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之初中生作文训练序列表.docx
- 文档编号:3730421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93KB
初三作文之初中生作文训练序列表.docx
《初三作文之初中生作文训练序列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作文之初中生作文训练序列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作文之初中生作文训练序列表
初中生作文训练序列表
【篇一:
作文模块有序训练】
初中生作文模块有序训练
王英
一、审题方法
(一)审题步骤
1.扫视
①看文题的类型
②看文题的内容
③看文题的表达
④看文题的多少
2.品析
①理解完整命题的含义,明确重点,确立中心。
②分析半命题的表达形式,理解要求,仔细斟酌之后再进行“完形填空”。
③阅读文题中的材料,从提炼观点、改写续写、其它用途三个角度判定其作用。
④体味材料的含义,初步提炼观点。
⑤观察文题中的图画,品析含义,提炼主题,确立立意角度。
⑥品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要求,确定自己的作文内容。
3.补读
①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②关于拟题、取材、格式方面的要求。
③关于材料处理的要求。
④作文过程中不容违反的规矩。
⑤其它特别的要求。
4.深究
①对看不懂的材料再从头读过,仔细推敲。
②细读文题中的解释、举例、说明与提示,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用的信息。
③研究文题前后附加的成段的语言文字,看其中是否隐含有对文题写作构思的一些暗示。
(二)仔细领会文题的要求
1.交代
①书写的要求;②字数的限定;③取材的范围;④表述的对象;
⑤文体的类别;⑥拟题的方式;⑦写作的禁忌;⑧违规的处理。
2.解释
这较多地用于半命题作文、拟题有特别要求的作文、记叙对象可以变换的作文以及文体不限的作文。
拟题者往往用一两句话进行解释或例说,以指导考生对作文题准确把握,灵活处理。
3.提示
主要用于较为强调写法的作文。
命题者用很简炼的语言,通过文题的要求,或提示写法,或指导构思。
考生对此多加品味领悟,必有好处。
文题一:
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
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
文题三:
同学们,近来全国都在开展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活动,牢记中华民族受欺凌的苦难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家都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请以“给同学的一封信”为题,谈谈你从中受到的教育,以互相鼓励。
二、作文题型
(一)命题作文
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第一,将宽题变“窄”。
第二,将大题变“小”。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家乡变了:
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这是“多点式铺陈”。
我在家中的故事:
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是“一点式伸展”。
我眼中的同龄人:
必须进行“多点式铺陈”,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给我的教益:
必须进行“一点式伸展”,先写事,再写理。
4.在表达上,要做到:
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
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
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向前走半步,就是命题作文。
这半步是考生自己走出的,所以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把题目“补”好之后,就是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了。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有四种表现形式。
1.点示范围式补题
如文题“在影响下”可补写为“在大伯的影响下”、“在同桌的影响下”。
补写后的文题是一个宽题,为什么有“影响”,“影响”下的“我”怎么样,需要自选题材,来进行恰切的表现。
2.突现材料式补题
如文题“我这个迷”,填充后的文题可为“我这个象棋迷”、“我这个足球迷”、“我这个电脑迷”、“我这个数学迷”、“我这个航模迷”等。
作者必须通过写“象棋”、“足球”、“电脑”、“数学”、“航模”来表现自己的“迷”,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3.立意角度式补题
如文题“我生活在”,完成题目后可写为“我生活在春天里”、“我生活在关爱之中”、“我生活在向往之中”等等,这“春天”、这“关爱”、这“向往”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4.综合因素式补题
如文题“真”,可变为“欢乐‘五一’真令人难忘”,作者可选用“五一”长假中的生活片断来表现那种令人难忘的愉快。
当然,以上四式不是绝然分开的。
如文题“我生活在之中”,可以突出立意,如“我生活在幸福之中”,着眼点在“幸福”;也可突出选材,如“我生活在勤劳的家庭中”,着眼点在“勤劳”。
填充时怎样顺手就怎样填,怎样有把握就怎样填。
做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
补题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
总之一句话:
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一个题。
(三)材料作文
1.读
①读文题。
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要用慢读的方法,细细地、全面地阅读材料,以做到心中有底。
读材料的要求是“细”、“全”。
一个题目从头到尾都要读到,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不要用扫读的方法去读题。
2.析
慢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作用。
其次析材料的类型。
再次要析材料的含义。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
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
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
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
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
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
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
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
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
主要用于原料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
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3.防
就是防失误。
读题读材析材之后,便可以按题写作或自拟题写作了。
但由于材料作文的特殊性,在读材料、析材料方面的失误可能要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要大一些,因此在写作前和写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严防失误,要特别防止如下6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④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⑤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修改有误。
其它如泛泛而谈、结构杂乱、错字病句等一般作文过程中的失误,也应该防止。
?
(四)自由命题作文
这里所说的“自由命题作文”,指的是一般的要求按一定的文体进行写作的作文,自由命题作文实际上不是完全自由的,出题的人总得对考生有些限制,才能不让你完全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题目写作。
所以,为了考场作文的质量,考生自己命题是第一道“工序”,这种“工序”是完全“利己”的,题目一旦完成,就可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进行写作。
一般来说,中考自由拟题的思路有:
1.针对中心拟题
有的文题,特别是有的议论文题,为了降低难度,往往将材料的中心点示得十分明晰,遇到这样的题目,可直接针对材料的中心拟定自己的文题。
2.按照条件拟题
有的文题往往有附加的条件,对这种条件一定要按要求执行。
3.体会语境拟题
4.提炼观点拟题
对于材料、看图画写读后感的自由拟题作文,都得先耐心审读材料,再反复提炼观点,斟酌之后拟定题目。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还说:
“标题是文章的眼晴”。
从语言的角度讲,不管其拟题的思路如何,拟出的题目还要讲究语言文字美,讲究结构美,要在“小、巧、新、美”上下点功夫。
?
(五)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的“图”,主要有图表、画图和漫画三种,出现在中考作文题中的,主要是漫画。
第一、读题。
第二、联系题目析图。
①若文题要求写说明文,便着重观察图的结构,如画面的主体、背景、细节、层次、以及文字和对话等。
此时的看图所追求的是准确的把握画面内容。
之间的关系,所追求的是全面了解画面中的“情节”。
③若文题要求写议论文,便要马上想到在看图的基础上去探求画面的直接意图和挖掘画面的深层含义。
有的看图写议论文只需理解其画面的直接意图,就可以由表及里,依“图”论理,并恰当地联系实际,引申开来。
如要求看关于“错别字”的漫画,写一篇议论文就是如此。
而有的看图写议论文则一定要准确悟出画面的寓意、理解漫画所表达的主题才能由此及彼,立意构思,联想引申。
在看图作文中,析图是关键的一环,就像“析材”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环节一样。
因此。
我们应该学会从如下角度去“析图”:
1.看“情节发展”
这适用于对多幅有内在联系的组合漫画的审读。
2.看事物变化
适用于画面中立体事物变化鲜明的漫画材料。
【篇二:
作文训练序列表】
作文訓練序列表
【篇三:
八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八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上册
一、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重点难点:
1、重点: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2、难点:
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流程: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过渡语:
由这个简单的排序,我们看到要把一件事记叙清楚,重要的是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那么,我们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呢?
(展示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二、想一想:
由大家课前准备的口头叙说以及同学们亲身写作体会,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发言)
归纳:
起因:
简洁、明了
经过:
详细、生动
结果:
自然、合理
展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
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片,结果,我整整花了8分钟。
后来,第二次,我渐渐熟悉了图块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又试着不看地图,但
还是有些板块的位置不太清楚,这一次,我还是看地图了。
以后几次,我渐渐学会了不看地图就拼图了。
最后一次,我既不看书也不靠别人的帮助,仅仅用了4分钟就拼完了,比第一次缩短了一半。
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作文存在的问题:
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但不够详细、生动。
三、改一改
(一)补充起因和结果,做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起因,自然合理的收束结尾即可。
同学们交流展示修改结果。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这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就很完整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核心——“经过”部分,这部分怎样修改才能写得详细生动呢?
(二)修改“经过”部分,学习具体的方法。
方法指导一:
(《春》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归纳写作方法:
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抓住所写事物的特征,注意多加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声、色、态,又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方法指导二: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数学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
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存在问题: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平时或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
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一点也不具体。
我们不妨这样修改一下:
成绩公布了。
哈,我的数学得了100分,万岁!
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
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
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
“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
“哼,抄来的分也自豪!
“嘻嘻嘻……”“哈哈哈……”轰!
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
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
不,我不能哭!
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
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简要评点:
修改后的片段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综合上述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运用各种描写方法;
3、多角度叙述、描写。
四、评一评:
1、修改完善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2、交流展评:
一节地理课
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
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大陆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这是要干什么呢?
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大陆地形图啊!
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祖国大陆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
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拼大陆地图。
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的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
“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
”哎,谁说不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
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
这里是“陕西”,左边是“西藏”……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
从头再来吧!
我长叹一口气。
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
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种小事吗?
我又一次拿出了大拼图,仔细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
于是便想挑战自己,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
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
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
还是对照书吧!
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
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但总不能独立完成。
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仅仅只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
我成功了,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
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
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
师生点评:
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老师让同学们拼图的目的,与后文衔接自然。
2、结果自然合理,结尾又能与开头相照应。
3、文中经过部分写得生动细致,运用了修辞,注意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二、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情分析:
作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有其结构上的具体要求,首先,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
其次,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很多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
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
本次作文指导重点介绍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模式探究一:
线形结构模式
所谓“线形结构模式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
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
线形结构常见的有:
一是以时空为线索。
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
二是以问题为线索。
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
三是以因果为线索。
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
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
要想写出代表初三水平、符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例析:
大米饭的洗礼
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地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的屋子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
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老了一个童年。
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
?
小时候,家里很穷。
穷人的天空在记忆中是灰白色的,而穷人总是有一双哀伤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们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的时候。
那年,外婆害病了,为了外婆,母亲借了一升大米,细粮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东西。
每天早晨,母亲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一口给外婆喂下。
每到此时,我就蹲在墙角咽口水。
孝敬的定义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外婆吃吗?
那时,我常常这样想,直到有一天?
?
大磁铁,而它又仿佛一个女妖,美丽地谄媚地笑着,想要一口把我吸进去似的。
而我就端坐在那儿,在吃与不吃之间徘徊,耳边不断地响着一句话:
外婆的饭,我不能吃?
?
门“吱”地被母亲推开了,我扭过头去,看着母亲:
“娘,外婆的大米饭我没吃。
”我的嘴一撇,想哭。
母亲怔怔地看着,突然像明白了什么,紧紧地抱着我,大滴大滴的泪水滴在我的脖子上。
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长大了,因为我终于可以承载母亲的眼泪了。
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暖暖地照在我和母亲的脸上,屋里一片淡淡的红色,在这静谧中,我尽情地分享着母亲的泪光?
?
那一年,我8岁。
小小的我,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没错,就是这样的。
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
亮点探究:
文中划线三句分别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表现力;文中的楷体字部分使用了语言描写和表情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文采;黑体字部分使用了幻觉式的心理描写;文中的加黑字部分使用了环境描写更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学意蕴。
正是这些优点使得这篇内容单纯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形象感人,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写作模式:
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模式探究二:
对比映照模式
所谓“对比映照模式”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
行文注意点:
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同时抒情议论又不太多太滥,点到为止。
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例析:
人与路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田埂一样的质地,中间被来往的行人用脚板踩得结结实实,但仍有不听话的小草探出调皮的脑袋,挠人脚丫子。
我记得那时大人们总是扛着锄头,拎着篮子,结实的脚板踩在地上,头似乎顶着天,那样骄傲地:
“今年我家菜不错,弄点你尝尝!
”我和伙伴们小脚,呼啦啦从东到西,再呼啦啦从西到东,乐此不疲地在路上奔跑,嬉闹。
春天里,路两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野花,女孩子们臭美地摘下往头上一插,不等你看清便已咯咯笑着跑远。
最爱的是下雨天,僵硬的泥土变得松软,踩上去如同母亲最轻柔的抚摸,皮孩子在泥里打滚,一脸明亮的笑意。
大人们坐在屋檐下,聊着自家的别家的闲话,探讨着今年的收成,偶尔有个婶婶放下手中针线,向雨中早已没有形象的男孩子大吼一声:
“你个臭小子,才刚给你换衣服哪!
”但随即又在雨中荡漾开了。
传得最远的只有孩子的欢叫和女人们的轻快的笑声。
那时的日子,快乐而纯粹,天空明朗常有笑靥。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铺着细碎的沙子,没有杂草,偶尔在边上的边上,未被覆盖的泥土里,会钻出几棵营养不良般的脑袋。
大人们仍早出晚归,然而都骑着自行车或拎着包,脚上穿着结实的胶鞋,咯吱作响。
孩子们被迫穿上崭新的鞋子,不准再打赤脚,那会割伤脚板。
于是只好绕远道去田野,瘦瘦小小的田埂成了唯一的寄托。
伙伴们常常托腮望天,看大朵白云飘过,觉得有什么在悄悄地变了。
大人们不再在下雨天围坐屋檐下聊天,即使下雨,他们也要上班,叔叔们只有下了班才匆忙一聚,喝两盅小酒,意犹未尽,不得不散,生怕睡晚了第二天上班没精神。
妈妈们也很少在宝宝的床头,用温柔的声音哼好听的童谣。
那时的日子,明媚夹着忧伤,天空中只有云朵供我们想象。
v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水泥浇铸,棱角分明,边沿整齐,让我陡然生出深深的恨意。
很少看见有什么孩子打赤脚,连穿鞋的孩子都很少出现。
我终于看见村里有个半大的娃娃,表情严肃。
我说:
“来,姐给你吃糖。
”“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口气老到,我悻悻收回手。
陡然发现,家家大门紧闭,只有鸟儿偶尔掠过,带出寂寞的回响。
那些和善的、豪爽的大婶们都不见了!
那些贪杯的、常为一点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叔叔伯伯们都到哪里去了?
我在睡梦里,只听见鞋底敲打水泥路的清脆的咯咯声。
我梦见自己摔倒在路上,可是无人理睬,他们说,我很忙。
我爬起来,站在冰冷的水泥上,想起曾经温暖柔软的泥路,想起那些朴素的小花,突然泪流满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作文 初中生 训练 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