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
- 文档编号:372104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9.19KB
届人教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单元质量评估测(十二)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
这表明他们( )
A.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B.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囿于治学应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
D.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解析】选D。
他们并非都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六经皆诗”是从文学角度看待六经,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六经的不同看法,并非争夺诠释权,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六经,并非偏见,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六经,说明六经博大精深,孕育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故D正确。
【加固训练】
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
( )
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
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
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解析】选C。
材料表明周天子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括偏远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
2.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
B.提出“仁政”思想
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解析】选C。
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故A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错误;根据材料“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结合所学,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吸收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C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错误。
3.(2019·衡水中学模拟)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
这表明他( )
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B.反对治国遵从儒术
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
【解析】选A。
汉文帝时期采用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恢复经济,故A正确;“政失厥道”意即针对独尊儒术,但未提出效仿汉文帝的什么措施,故B错误;外儒内法始于董仲舒新儒学获得正统地位,故C错误;汉文帝时期尚未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故D错误。
4.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
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
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
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解析】选D。
西汉儒学是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形成的新儒学体系,与先秦孔孟的儒学有所不同,为保证新儒学的正统地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古文经在汉代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故D正确。
5.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据此可知,王阳明( )
A.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B.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
D.抛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解析】选D。
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赞成“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故A错误;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部分,没有被陆王心学取代,两者的分歧在于方法论,故B错误;“心即理”是陆九渊提出的,故C错误;“龙场悟道”是内心反省,抛弃了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故D正确。
6.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南宋书院的繁荣
( )
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
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解析】选A。
从材料中的“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来看,理学通过这种书院教学的模式得到大力宣传,说明南宋书院的繁荣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故答案为A。
7.(2019·石家庄模拟)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
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
【解析】选D。
理学强调忠孝节义,材料中的现象是在理学影响下出现的,故选D。
8.李贽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
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 )
A.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
B.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
C.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
D.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
【解析】选A。
题干李贽强调的是他鼓励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认为这是有益的事情,并不违背天理,即认为追求物质享受符合人的天性,故A正确。
9.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
A.较为开明的文化氛围
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文人士大夫精心钻研
D.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解析】选A。
根据“宋朝统治者规定……这不仅有助于……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可知宋代统治者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助于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所以A正确。
10.清代《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
【解析】选A。
A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书法从容娴和,反映了士族的清闲雅逸,符合“晋韵书风”,故A正确;B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属于唐代书法,故B错误;C书法纵横跌宕,注重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属于宋代书法,故C错误;D书法崇尚摹古,平庸无奇,属于元明书法,故D错误。
【加固训练】
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解析】选C。
马字字形写法的变化,体现不出书写工具不同,A错误;书写材料变化影响不到马字写法的变化,B错误;马字字形由繁到简的变化反映出过于复杂的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社会发展的需要,C正确;马字字形的变化反映出文字的审美功能下降,实用功能上升,故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D错误。
11.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人画( )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解析】选D。
“士大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A文人画始祖是唐代大诗人王维,而理学的出现是宋朝,故和理学的兴起无关,排除A;B描述的是风俗画,排除B;C反映的是写实的绘画特点,排除C;D是文人画的特点,所以D正确。
12.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说:
“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
”这反映出( )
A.明代元杂剧中心转移到南方
B.明戏曲最初在我国南方兴起
C.明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
D.明代我国戏曲逐渐走向融合
【解析】选C。
“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可见元代流传下来的北方散曲逐渐被明代南方兴起的“南戏”所取代,可见元曲在明代的衰落,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37分)
13.(2019·衡水中学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经》开宗明义地说:
“夫孝,德之本也。
”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
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
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
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
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
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
“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
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材料二 颜之推在官学衰落、贵族子弟身亡家破的悲剧中,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一部体系宏大的《颜氏家训》,给颜氏一族和社会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整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
《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子孙”,它有关教育子女、治理家庭、人伦秩序的观念对构建和谐家庭具有指导意义。
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
宋朝出现的多本家训作品都深受《颜氏家训》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
——摘编自罗乐《<颜氏家训>
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颜氏家训》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说明中国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
(13分)
【解析】第
(1)题,依据材料一中“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可以得出“尊祖敬宗”等特点。
第
(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等信息,得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等特点。
第二问从传承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等角度分析。
答案:
(1)特点:
内容为尊祖敬宗,传宗接代,核心为善事父母;严格的等级观念;孝道与忠君治国相结合(“以孝治天下”的工具,政治化);虚伪化、形式化、不近人情;孝德内容发展渐趋广泛。
(12分)
(2)特点: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突出人伦秩序;强调德行与知识;体系宏大,影响深远。
(6分)
历史价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7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
下图是根据作者的假说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任选一个视角对该社会结构图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组成。
国是家的放大形态,家是国的微缩形态,二者具有一致性,因此选择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进行论述,论证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对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答案:
示例视角: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2分)
说明:
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组成。
地主经济为官僚政治提供财税基础;儒家思想为官僚政治提供意识形态及文官来源。
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的家族结构由族田、族谱和祠堂三部分组成。
族田为祠堂权力的行使提供经济基础;族谱则以祖先崇拜的方式维持祠堂的宗法权威。
国是家的放大形态,家是国的微缩形态,二者具有同构性。
(10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人教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届人教版 专题 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