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375956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8.89KB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依据
《春》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大约于1928年至1937年所创作的一篇精美散文,编选至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1课。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在教学设计(实施)中,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教材分析
《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学情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本课努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朗诵、绘画、歌咏来传达他们的内心感受。
(2)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合作探究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因此对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尤为关键。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厌烦那种严肃的说教、刻板的讲解,展示自我的欲望蠢蠢欲动,学生一旦被激发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各种才华,肯定学生的各类优长极其重要。
4、设计理念
(1)欣赏吟诵:
步入散文意境,走进春天,去感受春之韵、吟春之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品读绘画:
通过品析作品的语言、结构、情味等之美,将有形的文字转化为一幅幅风景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悟能力。
(3)歌咏写作:
咏唱春之歌,体会赞春情,撰写绘春之文,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声情并茂的诵读句段,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2)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3)学习本文细致地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先赏后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总结、掌握阅读、欣赏写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方法。
六、教法选择
阅读法、问题法、议论法、研究法、讲授法、练习法
七、学法指导
读、摘、问、思、结、写、练,指导学生欣赏朗诵领悟美,自主合作探究美,绘画歌唱抒发美,思考写作表现美。
八、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ppt课件、学生分为六个课堂学习小组、学生为本文准备插图、收集与本文思想感情相类的诗词、散文、歌曲
九、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认准了字音,并且了解了相关的文学常识。
下面咱们抽查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几个字词。
(多媒体出示)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
诗集《踪迹》、《雪朝》,散文、等。
2、听写并口头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赶趟儿酝酿卖弄宛转)
附流动预设:
代表作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匆匆》、《船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
2、赏春之韵
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理解了思想情感,明确了个幅画面景物的特点,本节课的主
要任务目标是深入作品,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朱自清先生在本文应用的多种写景手
法,为了能够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先来欣赏电视散文《春》。
(多媒体出示要求及电视散文
《春》)
欣赏要求:
1、轻声默吟,深入体会朗读技巧。
2、跟随电视画面,在头脑中形成幅幅流动画面。
(二)诵春之声
在上节课朗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声情并茂的放声朗读。
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细心体会,再现意境。
3、以情带声,读出作品的美感。
(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
(三)品春之美
1、我们的欣赏、朗读为品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味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品味。
(多媒体出示任务)
第一小组: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原因是。
第二小组:
我认为最美的(观察最细致)句子是,美的理由是。
第三小组:
我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是,理由是。
第四小组:
我认为最清晰的层次是,理由是。
第五小组:
我认为动静结合(明暗结合、明暗结合、高低结合、色味结合)最好的语句是,这样写景的好处是。
第六小组: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是,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流动参与。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相机补充订正。
附流动预设: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
反复:
“盼望着,盼望着,”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拟人: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春的轮廓。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杏、梨争奇斗艳的动人的姿态。
……
比喻: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借用引用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风温暖、柔情的特点。
……
比喻、拟人
(1)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阳光照射下的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
比喻、排比: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的娇美动人的颜色,读来句式整齐,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读来句式整齐,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排比: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写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从侧面写出了春草惹人喜爱的特点,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
)
……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是: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利用定语后置的句式,不但让我们读起来轻松,还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上,突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
……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是:
(1)第六段:
抓住了春雨细密、绵长、闪烁的特点,写出了房顶、树叶、小草迷蒙、轻柔、润湿的特点。
特别是对傍晚时的灯光和人的景致的描写,烘托出人们生活的安宁、平和的特点。
……
我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是: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准确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
“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上,突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让人感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地闹着”,“闹”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似的活泼好动的特点。
衬托了百花争艳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盎然的生机活力。
(3)“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准确地写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卖弄”传神地写出了鸟儿不负春光炫耀自己的歌喉。
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是:
(1)第四段:
先写“树上”,再写“花下”,最后写遍地,从上到下,形成一片花的海洋,层次十分清楚。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句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给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美好的憧憬。
……
我认为动静结合最好的语句是: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杏、梨争想开放、惟恐落后的心理。
“闹”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似的活波好动的特点。
然后这里又把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微风一吹,草有时会把花遮没,花时隐时,就像眼睛、星星一样眨呀眨的;现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阳光照射下的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这样动静结合,再加上“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虚实相生把春花争奇斗艳,憧憬丰收的喜悦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是:
(1)第五段:
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
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把春风温暖、柔情、芳香等特点写得具体可感。
(2)第四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这里既写了百花争艳的视觉感受,又写出了听觉效果:
蝴蝶蜜蜂孩子般活波好动的特点。
……
4、我们多角度品味了朱自清这支生花妙笔的语言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师生合作探究一下,作者怎么用他的生花妙笔把春天写得如此优美动人、吸引读者的?
5、学生尝试总结,教师适时补充。
(板书后再多媒体出示)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妙用叠词
联想想象创造意境
描写景物层次要清晰
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描写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
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
……
6、小结:
由上可知,一篇好的写景文章,它的成功源于多种写景方法的综合运用,而这一切成功的描写都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而这细致的观察又源于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才产生了物外之趣并把如此热烈美好的情感传递给了我们,可见作者完全是以情生文,我们经过反复研读才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景外之意。
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呀。
(四)绘春之色
1、《春》像一幅山水画,清新淡雅。
在上节课课后要求大家用自己马良般的神笔为本课配置插图,现在,将自己妙手丹青画在组内交流。
2、各小组推荐美图两幅,被推荐者自带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并作简要说明。
3、教师小结
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中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其实,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也是文中有画,这一幅幅虽显稚嫩但很优美的画体现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方法继承和发扬,以便更好的理解散文的意境。
(五)咏春之歌
1、《春》是一篇描写春天的精品,我们在上节课已经感受到了作者要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那么,把你所收集到的类似思想情感的诗词、散文、歌曲进行小组交流。
(多媒体出示)
春天的好诗大家读
春天的好文大家赏
春天的好歌大家唱
2、推荐好的诗文歌曲予以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