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95851.docx
- 文档编号:370907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74.34KB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95851.docx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958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9585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95851
《林黛玉进贾府》
福州高级中学范云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刻画人物方法。
(2)了解小说通过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容貌、神态、风度。
2、过程和方法
(1)以林黛玉性格分析为突破口,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2)借助多媒体,运用诵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解读人物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
深入感悟《红楼梦》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古典小说人物个性二、教学重点
小说人物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通过林黛玉性格的分析,了解小说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先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枉凝眉》)(3分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这节课我们将转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脂砚斋曾评:
“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可见《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曹雪芹都能做到各具情态,
栩栩如生。
要做到这点,离不开高超的创作手法,而渐进式手法就是其中之一,何谓渐进式,
即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全方位塑造人物,实现人物形象从单薄呆板到丰满鲜活
的塑造。
今天,我们以林黛玉为例,通过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来了解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在
文中的运用。
(1分钟)
三、整体感知
师:
视频中的黛玉秀外慧中、温婉动人。
这样一个女子,初到贾府这一深宅大院中,她有
着什么样的心理?
生: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
师:
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
请大家以黛玉的行踪为线
索,结合文本来找找。
林黛玉的行踪是:
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
我们就分四个小组来讨论,
待会派代表来陈述。
(1分钟+3分钟讨论)
(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探究)
归纳如下:
1、语言描写:
⑴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
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去,黛玉笑回道:
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
舅母容谅。
”
“舅母爱
【明确】面对舅母的赐饭,林黛玉考虑到要去拜见二舅舅,她不肯吃了饭再去拜见二舅舅,没有接受。
可见她非常懂礼节,很小心。
她拒绝邢夫人时也很委婉,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
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人可以接受,可见她很谨慎。
黛玉应对有度....举止有礼。
...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
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2)两次有关读书问题的得体的回答
两个人曾经问过黛玉同一个问题,黛玉又是怎么应对?
【明确】读书问题,贾母和宝玉都问过黛玉。
贾母问时“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问时“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两次问答为什么不一致?
是否
自相矛盾?
【明确】两次回答并非自相矛盾,原因是,前面黛玉回答“念了《四书》”,后黛玉又问姊妹
们读何书时,贾母道: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过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黛
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失了口,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
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
教养非同一般。
可见她多思多虑,作事小心谨慎。
2、动作描写
(1)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
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
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
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
外祖母说:
“你只叫他‘凤辣
子’就是了。
”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
(2)提问: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
王夫人开始让黛玉坐炕东面,她只坐
了椅子上;后又“再四”携她上炕,她也仅挨着舅母坐了西边下首,始终未坐东面,这能表现黛玉什么特点?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向东边椅
子上坐了。
”在王夫人房内,黛玉料定那两个锦褥对设是二舅舅和王夫人的,只向东边椅
子上坐了,可见黛玉聪慧,有良好的教养。
明确:
黛玉通过炕桌东西面位置的不同,揣测其代表的尊贵程度也不同,因而即使王夫人再
四携她上炕,她也没坐东面,表达她注重礼节、小心谨慎的特点。
(3)“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脾胃。
今黛
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
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
”
黛玉见贾府中吃茶的规矩跟自己在家时不同,虽然这不利于她的身体健康但她还是改了过来,也可以体现她的小心谨慎。
3、心理描写
(1)见王熙凤之前:
“纳罕”
提问:
于王熙凤的出场。
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一句反映出黛
玉对王熙凤出场特点是何看法?
表现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
外祖母说: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句心理描写表明了林黛玉对王熙凤不守规范的惊讶和否定,这种心理想法恰恰反映出了林黛玉懂礼节的特点。
(2)提问: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黛玉初见了宝玉。
黛玉为什么会想不见也罢了?
突出了黛玉的什么性
格?
明确:
此处黛玉疑惑,是心理描写;宝玉是贾家的重要人物,黛玉不想见,就因为他惫懒。
说明黛玉是讨厌这种纨绔子弟的。
侧面写出黛玉品格高洁、不俗
(3)提问: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
熟到如此!
”对比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黛玉心中想“曾经见过”,却
没说出来;宝玉却不忌讳地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其中缘由是什么呢?
明确:
宝黛初见都觉得对方面熟,宝玉直抒心中所想,而黛玉却心想不说,则体现了她的矜持与内敛的性格。
老师提示:
这是黛玉的自忖语。
联系黛玉进京的原因,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
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
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
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可知她寄人篱下的弱势心理。
(板书)
贾母院
贾赦院
荣禧堂
贾母院
动作
拜见礼
听传话
度位次
改习惯
语言
答众疑
拒盛情
笑应答
细纠错
心理
纳罕凤姐
疑惑宝玉、一惊
性格
谨慎、知礼聪慧、谨慎
谨言慎行
细心多虑
懂礼节、识大体
心细如尘
师:
大家看下黑板,这些描写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林黛玉进行刻画?
(动作、语言、心理)
这些多角度刻画,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性格并没有单一地停留在刚到贾府的小心谨慎上,而是随着她的行踪,我们逐层看到了她的聪慧知礼、看到她的心细如尘、多思多虑,人物的性格越来越丰满,这种多角度,有层次地塑造人物形象,就是渐进式手法的体现。
师:
除了从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对林黛玉展开渐进式刻画,文中是否还有对林黛玉有其他方面的描写?
(肖像)
师:
有几处肖像描写?
(三处)
师:
这三处的肖像描写的角度有何不同?
(众人、王熙凤、贾宝玉)
师:
从众人的角度,看出黛玉什么特点?
请位同学来诵读下。
(生探究,讨论)
1、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
分析:
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怯弱不胜,自然风流态度,“言谈不俗”说明黛玉很有
修养,富有学识,谈吐文雅。
身体怯弱却自有一段风韵,说明黛玉是个典型的病美人,虽体
质虚弱,却天生丽质,自带一种不落俗尘的美。
这里“风流”是风韵的意思,概括一下:
气
质好,体弱多病(投影幻灯片)(屏幕显示:
气质不俗....体弱多病....)
教师点评:
只外在初步勾画。
众人是林黛玉的长辈,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问的是“常服何
药,如何不急为疗治?
”,注意点是从外形上看出林黛玉的体弱多病,
板书:
众人眼里的:
言谈不俗
谈吐文雅
风流态度
气质不凡
怯弱不胜
体弱多病
师:
从众人的角度,看到她谈吐文雅、体弱多病、
。
2、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天下真有这样标致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
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投影幻灯片)(屏幕显示:
标致..
有
气派...风姿不俗)
分析: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
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
(脂砚斋批语)。
凤姐是个见多识广的人物,
“真有这样标致的
人物”出自她之口,可见黛玉风姿不凡,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可见黛玉之美。
王熙凤本
着对贾母奉承的心理去发现、
感受黛玉的自然美,展现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板书:
王熙凤眼里的
标致
容貌娇美(风姿绰约)
气派贵族气势、气质不凡
3、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宝玉眼中的黛玉是怎样的呢?
【明确】与众个别: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
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师:
对这段肖像描写,脂砚斋评点——“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
若不
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也就是说,通过宝玉之眼,全面真切地刻画了林黛玉外貌、气质。
第一次从众人之眼,初步勾画她气质不俗、体弱多病;第二次从凤姐之眼更
深一层突出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
思考下:
宝玉对黛玉“眼中看”,看到了什么?
“心中评”做出什么评价?
明确:
看到了“罥烟眉”、“含情目”、“两靥之愁”、“一身之病”;心中评价“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板书:
宝玉眼里的
看
罥烟眉
清秀飘逸
含情目
含情脉脉
两靥之愁
多愁善感
一身之病
体弱多病
评
多一窍
冰雪聪明
胜三分
娇弱美丽。
师:
到此,我们来整理一下,就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上,从众人的角度,看到她谈吐文雅、体弱多病;从王熙凤的角度,我们看到了黛玉的容貌娇美、气质不俗;从宝玉的角度,我们看
到了黛玉的清秀飘逸、含情脉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冰雪聪明,娇弱美丽。
大家思考下:
肖像描写上这样安排有什么特点?
(众人:
初步勾画;王熙凤:
描写进一层;宝玉:
浓墨重
彩,工笔细描,不仅有具体容貌的描绘,更有内在神韵的体现——逐层深入,)
师:
在肖像描写上,作者正是运用渐进式人物塑造,从多个角度,有层次地刻画黛玉的形象。
师:
综上所述: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渐进式人物塑造,既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
种角度对黛玉描绘,又分别从众人、王熙凤、宝玉之眼从肖像上对黛玉进行逐层深入地描绘,这种多角度、全方位、有层次的塑造,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黛玉,从模糊到清晰,逐渐
丰满、跃然纸上,这是渐进式手法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
在我们初中学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课文也有所运用,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刻画孔乙己人物形象的一段话,这段
话分别从肖像、语言、动作、神情等角度去刻画孔乙己这一人物师:
这些角度的描写依次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形象?
板书:
肖像描写潦倒不堪、风烛残年、好逸恶劳
语言描写迂腐可笑、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动作描写自命清高、迂腐穷酸
师:
描写角度变化,性格也逐层丰满。
鲁迅先生也是运用这种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地刻画,生动地刻画出一位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可见渐进式人物塑造不仅在古典小说中有所体现,更在现代文学上也有所运用,对我们学生
来说,在写作上,往往苦于难以要塑造出个性鲜明、具体可感的人物,今天通过这堂课的学学,我们不妨也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来练练笔。
i.布置作业
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运用到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题目自拟,字数
700左右
第一回:
《石头记》缘起于女娲补天余石一块被一僧一道携去,数世后空空道人抄录下石上
文字,由曹雪芹整理成章回小说。
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谈太虚幻境中事,醒后与贾雨村闲聊。
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
甄士隐爱女英莲在元宵节观花灯时失踪,不久家中火灾,听了
跛足道人《好了歌》后随道人而去。
第二回:
贾雨村中进士新任县太爷,娶了甄家丫环娇杏。
不久遭革职,被聘为黛玉之师。
贾
雨村与冷子兴谈及宁荣两府家事,提到宝玉衔玉而生及其他怪异举动。
同时简单介绍了贾府
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
林如海相助贾雨村复官,与黛玉通行至京都。
黛玉初进贾府,通过她对贾府个人进
行了介绍。
宝玉摔玉,宝黛二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次日贾府得知薛姨妈之子打死人,由应天
府审理。
第四回:
简介李纨。
贾雨村断案徇私枉法,门子说出“护官符”。
介绍了薛蟠一家,薛家来京
送宝钗待选宫中女官,兼处其他杂务,全家在荣府梨香院住下。
第五回: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领他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令十二
个仙姑为他演唱十二支“红楼梦”曲。
并教他与“可卿”做那儿女之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黛玉进贾府 公开 教案 9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