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必修易混易错知识最新整理.docx
- 文档编号:3719122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2.12KB
四本必修易混易错知识最新整理.docx
《四本必修易混易错知识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本必修易混易错知识最新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本必修易混易错知识最新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汇总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4、商品生产者同时占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5、企业提供的免费商品属于公共物品
6.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7、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8、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9.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
10.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12、商品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13、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4.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货币职能
15、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和纸币的购买力
16、纸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的适用范围更广
17.金银纪念币的本质是商品
1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19、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导致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20、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提高人民币汇率
21、发生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22、使用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23.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24.用同样多的人民币能换取更多的外币,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25.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
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26.“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27.商品需求量的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28.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9.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31、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32.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33.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34.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36、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37.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38.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一定会减少
39.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
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
40.在互为替代的商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4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商品的外观、质量
42.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一定提高
43.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不值得提倡
44.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为扩大内需,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贷款消费
4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食品支出越来越少。
家庭消费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46、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消费水平
47、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48.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核心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49.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在不断的提高,其价格也在不断的下降,人们对轿车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50.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体现了消费决定生产
51、凡是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52、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53、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的提高
54、消费引导生产健康发展
55、多样化的月饼消费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56、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消费逐步代替生存资料消费
57、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都是错误的
58、消费中追求与众不同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59、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6、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61、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6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6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6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也不相同。
66、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注意:
股份制可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合作制是集体所有制经济)
67.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股东的多少
68.所有公司的股票都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69、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70.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71、企业实施兼并一定能获得高额利润
72、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73、提高市场份额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74、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75、企业经营应该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根本目的
76、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高
77、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直接、有效低促进就业
78.促进就业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应统筹安排就业
79、劳动者履行义务必须以享有权利为前提。
80、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的义务。
81、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选择职业体现了劳动者的竞争就业观。
82、党和国家应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
83、劳动合同制度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84.劳动者维护权益的基础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
85.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86.储蓄存款比较安全没有风险
87、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就增多
88、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有较大弹性
89、利率高低决定银行储蓄存款数量的多少
90、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银行的存款业务
91、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能定期收取利息
92.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93、商业保险是避免风险的投资,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
94、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95、企业重组对股价会产生有利影响
96、国债以国家税收作为担保,购买国债毫无保险
97、投资收益取决于投资结构
98.劳动所得就是按劳分配
99.公有制范围内都是按劳分配
100、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1、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10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103、居民购买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4、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105、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
106、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再分配维护公平的措施
10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08、实现社会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109、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有利于缩小缩小区域工资差距
110、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能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11、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11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113、.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增加国债发行量
114、.出现财政赤字有弊无利
115、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货币政策
116、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幅度提高税率
117、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118、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税的行为是骗税
119、.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120、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因此,税收越多越好,税率越高越好
121、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122、实施“营改增”有利于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123、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124、营业机构不给消费者发票属于一种骗税行为
83.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的基本特征
1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26、.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表现
12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128、为治理空气污染,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是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
政府要加大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经营管理干预的力度
129、为了解决低价药物供给问题,需要政府明确规定企业负有保障低价药物供应的责任
130、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131、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将导致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逐步提高
132、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133、政府推行阶梯价格制度的主要意义在于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134、加强法律制裁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35、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是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136、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137、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138、国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39、我国下调存贷款利率,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促进投资与消费
140、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141、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同步实现的过程
142、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143、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能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44、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步伐
14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14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14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技术全球化。
148、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
149、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150、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导者
151、经济全球化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52.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
153.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重要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154.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155.走出去就是商品出口
15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和基本战略
157、降低进口关税能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158、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159、为了缓解我国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160、美国频频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主要是因为美国需要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政治生活》易错点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3.人民当家作主表明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4、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5、政务微博的出现,增加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6、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7、身份证的修改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8、公民在微博上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
9、公民可以通过网络问政说明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10.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11、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12、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好,差额选举比等而选举好
13、政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
15.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1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
17.等额选举在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18.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
19.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20、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府。
21、该地乡村“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
22、分别写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因此国务院是立法机关。
2.我国的行政机关指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村委会各级组织机构。
3.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政协)可以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4.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5.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6.政府要依法执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8.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9.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人民政协、中国
共产党。
10、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11、“政府要当裁判员,不要老想当运动员”的意思是弱化政府职能
12、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树立政府威信的需要
13、政府公正司法,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14、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旨在减少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扩大政府职权
15、政府采取措施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社会矛盾,有助于增加公民的民主权利
16、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原则
17、法制的完善意味着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18、人民法院依法行政
19、政府拓宽接受监督的渠道,意味着扩大了公民的监督权
20、政府的威信是使人们有所畏惧,服从政府
21、最大程度地放权就能提升政府威信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
3.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4.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6、人大代表审议表决通过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决定权
7、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行政复议法实施情况的意见扩大了人大监督权的行使范围
8、全国人大代表来源的变化反映了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在逐步增加
9、人大代表享有决定权,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
10、司法机关拥有部分立法权
11、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12、行政权力受到人大程委会的有效制衡
13、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14、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15、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7、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18.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
20.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21、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
22、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
23、政协可以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4、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政协委员有权依法制定宪法和法律
25、民主党派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6、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28、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29、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3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提和基础是自治权,在各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实行。
31、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3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
3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35.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
36、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37.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
38、我国的宗教性质上(本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39.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
40.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只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41.我国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42.我国宗教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
43.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44.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
45.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
46.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2.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是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的表现。
3.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是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的表现。
4、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5.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6.联合国把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7.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的非政府组织
8、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9、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出发点。
10、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11、国家之间之所以能够合作,是因为利益相同
12、国家间如果存在利益对立就不能实现合作;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就不会出现冲突
13、任何国家的利益与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
14、为了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我国可以牺牲本国国家利益
15、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
16、当今世界已经解决了和平与发展问题
17、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18.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19.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
20.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
22.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3.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4、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主导作用。
25、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6、我国外交政策捍卫的最高利益是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文化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3、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质力量。
5、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6、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7、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8、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9、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10、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11、文化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12、经济与文化互相决定。
13、文化的力量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15、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16、优秀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17、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8、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9、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20、文化是指全部的精神活动。
21、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22、文化决定人生。
23、如何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强调文化对人的无形影响;深远持久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时间跨度和固定性,就是说一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难改变。
)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3、世界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合
4、“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特征
5、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华的重要途径
6、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7、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8、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9、文化交流加速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同一
10、大众传媒已取代旧的文化传播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形式
11、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必须以外来文化改造本民族文化
12、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加以保护。
13、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14、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16、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17、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因此,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18、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9、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20、继承与发展是两个过程,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2、传统文化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基础
23、传统文化具有性对稳定性,其基本内涵是恒久不变的
24、传统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25、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6、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27、科学技术决定并改变着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28、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前提和基础
29、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教育都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0、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1、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3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是一样的。
33、文化创造的途径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5、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6、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7、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易混易错 知识 最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