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理学IV各章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370904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37.98KB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理学IV各章复习题.docx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理学IV各章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理学IV各章复习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理学IV各章复习题
生理学IV——第一章绪论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性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
【答案】D
2.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答案】C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刺激
D.反应
E.阈值
【答案】E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答案】A
5.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
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
【答案】B
6.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冲动
D.电位变化
E.离子运动
【答案】D
7.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
【答案】C
8.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炎热环境下出汗
【答案】A
9.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
A.感受器
B.受体
C.神经中枢
D.靶组织或靶器官
E.效应器
【答案】A
一、问答题
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
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其中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是通过各种反射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客观存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短暂和精确等特点。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体液因素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
某些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属体液因素,主要在局部起作用。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广泛。
自身调节则是指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发生的自身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比较局限,调节幅度较小,但对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稳态有一定的意义。
2.兴奋性和兴奋有何区别?
机体或细胞对有效刺激发生的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兴奋则是指由相对静止变化为活动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
兴奋性是活组织具有的生理特性,而兴奋是有兴奋性的组织对刺激发生的一种反应的形式变化。
3.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它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
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①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
②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
在正常生物体内,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内环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
一旦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机体新陈代谢将出现障碍。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阈电位是指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造成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答案】D
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Ca2+
D.Cl-
E.Mg2+
【答案】C
3.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答案】A
4.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Na+-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
【答案】D
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A.K+内流
B.Cl-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
【答案】E
6.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作用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被动转运
【答案】B
7.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腺体分泌
B.腺体分泌
C.产生神经冲动
D.产生动作电位
E.产生局部电位
【答案】D
8.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脂质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
E.糖蛋白
【答案】B
9.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
B.细肌丝
C.肌纤维
D.粗肌丝
E.肌小节
【答案】E
10.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E.使Ca2+通道开放
【答案】C
11.葡萄糖进放红细胞属于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入胞
E.吞饮
【答案】C
1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答案】D
1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答案】B
14.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答案】D【E】
1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阈电位
B.阈强度
C.刺激的时间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刺激的频率
【答案】B
16.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答案】B
17.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脂酶
B.ATP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酯酶
E.脂肪酶
【答案】D
1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答案】B
19.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A.箭毒
B.阿托品
C.四乙基胺
D.异搏定
E.河豚毒素
【答案】E
20.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γ-氨基丁酶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答案】D
一、问答题
1.载体易化扩散有什么特点?
答:
载体易化扩散有以下特点:
①载体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地与某种物质作特异性结合;
②具有饱和现象。
膜上有关的载体数量或载体上能与该物质结合的位点数目有限,如超过限度,即使再增加待转运物质的浓度,也不能使转运量增加;
③竞争性抑制,即结构相近的物质可争夺占有同一种载体,一种物质可抑制结构相近的另一种物质的转运。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答:
跨膜电位产生的条件是:
①细胞膜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
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对离子具有选择通透性。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其形成本质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故静息电位的水平,即K+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内发生的一次迅速的、可逆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它在图线上分为上升去极化相、下降复极化相和电位调整(后电位)。
其形成机制是:
①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内流。
故上升相即Na+内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②由于Na+通道的失活,使活跃的K+通道又显现出来,K+仍可顺浓度梯度外流。
故下降相即为K+外流形成。
③由于细胞膜内Na+浓度升高,膜外K+浓度升高,使膜上的Na+-K+泵激活,可逆浓度梯度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正常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充分的准备。
3.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答:
神经-肌肉接头由三部分组成,即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
此处兴奋传递过程是
①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入前膜,促使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
②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出胞方式,量子式地释放到接头间隙,并向后膜扩散;
③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特异性受体(N2受体)结合,受体转发信息,使终板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局部电位。
通过总和及电紧张扩布,在肌细胞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完成兴奋的传递过程。
④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多余的迅速被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活性。
运动神经末梢的一次兴奋产生只能引起一次兴奋的传递,并发挥作用。
而机体内运动神经的冲动多为连续冲动,故骨骼肌收缩表现为持续强直收缩。
4.试述前负荷与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作用
答:
肌肉收缩前加在肌肉上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其作用在于改变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在一定范围内,初长度越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越大。
肌肉收缩开始时,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
后负荷越大,肌肉若要克服后负荷,则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就越大,但肌肉缩短的速度会减慢,且缩短的长度减小。
5.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不同。
答:
局部电位与动作用电位的主要区别有:
①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其大小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
②局部电位可以总和,而动作电位则不能总和;
③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扩布,影响范围很小,而动答电位能沿着细胞膜进行不衰减的传导;
④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一、单选题
1.血液的pH值约为
A.7.15~7.25
B.7.25~7.35
C.7.35~7.45
D.7.45~7.55
E.7.55~7.65
【答案】C
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A.溶血
B.凝集
C.凝固
D.血沉加快
E.出血时延长
【答案】D
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形成的
A.无机盐
B.葡萄糖
C.白蛋白
D.纤维蛋白
E.血细胞
【答案】C
4.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血小板
【答案】E
5.50kg体重的健康人,其血量约为
A.4L
B.5L
C.6L
D.7L
E.8L
【答案】A
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雌激素
B.肾素
C.甲状腺素
D.生长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
【答案】E
7.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抑制Ⅹ因子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去除Ca2+
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答案】B
8.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由于
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量增加
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答案】B
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大学 华西 医学中心 生理学 IV 各章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