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9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docx
- 文档编号:3757073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697.62KB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9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docx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9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9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9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
必考点9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
考向1 热力环流
1.(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下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解析 由图知,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
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项错误。
2.(2011·大纲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
(1)~
(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答案
(1)D
(2)B
解析 第
(1)题,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强弱和稳定程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对流越旺盛,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表明大气越稳定。
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三地相比较,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因而对流最旺盛,B选项错误;在垂直高度上,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丙地最稳定,D选项正确;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因而A项和C项错误。
第
(2)题,因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80千米,届时,甲地气温上升幅度最小,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吹偏北风。
3.(2010·大纲全国文综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
(1)~
(2)题。
(1)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2)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
答案
(1)B
(2)B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9日8时到14时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气温变化最剧烈,故选B。
第
(2)题,此题是热力环流的变式考查。
热岛效应明显的含义是市中心与市郊的温差较大。
考向2 大气环流
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
(1)~
(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
(1)C
(2)D
解析 第
(1)题,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扩散,S市常被大雾笼罩。
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
第
(2)题,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2014·重庆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图甲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乙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1)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2)结合图乙,判断图甲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方向:
南(偏南)。
理由:
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解析 第
(1)题,该地区有沙漠,且为大洋东岸的洛杉矶,从而判断该地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作用,大气稳定。
联系洛杉矶的位置及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从而判断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晴天多。
第
(2)题,联系沙丘的坡度与风向的关系分析,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结合图甲中的箭头加以分析。
3.(2014·四川文综)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解析 该图为北大西洋(局部)及附近地区图,图中M是加那利寒流,N是北大西洋暖流。
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考向3 天气系统
1.(2016·北京文综)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20时( )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北京此时位于冷锋之后,受锋面系统影响;由此时段北京空气质量变化状况可知,该冷锋没有形成降水,故可能通过大风形成扬沙,加重空气污染。
东海海域受高压系统控制,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浪小。
低压天气系统中,Q地气压值最小,强度最强。
Q地位于低压中心,冷锋锋前,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降水。
2.(2016·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
(1)~
(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
(2)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天津市北部降水较多,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且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第
(2)题,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3.(2016·江苏地理)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
(1)D
(2)A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该图中西南方有低压槽,A错;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B错;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C错;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D项。
第
(2)题,1月份,我国被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影响大;而成都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影响较小,故选A项。
4.(2016·浙江文综)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
(1)~
(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
(1)A
(2)B
解析 第
(1)题,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A项正确。
第
(2)题,根据图甲中近地面空气沿顺时针方向,辐合流入中心可知为南半球气旋,⑦⑧两点间位于气旋西南部的锋面附近,应为冷锋,结合南半球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地吹西南风。
考向4 水循环及河流特征
1.(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
答案
(1)D
(2)B
解析 第
(1)题,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1年有所增强,故第1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6年,A、B、C项错误,D项正确。
第
(2)题,由第
(1)题解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故B项正确。
2.(2015·全国文综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
(1)~(3)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B.3个月
C.4个月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B (3)C
解析 第
(1)题,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的月份有4个月(大约从12月到次年3月),故选C。
第
(2)题,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
第(3)题,凌汛是由于下游解冻晚或者冰冻早导致上游来水被冰凌阻塞,从而引起的河水漫溢甚至决堤的现象,解决措施应从疏通河道入手,破冰,使冰凌分散,拓宽河道皆可行。
绿化河堤,加深河道并没有解决冰凌阻塞河道的问题,不可行,故选C。
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答案
(1)A
(2)C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的是绿水比例最大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
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
第
(2)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C。
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
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
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
考向5 地质作用
1.(2016·全国文综乙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
(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
(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
第
(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
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
2.(2016·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顶被削平,成为平顶海山。
3.(2016·浙江文综)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
(1)~
(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D.背斜 西侧小
(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
(2)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
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4.(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Ⅰ,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甲褶皱形成后)上升运动(外力侵蚀)—下降运动(沉积)—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
5.(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
(1)~
(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答案
(1)D
(2)C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这一概念。
第
(1)题,从图上地势的起伏状态可以判断出地形类型,属于谷地的是①②③④四处。
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即图中的虚线,其起伏状态可以看作同一岩层的形变状态,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把上下两图复合起来,既是谷地又是背斜构造的是①处和④处。
第
(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图中⑤处同一岩层发生了上下错位,并且埋藏深度低于左侧,显然是发生了断裂,并且相对于左侧发生了沉降。
1.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及影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2.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影响。
3.水循环原理及意义;河流水的补给及水文特征。
4.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下的地质地貌特点。
1.热力环流
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其过程可以归纳为:
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风
受力作用
受力作用分析
风向
理想状态
受一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风
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左低右高
近地面风
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
3.气压带、风带
(1)成因:
高低纬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以北半球为例)。
(2)分布位置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5.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
6.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
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强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
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
7.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就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
8.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
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
9.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及意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蒸发、降水
特点
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最重要环节,又称大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意义重大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意义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10.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11.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
-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
12.地质构造及应用
(1)地质构造图的解读技巧
①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②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根据地层位置确定
受沉积作用影响,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根据生物化石确定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大洋中脊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大洋中脊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③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若没有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2)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3)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缓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缓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易错点
(1)只有在热力条件下,才是明确的“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的对应关系,动力原因就不一定了。
(2)气压高低必须是同一水平面相比较才有价值,正常情况下同一地区同一水平面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4)注意等压面、等温面等等值面都是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而不是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共同作用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三轮 冲刺 考前 专题 自然地 理事 空间 分布 原理 必考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