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课文语言训练点及策略.docx
- 文档编号:3746493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21KB
部分课文语言训练点及策略.docx
《部分课文语言训练点及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课文语言训练点及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分课文语言训练点及策略
课文语言训练点及实施策略内容
《草原》
训练点1:
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策略:
1、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可以准备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
2、在这儿,不要停止探究的脚步,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
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
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
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
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
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训练点2:
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策略:
1、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
2、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
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鲸》
训练点1:
第一自然段,理解说明方法及这样运用的好处。
策略:
(品评词句,感悟方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段话,写在书上。
2、师巡视,读出这个字——大。
3、你能再换一个词来说明大吗?
(极大、庞大、非常大……)
4、课文中是这样写鲸很大的吗?
可是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在展示着它的大。
5、那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
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适当做批注。
6、随着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①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为什么要用鲸和象进行比较呢?
(这两句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用鲸和我们熟悉的并且形体也很庞大的象进行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加形象地感知到鲸的形体巨大。
)
②我们在动物园中见到过象,觉得象是非常大的动物。
而鲸比象要“大得多”,你能通过朗读这两句话让我们感觉到鲸的形体非常大吗?
③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过渡:
文章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
(2)“最大的鲸有16万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多公斤。
”
(这一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让我们很具体地了解到鲸的形体究竟有多大。
)
“16万多公斤”、“2000多公斤”,如果去掉“多”字,不是更具体吗?
再跟原句比一比,你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吗?
(这种看似模糊的表述其实更准确、更科学、更严谨。
)
过渡:
谁来接着说文章中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它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样重。
”
①“4万多公斤”有多重呢?
超市里卖的大袋的面粉或大米通常是25公斤一袋,大家估算一下,像这样的大米或面粉多少袋可以达到4万多公斤重呢?
(1600多袋)
“17米”有多长呢?
我们一间教室,大概长8、9米,那就是说,我国捕获的这头鲸有几个教室这样长啊?
(大概相当于我们2个教室的长度)
这两个数字,就让我们非常具体地感受到了鲸是一种又大又重的动物。
接着作者又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②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比,有什么好处呢?
(用鲸的舌头同十几头大肥猪做比较,更让我们非常形象地感受到鲸的身体又大又重。
)
③这里又用了“4万多公斤”、“十几头”,同样有什么好处啊?
过渡:
大家继续说,在这一段中作者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4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
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呢?
“它要是张开嘴”,或者是“它如果张开嘴”……
“假设”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可以让我们想象出一米六几、七几的人站在鲸的嘴里伸手摸不到它的上腭,以及4个人围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宽敞敞的画面和情景。
进而可以想到鲸的嘴都着这么大,更不用说整个身体有多么大了。
你能想象着这些情景,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鲸的身体很大吗?
(5)“我国捕获过……”(出示这两句话),这两句话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归纳说明方法,整体感受鲸的形体巨大。
①(出示全段内容)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巨大呢?
小结:
这一段恰当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具体、形象地感受到了鲸确实是自然界最大的动物。
如果我们也能将这些方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那你写出来的文章,别人一定爱读。
②再读读这段话,让听者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鲸的确是庞然大物。
训练点2:
读写结合
策略:
1、另外介绍三种动植物,供同学们参考。
①蜂鸟最大的不过20厘米长,约20克重。
最小的稍长于5.5厘米,重约2克。
②一棵位于加州的巨大的美洲杉树,它有90米高,底部9米宽,是世界上最大的树。
③铺地竹秆高30~50厘米,直径2~3毫米。
2、学生小练笔
3、交流评价
《钓鱼的启示》
训练点1:
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策略:
1、提示阅读:
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边读边想:
“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
2、在“我”钓到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却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
3、面对这个难题,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
父亲做出决定是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组织交流:
对于父亲的决定,“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为什么不想放鱼?
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我”放?
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训练点2:
理解本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策略:
1、启发思考: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里的“鱼”是指什么?
2、作者最后对父亲的行为会怀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
荣誉、权利、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肯定会心存感激。
)
3、拓展: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确在具体事件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的“是”与“非”。
)
《触摸春天》
训练点1:
理解奇迹
策略:
自主读书,深化感悟
1、出示阅读要求,同学自主读文:
⑴ 边读边考虑,安静发明了哪些奇迹?
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体会它为什么是一个奇迹。
⑵ 与组内同学交流自身的看法。
2、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同学深入理解:
⑴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
1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流畅”、“磕磕绊绊”,体会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
2同学自主发现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方法)
⑵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
1引导同学抓住“停下”、“伸手”、“拢住”等描写小女孩动作的词语体会“这真是一个奇迹”。
2引导体会什么是“神奇的灵性”。
3同学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进入文章的情境。
训练点2:
拓展想象,自主表达
策略:
1、想象并交流: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设计意图:
想象是没有边境的,让同学展开合理的想象更能协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让同学感悟到其实心灵就是安静的眼睛,同时让同学自身在读中感悟体会。
2、学生练写
3、交流评价
《乡下人家》
训练点1:
品读“几场春雨……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策略:
1、为了感受笋芽的顽皮可爱,让学生对“探”一词进行换词练习。
2、指名学生做“探”这个动作,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3、激情导入读书:
可爱的小笋芽儿啊,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
在体验读书中,想象“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积累运用句子的技巧。
再次领略乡下人家的迷人、独特的风景。
训练点2:
拓展延伸,表达美。
策略:
1、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学生文本学习,意犹未尽时,及时设计激情写作。
2、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春夏秋迷人独特的风景,冬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请大家展开想象,也像课文一样生动地写一写。
3、交流评价
《普罗米修斯》
训练点1:
对比阅读
体会无火的痛苦
策略:
1、课文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向我们介绍普罗米修斯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普罗米修斯极富同情心?
哪个词一下引起了你的注意?
理解“决心”,再读该小节。
3、你能想象到人们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的种种困苦吗?
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学习第一小节。
)没有……只好……
4、小结:
同学们,再次朗读读这一部分时,相信你一定也会对古代人民充满同情之情,同时又会领略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决心。
感受有火的快乐
策略:
1、读“取火”的片断,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
看看谁读得最投入,脑海里有电影。
2、体会有火后人们的欣喜。
3、人类有了火种,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训练点2:
抓字眼,落实语段教学。
策略:
1、在教学“受惩罚”这个语段时,抓住两个字来教学,第一个是“锁”的品读,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悬崖上,“锁”字做足了文章。
2、紧紧围绕这个“锁”字,引导学生诵读文字,展开想象,提供画面,体验情景,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遭受到巨大痛苦。
3、第二是“啄”字,那只凶恶的鹫鹰,对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一天又一天,不间断的啄食,这个“啄”字凝聚了这个语段的全部精神内涵,通过引读“白天——,可是一到晚上——”让学生感受到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分 课文 语言 训练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