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老区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焦化项目采空区治理设计方案.docx
- 文档编号:3712049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152.57KB
太行老区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焦化项目采空区治理设计方案.docx
《太行老区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焦化项目采空区治理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行老区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焦化项目采空区治理设计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行老区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焦化项目采空区治理设计方案
太行老区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焦化项目
采空区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附图:
采空区动态施工图
1绪言
1.1任务来源
**矿业有限公司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左权县龙泉乡,距离西北侧的永兴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约2.0km。
根据现场调查及以往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存在煤矿采空区。
为查明拟建场地的采空区分布状况,为建设单位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建议对该场地进行采空区勘查并进行采空区治理设计工作。
1.2工程概况
根据建筑物所在工段及建设单位的委托要求,将采空区注浆区域分成两个区,编号为①、②。
其中①区拟建建筑物包括煤仓、粉碎机室、堆煤场以及栈桥等;②区为冷凝鼓风工段。
各区具体位置详见附图《采空区动态施工图》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山谷区。
原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南部为山坡,北侧较平整,本场地将南部坡体黄土开挖后回填至场地内,故场地内存在大片填方区。
2.2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该区为第四系全新统(Q4)粉质粘土覆盖,其下为第四系(Q3)及(Q2)粉质粘土,下伏二叠系沉积岩(P)。
根据本次已勘察建筑物钻孔资料本场地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依岩性分别叙述如下:
第①层:
素填土(Q42ml)
杂色,以粉土为主,含煤屑、砖屑、植物根系、砾石等,个别钻孔揭露煤矸石薄层,结构松散,强度低。
第②层:
粗砂(Q41al+pl)
杂色,含石英、长石等,夹粉质粘土透镜体,稍湿,稍密状态。
第③层:
粉质粘土(Q41al+pl)
褐黄色,含云母、氧化物等,可塑~硬塑状态,夹有粗砂透镜体及薄层,具中等压缩性。
第④层:
粗砂(Q41al+pl)
杂色,含云母、石英、长石等,夹粉质粘土透镜体或薄层,湿,中密状态。
第⑤层:
粉质粘土(Q2dl+pl)
褐黄色,含云母、氧化物等,可塑~硬塑状态,含有风化岩块、砾石等,夹有粗砂透镜体,具中等压缩性。
第⑥层:
砂岩(P)
黄褐~黄白色,中风化,细粒结构,岩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岩芯多呈短柱状,局部夹有泥岩或泥质页岩,岩石坚硬程度属于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于Ⅳ类。
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时,钻杆剧烈跳动,不能进尺。
第⑦层:
泥岩(P)
褐黄~黄绿色,中风化,泥质结构,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偶见长柱状。
局部夹有泥质页岩或砂质泥岩,岩石坚硬程度属于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于Ⅳ类。
第⑧层:
砂岩(P)
灰白色,微风化,细粒结构,岩体完整,岩芯呈柱状,岩石坚硬程度属于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于Ⅳ类。
第⑨层:
泥质页岩(P)
黑色,微风化,泥质结构,片状构造,岩体完整,岩芯呈短柱状或柱状,岩石坚硬程度属于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于Ⅳ类。
2.3场地地下水
本次勘察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3场地采空区基本情况
拟建场地采空区存在两层采空,分别为4#、8#煤层采空区,煤层开采时间为1989年至2000年。
根据调查场地4#煤层埋深约为80m,存在大范围采空,系1995~2000年开采。
平均采厚2.5m,采深约为80m,采深采厚比约32,采掘情况及冒落情况不详,主要存在于场地西南侧。
8#煤层采空区分布范围较大,主要分布于场地南侧,开采时间不详,采厚1.5~3.0m,采深约为138~142m,采深采厚比约47。
因现场为大面积填方区,场地内未发现明显裂缝。
4采空区治理设计依据
根据设计的目的,参考以往采空区治理工程的成功经验,选用全充填压力注浆法对该项目采空区进行治理工程设计。
本设计文件所依据和参考的主要技术文件有: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⑵《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
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⑷国土资源部长会第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⑸《工程地质手册》(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
⑹《高速公路采空区(空洞)勘察设计与施工治理手册》;
⑺《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⑻《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⑼《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175-1999);
⑽《采空区治理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试行);
⑾《水工建筑物水泥注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⑿《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3-2011);
5采空区治理方案设计
5.1采空区范围验证
建议对给出可能出现采空的范围进行验证,可使用瞬变电磁法物探及钻孔进行验证。
使用物控方法圈定采空区范围时,本场地探测范围按(南北)450m×(东西)800m考虑,总面积大小约360000m2,使用高密度电法探测。
拟布置工作量分别如下:
南北布线,按网格状(线距)40m×(点距)10m布置测点,共布置测线20条,每条测线物理点数570,总测线数11400点。
拟采用参数如下:
高密度电法勘探采用温纳装置α排列,最小间隔系数n(MIN)=1,最大间隔系数为n(MAX)=19。
每个断面的探测参数如下:
排列方式:
α排列电极数:
60
电极间距(米):
10m供电电压:
270V
最大间隔系数:
19最小间隔系数:
1
5.2治理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条件
治理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工程造价、工期和安全问题,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和条件:
⑴治理方法的选择的原则
①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满足进度要求;
②根据采空区的地基条件、道路条件、施工条件等进行选择。
⑵选择治理方法选择考虑条件
①采空区的类型;
②煤层顶板及其覆岩的岩性;
③采煤方法及其顶板管理方法;
④煤层厚度、层数及其开采厚度;
⑤采空区的形成时间;
⑥煤层倾角。
⑶由于采空区全充填治理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应按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对设计报告、施工方案及工作量进行调整、优化。
5.3治理方法
依据《矿山开采沉陷学》理论及煤矿“三下”采煤经验,结合国内多个采空区治理工程实践,通常采用条带式注浆法和全充填压力注浆法。
条带式注浆法是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在采空区形成类似煤炭系统的“保安煤柱”,起着支撑采空区及上覆岩层的作用,该方法材料用量较小,但施工相对复杂。
全充填压力注浆法是在地表对已确定采空区治理范围内按一定孔距和排列方式,合理布设一定数量的钻孔,钻至采空区底板,然后通过具有一定压力的注浆泵、注浆管,将水泥粉煤灰混合浆液注入采空区及其上覆岩石裂隙中,让浆液充分充填采空区的冒落带、裂隙带。
浆液与冒落带岩块经过固化胶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结石体,并对结石体上覆岩层形成支撑作用,进而阻止岩层的进一步冒落,防止地面因冒落而引起的沉陷变形,保证建筑物地基稳定。
全充填压力注浆法已在国内多个采空区治理工程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该方法施工相对简单,安全性高,施工工艺成熟,施工易于管理,但缺点是材料用量较大。
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和我院采空区治理工程的成功经验,本工程采用全充填压力注浆法治理拟建场地煤层采空区。
5.4治理范围
按照动态设计、重点治理、信息化施工的要求,本次采空治理以建筑物为核心进行治理,以节约成本、经济合理为原则。
故本次采用勘察与设计相结合、边勘察边设计的方法,按照建筑物特点,本次采空治理在拟建建筑物的角点及建设单位提供采空可能范围中布置验证孔,如钻探未见采空,则对钻孔进行封孔;如钻探发现采空,则在距离该钻孔15m的四个角点布置验证孔进行进一步钻探验证,依次外扩确定采空范围。
确定详细采空后将钻孔作为注浆孔使用并按照帷幕孔10m的间距,注浆孔按15-20m的间距布置,进行采空区注浆治理。
采空区动态施工图见图NO.01。
本次治理区治理的范围按拟建建筑物外侧加围护带宽度来考虑,根据《高速公路采空区(空洞)勘察设计与施工治理手册》中3.2.2节,本区地层倾角为2~5°,故治理范围应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a=D+2B+2(H1ctgΦ+H2ctgβ)
式中:
a——治理长度(m);
D——拟建建筑物边缘长度(m);
B——维护带(拟建建筑为Ⅲ类工程,故维护带为10m):
H1——松散层厚度(取6m,现场平均开挖整平情况进行预估);
H2——上覆基岩厚度(4#煤层取60m,8#煤层取120m);
Φ——松散移动角,取值45°;
β——采空区覆岩应力角,取值80°。
其4#煤层采空区的治理范围为拟建建筑物外侧加围护带宽度,约52m;其8#煤层采空区的治理范围为拟建建筑物外侧加围护带宽度,约70m。
按照建筑物外扩后煤层的治理范围包括全部物探异常区范围,故本次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全空区全部进行处理。
5.5治理深度
为了向已经破坏或发生底鼓的底板裂隙中注浆,同时为了防止孔内岩粉沉淀及岩粉沉淀堵塞采空区垮落带,拟建场地采空区治理的深度应不小于采空区或煤层底板以下3.0m。
6采空区注浆设计
6.1浆液材料及配合比
(1)注浆材料
本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注浆材料主要由水、水泥、粉煤灰、速凝剂等组成,水为甲方提供,参照《混凝土用水标准》(JTJ63-2006),其中SO42-含量<1.0%,PH>5;水泥采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号为P·O32.5的普通矿渣水泥;粉煤灰质量等级为二级~三级,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大于70%,SO3含量不大于3%,其它方面应符合注浆工程的要求;速凝剂可选用水玻璃,水玻璃模数2.0~3.0,浓度30ºBe~45ºBe;砂、岩屑可就近取材,但不应含有杂质。
(2)浆液配合比
参照以往采空区治理工程的经验和当地材料供应情况,通过配比试验,浆液为水泥粉煤灰浆,水固比一般取为1:
1.0~1:
1.3,本次以1:
1.1为主,浆液稠稀随注浆情况进行调整。
水泥占固相30%,粉煤灰占固相70%。
帷幕孔的浆液中掺加水泥重量2~5%速凝剂,使灌入采空区内的浆液尽快凝固,以形成帷幕,防止浆液流失。
处治充填率按85%控制为宜;浆液结石率按80~90%为宜;注浆结石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1.0MPa的要求。
浆液初凝时间为7小时~9小时;终凝时间为10小时~12小时。
正式施工前,应按施工时使用的水泥、粉煤灰,在试验室作浆液配合比试验,试验内容应包括每立方米浆液干料含量、浆液浓度、初、终凝时间,结石率、抗压强度等。
6.2注浆材料的配制
1.浆液配制应按设计配合比进行,并随机抽查浆液的各项指标。
2.原材料:
水用水表或定量容器计量;
水泥按袋计量;
粉煤灰用容器计量,并要求用磅称抽查水泥、粉煤灰的数量;
3.浆液拌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4.搅拌过程
配制浆液时,水泥与粉煤灰准确计量后混入一级搅拌池中搅拌,然后经过滤网注入二级搅拌池搅拌。
每次搅拌时间不得低于10分钟,待浆液搅拌均匀后,通过注浆泵注入采空区。
见图3.2浆液拌制过程
水泥
一级搅拌机(池)(池)tontaoguan
二级搅拌机(池)
混合搅拌
注浆泵
钻孔tontaoguan
清水
粉煤灰
一级搅拌机(池)(池)tontaoguan
清水
速凝剂
图3.2浆液拌制过程
注浆开始后,要定时观测泵的吸浆量和泵压,及时记录灌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完成现场测试和原始数据采集,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浆液配比和注浆方法
7注浆钻孔设计
7.1注浆钻孔布设
(1)注浆钻孔
由于场地由上而下有2层煤层采空区,部分孔需由上而下进行分层治理,重叠孔宜采用下行式分段注浆法,共进行2次钻孔施工,4#煤层采空区钻孔深度为80m左右,8#煤层采空区范围内钻孔深度为140m左右,钻孔布置方式为正方形布置,各钻孔间距控制在15~20m左右。
(2)帷幕钻孔
为了防止在压力注浆过程中浆液的四处蔓延,在注浆钻孔施工之前在采空治理范围周边布置帷幕孔,孔距10m左右。
7.2钻孔结构及技术要求
(1)孔深
注浆孔或帷幕孔应钻至采空区或煤层底板以下3m左右。
根据现场钻探结果,4#煤终孔深度平均为42m,8#煤终孔深度平均为143m。
(2)孔径
钻孔开孔孔径宜控制在108~150mm之间,经过变径后,终孔孔径不应小于91mm。
(3)变径位置
注浆孔和帷幕孔均进入完整基岩5~10m变径(软岩取大值,硬岩取小值)。
(4)取芯孔
取芯孔的数量应为注浆孔和帷幕孔总数的3~5%,采空区部位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30%,其他部位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60%。
(5)注浆管径
应选用直径不小于φ50mm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
(6)钻孔测斜
钻孔每50m测斜1次,每百米孔斜不应超过1°。
(7)止浆
开孔孔径进入完整基岩5~10m,变径钻至治理煤层采空区设计深度,将注浆管下入变径位置,在注浆管外侧灌注1:
2或更浓的加水玻璃的水泥浆,其水泥高度不小于5m,待水泥浆终凝或24h后再在孔口管上安装注浆用的三通管即可注浆。
7.3采空区注浆量
(1)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是控制注浆质量,提高注浆效益的重要因素。
宜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压力可按1~1.5MPa控制。
(2)结束吸浆量
在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结束压力时,结束吸浆量应小于50L/min。
(3)注浆量
①总注浆量
总注浆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各参数主要根据现场注浆试验进行反算,并结合有关规程、技术文件等进行取值:
Q总—采空区总注浆量(m3)
A—注浆总量浆液消耗系数,取1.2
S—为采空区治理面积(m2),8#煤①区按46750m2,②区按15400m2计算
m—采空区煤层平均厚度(m),8号煤2.0m
K—煤层回采率,8号煤分别取35%
ΔV—采空区剩余空隙率,8号煤取0.4
η—注浆充填系数,取0.90
C—浆液结石率,取0.85
经计算,采空区总注浆量①区为16632m3,②区为5479m3。
②单孔注浆量
注浆孔单孔注浆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Q单
式中:
Q单—注浆孔单孔平均注浆量(m3);
A—单孔注浆量浆液损耗系数,取1.2;
R—浆液有效扩散半径,按孔距的一半计算(5m);
m—采空区煤层厚度(m),8号煤为2.0m
K—煤层回采率,8号煤35%
ΔV—采空区剩余空隙率,8号煤取0.4
η—注浆充填系数,0.90
C—浆液结石率,0.85
经计算,8#煤层单孔平均注浆量分别为79m3。
8注浆主要设备及施工工艺流程
8.1注浆主要设备及机具
注浆主要设备包括钻机、搅拌机、注浆泵、注浆管、流量计、止浆塞等。
⑴钻机:
宜采用回转式钻机和带岩芯管的硬质合金钻头的钻机。
⑵搅拌机:
搅拌机的转速和制浆能力应与工程量、浆液类型和注浆泵的性能相适应。
要求搅拌量应≥1.5m3,以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搅拌后的浆液应均匀,符合图纸要求和有关规定。
⑶注浆泵:
宜采用变档定量泵,其额定排浆量不小于200L/min,注浆泵压力应大于注浆最大设计压力的1.5倍。
注浆泵每个泵站不小于2台。
⑷注浆管路及其连接部位:
必须能承受最大注浆压力的1.5~2.0倍,不宜变径。
注浆管路拐弯处可采用弧形弯管连接。
输浆管宜采用无缝钢管或高压胶管,注浆管采用无缝钢管。
⑸止浆塞:
应具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易于安装和拆卸。
⑹压力表:
注浆泵、注浆孔(包括帷幕孔)孔口处必须安装压力表。
注浆用压力表最大指数应不大于10MPa。
⑺水泵宜选用潜水泵。
泵的排水量和泵的数量应满足工程的需要。
⑻料场:
堆放材料的场地要平整,运料车辆能正常通行,且紧邻搅拌池(机),使材料便于运输、搬运,要求设有防潮、防雨措施。
⑼搅拌池:
搅拌池为圆柱体,中间设置搅拌系统,使得搅拌后的浆液均匀,符合图纸要求。
一次搅拌量应不少于1.5m3。
⑽蓄水池:
制浆站应根据施工注浆总量及工地具体情况,建立1个蓄水池,以保证正常施工。
⑾封孔装置:
采用Φ50mm钢管,在钢管前端200~300mm处焊接一圆形法兰装置(托盘直径Φ120~130mm之间),下入孔内变径处。
⑿注浆管:
采用50mm的钢管,以丝扣连接。
8.2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灌浆孔钻探成孔和浆液灌注、质量检查等。
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既具独立性又相互制约,且技术要求高。
本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2:
图8.2施工工艺流程图
8.3浆液材料的配置
浆液配置应按设计浆液配合比进行,并随机抽查浆液的各项指标。
⑴原材料:
水用水表或定量容器计量;水泥应采用质量称量法,粉煤灰应采标定的容器计量,制浆材料称量误差不应大于2%。
⑵现场的加料应先在搅拌池内放入规定量的水,制浆工艺见图11.3:
水泥、粉煤灰
一级搅拌机(池)
二级搅拌机(池)
注浆泵
注浆孔
清水
速凝剂
图8.3制浆工艺流程图
8.4浆液灌注
⑴注浆技术要求
灌浆前,应根据成孔过程中的岩芯破碎程度、孔内循环液的漏失量及钻进过程中的掉钻、卡钻,判断孔内采空区空洞、孔隙的大小,对灌浆孔进行单孔灌浆设计(包括材料、配合比、灌浆工艺、灌浆量等),并确定是否需要向孔内投入砂砾。
注浆及间歇式注浆前必须用清水洗孔,当洗孔时,流量较大且无压力时应立即停止该工序;具有一定压力时,其压力时间不得小于10分钟。
灌浆采用浆液浓度先稀后稠的方法,灌浆开始后,要定时观测泵的吸浆量和泵压,记录灌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收集原始数据,并报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灌浆量和浆液浓度。
当**一浓度浆液的注浆量已达到设计浆量的20~30%以上或灌注时间已经达到2h,而灌注压力和泵量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浆液浓度应加浓一级或二级。
当注浆量大于或接近设计浆量,仍不升压时,应采用间歇式注浆,间歇时间12~24h以上。
注浆施工过程中,当使用水泥量每达到200吨时,应留取一组试块。
⑵帷幕孔灌浆
帷幕孔灌浆应在制浆材料中加入水泥重量的2%速凝剂,使注入采空区的浆液尽快凝固,以形成帷幕。
浆液浓度先稀后稠,逐级变换,浆液的配合比可提高到1:
1.3,施工采用间歇式,以控制浆液的扩散半径。
当孔内空洞体积较大时,可在孔口加一漏斗状的投砂器,用浆液将砂砾带入孔内。
⑶一般灌浆孔灌浆
灌浆时,应避免在短时间内注入大量浆液,应采用间歇式注浆法施工,或在孔口加一漏斗状的投砂器,用浆液将砂砾带入孔内,或在浆液中加入水泥重量的2%速凝剂。
⑷单孔灌浆结束标准
在灌浆孔灌浆的末期,泵压逐渐升高,当泵量小于50L/min,孔口管压力在1.0~1.5MPa之间,稳定10~15min,或灌浆孔周围有冒浆现象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结束该孔的灌浆施工。
9注浆质量检测
9.1注浆质量检测方法
采空区治理工程结束后,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注浆质量检测。
根据以往经验,建议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注浆质量检测:
1.钻探:
注浆施工结束6个月后,进行钻孔检验。
通过孔内取芯直接观察采空区的浆液充填情况,岩芯无侧限抗压强度>0.3MPa,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循环液的漏失情况及孔壁的稳定性等评价注浆质量。
2.波速测井:
在检查孔内进行波速测试,采空塌陷冒落带经治理后,横波波速应大于160m/s。
3.结合钻探和物探资料,做出综合评价。
在全面分析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注浆质量是否合格;是否需补充注浆。
9.2注浆质量检测位置及工作量
1.注浆质量检测位置应布置在有疑点的部位及重要建筑物部位。
2.为检查施工质量,通常按注浆孔数的2~3%设置检查孔数量(最少不低于2个孔),考虑到本工程按区进行治理,因此每区设置一个检查孔。
检查孔于治理区域内随机布设。
检查孔长度应为原地面至采空区底板的深度。
10预计工程量
表10-1设计注浆预计工程量表
序号
名称
8#煤层①区
8#煤层②区
合计
1
处理面积(m2)
46750
15400
62150
2
注浆孔孔数(个)
205
99
304
3
注浆量(m3)
16632
5479
22111
11施工组织
11.1现场管理目标
本工程的项目现场管理目标为:
“优质、快捷、安全、文明、环保”。
11.2对人员投入及现场管理的承诺
对工程项目管理,实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如下:
⑴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信誉和最高的效率满足业主的要求,赢得市场信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诚信守法、确保工程各项目标的实现。
⑵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工作,自觉接受业主和监理的质量监督,配合业主搞好相关协调工作,工程资料达到优质工程档案管理的要求,工程质量达到行业验评优良标准。
⑶工期控制满足工程节点工期要求,现场施工布置服从业主安排,满足业主总体网络进度计划的要求。
⑷配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担任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监督员,基层设管理人员。
⑸现场成立施工安全委员会,领导和协调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整体工作。
⑹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现场各项健康安全目标、环保指标达到国家及地方标准,满足招标文件和合同要求。
⑺严格履行合同,不分包、不转包。
严格按照业主、监理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尽乙方应尽义务。
⑻组织专人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培训,认真抓好员工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2项目现场组织机构
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我院将组织成立“太行老区龙泉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焦化项目采空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部”,委派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事宜;由具有高级工程师资格的项目总工负责技术质量控制工作;项目副经理负责生产管理、进度控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工作。
项目部的组成符合我院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有关任职资格的规定。
施工管理体系详见图12.0.1。
图12.0.1
项目部下设生产管理部、技术质量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部、计划统计部和项目办公室五部(室)及测量放线队、钻孔施工队、搅浆队、注浆队、综合施工队以及计划统计组、试验组、财务组、材料组、维修组和炊事班等,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贯彻执行我院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严密组织,精心施工,全面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质监部门的监理、监督,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13资源配置
13.1施工管理人员配置
本合同段拟投入管理人员9名(实际施工时视具体情况调整),施工管理人员组成见表17.1所示:
表13.1施工管理人员及职责明细表
序号
岗位名称
人员数量
职称
职责
1
项目总负责
1人
高级工程师
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2
项目技术负责
1人
工程师
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技术、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
3
生产调度
1人
工程师
协助生产副经理负责施工中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
4
质量检查员
1人
工程师
代表本单位检查、监督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5
资料员
1人
工程师
负责现场资料整理工作,及时向业主和监理交付资料
6
材料员
1人
助理工程师
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和保管工作,并进行标识
7
试验员
1人
技术员
负责现场所有原材料及与工程有关试验工作
8
测量员
1人
工程师
负责现场的测量放线工作
9
设备管理员
1人
高级工
负责对进场的设备进行管理、维修、保养工作
总计
9人
施工管理人员中按要求时间进场,保证工程在预计时间内开工并完成。
13.2施工劳动力配置
根据本工程施工工期要求和机械配置,我院计划投入劳动力的情况详见表13.2所示(人员配置根据工程实际进度进行动态调整)。
表13.2劳动力计划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行 老区 产业 创新 示范园区 焦化 项目 采空区 治理 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