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对我省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启示.docx
- 文档编号:375901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65KB
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对我省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启示.docx
《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对我省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对我省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启示.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对我省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对我省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启示
——陕西省发改系统县区发改局长培训班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调研报告
2009年9月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
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
1994年至今,已先后召开十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十一次中方理事会,国务院七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中新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园区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
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到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到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1、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治理制度。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园区“最值钱的”就是在新加坡指导下编制的规划,正是这个规划,保证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套规划的最大特点是超前,它要求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地下、后建地上,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比如,规划要求污水100%截流,而当时“国家环保模范城”也只要求污水50%截流;当时一般城市基础设施要求水、电、路“三通”,而这里却要求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九通”。
这套规划的另一个特点是合理。
比如道路规划,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两侧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工业区运输量大,重型车辆多,就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干线,这样,去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自然分开,互不干扰。
花了3000多万元规划费,但他们并不觉得昂贵,因为它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避免盲目性、低风险的投资环境,十几年几乎没有改动,成了吸引投资者的“法宝”。
接踵而来的3000多家外资企业、247亿美元外商投资,11000多家内资企业、1156亿元国内投资,为这个国际一流的规划提供了注解。
2、强化了借鉴创新工作。
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是苏州工业园区持续优化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和独特优势。
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园区结合国情,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治理等方面,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
15年来,园区累计派出近120批,合计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的经验,并在新加坡的帮助下,编制、实施了80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
在全新理念的支持下,新旧体制的矛盾被不断化解,一个精简、统一、高效、管理法制化且政企分离的服务型政府模式形成了。
3、建立了新的开发和治理体制。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
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闻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
管委会是园区的治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4、建设了高水准的基础设施。
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建设了首期60万千瓦发电厂、日供15万吨自来水厂、日供15万立方米燃气厂、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每小时供气40吨集中供热厂等基础设施源厂。
在开发过程中,园区十分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引进项目质量、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投资强度上下工夫,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0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14平方公里。
5、引进了高质量的投资项目。
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累计吸引合同外资3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5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开工率和投产率均超过70%,投产两年期以上企业80%实现赢利,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投产企业已收回投资。
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4.8亿美元,吸引了包括7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3299家,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同时累计注册内资51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8亿元,初步构筑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6、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合作区累计开发各类商住房80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2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通过ISO14001环境治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空气、水体、土壤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具有综合社区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和一批学校、银行、宾馆、商店、公园、医疗诊所、体育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园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起点上发展、方兴未艾。
目前,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50多项地面实事工程完工,环金鸡湖地区已建设成为苏州市最重要的现代商业商务文化中心。
虽然名叫“工业园区”,可是工业用地只占苏州工业园区的25%。
在经济建设取得非凡业绩的同时,这里的社会事业、生态建设成就同样令人赞叹。
7、提高了社会和谐文明程度。
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社会功能,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基本实现了乡镇“两水两气”管网到企入户。
目前,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
园区所辖四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
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三、苏州工业园区的几点启示
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苏州人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
我们必须坚定加强我省工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说明,工业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
工业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跨跃式发展的前提。
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我省面临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统一熟悉,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重视和加强我省的开发区建设。
启示之二:
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理念,花大力气制订并执行规划。
规划是龙头。
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
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开发园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
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
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
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
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启示之三:
我们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就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我省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
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阅、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 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启示之四: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
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
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
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
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
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
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
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
启示之五:
我们必须加快科教资源优势转化步伐。
众所周知,陕西是教育大省,现有科研院所1076个,各类高等院校121所,各类科技人员107万人,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科技教育已成为陕西最具特色的资源优势。
但是,长期以来,陕西的科教优势并没有积极转化成经济优势。
与苏州对比,苏州原本科教资源较弱,高等学府较少,但是苏州市政府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在开发区开辟大片土地建设了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吸引了西安交大、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知名学府前来办学,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和教育支持。
我们陕西拥有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科教资源,更应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的结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发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构建陕西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新体系。
启示之六:
我们必须重视向国内外同类先进园区学习。
苏州人的学习精神令我们钦佩,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向新加坡学习,学习新加坡的先进理念、治理体制、规章制度等等。
2004年6月,在庆祝苏州工业园区建成十周年之际,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对苏州人说:
“你们可以毕业了”并为园区题词“青出于蓝”。
苏州比我们陕西更先进、更发达,苏州人如此谦虚认真的长期坚持向新加坡学习,我们不是更应该如此吗?
启示之七:
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
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加快发展的要求没有变,干部群众对我们加快发展的期望没有变。
机遇弥足珍贵、稍纵即逝,机遇是金、抓住就赢。
视机不见,就必将坐失良机。
苏州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
目前,对陕西而言,又有什么机遇呢?
大家知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目前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正在研究支持西部的新举措,《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对陕西而言是更大的机遇。
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认清机遇,珍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力争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执笔人:
蒙晓哲周红涛审阅:
张焕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 工业园区 成功经验 我省 经济开发区 发展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