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docx
- 文档编号:3753462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6.01KB
1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docx
《1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附录五
一.基坑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坑所处的地段,周边的环境。
2.四周市政道路、管、沟、电力和通讯电缆等情况。
3.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及其他要求。
(二)工程地质情况及现场环境
1.施工区域内建筑基坑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要有土的常规物理试验指标,必须提供土的固结快剪内摩擦角φ、内聚力c、渗透系数K等数据。
2.施工区域内及邻近地区地下水情况。
3.场地内和邻近地区地下管、线位置、深度、直径、构造及埋设年份等。
4.邻近的原有建筑、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基础类型、埋深、基础荷载及上部结构现状,如有裂缝、倾斜等情况,需作标记、拍片或绘图,形成原始资料文件。
5.基坑四周道路的距离及车辆载重情况。
(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基坑支护设计:
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纸,包括:
平面、剖面,明确支护范围、构造做法、质量要求、验收标准以及施工说明等。
支护设计平面图中应反映出电梯井、集水井、基础承台的位置尺寸、底标高。
2.降排水方案。
3.土方开挖要求。
4.监测点布置与监测要求,报警值。
5.其他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四)施工部署与进度计划
提出基坑工程中支护、土方、降排水各工序的施工顺序、配合要求和时间安排,在满足设计工况要求、工艺关系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进度计划。
(五)支护施工方法
根据支护设计方案,选择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有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如采用深搅桩作止水帷幕时如何保证桩搭接质量等。
(六)基坑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应根据工程特点、支护形式、施工部署确定开挖方案,土方开挖方案应包括:
1.根据土方工程开挖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挖土机械。
2.开挖时间、开挖程序、流向,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
3.便道设置。
4.确定弃土地点。
5.安全技术、雨季施工措施等。
6.保护工程桩、支护桩、监测点的措施。
7.环保措施。
(七)降、排水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土方开挖、垫层施工、抗浮等需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确定降、排水方案。
1.采用降水方案时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包括:
房屋、道路、管道)的影响。
2.降水方案应进行涌水量估算,选择降水设备,并绘制平面图、剖面图,明确管直径、位置,井底、井口标高以及具体做法要求等。
3.地面排水和坑内排水措施,坡顶、越面、坡脚的做法要求,防止地面水进入基坑等。
(八)安全技术措施
1.基本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体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的基本安全措施等内容。
(2)基坑四周严禁超堆荷载,基坑四周一定范围内不准重载运输车辆通行、停靠。
(3)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2m高护栏,人员上下设专用通道。
(4)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验收并进行垫层施工,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2.监控措施
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8条)。
3.应急措施
结合工程特点,对有可能造成基坑支护失稳,发生管涌或由于地下水控制不当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等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九)附:
设计计算书
1.基坑支护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支护方案选择及设计,内容有:
(1)设计原则(3.1.1、3.1.3、3.1.4、3.1.5、3.1.6条);
(2)支护结构选型(3.3.1、3.3.2、3.3.3条);
(3)荷载标准(3.4、3.5条);
(4)计算结果
2.降水
基坑涌水量计算,设备选择。
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
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层数、层高、总高度、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地质情况、工期;外脚手架方案选择等。
(二)脚手架设计方案
脚手架搭设应绘制平面、立面、剖面以及连墙接点大样图。
1.确定脚手架钢管、扣件、脚手板及连墙件材料。
2.确定脚手架基本结构尺寸、搭设高度及基础处理方案。
3.确定脚手架步距、立杆横距、杆件相对位置。
4.确定剪刀撑的搭设位置及要求。
5.确定连墙件连接方式、布置间距。
6.确定卸料平台、通道设置方式及位置。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
1.搭设脚手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确定施工单位时应同时明确技术负责人及专职安全员。
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四)脚手架施工质量要求
1.施工准备
(1)单位负责人向架设和使用人员交底。
(2)钢管、扣件、脚手板、安全网等构配件材料要求,并进行检查及验收。
(3)清理、平整场地,保证排水畅通。
2.地基与基础做法与施工要求
3.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质量要求、允许偏差。
4.脚手架安全防护做法与要求
(五)脚手架验收
1.脚手架地基验收
2.脚手架的验收(外脚手架应按规范要求分阶段验收)
(六)脚手架拆除
脚手架拆除方法、顺序、要求,注意事项。
(七)安全技术措施
附:
一设计计算书
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J84―2001(2002年版)进行计算。
1.确定设计计算简图。
2.确定脚手架设计荷载(4.1条、4.2条、4.3条)。
3.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及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5.2条)。
4.立杆轴向力、稳定性及基础承载力计算(5.3条)。
5.连墙件的连接强度计算(5.4条)。
6.卸料平台验算。
附二脚手架搭设施工图
1.平面、立面、剖面、连墙节点大样。
2.卸料平台结构大样。
三.模板支撑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
1.主体结构情况,层数、层高,梁板布置、主梁跨度、主次梁截面(高、宽)、
板厚。
2.预应力结构应注明设计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明确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顺序(张拉方案)。
3.有后浇带的应注明后浇带的具体位置,明确设计对后浇带浇筑的时间要求。
(二)模板及支撑设计方案
1.选用模板、支撑件品种、规格。
2.确定墙、柱、梁内楞、外楞、对拉螺栓位置、间距,选用对拉螺栓规格。
3.确定梁板小横杆、大横杆及立杆布置位置及间距
4.支撑纵横水平杆步距以及及剪刀撑(包括水平、垂直)设置等。
5.多层楼板承载力验算,分别确定浇筑混凝土时支撑设置层数以及拆模时间、顺序。
6.地基承载力要求与处理方法。
(三)模板及支架的设计、计算要点
1.设计依据可靠。
2.分别对墙、柱、梁、板的模板、支撑件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
(1)荷载取值、材料力学性能以及设计计算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
(2)扣件式模板支架的计算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5.6条进行;高大支模支架计算参见附件资料。
(3)模板及其支架的强度、刚度及其稳定性应符合规定要求,。
3.主梁、次梁、板支撑立杆的布置应协调,同一个方向的立杆应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保证纵横水平杆和剪刀撑的连贯、拉通。
4.模板应支撑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防止下沉。
5.模板设计时应考虑便于安装和拆除,同时还要考虑安装钢筋、浇捣混凝土方便。
6.跨度较大的梁、板,安装模板时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无设计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7.多层楼板应分别验算楼板、梁承载力,确定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支撑设置层数以及拆模时间、顺序。
8.多层后浇带部位应单独编制支撑方案,确定支撑方式和立杆的布置,并进行承载力验算。
9.多层预应力构件应根据预应力施工方案编制支撑方案,进行楼板承载力验算,确定支撑设置层数,验算立杆承载力。
(四)模板的安装与构造要求
1.模板支架的立杆、支撑设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6.8条规定。
高大支模支架构造参见附件资料及《操作规程》的规定。
2.模板安装的允许偏位及检验方法。
(五)模板及支架的验收与使用
1.模板及支架应于在使用前办理验收手续,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浇筑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进行检查,发现变形应即进行加固处理,如有异常,应立即停工处理。
(六)模板的拆除
1.模板的拆除的方法、顺序、要求和注意事项。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和顺序要求,确保支撑层数。
(2)对于后浇带部位及预应力构件应有拆除方案,明确拆模时间和顺序要求,确保支撑层数。
2.安全技术措施
附一:
模板及支架设计计算书(计算方法与步骤参见附4)
1.基本参数
2.荷载计算。
3.计算模板支撑杆件的最大轴向力、弯矩(应有计算简图)。
4杆件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扣件抗滑力验算,确定用料及布置。
5.地基承载力验算。
6.多层结构中楼板承载能力验算,确定混凝土浇筑时支撑层数。
附二模板支撑平面、剖面及节点大样图
1.梁、板立杆、纵横水平杆、剪刀撑布置(后浇带部位应另行编制)
2.墙、柱纵横楞、对拉螺栓。
四.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
1.吊装工程概况,施工场地内及周边电缆、管道情况;
2.工程地质状况、地耐力;
3.吊装工程结构、尺寸、吊装高度,单体重量与外形几何尺寸;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5.吊装工序流程图。
(二)吊装施工的组织
(三)吊装作业资质及特种作业人员名单、上岗证编号(吊车司机、指挥、司索、电工、焊工等)。
(四)吊装前准备工作
1.熟悉吊装作业环境,弄清作业现场内的各吊车作业点的地耐力和处理措施;
2.了解施工现场的水电、电讯电缆、管道情况;
3.吊装工序交底;
4.吊装作业的通讯工具与联络方式。
(五)吊装设备选型
1.吊装设备的规格、型号;
2.吊索、卸甲的规格、型号及选型计算;
3.吊装作业中所需工具、材料的种类数量;
4.吊装设备的起重力矩曲线图。
(六)吊装工艺及流程
1.吊点、吊距、起吊物重心;
2.吊装作业顺序;
3.吊装设备起吊位置与地耐力处理;
4.吊装过程中起吊物稳定措施;
5.起吊物就位、固定方法及措施;
6.地锚的设置方法和要求;
7.吊装设备进退场路线及起吊位置布置图;
8.构件堆放要求及重量明细表。
(七)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起重机事故的措施
2.防止高处坠落措施
3.防止高处落物伤人措施
4.防止触电措施
5.防止构件倒坍措施
6.其它防护措施,如:
吊装作业警戒区的设立与警戒人员等
(八)质量技术要求
五.拆除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内容包括:
1.被拆除旧建(构)筑物工程概况。
如:
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层数、层高、总高度、建筑面积、结构形式、竣工时间、使用年限和工程的完好程度等。
2.被拆除旧建(构)筑物周围环境。
如:
所处地段情况、与周边建(构)筑物的联系或距离、是否有必须保护的古建筑文物和重要的市政设施等。
3.被拆除旧建(构)筑物地下基础类型,地下有无重要的市政管、沟、电缆等。
4.拆除工程的合同工期或其他要求。
(二)拆除工程的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工作
(1)被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竣工图纸,弄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
(2)学习有关规范和安全技术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明确周围环境、场地、道路、水电设备管道、危房情况等,并附简图。
(4)向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2.现场准备
(1)清理被拆除建筑物倒塌范围内的物资、设备,不能搬迁的须妥善加以防护。
(2)疏通运输道路,接通施工中临时用水、电源。
(3)切断被拆建筑物的水、电、煤气管道等。
(4)检查周围建筑物,尤其是危旧房,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
(5)向周围群众出示安民告示,在拆除危险区设置警戒区标志。
3.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
拆除所需的机械工具、起重运输机械和爆破拆除所需的全部爆破器材,以及爆破材料危险品临时库房。
分别列出《主要机械设备需用表》、《主要材料需用表》。
4.人员组织
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绘制组织机构图,组织劳动力。
(三)拆除工程的安全技术规定
1.拆除工程在开工前,要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该拆除工程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2.拆除工程的施工,必须在工程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经常监督下进行。
工程负责人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规程向参加拆除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3.拆除工程在施工前应该将电线、瓦斯煤气管道、上下水管道、供热设备等干线、通向建筑物的支线切断或迁移。
4.作业人员应站在专门搭设的脚手架上或者其他稳固的结构部分上操作。
5.拆除区周围应设立围栏,挂警告牌,并派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逗留。
6.拆除建筑物,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严禁几层同时拆除。
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该防止其他部分的倒塌。
7.拆除过程中,现场照明不得使用被拆除建筑物中的配电线,应另外设置配电线路。
8.拆除建筑物的栏杆、楼梯和楼板等,应该和整体进度相配合,不能先行拆除。
建筑物的承重支柱和横梁,要等待它承担的全部结构和荷重拆掉后才可以拆除。
9.被拆建筑物的楼板平台上不允许有多人聚集和堆放材料,以免楼盖结构超载发生倒塌。
10.在高处进行拆除工程,要设置流放槽。
拆除较大的或者沉重的构件,要用吊绳或者起重机械配合并及时吊下或运走,禁止向下抛。
拆卸下来的各种构件材料要及时清理,分别堆放在指定位置。
11.拆除石棉瓦及轻型结构屋面工程时,严禁施工人员直接踩踏在石棉瓦及其他轻型板上进行工作,必须使用移动板梯,板梯上端必须挂牢,防止高处坠落。
六.施工用电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规模
2.现场及周围环境。
包括:
调查测绘现场的地形、地貌,工程位置,地上、地下管线和沟道的位置,建筑材料、器具堆放位置,生产、生活暂设建筑物位置,用电设备装设位置以及现场周围环境等。
(二)配电系统设计
1.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和线路走向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配电线路型式(放射式、树干式、链式或环形配线)。
(2)根据总计算负荷和峰值电流选择电源和备用电源。
(3)根据总负荷、支路负荷计算出的总电流、支路电流和架设方式选择总电源线线径和支路线径。
2.选择变压器
3.配电线路设计
(1)配电线路设计主要是选择和确定线路走向,配电方式(架空线或埋地电缆等),敷设要求,导线排列,选择和确定配线型号,规格,选择和确定其周围的防护设施等。
(2)配电线路设计不仅要与变电所设计相衔接,还要与配电箱设计相衔接,尤其要与变电系统的基本防护方式(应采用TN—S保护系统)相结合,统筹考虑零线的敷设和接地装置的敷设。
4.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设计
(1)配电箱与开关箱设计是指为现场所用的非标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设计,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设计是选择箱体材料,确定和箱体结构尺寸,确定箱内电器配置和规格,确定箱内电气接线方式和电气保护措施等。
(2)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设计要和配电线路设计相适应,还要与配电系统的基本保护方式相适应,并满足用电设备的配电和控制要求,尤其要满足防漏电触电的要求。
5.接地与接地装置设计
接地与接地装置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配电系统的工作和基本保护方式的需要确定接地类别,确定接地电阻值,并根据接地电阻值的要求选择或确定自然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
对于人工接地体还要根据接地电阻值的要求,设计接地的结构、尺寸和埋深以及相应的土壤处理,并选择接地材料,接地装置的设计还包括接地线的选用和确定接地装置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要求等。
(三)防雷设计
1.防雷设计包括:
防雷装置装设位置的确定,防雷装置型号的选择,以及相关防雷接地的确定。
2.防雷设计应保证根据设计所设置的防雷装置,并保护范围可靠地覆盖整个施工现场,并绝对雷害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四)防护措施(如外电防护)
(五)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编制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要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其重点是:
电气设备的接地(重复接地),接零(TN—S系统)保护,装设漏电保护器,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开关电器的装设,维护、检修,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的处置等。
附一.临时电气工程施工图
1.临时供电平面图设计,临时供电平面图的内容应包括:
在建工程临建、在施、原有建筑物的位置。
电源进线位置、方向及各种供电线路的导线敷设方式、截面、根数及线路走向。
2.变压器、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及开关箱等配电装置图。
3.配电系统接线图。
(1)标明变压器高压侧的电压级别,导线截面,进线方式,高低压侧的继电保护及电能计量仪表型号、容量等。
(2)低压供电应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各种箱体之间的电气联系。
(4)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型号、PE线截面、导线敷设方式及线路走向。
(5)各种电气开关型号、容量、熔体、自动开关熔断器的整定、熔断值。
(6)标明各用电设备的名称、容量。
4.接地装置设计图。
包括:
工作接地、重复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的位置及接地装置的材料做法等。
附二:
负荷计算。
七.塔吊安装(拆除)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
叙述工程地点、结构、建筑面积、高度等。
(二)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
2.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位置及周围环境;
3.塔式起重机技术性能与使用说明。
(三)安装方案
1.塔式起重机的概况
2.安装人员组织
(1)确定装、拆管理组织,如装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
(2)确定装拆人员名单,并附上岗证编号。
3.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塔吊安装必须同时要保证塔机能安全拆卸。
(2)塔吊基础土壤承载能力要求达到塔吊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基础周围土方按要求回填并夯实平整,严禁开挖。
承载能力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应进行处理(采用桩基、地基加固或扩大基础面积等)并经验算满足要求。
(3)塔机基础经承包单位验收合格,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有试压报告)。
(4)安装前向所有安装人员进行全面技术交底。
(5)安装场地平整,通道已经修好。
(6)根据塔机各组件重量合理选用吊车,吊车作业处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7)确定好塔机臂杆指向,并在塔机安装位置图中标注。
(8)零配件已全部到场。
(9)按规定架设专用电箱,做好装塔前的技术检查工作。
(10)列出安装所需仪器、工具、劳保用品明细表。
4.塔机安装方法与程序和安装中的注意事项
5.安全技术措施
(1)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应对塔吊作全面检查,对安装区域安全防护作全面检查,组织所有安装人员学习安装方案;塔吊司机对塔吊各部机械构件作全面检查;电工对电路、操作、控制、制动系统作全面检查;吊装指挥对已准备的机具、设备、绳索、卸扣、绳卡等作全面检查。
(2)参与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施工现场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3)统一指挥,统一联络信号,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4)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如突遇四级以上大风及大雨时应停止作业,并作好应急防范措施。
(5)进入现场戴好安全帽,在2m以上高空必须正确使用经试检合格的安全带。
一律穿胶底防滑鞋和工作服上岗。
(6)严禁无防护上下立体交叉作业;严禁酒后上岗;高温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夜间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7)高空作业工具必须放入工具包内,不得随意乱放或任意抛掷。
(8)起重臂下禁止站人。
(9)所有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按动按钮或拨动开关等。
(10)紧固螺栓应用力均匀,按规定的扭矩值扭紧;穿销子,严禁猛打猛敲;构件间的孔对位,使用撬棒找正,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滑脱;物体就位缓慢靠近,严禁撞击损坏零件。
(11)安装作业区域和四周布置二道警戒线,安全防护左右各20m,挂起警示牌,严禁任何人进入作业区域或在四周围观。
现场安全监督员全权负责安装区域的安全监护工作。
(12)顶升作业要专人指挥,电源、液压系统应有专人操纵。
(13)塔吊试运转及使用前应进行使用技术交底,并组织塔机驾驶员学习《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塔机安装质量要求
塔吊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质量验收和试运转试验,达到标准要求的方可使用。
其标准应按《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JGJ34―86)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塔吊顶升、加节方案
1.塔吊顶升的组织(同安装)
2.顶升方法、顺序、注意事项
3.附墙支撑的安装
4.安全措施
5.检查与验收
(六)塔吊拆除方案
1.塔吊拆除的组织(同安装)
2.拆除方法、顺序注意事项
3.安全措施
附一塔吊安装详图
1.塔机安装位置图
(1)平面布置图。
塔机臂杆与周围建筑物、电缆线的垂直、水平距离,附近有无沟槽以及塔机基础中心线至建筑物外墙面距离等。
(2)塔机起重臂安装指向。
(3)塔机附墙结构形式和连接大样。
(4)安装塔机用辅助汽车吊位置。
(5)图示及文字说明塔机附墙件间距,位置,必要时应提供墙面需要承受拉、压力。
2.附墙件支撑与节点连接详图。
3.塔吊基础图:
注明塔吊基础尺寸、埋置深度、基础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等,采用桩基的应明确桩的断面尺寸、桩长、配筋等。
附:
二塔吊基础验算书
八.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要点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根据对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的识别结果,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控制措施失效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和抢救行动,以及针对可能随之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应急预案是规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过程。
(一)编制要点
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
1.应急救援组织、职责和人员的安排,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准备和平时的维护保养。
2.在作业场所发生事故时,如何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的安排,其中应明确,使用什么器材、设备。
3.应明确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方法、渠道,根据事故性质,制定在多少时间内由谁如何向企业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需要通知有关的近邻消防、救险、医疗等单位的联系方式。
4.工作现场内全体人员如何疏散的要求等。
(二)应急援预案应包括的内容
1.建设工程的基本情况。
含规模、结构类型、工程开工、竣工日期。
2.建筑施工项目经理部基本情况。
含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安全员等姓名、证书号码等。
3.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救护组织。
包括具体责任人的职务、联系电话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专项 施工 方案 编制 内容 审查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