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知识要点复习1.docx
- 文档编号:373748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99.59KB
中考政治知识要点复习1.docx
《中考政治知识要点复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知识要点复习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政治知识要点复习1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感受今日世界
1、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走进我们生活
2、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1)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3)互联网让我们享受跨越国界、无限沟通的乐趣。
3、网络的好处是什么?
教材P3
答:
网络的好处是:
(1)了解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
(2)进行多种交流与合作。
(3)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4)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享受跨越国界、无限沟通的乐趣。
4、网络有哪些坏处?
答:
网络的坏处网络有:
(1)可以让人无心学习、成绩下降;
(2)让人精神萎靡;可以使人上网成瘾;
(3)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
5、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教材P4《网络网络我爱你》
答:
我们应该这样来对待网络:
当然是取长补短。
互联网上是什么都有,不过良莠不齐当然要选好的,比如上网查资料,健康休闲娱乐,玩玩游戏也不是不可以,但要适度中学生要量力而行,既不要畏之如虎,也不要沉迷于电子海洛因,在恰当的时间合理利用资源做恰当的事。
6、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答:
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那是因为:
(1)世界各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遥远国度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我国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可能会影响别的国家的人们,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小。
7、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朝代朝流。
8、当前,世界趋势是怎样的?
答:
当前,世界趋势是:
当前,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9、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教材P8
答: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霸权主义、局部冲突、分裂主义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等等。
10、为什么说世界不能缺少中国?
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2)我国是国际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我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的日益强大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11、为什么中国要积极走向世界?
中国不能缺少世界?
答:
(1)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着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2)我们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各项外交工作,加强同各国的广泛交流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3)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奋起直追。
12、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
(1)应该注重民族意识的提高;
(2)树立和培养全球观念。
13、什么是全球观念?
教材P16
答:
全球观念是指:
(1)、世界各国之人应手牵手、心连心,共享地球,亲如一家。
(2)、我们不仅应注重民族意识的提高,还要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念。
(3)、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国家的文明,尊重每个国家的价值观念,尊重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
无论国家的大小、强弱,也不论社会性质如何,在各项国际事务中各国都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世界各国人民应平等交往。
14、怎样践行(树立)全球观念?
答:
我们需要树立全球观念,学会从世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面向世界的眼光。
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念。
(1)尊重每个国家的文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无论国家的大小、强弱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平等交往。
(2)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生活在世界上,积极接纳和吸引世界上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奉献我国优秀文化成果,与世界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15、中学生应如何让世界充满爱?
答:
(1)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给世界献小我们力所能及的关爱,以积极参与的心态。
关注世界,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
(2)关注世界和平,用心维护和平,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们成长的必要内容。
(3)我们期待世界和平,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关爱世界和平。
第二单元关爱自然关爱人类
1、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教材P26
答:
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掠夺式地利用自然而造成的。
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教材P27
答: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教材P27
答: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4、“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几个词表示没有注意环境保护,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
“网开三面、时革断罟”则表示注重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坚持了可持续发展。
5、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哪三方面的问题?
教材P30
答:
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三大问题。
6、我国人口的特点有哪些?
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教材P31两点+补充的两点
答:
我国人口的特点有: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基数大
(3)、新增人口多(4)、人口素质偏低
(5)、农村人口多(6)、分布不平衡
(7)、男女性别比例失调(8)、人口老化快
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会给我国带来这些影响:
(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3)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4)人口老化快,且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7、为什么说我国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教材这P31
答:
说我国是资源大国,那是因为,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比较齐全。
说我国是资源小国,那是因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致使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多资源,人均值不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
8、什么是环境污染与破坏?
教材P32
答:
环境污染是指人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而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大气的污染、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等污染。
环境破坏是指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草原退化、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资源日益匮乏等破坏行为。
9、怎样保护环境?
答:
我们应该这样来保护环境: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加强环境保护。
(2)保持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不仅要关心与我们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环境小事,更要关心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大事。
(3)在生活中,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放有害气体;多植树种草………
10、为什么要珍惜资源、节约能源?
教材P37、38
答:
我们之所以要珍惜资源、节约能源,是因为: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加上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合理开发资源,有效利用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增强全社会的忧患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采取实际行动,珍惜资源,节约能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1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教材P34信息平台
答:
科学发展观是指: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12、在我国实施持续发展怎么办?
答:
在我国实施持续发展应该: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所坚持的发展战略。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2)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振兴教育
1、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影响分别是什么?
(P44~P45)
次数
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叶
19世纪最后几十年
20世纪40年代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技
对生产力的影响
质的飞跃
狂飙发展
巨大财富
进入电器时代
生产力迅猛发展
更大财富
延伸了脑力劳动,开拓了智力创造的新天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列举三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创造的科技成就。
(P48信息平台)
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创造的科技成就巨大,如:
1959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1960年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成功。
3、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
(P49正文第二段)
答:
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
发展很迅速,成就瞩目,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4、各国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P49)
答: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实质是:
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又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5、如何理解教育是一种力量?
(52-54)
答: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教育是一种力量: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一个人的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大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
教育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一个国家、民族的教育,关系到这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
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3)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教育,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先决条件,将是人们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6、科教兴国战略指什么?
(P5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科教兴国战略指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
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7、什么是受教育权?
(P63)
答: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如某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他就丧失了受教育权;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能落空。
8、国家为了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列出几部法律名称。
答:
国家为了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的法律保障有:
《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等。
9、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p63-65)
答: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是因为:
①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又规定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②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是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的。
因为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那么,他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在当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
因此,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国家、社会应该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③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这是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的。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
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因此,受教育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一项义务。
10、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做?
(p64)
答: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按下列步骤去办:
(1)协商解决
(2)找人调解
(3)依法诉讼
第四单元理想与使命
1、理想是什么?
(P70)
答:
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的蓝图和设想。
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2、个人的理想体现的是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信念;国家和民族的理想体现的则是人们的共同追求。
3、什么是社会共同理想?
(P73)
答:
社会共同理想是对美好的社会制度的追求和向往,是处在一定历史环境中的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实现这一理想要靠什么?
(P74)
答: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吧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这一理想要靠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答:
因为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昌盛、政党永不变质的动力源泉和重要保证;(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3)当前面临的形势和艰巨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意味着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严峻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和弘扬艰苦奋斗。
(4)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市场经济对个人实现其价值的内在要求。
为此,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6、什么是使命?
(P76使命是个人把……自觉认同和担当。
)
答:
使命是个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社会共同理想中而形成的神圣的,是个人对社会共同理想的自觉认同和担当。
7、使命通常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的是国家和民族对个人的殷切希望,体现的是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奉献。
8、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理想和历史使命的关系?
(P78)
答:
我们应该这样来对待个人理想和历史使命的关系:
个人理想和历史使命并不是对立的,只要我们把历史使命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对国家、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满足个人利益愿望、实现个人价值统一起来,个人理想就会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
9、当个人理想和历史的使命、时代要求不一致时,我们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个人理想。
10、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也是我们实现理想和承担历史使命的指导思想?
(P81)
答: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同时也是我们实现理想和承担历史使命的指导思想。
11、什么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重要保证?
(P83)什么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必要条件?
(P83)
答:
勤于学习、立志成才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重要保证;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必要条件。
12、“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
(P81信息平台)
答:
“三个代表”的内容是: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15、对人才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要看有没有创新能力。
(P83咨询窗口)
第五单元:
迎接挑战设计未来
1、为什么说学习和生活需要有适当的压力?
(P88)
答:
因为适当的压力可以锻炼人的适应能力,磨练我们的意志,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
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是我们快乐成学习的必要内容。
2、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有哪些?
(P89---要根据具体的背景材料分析)
答:
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有:
一是自身方面的原因,如:
得失心太重、期望值过高、准备不充分等;二是外在方面的原因,如:
课业负担过重、父母期望值过高、学习竞争激烈等等。
3、在学习压力面前,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P89)
答:
在学习压力面前,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一味抱怨外在因素,往往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压力感;积极的态度是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学习,变压力为动力。
4、克服考试焦虑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P91--心理导航)
答:
克服考试焦虑的常见方法有:
(1)目标转移法:
把注意力从不良心境中引开,对消除焦虑是有帮助的。
目标转移法可以这样运作:
其一是体力上分配,当你紧张焦虑的时候,不妨适当做些体育活动;其二是转移注意方向,从事一种自己最有兴趣的活动,如听听音乐、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等。
(2)坦然面对法:
其实,考前有些焦虑,是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和适应功能的防卫反应。
适度紧张有利于个体潜力的充分发挥。
只要不过度,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3)系统学习法:
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系统,每晚像看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
这样,你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到心中有数,即使上考场也不会心慌。
(4)心理暗示法:
如考前可在家中大声诵读“这次一定能考好”、“对自己充满信心”,以鼓舞斗志,发挥水平。
(5)自然放松法:
自然放松法即调整姿势、呼吸、意念,先用力深吸气,尽力屏气至能忍耐限度为止,再用力呼气,并放松全身肌肉,从而达到精神和躯体的放松状态。
5、为什么说要“活到老,学到老”?
(P93)
答:
因为我们要跟随时代的节拍,我们已逐步地进入了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就必须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将学习贯彻到我们的一生。
6、什么是我们人生选择的基石?
(P96)
答:
我们人生选择的基石是: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7、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标有哪些?
(P104)
答:
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标有:
身体健康、行为美好、心情通达、富于智慧,在关注自身幸福的同时,积极奉献于时代与社会,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
8、不断挑战对于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P105)
答:
不断挑战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有:
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走向成功。
常考热点
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历届必考之点)
1 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理论依据)
答: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5)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有何现实意义?
答:
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自觉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为什么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或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
答:
(1)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2)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4、我们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建议、献计策)
答:
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
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5、请你为建设节能型校园提几条建议。
答:
(1)采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2)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洗完手后关闭水龙头;(3)不乱扔垃圾,对垃圾分类摆放。
(4)禁止学校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方便袋;
6、你们学校采取了哪些节能减排的活动?
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
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
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
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
⑤看节能减排宣传影片,增强节约意识。
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6)学校开展了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7)学校开展了“建立节能型校园”、“生态文明型校园”的活动;
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2)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3)有利于全面落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政治 知识 要点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