县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引领力量,全力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创业新城、休养福地、人居花园、物流强县”。
这一发展思路为我县物流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我县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外部发展环境。
3、坚实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支撑。
德清县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德清县交通运输发展重点为既要实施“大路网”战略,就是以强化主骨架,改造主通道为重点,形成和完善县内成网、外联沪杭及周边城市的开畅型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县乡公路网,提高县乡公路的技术等级,到“十二五”期末,公路网形成“三横、四纵、十二连”的主干路网格局。
公路总里程达到1292.727km,新增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120.7km(其中高速公路52km/1条,一级公路33.5km/3条,二级公路35.2km/3条),新增公路总路程181.4km,公路密度达到138.13km/100km2,建成完全适应或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德清公路网,所有行政村道路等级公路并联网和100%路面硬化。
又要实施“大港口”战略,就是把内河航运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航道、港口和船型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干流发展带动支流发展,以内河航运发展带动流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内河航运与公路、铁路、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发展相协调,统筹内河航运与水利、水电、环保建设相衔接;促进内河航运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努力实现内河航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形成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航道,即五条主要干线航道和两条主要支线航道。
第一层次为主要干线航道,由京杭运河、杭湖锡线、东苕溪、武新北线(武太线、洛东线、钟新线)和武新线构成“二横三纵”的水路主骨架。
第二层次为主要支线航道,由下湘线和白三线两条航道构成“二支”的水路网络。
在建设高等级航道的同时,调整港口结构,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配置,改进内河港口装卸条件,提高德清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和大宗散货运输能力。
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相协调的网络通畅、结构优化、系统完善的水运系统。
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杭州都市经济圈和我县发展战略需要,充分利用无缝接轨杭州、综合运输网络发达、物流市场需求强劲和良好政策环境等有利条件,紧紧抓住港航强省建设和电子商务大发展有利机遇,以临杭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主动承接杭州北部物流产业转移,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拓展物流增值服务,着力推广供应链管理,积极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金融业的联动发展,全面构建以内河港口物流为引领,沿京杭运河带状集聚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物流强县。
具体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突出物流业的基础产业地位。
物流业是运输、仓储、采购、加工、配送等诸多环节的系统整合,是工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但其本身盈利水平并不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地位。
要充分认识物流业的性质和作用,将其定位为基础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突出物流业发展的德清特色。
既要紧紧立足德清优势产业集群特点,特别是临杭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要立足承接杭州内河港口物流业转移发展需要,注重做强做特德清内河港口物流这一最大特色,打造浙江物流发展的德清样本。
——突出围绕杭州物流业主市场。
作为“杭州北区”的德清,局限于自身物流市场需求规模的约束,物流业发展的突破点在于杭州物流市场。
为此,要紧盯杭州主城区这个物流主市场,抓住杭州北部物流节点不足的发展机遇,打造杭州北部主要的物流园区。
——突出京杭运河在全县物流业布局中的主轴线地位。
充分发挥德清内河水运网络资源条件和毗邻杭州物流市场的优势,突出京杭运河主通道在全县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上的主要载体轴线地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打造德清物流业发展相对集聚的产业带。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五年,通过努力,力争到2015年,全县物流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成为全省重要的物流强县。
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以上,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0%;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明显下降,在服务业中的支柱地位和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
——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沿京杭运河主轴线的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带状集聚发展布局特征鲜明。
临杭物流园区一期开发完成,油品、酒类、塑料制品等仓储、配送和分拔业务步入正轨,并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配送;二期全面开发建设并投入运营;三期全面启动开发建设。
新安物流中心和新市物流中心基本建成,依托运河和区域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服务功能。
——物流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以内河港口物流为主体,集商贸交易、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运输组织、分拨配送、快递物流、物流金融、物流总部等为一体的物流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港口物流特色优势进一步强化。
基本实现油品、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物流和内河港集装箱物流并重发展,初步形成“三位一体”港口物流服务体系,相应的金融、信息等支撑系统建设同步推进。
——培育形成一批物流龙头企业。
全县重点培育2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3家,形成一批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品牌,力争有条件有优势的物流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
——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
以物流企业为重点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普及率和网络化均有较大提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也有新突破。
同时,物流标准化建设同步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构建发达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1、突出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业
依托内河港口的流通加工型物流服务产业,是我县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期间,要以京杭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清县 物流 发展 十二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