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分析论文.docx
- 文档编号:3766809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1.74KB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分析论文.docx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分析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分析论文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分析论文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的素质如何,尤其是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将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若干意见》精神,结合落实国家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少年儿童思想素质,就成为我们教育与学校、教师当前应首要考虑的问题。
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发达地区的珠三角地区面临的一些状况。
⑴、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少年儿童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同时,国际上一些不符合我国道德主流要求的价值观也在对我国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港台和西方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不能低估。
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
同时,一些领域道德缺失,腐朽的社会现象也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如“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
一周五天的学校品德教育,不如两天的周末的家庭与社会的德育负面影响效果大。
⑶、家长育子观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孩子做人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家庭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许多家长存在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观念,始终把孩子学科成绩放在教育第一位。
⑷、学校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审视学校德育工作,在已取得了一些德育工作经验和德育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仍存在着德育工作的“五种怪”现象,这一现象严重损耗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怪现象”是指:
①指虽然一直在强调德育工作要作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但实际上,仍存在着德育工作学校孤军奋战,三方面相互脱节,未达到有机融合的问题。
②指道德要求游浮于少年儿童认识水平实际.③指德育形式化,统一化,距离于少年儿童心理情感之外;④指德育内容远离于少年儿童生活实际。
⑤指德育工作的视角成人化,脱离儿童的思维水平.这些问题都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要加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就必须在德育教育的主阵学校德育上,以德育的主战场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为抓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德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
德育和其他事物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这个规律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用一个或几个公式能表示的。
德育的规律涉及到主观与客观、外因与内因、传统与时代、顺序与阶段、前进与反复、差异与可塑、教师与家长、家庭与社会、途径与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关系。
我认为要解决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把认清学生特点与影响德育的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思考和实践,并从中找出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切入点、立足点和着力点。
当今世界,总体而言,呈现政治上的多极性,意识上的多元性,经济上的全球性,社会上的多变性,渠道上的多样性。
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小康社会、学习型、创新型、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形成了全新的氛围。
在校园,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升学竞争构建起纷繁多彩的激励与制约。
在学生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培训、家教形成了主流。
这就是当今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时空。
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格和言行,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影响学生德育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外部因素,二是内在因素,三是过程因素。
外部因素是条件,内在因素是根本,过程因素是积累。
反映在学生身上的特点是这三类因素的自然综合,而有效的德育应是这三类因素的积极整合。
如何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积极激发三类因素的健康因子,从而塑造学生新的品格,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正是实现德育实效性所要关注的实质内容。
小学德育工作就是要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者应当根据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形成规律和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从分析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水平,符合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符合少年儿童知情意行的范畴,符合少年儿童生活实际,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挖掘德育资源的潜力,进行道德教育。
强调将道德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连,必须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道德得知情意行统一的目的。
(二)、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根源
1、社会道德缺失,对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
⑴、社会形态影响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社会导向的模糊和新的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复杂的社会情况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观念的渗入和社会消极现象的存在,给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⑵、社会环境失调。
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
社会上许多人把经济利益瞄准学校、学生,千方百计在学校周边巧设名目开设店铺、网吧和游戏机室。
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周边环境令人担忧。
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
据了解,有许多无证录像室、桌球室、游戏机室和网吧遍布隐蔽的角落,校园门前的摊点驱之不去,还有的以私人营利为目的,出租不雅与低级趣味的书刊和各式各类的光盘。
所有这些失调失控的环境,无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和影响,这也是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之一。
2、家庭教育失当,使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大打折扣
据我区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与调查分析:
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家庭结构破裂,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一些家庭满足不了需要,铤而走险行为在极少数青少年中便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家庭言行不检,对社会怨气多,有些家庭成员沉迷于赌博、和六合彩之中,给小学生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四是父母对子女疏于管理。
在佛山地区,经济发达,外来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由于生计的需要,他们的子女大多数疏于管教,特别是孩子品行上的培养,失去了应有的管束和控制,难免受不良风气的侵蚀。
3、学校教育的偏失,影响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⑴、学校教育偏失。
据不完传统计,佛山市各区学校办学情况存在的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育人观念不明确。
60%以上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主要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
“一好遮百丑”,有些学校一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和队会课也常常被“语文或数学课”占用。
学生累、教师累,教育教学效果差。
难怪有些学生发出“我要自由,还我假日”的过激呼吁。
有的学校第二学期很少组织德育活动。
由于片面的狠抓语数英的质量,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和挤压,有的教师直言:
“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
”“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
二是德育缺乏实效。
大多数学校未能按《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
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有些学生反映:
学校校会缺乏新意,国旗下讲话形式多于实际,少先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三是德育队伍形不成合力,学校各个学科和学校各部门不能协调开展工作,已设有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成了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完成的状况堪忧。
⑵、德育评价失策。
客观上德育状况及实效的评估难以操作,但主观上努力不够,至今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化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
就具体学校而言,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中虽有德育工作的考核条目,但在具体评估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而且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的比重虽大,但学校领导还是以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德育考核。
还有些学校领导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的材料,比较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德育实效关键要走出误区
1、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首先要反思德育工作上的种种误区。
当前我区德育教学中,存在着些误区,归纳为“六重六轻”。
⑴、一是重“成才”,轻“做人”,德育与智育相脱离。
在一些小学,存在着严重的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的现象,德育成了某一门课、某一些教师、某一个机构的任务,与智育、体育和美育相分离,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忙起来不要”,德育与智育出现严重的分离现象。
⑵二是重课堂教学,轻亲历体验,德育与学生生活脱节。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缺乏体验教育的基本途径,没有形成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新体制,从而难以提高和丰富学生的道德认知,不利于学生知行统一的实现。
⑶三是重空洞说教,轻实践的效果,德育与学生兴趣背离。
一些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也不喜欢,这不是德育本身固有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空洞说教盛行造成的恶果。
⑷四是重“认知”,轻“养成”,忽视养成教育。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有些地方虽然抓了养成教育,但喜欢搞短期行为,注重用说教方式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
⑸五是重硬性灌输,轻无形渗透,教育方法不当。
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以灌输代替行为养成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一味地实行硬性灌输,生搬硬套的多,“润物细无声”的少。
⑹六是重“大”道理,轻“小”环节,德育着眼点不妥。
老子早就说过: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细微之处见精神。
小处最不经意,但却是最好的切入点。
(二)、多管齐下,提升德育实效
小学是未成年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理应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
我以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必须适应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多管齐下。
1、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地位,形成做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共识,改变德育被动的灌输局面。
德育教育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长期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学习成绩差,能力差将来或许是次品;但是如果学生的思想和德育教育有问题,那将来可就是危险品啊!
试问次品与危险品对社会的危害大小可想而知的。
因此,学校领导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并把这一观念贯彻教育全过程。
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让学生被动接受所谓的道德“灌输”的局面,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2、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改变德育与智育的割裂局面。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一是要克服片面的德育观,摒弃把德育和智育分离的做法。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要发掘本学科的德育内容,进行有效的道德渗透。
二是要进行德育内容创新,寓道德教育于学校教学全过程,使学生通过各类活动不断地将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转变为行为习惯。
3、改进德育方法,把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渗透,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更加重视“渗透式”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引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将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道德实践的体验成为知行统一的人。
4、加强师德建设,重视教师的身教,完善德育的评估和激励机制。
德育教育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
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学校要有计划地对小学校德育工作者和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发现并培养一些优秀德育工作者,造就德育骨干,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从事专、兼职德育工作。
使教师不仅在学科知识上为师,更要在思想和人格上为学生的榜样。
使学校、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同步。
同时教育部门与学校要不断的完善德育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加强学校德育督导评估工作。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
5、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德育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学校德育教育是根本,同时要加强家庭和社会德育教育的辅助。
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培养热爱劳动、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等品质。
利用社区和小区、街道的德育教育资源,退休老干部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利用社区的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立社区宣传网路和宣传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步伐。
6、进行德育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变革传统德育范式的“抓手”和载体。
近几年广东各地持续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对变革传统德育和智育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些改革力图实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学校与社会、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使各学科知识和道德素质在学生实践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二是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提倡生活体验教育和城乡交流学习;三是社区服务、网络学习与基于社会资源的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四是科技教育、创新实践与创造发明相结合,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五是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与教材建设相结合,把“创新”理念和道德要求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六是教学模式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相结合,使改革实验具有制度保证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尽管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西方消极腐朽思想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较大影响。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
当前,应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掀起再动员、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热潮,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
其次,学校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
2、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
首先要明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
德育工作单凭学校自身的努力是很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协作和支持。
其次,要明确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
学校应该发挥党支部、工会组织的作用,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
再则,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3、要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
“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体现。
”如何提高德育实效需要根据校情、班情和学情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
我们认为要增强德育实效,首先,观念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要坚决摈弃赶时髦的应试教育、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教条主义的空洞说教。
其次,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六性”:
一是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要根据《纲要》和《意见》的要求区分不同年级,不同对象设置教育目标,分层施教,层次递进,避免“一刀切”的现象。
二是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德育的内容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注入时代内容,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要紧扣小公民道德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利用德育资源配合教育教学。
三是教育策略的开放性。
开放式的社会每天都向青少年传播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果再用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德育方法,势必造成校内外“观念落差”的冲突,使学生无所适从,学校应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
四是教育管理的民主性。
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坚持民主的原则,多对话,多交流,少批评,少训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人师表,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要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自主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愿望。
五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中获得道德的教益。
六是德育工作的持久性。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对后进生要紧盯不放,要紧扣小、细、实,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规范,坚决杜绝“雨过地皮干”的短期行为。
4、要健全德育科研和督导评估机制。
德育科研在城乡结合部小学和农村小学还很薄弱。
我认为学校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
中心城区小学每学期应该组织一两次大型德育观摩和交流活动,我镇应该抓:
南庄中心小学、溶洲小学和吉利小学的德育教学的先进典型,然后以点带面在全镇十五所小学辐射。
镇教育组和区教研室要根据当前我区、我镇的德育教育的形势,制定小学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方案,并制度化地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将评估结果与荣誉、利益紧密挂钩,对应德育工作无力而造成学校管理混乱,学生品行不良的学校领导在年度考核时要“一票否决”。
要建立竞争机制。
对“德育先进学校”采取年度考核制,取消“德育先进学校”终生制。
同时,学校也要相应制定德育工作评估方案,细化内容,强化督导,严格考评,考评结果要与教师评优、晋升、奖励挂钩。
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
5、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目前,城乡结合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引起重视,但品位不高。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
当前,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杜绝脏、乱、差。
同时,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和校园网)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
城乡结合部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文明校园”的评比,各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文明教室”、“文明办公室”、“文明睡室”的评比,以次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当前,由于社会正处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要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晰思路,科学决策,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学校教育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战场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导向作用。
现行教育正进行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对学校德育也提出了更多的和更新的要求。
因此,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认为:
1、注重身教发挥引导性作用
小学生和其他人一样,每天受到周围各方面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种种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教师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影响力是其它教育因素无可替代的。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道德规范的传授者,更是道德规范的身体力行者,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当今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来讲,他们主体意识很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渴望平等,敢想敢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他们不会盲目听从教师的说教,而比较注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判定道德的价值和作用。
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就是这个道理。
反之,教师如果言行不一,将会导致学生“知而不信”。
一个漫不经心的眼神儿,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一句冷漠、鄙视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心灵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
例如:
有一个学生,接连几次数学测验成绩不佳,他怯怯地拿着卷子找到老师:
“老师,我真的想学好数学,可是……”。
“你要是想学好数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孩子那刚刚燃起的上进火花,就这样被老师的讥讽熄灭了。
曾有一位学生将自己班老师一天上课对话做过记录,发现竟有85%的话语都是对学生的责备和训斥。
不言而喻,这样的身教怎能另学生们信服呢?
难怪!
现在有许多教育专家呼吁,允许教师思想与情绪不佳时暂不授课的建议。
德育工作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当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可接受的、开放的、同情的、真诚的、帮助的状态时,学生才会将教师视为可信赖的人,才能在点滴小事中感受道德规范,从而达到“身教胜于言教”的目标。
2、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地位
传统德育模式过于强调个人要服从既定道德的要求,没有把学生当作德育主体,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空洞的东西而加以排斥。
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要能有效的调动被教育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道德需要。
如:
许多学生对拔河、团体操之类的集体体育项目感兴趣,除了运动本身带来的愉悦外,还因为这类运动能够充分显示个人的主动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这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又如:
一学期向学生提出养成十个好习惯:
微笑待人,每日为父母做件事,见人主动打招呼,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按规矩办事,说了就要努力做,用好每一角钱,集体事一起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每一、二周提一个要求,突出一个主题评选“每周之星”,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他们产生较强烈的道德体验,从而影响他们的道德行为。
3、立足课堂强化渗透性意识
传统德育模式的重大缺陷就是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即把教育目的挂在嘴上,以说教代替渗透,为德育而德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德育工作 实效性 分析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