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docx
- 文档编号:3775483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45KB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docx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1
1.总则1
1.1.目的1
1.2.作用1
1.3.编制原则1
1.4.规划范围与期限2
2.工作阶段与要求2
2.1.工作阶段2
2.2.工作要求2
3.规划内容3
3.1.交通发展战略3
3.2.综合交通体系组织3
3.3.对外交通系统4
3.4.城市道路系统4
3.5.公共交通系统5
3.6.步行与自行车系统5
3.7.客运枢纽5
3.8.城市停车系统6
3.9.货运系统6
3.10.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6
3.11.近期规划6
3.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
4.技术要点7
4.1.现状调研7
4.2.交通调查8
4.3.现状分析10
4.4.需求分析11
4.5.方案制定13
4.6.方案评价13
4.7.强制性内容13
5.成果要求14
5.1.成果形式14
5.2.规划文本14
5.3.规划说明书15
5.4.规划图纸16
5.5.基础资料汇编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
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
1.1.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3.编制原则
1.3.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1.3.3.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1.3.4.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
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1.4.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1.4.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1.4.3.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要求。
2.工作阶段与要求
2.1.工作阶段
2.1.1.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划分为现状调研、专题研究、纲要成果、规划成果四个阶段。
2.1.2.纲要成果编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编制相衔接。
2.1.3.规划成果编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编制相衔接。
2.2.工作要求
2.2.1.现状调研阶段。
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资料,听取相关部门规划设想和建议;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根据规划需要开展相应的交通调查。
2.2.2.专题研究阶段。
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对影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一般应包括交通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等。
2.2.3.纲要成果阶段。
重点评价和分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趋势和需求、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目标;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布局原则。
2.2.4.规划成果阶段。
确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保障措施;确定城市交通设施布局方案、控制性规划指标和强制性内容;提出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指导性技术要求;提出近期规划的策略与方案。
3.规划内容
3.1.交通发展战略
3.1.1.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目标,优化选择交通发展模式,确定交通发展与市域城镇布局、城市土地使用的关系,制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分区发展目标、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政策和策略。
3.1.2.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
(2)确定各交通子系统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3)确定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4)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原则和策略。
(5)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政策和措施。
3.2.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2.1.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统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织,提出规划布局原则和要求。
3.2.2.主要内容:
(1)研究对外交通系统构成,以及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关系,论证大型对外交通设施选址和布局原则。
(2)研究客运交通分布,确定客运交通走廊、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等级和规模,提出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
(3)论证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功能等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4)研究城市道路干路网组成和功能等级,研究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运输通道,提出规划布局原则。
(5)研究货运交通分布,确定货运交通走廊。
论证货运交通通道的交通组织模式和管理策略。
(6)研究步行、自行车交通组织模式,确定城市不同地域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功能定位,提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总体布局原则。
(7)研究提出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和总体布局原则。
(8)研究提出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
3.3.对外交通系统
3.3.1.依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对外交通系统网络和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处理好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关系。
3.3.2.主要内容:
(1)确定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规划入城公路与城市道路系统的衔接方案。
确定公路客货运场站的功能、等级、规划布局,提出公路客货运场站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
(2)论证铁路线路走廊规划布局,确定铁路客货运场站布局及功能定位,提出铁路场站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提出铁路客运站交通集散组织模式和设施配置要求,规划铁路货运站集疏运通道。
(3)确定不同类型港口、码头功能及规划布局,提出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规划港口货运集疏运方式和集疏运通道。
(4)确定航空港功能、等级规模和规划布局,规划航空港与市区的快速交通集散系统。
3.4.城市道路系统
3.4.1.按照与道路交通需求基本适应、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相互协调、有利公共交通发展、内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的要求,合理规划道路功能、等级与布局。
3.4.2.主要内容:
(1)优化配置城市干路网结构,规划城市干路网布局方案,提出支路网规划控制密度和建设标准。
(2)提出城市各级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道路断面形式。
(3)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的用地控制要求。
(4)确定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大型装备运输的道路网络方案。
3.5.公共交通系统
3.5.1.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统筹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设施安排和网络布局。
3.5.2.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车辆基地的布局原则及控制要求。
(2)确定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BRT)网络,提出线位控制原则及控制要求,以及停车场、保养场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
(3)确定公共汽(电)车停车场、保养场规划布局和用地控制规模标准,提出首末站规划布局原则。
(4)确定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原则和技术要求,规划公共交通专用道网络布局方案,提出港湾式公交站点的设置原则和规划建议。
(5)提出出租汽车发展策略和出租汽车驻车站规划布局原则。
3.6.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3.6.1.按照安全、方便、通畅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3.6.2.主要内容:
(1)确定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网络布局框架及规划指标。
(2)提出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布局基本要求。
(3)提出步行街区布局和范围。
(4)确定城市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布局原则。
(5)提出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
3.7.客运枢纽
3.7.1.按照人性化、一体化、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布局客运枢纽,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3.7.2.主要内容:
(1)确定客运枢纽的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
(2)提出相应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要求。
3.8.城市停车系统
3.8.1.遵循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确定各类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要求。
3.8.2.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机动车停车分区和不同类别停车需求的供给目标。
(2)提出城市配建停车指标建议及管理对策。
(3)提出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原则。
3.9.货运系统
3.9.1.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货运交通系统。
3.9.2.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货运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规模和用地控制指标。
(2)确定城市货运道路网络和管理对策。
3.10.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3.10.1.按照人性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化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则。
3.10.2.交通管理主要内容:
(1)确定交通系统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原则和建设要求。
(2)提出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
3.10.3.交通信息化主要内容:
(1)提出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系统框架。
(2)提出交通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信息类别。
3.11.近期规划
3.11.1.依据城市近期发展目标和城市财政能力,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
3.11.2.主要内容:
(1)提出近期交通发展政策与措施。
(2)提出近期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3)确定近期建设的交通项目和建设时序。
(4)估算近期交通建设投资。
3.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12.1.遵循有利于促进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原则,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
3.12.2.主要内容:
(1)提出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和对策。
(2)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对策。
4.技术要点
4.1.现状调研
4.1.1.资料收集要求
(1)收集的基础资料应包括统计数据、政府文件、调查成果、相关规划文本与图纸等。
(2)反映现状的数据资料宜采用规划起始年的前一年资料,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前两年的资料。
(3)反映发展历程的数据资料不宜少于5年,且最近的年份不宜早于规划起始年的前两年。
(4)相关规划资料应收集最新批复的规划成果和在编的各项规划草案。
(5)5年之内的居民出行调查等起讫点交通调查资料可以应用于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5年以上的调查资料可作为参考,需要经过补充调查修正后方可应用。
4.1.2.资料收集内容
(1)主要包括:
城市社会经济、城市土地使用、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运行与管理、公共交通、对外交通、交通政策与法规、交通投资、交通环境、交通研究成果及相关规划等。
(2)资料收集一览表
资料分类
主要内容
1、城市社会经济
城市概况、行政区划、人口及用地规模,城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城市布局形态、建成区规模、用地分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城市统计资料等。
2、城市土地使用
城市土地使用、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等。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各级道路现状及规划资料,停车设施现状及配建停车标准等。
4、城市交通运行
交通工具拥有量,交通出行特征,道路交通量状况,停车管理,交通管理设施,交通信息化建设,货运交通管理等。
5、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线网以及场站布局、功能、等级规模,客货运量,专项发展规划、近期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等。
6、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规模、设施布局、票制票价、运行管理模式等。
6、交通政策与法规
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各类设施投资比例,现行地方性交通法规、标准,相关交通发展策略研究等。
7、图件及报告资料
城市现状及规划用地图、现状及规划道路交通设施图、现状及规划对外交通系统图,相关规划及报告文字资料。
8、其他
旅游设施分布和旅游交通现状,环境保护、车辆排放管理、各类保护区现状,重点地区地质情况评价报告等
4.2.交通调查
4.2.1.交通调查一般包括:
居民出行、车辆出行、道路交通运行、公交运行、出入境交通、停车、吸引点、货运等调查项目。
4.2.2.应根据城市基础资料状况,结合规划编制要求确定具体交通调查内容。
4.2.3.
通常情况下,主要交通调查项目及内容如下:
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
主要调查信息
1、居民出行调查
城市居民出行
流动人口出行
规划编制范围
出行率、出行目的与方式、出行时间与距离、出行时空分布、出行意愿等
2、车辆出行调查
机动车出行
规划编制范围
出行率、出行时间与距离、出行空间分布、载货状况等
3、公交运行调查
常规公共交通
线网覆盖范围
线路客运量、断面客流量、主要上下站量、客流流向、满载率、公交车通过量、公交乘客特征等
轨道交通
线网覆盖范围
客运量、断面客流量、主要上下站量、换乘量、乘距、站间OD,换乘站布局等
出租汽车
注册运营出租汽车
载客次数、平均载客人次、平均距离、行驶里程、载客率等
4、道路交通运行调查
路段交通流量
现状建成区范围
断面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特征
道路交叉口流量
现状建成区范围
进出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特征
机动车行程车速
现状建成区范围
各级道路行程车速等
5、出入境调查
出入口道路交通
现状市区范围
进出境机动车流量、流向、车辆构成等
6、停车调查
公共停车场
现状建成区范围
停车规模、停放时间、停车特征、泊位周转率等
7、吸引点调查
主要公共设施
现状建成区范围
吸引规模、方式、分布、吸引强度等
8、交通信息化调查
电子票用IC卡
现状应用领域
电子票种类、发行数量、应用领域和规模
9、货运调查
货物运输
现状市区范围
主要货物种类及重要集散点分布、货运组织模式等
4.2.4.按照交通调查项目不同以及拟获取的调查信息内容和精度要求,可以采用全样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
(1)居民出行调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样率需根据城市人口规模计算确定。
一般情况下,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最小抽样率不低于1%,50~10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2%,20~5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3%,20万人口以下城市不低于5%。
补充调查的抽样率应满足修正交通模型的精度要求。
暂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抽样率可根据交通出行特征确定。
(2)车辆出行调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抽样率按照车辆属性及规模分别确定。
(3)出入境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抽样率一般在15%~20%。
(4)公交运行调查可采用抽样调查。
当线路条数较少时,宜采用全样调查。
(5)停车调查应按照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规模。
一般情况下,停车设施使用信息可采用抽样调查。
(6)吸引点调查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典型调查。
(7)校核线调查一般不少于12小时,有条件的城市可利用交通监控系统自动采集数据。
4.2.5.交通小区是研究分析居民、车辆出行及分布的空间最小单元。
应结合城市交通调查和交通分析将规划范围内的地域划分为若干交通小区,交通小区划分应保持延续性。
4.3.现状分析
4.3.1.以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为基础,切实反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思路。
4.3.2.现状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1)城市概况。
包括:
城市区位、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功能定位、现状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等基本状况。
(2)城市经济与产业。
包括:
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水平与增长态势、城市产业结构、城市财政能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结构比例、存在问题等。
(3)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使用。
包括;现状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城市功能布局及土地使用特点、城市发展与交通系统的关系等。
(4)城市交通需求。
包括:
居民出行特征、典型走廊和城市断面的交通分布特征,各类交通工具的规模、增长情况、使用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城市重要集散点的交通吸引特征,城市主要货源点分布及货运交通集散特征等。
(5)城市对外交通。
包括:
各种对外交通的客货运输规模和增长情况,货物运输的主要种类,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场站设置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与城市交通衔接存在的突出矛盾等。
(6)城市道路交通。
包括:
现状城市道路网络规模、结构、布局特点,道路功能与土地使用的相互关系,现状道路服务水平,主要道路、交叉口交通流状况等。
(7)公共交通。
包括:
各种公交方式发展水平、线网规模、布局及场站设施,各类公交方式运营组织模式及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公交的保障措施,公交专用道、港湾公交站、公交优先信号设置状况,公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8)步行、自行车交通。
包括:
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分布及主要交通特征,步行街区布局及管理,步行、自行车交通设施和运行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
(9)城市停车。
包括:
公共停车规模、布局,配建停车状况,路内停车状况,不同地区停车供求状况,停车设施使用状况及运营管理等。
(10)交通管理。
包括:
交通管理设施、交通组织等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1)交通信息化。
包括:
交通信息化建设、交通信息共享需求等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评价。
归纳城市交通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症结,分析交通发展内外部制约因素,评价城市交通与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
4.4.需求分析
4.4.1.应综合运用交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相关规划定量指标,建立交通分析模型,形成科学地交通需求分析方法。
4.4.2.需求分析中常用的基础数据包括:
(1)人口。
包括基于交通小区的人口规模、构成、分布等。
(2)就业、就学岗位。
包括就业、就学岗位总量和交通小区分布,就业岗位应按照行业及交通特征划分。
(3)车辆保有量数据。
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的规模、分类,通常要用到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
(4)交通基础设施相关数据。
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枢纽、停车等。
(5)客货运输数据。
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交通节点的交通集散量。
(6)交通运行数据。
包括主要道路的交通量、行程车速、交通延误等。
4.4.3.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模型:
(1)出行生成。
包括各交通小区的人员、车辆出行生成,一般可采用回归分析模型、生成率模型、聚类分析模型等进行测算。
(2)出行分布。
包括人员出行分布和车辆出行分布,一般可采用增长率模型、重力模型、介入机会模型等进行测算。
(3)出行方式。
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分布,一般可采用转移曲线模型、Logit模型、重力转换型模型等进行测算。
(4)出行分配。
包括各种交通方式反映在道路网络上的交通量和客运网络上的运输量,按照需求分析目的不同,一般可采用平衡分配模型、最短路分配模型、多路径概率模型、容量限制模型等进行测算。
(5)利用通用的交通分析软件进行交通需求分析时,应对交通模型参数进行重新标定。
(6)交通需求分析时,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模型技术发展趋势,采用组合交通模型或其他形式模型。
4.4.4.规划方案测试的主要内容:
(1)城市机动车发展规模。
(2)交通方式构成与交通政策影响。
(3)城市道路网络总体容量和各级道路服务水平。
(4)城市道路关键走廊与断面容量和服务水平。
(5)交通换乘枢纽及重要交通集散点的服务水平。
(6)城市重要地点的交通可达性。
(7)停车需求规模及停车设施供需关系。
(8)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分析。
4.5.方案制定
4.5.1.规划方案应以交通发展需求预测为基础,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和规划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进行编制。
4.5.2.规划方案应体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要求。
4.5.3.交通网络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4.5.4.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址应避让环境敏感点、地质灾害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布局方案需满足专业技术规定的要求。
4.5.5.方案形成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
4.6.方案评价
4.6.1.规划方案评价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需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交通运行效果等方面。
4.6.2.方案评价应包括以下主要要素:
(1)交通运行预期效果及与规划目标的吻合程度。
(2)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3)对城市用地资源的占用程度。
(4)对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5)对城市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各类保护区的影响。
(6)地质灾害影响程度。
(7)规划的工程规模与投资。
4.7.强制性内容
4.7.1.应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干路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
4.7.2.指导各交通子系统规划的控制性指标应列入强制性内容。
4.7.3.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增加强制性规划内容。
一般情况下,对外交通设施和交通场站规划宜列为强制性内容。
5.成果要求
5.1.成果形式
5.1.1.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组成。
5.1.2.成果形式为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
(1)纸质文档采用A4幅面竖开本装订,其中规划图集宜采用A3幅面印制并折页装订。
(2)电子文档采用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
其中文本可采用WPS、DOC、PDF等文本格式或图形格式,图纸文件应采用CAD、GIS等矢量文件格式存储。
(3)电子文档应包括交通调查原始数据、模型数据等数据文件,采用数据库格式存储。
5.2.规划文本
5.2.1.规划文本应当以条文方式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5.2.2.强制性规划内容采用与其他规划内容有明显区别的字体或格式进行表述。
5.2.3.规划成果文本编写大纲
一、总则。
主要包括: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
二、规划目标。
主要包括:
近远期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各交通子系统的发展目标等。
三、交通发展战略。
主要包括: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交通资源配置的原则和策略,各交通子系统的功能定位、相互关系和发展策略,重大交通发展政策等。
四、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主要包括: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关系,客货交通组织模式和总体布局框架,城市干路系统组成,城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道路规划布局原则,城市客运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综合 交通 体系 规划 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