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3744261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60KB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
第1课春景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
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
春到沂河?
,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
聆听?
致春天?
,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
小鸟小鸟?
、?
春雨蒙蒙地下?
,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
?
致春天?
、?
春到沂河?
2、表演:
?
小鸟、小鸟?
、?
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
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
致春天?
2、表演?
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教学难点:
表演?
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
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
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
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视听?
致春天?
。
(1)设问:
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
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局部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
致春天?
。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开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局部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局部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
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开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
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表达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
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
小鸟小鸟?
。
设问:
(1)歌曲是几拍子?
说出该拍号的含义?
(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
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局部(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设问: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局部。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局部曲调。
(3)学唱合唱局部(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
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
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注意合唱局部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
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
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节
教学内容:
?
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
表演歌曲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
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
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局部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局部,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局部。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
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
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
“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借景抒情)(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拟适宜?
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二、音乐知识:
切分音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聆听?
春到沂河?
教学重点:
认识民族乐器柳琴
教学难点:
描述乐曲所表现的“春到沂河〞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1、直接导入。
播放乐曲引子局部,学生聆听后想象,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为乐曲命名。
2、初听第一局部,熟悉主题音乐。
二、认识演奏乐曲柳琴。
三、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沂河的“春〞不禁有大自然的流水潺潺和万物生辉的景象,更有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情。
四、学生听后交流和分享。
五、拓展与研究。
1、设问: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
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2、研究成果表演。
3、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学口风琴?
小狐狸?
七、课后小结
第2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
、?
打起手鼓唱起歌?
,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
巴塘连北京?
、?
迷人的火塘?
,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
1、聆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
、?
打起手鼓唱起歌?
2、表演?
巴塘连北京?
、?
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
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教学难点:
切分音型的掌握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
巴塘连北京?
教学重点:
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教学难点:
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
(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谜语:
考考你的小耳朵:
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
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
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
北京喜讯到边寨?
并解题。
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
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
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响,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
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
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
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可根据课时的安排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
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
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
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
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歌曲?
巴塘连北京?
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范唱:
有条件的最好结合影视片。
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
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4)完整地唱好全曲。
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
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
打起手鼓唱起歌?
2、演唱?
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点:
切分节奏的掌握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聆听?
打起手鼓唱起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设问:
这首歌具有我国那个地区风格?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3、再听歌曲,感受歌曲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
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4、简单介绍曲作者施光南。
二、学唱?
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
这是侗家的风格。
设问:
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
迷人的火塘?
范唱:
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
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设问:
“〞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
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
——师生讨论,复习“〞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它是与“〞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是“〞的缩短,而“〞与“〞是同一种形式,而“〞是“〞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
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3、听辨训练
教学重点:
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难点:
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
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当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局部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
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衬托。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
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
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
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表达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
三、听辨活动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稳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比照。
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第3课飞翔的梦
教学目标:
1、聆听?
飞越彩虹?
和?
飞翔的女武神?
,能哼唱音乐主题,并用简要的语言描述音乐中的意境与情景。
能用动作表现旋律的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2、用欢快、舒展的歌声演唱歌曲?
真善美的小世界?
和?
小白船?
,并能与同伴合作、用唱、走、舞等形式进行表演,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美好梦想的向往。
3、在学唱歌曲中认识和掌握i“反复记号〞,能为歌曲?
真善美的小世界?
划分乐段。
4、能按试唱练习的要求唱一唱,并找出带有切分音的旋律。
教学内容:
1、聆听:
?
飞越彩虹?
、?
飞翔的女武神?
2、演唱:
?
小白船?
、?
真善美的小世界?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梦的翅膀教学难点:
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飞翔的梦〞的主题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聆听?
飞越彩虹?
1、从曲名入手,请学生谈谈:
你怎么理解“飞越彩虹〞这个名字?
当你看到这个名字时,你会想到或者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简介电影?
绿野仙踪?
的故事情节。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
飞越彩虹?
的意境。
4、跟琴轻声哼唱第一、第二句旋律,边唱边随旋律的上下,用简单的律动动作体验旋律的起伏。
5、完整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上听出歌曲不同的乐句、乐段。
6、对照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设问:
主人公有什么梦想?
你认为她的梦想能实现吗?
7、再次聆听歌曲。
二、演唱?
真善美的小世界?
〔一〕激情导入1、听音乐,大胆想象,认为音乐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提问:
两首乐曲的情绪是否相同?
你喜欢哪一种?
〔师〕同学们,老师也是喜欢欢快活泼的乐曲,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美,我们热爱美、追求美,我们的世界中处处充满了真善美。
〔观看课件〕真诚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的美;明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勤劳的双手给我们创造了美;和平的友谊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美;团结的友爱给我们带来温馨的美。
这就是真善美的小世界,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真善美的小世界——〔以上激情导入,不仅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气氛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从各个角度初步感知了真善美,为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奠定的基础。
〕
三、学唱新歌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思考:
欣赏歌曲的同时,想一想歌曲演唱的顺序是怎样的?
3、分析结构,讲解反复记号D.C.〔让学生观看反复记号D.C.动画的前进方式,明白反复记号D.C.的用法和作用,为演唱歌曲奠定基础〕4、用“la〞模唱歌曲的旋律,教师与学生同唱的同时,手势提示弱起小节。
5、学唱歌词着重解决“我们来唱歌,我们歌唱〞这一句。
6、检验歌曲的掌握情况,随伴奏带演唱。
教师注意听学生是否有唱错的地方,并指出,通过听教师的演唱来改正错误。
7、激发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表演?
小白船?
2、聆听?
飞翔的女武神?
教学重点:
表演歌曲教学难点:
听辨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聆听?
飞翔的女武神?
1、从“女武神〞的传说入手,简单介绍乐曲的背景及作者瓦格纳。
2、聆听主题2,感受“女武神〞的英雄气概。
3、聆听全曲,感受乐曲中忽上忽下的“飞翔〞形象。
4、再次聆听全曲,用动作表现所听到的音乐形象和情景。
二、演唱?
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
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2.揭题:
朝鲜童谣?
小白船?
就是表达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设问:
这是几拍子的歌曲?
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中学生大局部仍是徒手)。
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
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局部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
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8.练习吹奏曲调(可以是竖笛,也可以口风琴、口琴。
这取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10.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
(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
)
(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
(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演唱?
小白船?
:
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
小白船?
,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
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
例如:
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
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稳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设问:
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第4课:
你好!
大自然
——“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
田野在召唤?
与?
溪边景色?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
铃儿响叮当?
,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开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
1、聆听:
?
溪边景色?
、?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2、表演:
?
田野在召唤?
、?
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教学难点:
?
铃儿响叮当?
二声部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
田野在召唤?
2、聆听?
溪边景色?
教学重点:
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教学难点:
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演唱?
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
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
我们从意大利民歌?
田野在召唤?
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局部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
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
)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
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
设问:
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
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
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
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
设问:
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
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
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
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6.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您好!
大自然。
二、聆听?
溪边景色?
1.谈话导入:
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精品要数?
溪边景色?
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述的美景。
(1)课前先准备歌词的板书(或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片)。
(2)课前先请班上朗诵好的学生朗读,熟悉歌词,教师给予指导,要表达出充满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初听?
溪边景色?
。
(1)设问: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
4.复听?
溪边景色?
,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1)设问:
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
它怎样去描绘的?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看教材线条图形谱。
(3)完成教材中的作业:
画出[2]、[3]曲调的线条图形谱。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歌曲,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聆听?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教学重点:
聆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