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docx
- 文档编号:373426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25KB
材料.docx
《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
《离骚》中的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2《离骚》中的名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4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
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表现其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6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是: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表现其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解读】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解读】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
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解读】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解读】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6、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哀郢》)
7、世溷浊而不清: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卜居》)
【解读】现实)世界浑浊不清:
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8、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
(屈原《卜居》)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解读】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11、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解读】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12、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解读】秋天的气息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悲戚啊!
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13、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1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解读】他唱的歌曲愈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9.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楚辞·九歌·湘夫人》)
10.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楚辞·九歌·湘夫人》)
11.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楚辞·九歌·湘夫人》)
1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九歌·少司命》)
13.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九歌·国殇》)
1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九章·涉江》)
15.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楚辞·九章·涉江》)
16.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楚辞·九章·涉江》)
1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楚辞·九章·涉江》)
1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楚辞·九章·哀郢》)
19.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楚辞·九章·抽思》)
20.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楚辞·九章·怀沙》)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楚辞·卜居》)
22.世溷浊而不清: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楚辞·卜居》)
2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
2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楚辞·渔父》)
2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楚辞·渔父》)
26.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楚辞·九辩》)
27.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魂兮归来,哀江南。
(宋玉《楚辞·招魂》)
28.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29.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湘夫人名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是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其中也透出了“目眇眇兮愁予”的凄凉与失望。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对我有帮助
诗经《七月》思想内容
《七月》是一首哀伤痛苦的奴隶之歌,真实、全面地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的图景。
全诗以衣、食为纲,大体按季节先后来写。
正月修整农具,二月举足下田,然后是采桑养蚕、纺织染帛、摘瓜扑枣、割稻造酒、打猎制裘、搓绳修屋,还要凿冰祝寿。
终年辛劳,而劳动果实却被奴隶主掠夺殆尽,自己过着“无衣无褐”、“采荼薪樗”的穷苦生活,妇女们还经常担心遭受奴隶主的侮辱蹂躏,心境非常悲苦。
全诗通过对奴隶们成年累月的艰辛劳动和受苦受难的悲惨生活的描述,倾诉了奴隶们心中的无限哀怨。
诗中,还有意识地通过“农夫”和“公子”的对比,揭露了奴隶社会的严重不平,表现了奴隶们对自己备受压迫剥削这一社会现实的一定的清醒认识。
诗经·子衿
【国风·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子:
男子的美称。
衿(jīn,今):
衣领。
悠悠:
忧思不已的样子。
2、嗣(yí,仪):
通“诒”,寄,赠予。
传音讯。
3、佩(peì,沛):
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4、挑、达(tāo,tà涛踏):
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5、阙(què,确):
城阙:
城门两边的观楼。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青青的,你的衣领,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就算我不能去找你,难道你就不能主动给我音信?
青青的,你的佩玉,轻轻缠绕着我的思念。
就算我不能去找你,难道你就不能主动来找我?
在城楼边上来来回回的踯躅、徘徊,压抑着去找你的冲动
见不到你的日子,一天就像三个月一般漫长啊。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
所以钱钟书指出:
“《子衿》云: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宁不来?
’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
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3、《论语》是一部( A)著作
A、语录体 B、编年体 C、国别体
4、为《论语》作注的作品中,今存最早而完整的是魏何晏所注,宋邢邴作疏的(B)二十卷
A、《论语译注》 B、《论语正义》 C、《古论语》
5、西汉武帝时,《论语》被尊称为(C )
A、“礼” B、“仁” C、“经”
15、《齐桓晋文之事章》选自以下哪部著作(C)
A、《庄子》 B、《老子》 C、《孟子》
二、多项选择题: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3、《论语》传到汉代有三种本子,它们是(BCD)
A、《论语正义》 B、《鲁论语》 C、《齐论语》
D、《古论语》 E、《书经》
4、《张侯论》是把(AB)合二为一的产物
A、《鲁论语》 B、《齐论语》 C、《古论语》
D、《论语译注》 E、《庄子》
9、我国古代的《四书》,除《大学》、《中庸》外,还有(CD )
A、《荀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E、《三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D )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C )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D )。
A.100篇 B.105篇
C.300篇 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C )。
A.孟子 B.荀子
C.司马迁 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C )。
A.地域 B.社会作用
C.音乐 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D )。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 )。
A.分类 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B )。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D )。
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 )。
A.四言 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C )。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
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D )。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B )。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C )。
A.毛苌 B.毛亨
C.郑玄 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D )。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C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17.《庄子》今存( D )。
A.2O篇 B.30篇
C.33篇 D.52篇
18.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 D )。
A.孟子 B.子夏
C.颜渊 D.荀子.
19.《劝学》的作者是( D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荀子
20.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 )。
A.《尚书》 B.《逸周书》
C.《论语》 D.《春秋》
21.《左传》全称( A )。
A.《春秋左氏传》B.《左氏春秋》
C.《春秋内传》 D.《春秋外传》
22.《左传》是( D )。
A.一部国别体史书 B.一部纪传体史书
C.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D.一部编年体史书
23.《国语》是( A )。
A.一部国别体史书 B.一部编年体史书
C.一部纪传体史书 C.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24.被称为《春秋外传》的是(B)
A.《左传》B.《国语》
C.《战国策》D.《尚书》
2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C )。
A.《尚书》B.《左传》
C.《国语》D.《战国策》
26.《国语》( A )。
A.以记言为主B.以记事为主
C.以记人为主D.以志怪为主
27.记录先秦纵横家言论和谋略的一部书是( D )。
A.《春秋》B.《左传》
C.《国语》D.《战国策》
28.《战国策》的编订者是( B )。
A.孔子B.刘向
C.班固D.司马迁
29.《九歌》共( C )。
A.9篇B.l0篇
C.l1篇D.l2篇
30.《九章》共( A )。
A.9篇B.l0篇
C.l1篇D.l2篇
31.战国中后期,屈原根据民间祭祀歌所加工而成的作品是( B )
A.《九章》B.《九歌》
C.《天问》D.《招魂》
32.一口气提出170多个问题的屈原的长诗是(B )。
A.《离骚》B.《天问》
C.《九歌》D.《招魂》
33.屈原之后最有成就的楚辞作家是( C )
A.唐勒B.景差
C.宋玉D.淮南小山
34.《九辩》的作者是( B )。
A.屈原B.宋玉
C.唐勒D.班固
35.把《楚辞》编定成书的人是( D )
A.孔子B.司马迁
C.班固D.刘向
36.“赋”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 A )
A.荀子的文章 B.屈原的文章
C.宋玉的文章 D.贾谊的文章
秋水
秋水时至
(1),百川灌河
(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
“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
秋水第一段理解
《秋水》是《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篇,是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由本文引出的俩个成语:
_______和_______。
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从河伯的先后态度中可看出我们应该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还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应及时改正,不要有点本事就骄傲自大.
浅析《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及艺术特色
摘要:
《逍遥游》位列《庄子》之首,是庄子奇思妙想的代表篇目之一。
笔者试图通过对《逍遥游》一文的分析,揭示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逍遥游,分析庄子文章的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瑰丽、感情奔放等艺术特色。
《逍遥游》颇有开宗明义的用意,其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文章开篇给我们展示的即是一个辽阔雄伟的世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冥、天池之大,我们可以通过奇大无比的鲲鹏来类推,而这种印象的确切形态却又无法言说。
正是这种迷糊的朦胧之美,才让人们捕捉不透。
接着写到蜩与学鸠之类,它们“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或者“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却又嘲笑大鹏的“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文章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的鲜明对比,从而有力地说明庄子思想中“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全文思想层层推进,从鲲鹏、蜩与学鸠这些物进一步说到人: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以及宋荣子和列子之类。
宋荣子虽“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然而“犹未有树”;列子虽“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然而“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
这两种境界的人仍然达不到真正的逍遥,由此推出了“至人”“神人”和“圣人”。
“若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究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所谓“无己”“无功”“无名”,就是忘掉自己形式的存在,使精神彻底地解脱出来,从而形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光明正大的浩然正气。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只有正确地对待名利和地位,才能有一个好的心境。
逆境时鼓足勇气,顺境时戒骄戒躁,才能有所作为。
正如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庄玄禅宗漫述》中所说:
“以庄禅为代表,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本体论哲学,构成了中国思想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①在庄子看来,“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只有无己之至人、无功之神人、无名之圣人,才可能达到这种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逍遥游。
只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主义的幻想,缺乏实现的现实基础,其“理论推导有很浓的主观色彩”。
②
庄子散文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亦是如此,文中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瑰丽的语言、奔放的情感等艺术特色充分地表现了庄子非凡的文学成就。
全文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象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写得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例如汤问棘曰:
“上下四方有极乎?
”棘曰:
“无极之外,更无极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这是庄子吸取神话的创作精神,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的一种无极之外更无极的宇宙意识。
再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是庄子凭借奇特的构思塑造出来的神人形象。
这种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神人形象为后人展示了一种超脱人世的大美,也为后人展示了庄子语言的瑰丽。
“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不言而喻,朝菌、惠蛄的生命力自然无法与长命的冥灵相比,但是我们却能从文辞中看到它们各自的内在生命周期。
这篇千古妙文,不讲究一般文章那些起承转合的程式,而是任情挥洒,不拘一格,充分地体现了庄子那种飘逸、洒脱的个性。
这种化虚为实,化腐朽为神奇的笔法被号称“谪仙人”的李白称赞为“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离骚抒情结构
通过原格式今译韵诗的原意表达进行解读欣赏
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
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的风格。
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
表达了要使楚国强大就必须推行美政的治国思想。
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
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全诗中心:
推行美政。
叙述文路:
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全诗结构:
分五章共14个完整意段。
前两章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上半部;后三章也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下半部。
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
上半部五个,《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被怨》、《屈原说理》;
下半部五个,《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问卜》、《屈原请神》、《屈原他投》。
对我有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