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05.docx
- 文档编号:3744456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4.53KB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05.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05.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0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05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第1题: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
A.教育心理学
B.自然教育论
C.公民教育论
D.要素教育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题:
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后,产生了以()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和以康茨为代表强调“社会中心”。
A.拉格
B.拉伊
C.科布
D.帕克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3题:
下面教育思潮中不是新传统教育思潮的是()。
A.存在主义
B.永恒主义
C.要素主义
D.新托马斯主义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4题:
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的教育场所是(),它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A.辟雍
B.成均
C.瞽宗
D.序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5题:
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人教学内容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6题:
“五经博士”是()时确立的。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7题:
科举制度创立于()。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8题: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9题:
主张改革学校教育,培养“实才实德之士”的教育家是()。
A.颜元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0题:
鸦片战争前夕,猛烈批判科举制度,热情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姚莹
D.魏源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1题:
()曾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一文,专门论述师范教育问题,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
A.黄遵宪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2题:
壬子学制颁布的时间是()。
A.1912年
B.1915年
C.1919年
D.1922年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3题:
下面不是抗大的教育方针的是()。
A.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B.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C.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4题: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的是()。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5题:
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把哲学用于基督教教义上,创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是()。
A.奥古斯丁
B.昆体良
C.西塞罗
D.阿奎那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6题:
18世纪90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和兰卡斯特分别在印度、伦敦创立了(),也称“相互教学制”。
A.慈善学校
B.“导生制”学校
C.文法学校
D.实科中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7题:
19世纪,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体制确立于()。
A.第一帝国时期
B.第一共和国时期
C.第二帝国时期
D.第二共和国时期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8题:
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9题:
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是()的主要内容之一。
A.《巴特勒教育法》
B.《巴尔福教育法》
C.《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D.《教育基本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0题:
下面教育思想家中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朗格郎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1题:
《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记录的是贵族家庭的教育。
其所处的时代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礼记.内则》记载的是西周时期的贵族的家庭教育,奴隶主阶级认为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为具有贵族政治思想道德的统治者,需要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能进行学校教育。
第22题:
下列选项不是孔子的教学方法的是
A.学、思、行结合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盈科而进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孔子积自身学习、教学经验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第一,学、思、行结合;第二,启发诱导;第三,因材施教;第四,好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盈科而进是孟子的教学思想。
因此,答案为D。
第23题:
“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体现了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中的
A.推明孔氏,罢黜百家
B.兴太学以养士
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D.兴郡国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董仲舒前后三次回答汉武帝的策问,其中三条建议后来成为政府施行的三大文教政策,即第一,推明孔氏,罢黜百家;第二,兴太学以养士;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题中引文内容强调了重视贤能、量材授官,录德定位,其思想符合任贤使能的思想。
因此,答案为C。
第24题:
提出“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人物是
A.荀子
B.韩愈
C.扬雄
D.柳宗元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韩愈写了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师说》,在《师说》中,他阐述了“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热情赞扬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的做法。
因此,答案为B。
第25题: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否则“若奔程趁限,一向趱着了,则看尤不看也。
”这句话体现了朱子读书法的
A.循序渐进
B.熟读精思
C.虚心涵泳
D.切记体察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
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
“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又一书。
以一书言之,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
“量力所至而谨守之。
”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否则“若奔程趁限,一向趱着了,则看犹不看也。
”因此,这句话体现了朱子读书法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第26题:
我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学校是
A.英华学院
B.崇信义塾
C.马礼逊学校
D.宁波女塾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早期教会女学堪称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先声。
爱尔德赛创办的宁波女塾,1845年只有学生15名,到1852年学生增至40名。
第27题:
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群学之基是
A.新式学校
B.师范学校
C.女子教育
D.儿童教育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1896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他认为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但不能依靠当时传统学校的教师和新式学堂中聘请的外国教习,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夫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
”“故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梁启超倡导师范教育,不仅是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出发,强调对教师进行专门培养,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广设师范学校,统一课程设置,培养一批在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上都符合维新要求的新教师,推动维新教育活动全面展开。
因此,答案为B。
第28题: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独立说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沟通文理
D.教授治校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
五四前后由拖欠教育经费、积欠教职员薪资引发的请愿、罢教、罢课风潮此起彼伏。
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了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
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加之身为北京大学校长,对政府官僚掣肘、摧残教育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并从理论上加以引导。
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阐明了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
在《教育独立议》中,蔡元培首先明确教育的使命是:
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格,能对人类文化发展尽一份责任,作一份贡献;而不是要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那些怀有其他目的的人去使用。
为了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是分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
这一设想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的框架基础。
因此,答案为A。
第29题: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
下列关于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经费独立
B.教育行政独立
C.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D.教育与政党独立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
由于军阀混战,经济凋敝,教育经费预算仅为1.2%,且经常被侵占挪用,导致教育事业难以为继。
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了内容广泛的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用会”。
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有:
(1)教育经费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因此,答案为D。
第30题:
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了
A.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B.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C.国立北平大学
D.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遵循战时教育方针,在日军进犯、国土沦丧、学校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大批高校迁西南西北,调整重组。
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至1938年年底,共迁址调整大学55所,为中国教育保存了一批精英力量。
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制定的“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和与之相应的“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
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
第31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陈鹤琴归纳出的“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的是
A.实验观察
B.阅读思考
C.创作发表
D.团队合作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陈鹤琴总结“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并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因此,答案为D。
第32题:
希望儿童先学习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即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西塞罗
B.昆体良
C.柏拉图
D.普罗泰戈拉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昆体良十分重视学前教育。
昆体良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
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
因此,答案为B。
第33题:
古风时代的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都各具特点,相较而言,斯巴达教育
A.重视公民教育
B.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C.多样化的教育内容
D.教育完全由城邦负责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风时代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
古风时代的教育的特点是:
与荷马时代相比,教育逐渐制度化。
雅典和斯巴达是古风时代教育的两个代表。
相比较而言,古风时代的斯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城邦负责,教育的类别属于武士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卫士,教育的内容以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但总体上形式单一、程度较低。
与之不同的是,古风时代的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并不绝对控制,教育的类别属于公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多样化,总体而言,形式多样,程度较高。
因此,答案为D,其他三项均为古风时代的雅典教育的特点。
因此,答案为D。
第34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英国的宗教改革的事实的是
A.强调国民教育
B.实施国民教育
C.是政治原因促进的改革
D.英语教学得到加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强调国民教育的是马丁.路德;实施国民教育的是加尔文;英国的宗教改革是政治和经济原因促进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宗教改革后教育上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英语教学的加强,在社会生活中,英语日益成为日常交往和表达知识的手段。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课程不仅仅是增加一门实用学科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改进古典语言教学方法的问题,体现的是民族自尊心的增强,是民族意识的崛起,是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因此,答案为D。
第35题:
启蒙运动后,法国中等教育发生了革新,这些学校不包括
A.中心学校
B.国立中学
C.市立中学
D.圣乐会学校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国近代教育状况。
法国旧学校中包括耶稣会学校、圣乐会学校;在启蒙运动后期,法国成立了一批中心学校,并随后发展成为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是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
因此,答案为D。
第36题:
1872年日本制定并颁布的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是
A.《学制令》
B.《教育令》
C.《中学校令》
D.《帝国大学令》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日本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始于明治维新初期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教育法令。
为实现“破从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改革目标,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工作。
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并兼管宗教事务。
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更具体地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
日本仿效法国学制的模式,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
每区设立大学一所,大学区中又分为32个中学区,每区设中学1所。
中学区又分为210个小学区。
这是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
因此,答案为A。
第37题:
“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其中,实践哲学指
A.社会学
B.伦理学
C.政治哲学
D.宗教信仰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两个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其中,实践哲学指的是伦理学。
因此,答案为B。
第38题:
标志着世界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点阶段,兼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的是
A.国立中学
B.市立中学
C.实科中学
D.文实中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国近代教育状况。
实科中学的出现是世界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比起古典文科中学来,实科中学兼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能够更直接地反映经济生产和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实科中学面向普通劳动者开办,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国立中学、市立中学是法国产生的新学校;文实中学的创设者是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创办的文实中学中,文科侧重英语及现代外语的教学,实科侧重算术、代数、几何、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的教学。
因此,答案为C。
第39题:
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的教育法案是
A.《巴尔福法》
B.《费舍教育法》
C.《哈多报告》
D.《斯宾斯报告》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该报告称为《哈多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为:
(1)儿童在11岁以前所受到的教育称为初等教育;
(2)儿童在11岁以后所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均称为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阶段设立四种类型的学校:
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现代中学、公立小学高级班或高级小学;(3)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当在11岁时进行选择性考试。
《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
因此,答案为C。
第40题:
“八年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问题,其中不是“八年研究”的议题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管理
C.课程、方法的选择
D.教育规划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进步教育广泛地影响了中学和初中。
从30年代起,进步教育也开始关注高中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如何处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其中大学入学考试要求的限制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国高中发展的重要因素。
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试图通过加强中学与大学合作关系来解决高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该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
参加实验研究的是从美国全国推荐的200所中学中选出的30所中学,故该实验也称为“三十校实验”。
八年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目的: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中等教育目的除升学外,还应有其他的目的,即实现个人的发展,为走向社会做准备。
(2)课程管理:
大学与中学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咨询机构,负责课程设计、教育评估以及实验研究人员的培训。
(3)课程、方法的选择:
设计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方法。
如按单元组织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思考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等。
(4)评估工作:
实验指导委员会下设的一个评估委员会设计了两百多种用于各种过程和目的的标准测验,并提出了一整套新量表以及评估的理论。
美国的“八年研究”通过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实验,揭示了高中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为美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因此,答案为D。
第41题:
赞可夫把当时苏联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小学教学体系称为传统教学体系,而把他的实验教学体系称为小学教学的“新体系”。
主张教学过程要着眼于
A.特殊发展
B.一般发展
C.个性发展
D.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赞可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有《和教师的谈话》《教学与发展》等。
赞可夫是较早关心教育与发展关系研究的教育家。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其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赞可夫把当时苏联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小学教学体系称之为传统教学体系,把他的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称之为小学教学的“新体系”。
他认为必须对传统的小学教学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
因此,答案为B。
第42题:
将自己的实验的范围设定在初中的社会学科,一方面从公认的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科学家的著作中找出所使用的重要概念:
另一方面从当代社会重大问题中找出一些中心论题的教育实验是
A.华虚朋.文纳特卡制
B.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C.拉格.单元社会课程模式
D.沃特.格雷制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进步教育实验。
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有帕克的昆西教育,其创办了以昆西方法为主要实验方法的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主义学校;杜威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意义在于帮助构建杜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思想,促进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方法,其意义在于促进进步主义教育传统的形成,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具有了实用的形式;沃特的格雷制的意义在于其是早期最有代表性、最为完整地反映了进步主义教育基本精神和特征的实验;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的特点在于其体现进步主义教育的强调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实验: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是对道尔顿制的改进,加入了社会合作精神;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意义在于社会意识和温和的儿童中心倾向的结合;拉格的单元社会课程模式的意义在于其兼顾了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实验。
拉格的社会课程从1920年一直持续到1936年,实验的范围最初主要限于初中的社会学科,指导思想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使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充分反映20世纪美国民主主义和工业文明的要求。
实验的首要任务是从认知和社会问题两个方面来确立选择编制课程的原则。
从形式上看,拉格的社会课程是单元课程,是问题中心课程,是儿童中心课程,但又非常注重概念和思路的形成,以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正确理解为目标。
因此,它兼顾了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儿童和知识、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的结构。
因此,答案为C。
第43题:
属于裴斯泰洛齐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的是
A.创立教育心理学
B.提出统觉学说
C.倡导自然主义的教育观
D.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倡导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认为教育研究要以心理学为基础。
其他选项的解释见第4题和第5题的解析。
因此,答案为D。
第44题:
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不具有的关系是
A.学习依赖发展
B.学习促进发展
C.学习等同于发展
D.学习与发展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学习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相互影响。
学习不等于发展,发展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45题:
下列各种智力理论中不属于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的是
A.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
B.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论
C.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
D.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属于传统的智力理论,强调智力是可以测量的,关注智力的水平差异,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论以及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都属于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强调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强调智力是多元的,强调多元智力如何组合起来进行解决问题。
这一理论和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论都属于智力的系统理论,强调智力的结构差异。
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
第46题:
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活动的都是教育。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除了教育之外,人类的其他活动也影响人的发展,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的影响或显或隐地与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考试 模拟 答案 解析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