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事迹材料.docx
- 文档编号:3752776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59KB
驻村干部事迹材料.docx
《驻村干部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村干部事迹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驻村干部事迹材料
驻村干部事迹材料
2005年以来,各级每年派出72个工作组216人进驻全市101个贫困村,其中省工作组驻村2个、6人,清远市工作组驻村24个、72人,**市工作组驻村46个、138人。
三年来,广大驻村干部肩负组织重托,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工作主题,当”村官”、谋”村政”、助发展、办实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
一、精心组织,群策群力,下基层驻农村工作顺利推进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一是建立工作机构,加强协调指导。
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组织部分管组织的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负责面上的协调指导工作。
各镇(街道)党委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书记担任。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提供领导保障。
在驻村工作上,我们要求各镇(街道)、各挂钩单位主要领导带头抓、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班子成员共同抓。
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市委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驻农村联系点制度,通过制度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同时为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以镇(街道)为单位成立市直单位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由市直(驻英)挂钩联系牵头单位的副职担任,形成了”干部驻点抓、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为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三年来,清远市领导深入到挂钩点627次,其中党政一把手到挂钩点285次;**市领导深入挂钩点797次,其中党政一把手到挂钩点353次;**市直单位领导轮流进驻挂点2221人次。
2、严格制度,规范管理
市委基层办制定了《”十百千万”驻村干部工作职责》和《”十百千万”驻村干部工作制度》,明确驻村工作职责和规范驻村队员的行为,同时还制定了《**市”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量化考核办法(试行)》,对驻村工作进行考核评比。
另外,为加强自身管理,各工作队(组)也根据实际制定了工作制度,以严格的纪律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如:
驻东华镇的工作队就制定了严格自律,不涉黄赌;有事请假,不搞”走读”;身心俱下,自觉”三同”等八项要求;驻**口镇的工作队则制定了学习交流和汇报制度,规定全体队员每十天集中学习交流一次,每半月向各自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一次。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从开展驻村工作起,**电视新闻就专门设立了”**市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专栏”,”固本强基情况简报”也设立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专题,在全市营造起了良好的氛围。
各个批次的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小组长会议,向广大干部群众传达了省、市有关”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精神,并就驻村工作的重点、基本任务、目标要求和做法以及各个年度的工作主题进行广泛宣传,为驻村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全面推进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4、深入调研,找准思路
三个批次的工作队(组)进驻到村后,不辞劳苦、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工作。
通过召开”三个会”和进村入户走访群众等方式,就所驻村的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情况、村集体经济收入状况、”两委”班子配备情况、村务公开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可开发资源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工作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研究并制定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具体的帮扶方案,使驻村工作思路明确,干有方向。
如驻东华镇东升村第一批工作组通过调研,撰写了一份9000多字的调查报告,既具体又全面,指导性很强。
三年来,三个批次的驻村干部走访群众59602户,召开座谈会2345次。
5、做好交接,确保连贯
一是做到严格把关。
市直各单位、各镇街把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年轻干部选派为驻村干部。
二是认真部署。
各年度全市召开驻村工作总结动员会后,市直各单位对安排下基层驻农村的干部进行动员,统一思想,鼓舞斗志,使第二、第三批驻村干部的工作交接能够充分衔接。
三是做好交接。
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组织下一次批的驻村干部与上一批次的驻村干部进行交接,确保驻村工作有序连贯,顺利开展。
市委分管领导和市委基层办的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查,加强分类指导,对开局良好的,指导其稳步深入推进;对工作开展不好的,帮助研究解决的办法;对打不开局面的,进行重点帮助。
市委基层办通过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经常向派出单位反馈驻村干部的工作表现。
对驻点工作不到位,驻村工作不得力,问题没有解决,群众不满意的,予以通报批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紧扣主题,狠抓落实,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成效显着
1、通过”抓班子,强队伍”,加强了基层组织的建设。
一是抓班子。
在2005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市驻村干部认真当好”五员”(调研员、宣传员、考察员、调解员、监督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这一主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村”两委”成员标准条件,指导和协助驻点村完成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了村领导班子,切实增强了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我市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取得”七高两低”(即党员和群众的参选率高、”两委”干部当选的得票率高、”两委”干部的交叉任职率高、村干部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两委”班子一次性成功选举率高、”两委”成员的连任率高、党委建议人选的当选率高,上访案件数低、选举成本明显降低)的良好效果,获得圆满成功,这些成绩与第一批驻村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是强队伍。
一方面,抓好党员的教育。
第二批工作组充分利用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指导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三个代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党员的宗旨观念、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发展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使他们带头执行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树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全面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另一方面,稳定了农村党员队伍。
我市通过各工作组的”三查”工作,在进行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的出台建立了**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使全市各类老党员和困难党员”老有所补”、”困有所扶”、”优有所奖”。
《意见》的出台受到省和清远市委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充分肯定和经验推广,使我市党建工作又呈现出一大亮点,当中凝聚了全市驻村干部的劳动和智慧。
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党员。
各个批次的工作队积极帮助村党组织健全和落实党员发展制度,加大发展优秀农村青年入党的工作力度,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党员队伍老化、能力弱化状况。
如驻东华镇塘下村工作组积极协助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村青年,发展了3名党员;驻廊步村工作组与村党支部一起,吸收了2名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三年来,全市各选派工作组结合各村实际,指导、支持村委工作,共发展了1898名农村党员,充实和壮大了农村基层党员队伍。
2、通过”筹资金,上项目”,解决了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千方百计解决”用水难”。
如华师大驻黄花镇放板村工作组积极争取上级资金40万元,为村民引来自来水,解决了村民长期食水难的问题,还支持村委会近3万元,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改善了生产条件。
省核工业地质局驻东升村工作组投入近万元,清理了引水渠的淤泥,修复了堤坝的4处水毁的地方,保证了群众的正常生产。
六是送医送药解决”看病难”。
市卫生监督所组织了义诊队,深入农村为群众提供咨询和免费看病,并对村卫生站的负责人进行了业务培训。
清远市人民医院发挥单位优势,免费送医送药到黎沙村,并为乡村医生提供进修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七是着力支持解决”办公难”。
如省核工业地质局驻东升村工作组根据东升村经济薄弱、无村委办公楼情况,出资23万元帮助东升村兴建办公大楼。
市驻黎溪镇松柏村工作组筹集资金6.5万元为驻点村建设综合楼。
3、通过”调结构,送科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通过”访贫困,送温暖”,凝聚了民心。
逢年过节,各驻村工作组(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为基层干群特别是困难群众送去了组织上的关怀,使其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如2007年春节,省核工业地质局由局长亲自带队,对挂点的东华镇东升村的87户老党员、特困户、”五保户”和村小教师进行了慰问,共投入资金28000元。
清远市气象局、市文联的领导深入三井村慰问村委干部和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7000元,清远市气象局还为**口镇教育基金会捐资5000元。
清远市驻**镇枫木村工作组筹集了3万元资金,用于慰问当地困难党员、特困户、以及**镇敬老院等60多名老人。
市水利局组织了”送温暖”慰问团,为五保老人、困难党员、村委干部送上了油、米、棉被及慰问金。
驻大洞镇龙潭村工作组组织了派出单位对驻村老党员、老干部、特困户、孤儿和军烈军属进行慰问。
5、通过”纾民情,解民纷”,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广大驻村干部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如驻**口镇红溪村第一批工作组及时调解了两起山林纠纷,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激化,受到群众好评;横石塘镇仙桥村在引进旅游项目时,有部分村民不理解,拒签《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书》和阻止《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甚至有部分人借机煽动村民闹事,当得知这一情况后,驻该村工作队员马上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到不理解的农户家耐心解释,做通村民思想工作,解除顾虑,补签合同,使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清远市驻大洞镇黄塘村工作组积极参与纠纷调处,配合村委会成功化解了一起山地争议,避免了事态的恶化。
西牛镇黎新村一村民去世后,其亲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要对其实行土葬,驻该村工作组获悉后,联同村委会干部在做好安抚工作的同时,耐心向村民宣传国家的殡葬改革政策,使其家属按规定实行火化。
三年来,各工作组帮助驻村排查解决突出问题1248宗。
6、通过”下基层,驻农村”,提高了驻村干部的素质。
选派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广大机关干部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在艰苦条件中磨练意志,在复杂环境中砥砺品格,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素质。
在驻村工作中,广大驻村干部珍惜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克服了食宿条件差、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水土不服等种种困难,坚持自我加压,自我约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了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根据省委的要求,2006年6月,我市从市直机关中选派了10名近年大学毕业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锻炼,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驻村工作。
实践证明,**市通过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扩大了固本强基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同时也锻炼和考验了驻村干部,成效明显,是一项民心工程、满意工程。
男,中共预备党员,1987年出生于**省**市,2018年×月毕业于**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
同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现服务于**省**市**镇党政办公室。
大学毕业后,他怀揣着梦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毅然地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在**团省委的统一安排下,来到了**镇开展服务工作。
融入基层适应环境
**镇这一片让他陌生而又满怀希翼的热土,这里的秀丽风景和淳朴民风让他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他要用这一年的时间,走进她,融入她,并且为之奉献青春韶华。
来到这里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语言不通,为此他利用休息时间去村里和村民们聊天交流,时间长了,听的多了,当地的方言也能理解了,他的朴实和热情,也让村里的人知道了这个来自北方的小伙子,与村民们友好的相处也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脚踏实地历练人生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来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工作生活上严要求,在思想政治上高标准,坚持认真负责、敬业爱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以服务西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认真学习各级团委关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志愿服务展开工作。
他始终不忘履行志愿者义务,立足本职工作的原则,在办公室工作中,除了协助主任做好日常工作外,还负责办公室的来文来电处理、会务、工作简报(信息)收集拟写报送、文字材料的打印复印、接待、办公物品管理等,同时,还积极做好上级有关精神的上传下达工作。
在全市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中,他用科学的态度,较强的学习能力,很快的掌握了信息的签发方法,实现了**镇办公信息的自动化。
虽然工作繁杂琐碎,但他还是积极主动的争取锻炼机会,遇到困难主动向同事领导请教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工作,明确了思路,凭借着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历练的工作能力,他出色的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年轻的心梦想启航
**定期到**中学参与主题班会,并与同学们开展互动交流会,他以轻松幽默的风格,真诚朴实的话语向孩子们传递着友爱的精神,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以西部志愿者走进课堂为主题的班会上,他作为西部志愿者,用切身言行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关怀社会,关心农村学生的高尚品格。
在班会上谈到自己之所以选择西部的感想:
有无数个理由让我来西部做志愿者,因为那是精神上的享受,条件再苦而我的精神是快乐着的。
并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西部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他支援西部建设的精神鼓舞和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正如学生在给他的信中写到:
我们全班×名学生都想进入大学这个殿堂,这可是我们的理想,今天看到你的到来,我们由此幻想着长大后是不是也能和你一样成为一名天之娇子,大家都好羡慕你的大学生活啊,如果将来我们真成了你这样一个大学生,我们一定还会记住你的。
同学们将付有全班签名的记念册送给他,在孩子们闪亮的眼神中他读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让年轻的心带着梦想启航。
留守儿童不再孤独
**镇有大批的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也很多,**村的农民工子女田维维就是其中一个,在与同学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她性格孤僻,寡言少语,通过了解情况才知道她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沟通能力较差,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帮其补习功课,经常与其沟通,关心其学习和生活情况,使这个内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在特殊时期如果得不到引导很容易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家庭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她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显得成为重要。
建团组织发展经济
**积极参与共青团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当地小规模非公企业组织,利用自身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发动并领建了一个非公有企业团组织-祥盛实木门加工厂。
在进行领建非公企业团组织的过程中,把领建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经济组织实际状况相结合,积极指导和协助祥盛实木门加工厂组织建团,并开展符合经济组织和团员青年实际需求的工作和活动,为带动农村青年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
收入做出了贡献,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
抗凝救灾情暖人心
2018年初,**省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导致了凝冻灾害,省、州、市下发抗凝救灾重要批示,开展抗凝冻、保民生、送温暖工作。
**主动要求到抗凝前线去,成为民兵应急队的一员。
**镇设立×个临时流动服务点,他与政府干部职工×小时轮流值班,协调、指挥、处置凝冻应急突发事件,查看路面结冰情况,查看途经车辆受阻、人员滞留情况。
为滞留乘客免费发放饼干、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帮助滞留乘客度过难关,天寒地冻,他用热血情怀融化了人民心中的坚冰。
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他站在了最前方,与冰雪搏击,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岗位是平凡的,青春是火热的,**凭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一股火一样的热情,一种执着的精神,以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的作风,以昂扬的斗志积极地践行着志愿精神,忘我地铺就他绚丽多姿的志愿之路,谱写着他如歌的青春。
尊敬的党组织:
2018年12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学重点发展对象秋季培训班。
在开幕式上,党委副书记吴中凡教授作了重要讲话,以此拉开了党课培训的帷幕。
培训的第一讲是由吴教授主讲。
吴教授主讲有关端正入党动机的内容,吴教授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我,他讲到:
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
用概念说,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
人的行动是受一定思想支配的,要求入党的人,总有一定的原因和预期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入党动机),要求入党的人的愿望是一样的,即加入党组织,但入党的原因和预期目的是不同的。
在座的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也是不尽相同的。
这里我们可以把入党动机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错误的入党动机。
另一方面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吴教授告诉我们在座重点发展对象,我们都是工作、思想、学习中的先锋,但是个别同志入党动机可能有错误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克服错误的动机,有关这几种错误的入党动机的成因和如何去克服一会还要进行具体的剖析和讲解。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
其他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
大家可能会说,正确入党动机像官话、像口号,不切合实际。
我认为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并不空,是我们平时努力工作、学习、思想进步的一种理论升华。
退一步讲,我们每天努力学习工作不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吗?
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入党以后才能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
反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企图利用党员称号来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给党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党组织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的最基本要求,把考察要求入党同志入党动机和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作为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
发展新党员,只能把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出色,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近来;那些动机不纯的决不能吸收入党。
我们争取入党的同志,应该像吴教授说的那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只有这样才符合党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汇报人:
范文范例网
2018年1月4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干部 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