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优质教学开发与利用.docx
- 文档编号:375164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27KB
艺术概论课优质教学开发与利用.docx
《艺术概论课优质教学开发与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课优质教学开发与利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概论课优质教学开发与利用
艺术概论课优质教学开发与利用
201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强国战略决策。
而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艺术,其发展和繁荣必须强化艺术教育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高校艺术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对艺术教育体制进行不断改革和反思,确立完整的多层次、立体性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位,使之成为合格的21世纪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
艺术教育对发展人的个性和创新意识、人格的完善和提升与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就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而言,当务之急是进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而其关键在于以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根本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
就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概论课程而言,建设和加强其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成为其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众所周知,广义的教学资源是指提供给课程教学的一切基础和条件,它不仅包括人才资源、硬件软件资源、课堂环境与情境等资源;还应该包括教学主客体关系,或师生关系构成的主体间性资源,以及教材、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资源等。
狭义的教学资源则主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而言,是指提供给教学内容的知识、方法、材料等要素构成的资源。
基于此,作为理论型和专业基础的艺术概论,其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艺术理论知识资源;二是艺术创作审美实践资源;三是艺术历史传统资源。
这就不仅需要古今中外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学理依据及其知识谱系作为其理论资源的支撑,而且还必须依赖其他包括美术、音乐、舞蹈、书法、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课程,也包括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等课程,这就构成了艺术概论课程体系和结构的关联性和课程间性。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语境下,虽然有着资源繁多、信息畅通、检索便利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浮躁浅薄、虚实难辨、资源相对匮乏的状况。
故切实做好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的工作对于教学改革及其创新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一、艺术概论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辨析与确认
正如徐亮指出: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注意利用已有的资源,吸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方面已有的条件和思路中的合理内容。
这不仅可体现教育保持的连续性和改革的合法性,而且也是改革措施有可操作性,可得以实施和贯彻的关键。
”[1]故而开发任何教学资源,必须重视对原有的资源条件的利用、转化和优化。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对新的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来教学资源是依据教学内容的目标、观念和规律来选择及确定的,它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但作为教学资源的论据材料,过去却常被简单套入理论模式,材料资源本身的重要作用往往被轻视或忽视,出现材料与观点、理论不相吻合或难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现象。
随着社会时代发展,我们应当树立艺术概论应该立足于材料资源优先的基本思路,和一切从艺术实践出发、从材料资源出发的艺术教育改革的理念,进而对艺术概论课程所需的艺术资源和理论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此,新时期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资源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其一,在专业主渠道的基础上拓宽多元渠道,确立多元一体的资源优质性。
艺术概论有鲜明的核心价值取向性,确立资源的核心价值渠道是必要的,以具有人民性、民主性和进步性的价值取向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古今中外经历史检验的经典理论和作品作为核心的真善美统一价值体系构成了优质资源发掘的主渠道。
在主渠道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渠道拓展。
从理论资源而言,西方20世纪以后的形形色色现代艺术及批评的多元资源;中国新时期以来形成的多元化、民族化、本土化的理论资源,“全球化”语境中比较文论的资源,当下学术讨论和争论的“热点”所提供的理论资源等,构成理论发展和艺术创新的“百花齐放”的资源开发格局。
这就为艺术概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渠道,需要我们通过社会调研将其合理开发,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在历史与现实的条件下,改变资源材料匮缺老化、观念陈旧的教学现状,形成多元一体的资源开发渠道和经典化选择的优质资源构成格局。
其二,选择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的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的优质性和典型性。
艺术概论课程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故而资源的优质性和典型性很重要。
对资源材料的处理和选择,就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入里,抓大放小,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教学资源优质性与特色。
一方面对教学资源提出更高选择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出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风格个性等特色。
既在优质上体现出特色,又在特色中确立优质价值。
因此,资源优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质量上而非数量上,当然,数量也提供了质量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只有具有一定的广度的数量支撑,才能达到一定深度、厚度的质量要求。
从理论实践资源的精选而言,除艺术理论实践外,也应该从民间艺术理论实践、民族艺术理论实践、通俗艺术理论实践、大众艺术理论实践、新媒介艺术理论实践等入手,扩大理论实践资源开发途径,吸取其特色精华,使之转化为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资源。
其三,注重个案、案例的典型资源的选择与开发,加强案例教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品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个案分析和案例教学中。
无论是理论个案还是实践个案都可提供实践教学和强化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的资源。
过去在教学中并不缺乏例证和材料,但往往是堆砌罗列一连串材料,只有面而不见点。
以个案分析和案例讨论方式教学,不仅使理论教学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而且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艺术概论非常强调艺术起源及其原始艺术发生问题,过去因为缺少实物性材料,大多数观点都是依靠推论和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支撑,既没有太大说服力,又枯躁乏味,学生根本接受不了,而且也听不进去。
如果在教学中选择好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讨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因此,必须把好精选这一关,使材料真正实现作为个案分析、案例教学的目标。
二、艺术概论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途径
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而言,资源开发不仅在于选择,而且重在发现,也就是说寻找优质资源开发途径很重要。
这如同作家必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素材一样,毛泽东提出文艺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2];王国维提出作家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不仅能“写之”,而且能“观之”[3]。
故而“入乎其内”的“写之”才能对材料资源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出乎其外”的“观之”才能对材料进行精选和创造。
艺术概论教学资源是面对古今中外的艺术和理论而优选的结果,故而针对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主要有三个途径。
其一,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优质教学资源。
艺术概论课程最大的问题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或者说理论落后于实践,理论解释不了实际问题,故而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往往给人以陈旧和乏力之感。
这就要求课程资源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和艺术实际,以新材料、新论据支撑新观点、新知识。
正如胡有清认为:
“对于有潜在发展意义的科学知识,如边缘性科学知识、综合性科学知识,也应列入讲授内容。
同时,有的放矢地介绍学科领域内的重大争论问题和新动向,也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4]新世纪以来,艺术实践与理论发展提供了各种新的艺术思潮和新的艺术理念,诸如行为艺术、实验艺术、新材料艺术、新媒介艺术、数字艺术、3D动漫艺术、生态艺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等,不仅与高科技、新材料、电子媒介紧密结合,而且与艺术理念观念变革结合,更为重要的是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变革结合,提供艺术创新发展的机制动力,也提供艺术概论课程改革的机制动力。
从这一角度而言,教学资源的创新更应优先于观点的创新,新的材料就会支撑新的观点,也会支撑教学内容创新改革。
其二,立足于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系统性开拓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
优质性不仅表现在资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普适性和个别性、特殊性的结合上,而且也表现在基础性、知识性和创新性、变化性的结合上。
艺术概论具有艺术理论体系、结构、知识谱系,需要在材料选择利用上整体全面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对应性和实效性。
过去在教学资源的选用上往往带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由此必然产生就事论事、各取所需的偏颇,而忽略了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的相关性和系统性。
优质教学资源并非为某一范畴、命题、理论的合理性而选取的,而应该是为整个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而设置的,它还会有整合理论的作用,具有建构理论系统性、相关性和体系性的作用。
因此,优质教学资源的意义在于资源本身具有系统性,具有整体性的实践材料和理论材料的意义,精选优质教学资源和考虑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才能保证理论和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充分认识资源运用的辩证性、合理性和逻辑性。
其三,立足于艺术发展趋向和学术前沿成果,确立以核心价值体系开拓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
艺术与艺术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但也具有一定的超时代性和超社会性,故而从时代要求和时代发展趋向及其文艺规律而言,确立起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和支配艺术理论发展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优质资源的精选必须有标准、原则和规则,必须依据艺术规律建立价值评价体系及其标准来确立优质资源。
当前随着艺术及其艺术教育发展趋势,艺术上升为大学科门类,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以及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等艺术门类也从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艺术学下属的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成为二级学科,面临着艺术升格后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及一系列问题。
因此,艺术理论发展创新反映到艺术教育和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科创新性和学术前沿性,以先进理论推动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建立起艺术标准及其艺术评价机制。
艺术评价机制表现于艺术观及其艺术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上,往往以标准、原则、规律来体现。
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选择其实也是一种评论或评价形式,除依据教学需要而设立的评价标准外,更重要的是根据艺术标准、原则、规律来选择。
这说明,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贯通性和时代性的,更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选择必须确立核心价值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才能保证资源开发的优质有效性。
三、艺术概论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艺术资源及其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教学资源,它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才能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因此,应该充分考虑艺术资源与教学资源联结的通道及其转化机制,寻找合理有效的转化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通过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高校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而且也承担科研任务。
但过去教学与科研分离问题较突出,重科研轻教学,或轻科研重教学等偏向促使教学质量下降,教学内容缺乏科研支撑,教学仅仅局限于“教书匠”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因而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关系,以教科提升教学质量,以科研服务于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教研相长、教研互动的基本思路。
任何优秀教师的综合实力一方面来自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来自科研,来自对教学内容创新的科研成果。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在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应将科研成果推广到教学实践中。
其二,利用现代工具手段将教学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
资源不仅是论证观点和理论的材料,而且也是形成教学内容的基础和材料。
教学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关键在于教师,同时也与现代工具、手段、方法的合理灵活运用紧密相关。
从教师而言,将教学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有途径是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教学形式、表达方式以及课堂实践活动使之实现教学资源转化,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
从教学方法角度而言,多媒体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交流方法、现场活动参与方法、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教学实践性环节设计等均提供教学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信息社会,传播媒介有重大作用,艺术也进入到图文和视听一体化时代,艺术利用图像音的多媒体形式得到更好传播,艺术理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图像音形式和视听的综合感受而获得更好的传播和接受。
故而艺术理论教学资源引入多媒体教学,更为直观形象,也更方便简捷,获得更好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欢迎。
理论型课程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将教学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而且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势互补、特色凸显。
其三,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将学生的学习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从广义教学资源而言,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视之为教学的双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彼此间构成教学间性和主体间性,都发挥好教学主体性,从而也能将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学生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途径主要表现在:
一是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资源,转化为自主学习模式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变输入式被动学习为输出式的主动学习。
过去在学校课堂里的教学模式依然主要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做作业,学生疲于应付教师、课堂、应试,留给学生自主自由学习、思考、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
而输出式学习方式,也就是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为自己学习,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两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最大,因而效果就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被动学习的四倍到十倍以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大大加快,信心也大为增强。
二是通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发掘学生潜力资源来推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或论题为起点,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课题,就是反思以知识注入和工具理性为教学内容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问题,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现代教学模式。
因此,提倡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蕴含着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研究性学习,就应该而且可以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甚或主导性模式。
三是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学资源运用方法主要有:
分类方法,将问题分成相互并行的几个方面展开其纵向与横向关系;分层方法,将问题分成不同层次、维度、角度等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系统关系;分解方法,将问题分成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包括线状、网状、点状等;合成方法,与分解相对应,是分解的逆过程,包括整合、合成、交融等;概括方法,对表述对象材料进行归纳、提炼、精选等。
只有把握方法和正确运用方法,教学资源的优质和优势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方向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的效果,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转化形式,开辟多种多样方法的实现途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朱慕菊等指出:
“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于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6]因此,艺术概论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改革,不仅需要确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思路和基本理念,而且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以达到提高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概论 优质 教学 开发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