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穴位帖敷处方.docx
- 文档编号:370642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37.99KB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docx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穴位帖敷处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
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
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
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咳嗽痰多 五子定咳粉 (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 (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小儿腹泻(小儿止泻散)
2小儿食积 (肥儿散)
3小儿厌食(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小儿好动好哭闹(止静散)
2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小儿遗尿(缩泉粉)
4五迟五软:
斜颈等(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喉咙起泡 舒喉散
4脚气湿气 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3岁2014年4月18日am8:
40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
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
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
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
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1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 丰隆 )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外感之2感冒咳喘:
秋天小儿易外感,容易晨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不通气,有时会发烧,头痛,喉咙痛。
使用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用醋调贴曲池大椎)
∙小儿外感之3支气管炎、哮喘:
三仁椒米粉(用醋调贴双侧涌泉穴),秋天也是支气管炎频发的季节,收敛肺气,让扩张的支气管能很好的回纳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药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每晚1次,次晨去掉。
(3)说明主治小儿脾脏虚寒型夜啼。
症见睡喜伏卧,曲腰而啼,下半夜尤甚,啼声低微,出气不温,面色青白,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唇舌淡白,指纹青自,腹中若得温熨抚摩,常可使夜啼稍缓。
2.方剂2
(1)组成丁香3粒。
(2)用法将丁香末同饭捣作饼,贴患儿肚脐。
(3)说明主治小儿脾脏虚寒型夜啼。
3.方剂3
(1)组成黑丑50g,米汤适量。
(2)用法将黑丑研为细末,以米汤和药末拌之成糊状,贮存备用。
用时取药糊适量涂满于患儿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
每晚于睡前th涂药,连续涂药至痊愈为度。
(3)说明主治小儿食积型夜啼。
症见小儿入夜啼哭不休,或定时夜间啼哭,腹胀,吮乳,大便带不消化之物,舌质淡红,苔白腻。
4.方剂4
(1)组成朱砂、僵蚕、钩藤各9g,灯心草4g,黑丑3g。
(2)用法诸药混合研末,加米汤与药末调和如膏状,备用。
取药膏适量敷于患儿脐心和掌心(劳宫)穴位上,每日下午2—3时敷膏药1次,至睡前再敷1次。
连敷3-5天,疗效显著。
(3)说明主治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
症见睡喜仰卧,见灯火和上半夜啼哭尤甚,啼时有汗,啼声响亮,烦躁不安,口气热,面赤唇红,舌质红,舌尖尤红,舌苔黄,尿短黄或大便秘结,指纹青紫。
5.方剂5
(1)组成朱砂、琥珀各等份。
(2)用法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
于每晚临睡前用干净毛笔或鸡羽毛(棉签亦可),以温开水浸湿蘸药末少许,涂于肚脐上(为免污染衣物可包扎),每晚1次,可连用3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受惊吓引起的小儿夜啼。
症见睡中时作惊惕而夜啼,哭声尖锐,时高时低,时急时缓,紧偎母怀,常可见明亮灯光而啼缓,而色乍青乍白,脉来弦急而数,或散乱不止。
若配合涂劳宫(双)、膻中(两乳之间)则效果更佳。
6.方剂6
(1)组成朱砂0.5g,五倍子1.5g,黄连3g,生地黄10g,陈茶叶水适量。
(2)用法将4味药共为细末,加陈茶叶水适量,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
一般敷2~6次症状消失。
(3)说明本方适用于阴血亏虚型夜啼。
症见夜啼,五心烦热,五液俱少,躁动少眠,大便干,舌质红,或舌尖红。
7.方剂7
(1)组成地龙2或3条。
(2)用法捣烂敷在脐上,用纸盖好,一夜即安。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8.方剂8
(1)组成五倍子30g。
(2)用法五倍子烧存性研末,用乳母口水调成饼,外用贴患儿脐部,以布缚定。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9.方剂9
(1)组成牛蒡子3g。
(2)用法研末掺膏药L,贴患儿脐ff1。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10.方剂10
(1)组成丁香3粒,钩藤3g,蝉蜕2g。
(2)用法上药共研末,水训为糊,敷脐,常法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惊啼不安。
11.方剂11
(1)组成牛蹄用适景。
(2)用法牛蹄甲研末贴脐中。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12.方剂12
(1)组成牛蒡子50g,珍珠粉2g,朱砂3g。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术,每川lg填脐,常法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惊啼。
13.方剂13
(1)组成酸枣仁、郁李仁各5g。
(2)用法将2味药捣烂敷脐,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3)说明可养肝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
14.方剂14
(l)组成远志、合欢皮各Sg。
(2)用法将2味药捣烂,敷脐,用伤湿止痛膏吲定。
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15.方剂15
(1)组成焦山楂、鸡内金各等量。
(2)用法研细末,每次10g用米醋或者清水敷脐孔,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连用3~5天。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可消积化食,和胃安神
小儿呕吐,是指乳食从口中吐出为主症的一种儿科常见病症。
与小儿呕吐相似的还有小儿溢乳,是偶尔小儿吸吮过多,胃满而溢,不应视为病象。
引起呕吐的原因,多因暴饮暴食,过食不洁食物,造成脾胃受伤,遂致乳食不化,宿食成积,阻滞中焦,胃气上逆;或者外邪犯胃,入于中焦脾胃,脾胃不和等。
1.方剂1
(1)组成大黄、芒硝各6g,枳实5g,丁香3g,灶心上10g。
(2)用法先将前4味药研为术,灶心土煎汤,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然后用灶心土汤调成糊状,敷贴于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
病愈为止。
(3)说明本方适用于食滞型呕吐。
症见嗳腐吞酸,呕吐乳食,脘腹胀满,夜寐不安,大便酸臭,舌苔白厚,脉滑。
2.方剂2
(l)组成炒吴茱萸3g,生姜、葱白少许。
(2)用法上药共捣成糊状敷脐中,外用胶布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外感寒邪型呕吐,症见呕吐,涕嚏,恶寒发热,头身不适,苔白,脉浮。
3.方剂3
(1)组成鲜葱白20茎,鸡蛋2枚。
(2)用法把鲜葱白洗净,切碎略捣出汁,放入碗内与鸡堡(除壳)棚搅拌,切勿放盐。
热锅里放菜汁少许,将上2味药倒锅内煎成7cm2大饼l块,用纱布包裹趁热贴神阙穴。
(3)说明本方适朋于外感寒邪呕吐。
4.方剂4
(1)组成吴茱萸10g,干姜9g,丁香6g,生姜、葱白适量。
(2)用法前3味药共研为细末,用时取适量与生姜、葱白共捣为糊状,敷贴于肚脐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病愈为止。
(3)说明本方适用于胃寒型呕吐。
症见朝食暮吐,伴见面色苍白,唇舌淡白,食少不化,腹痛便溏。
5.方剂5
(1)组成肉豆蔻(面裹煨热)4.5g,雄黄末3g。
(2)用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黄豆大,晒干。
用1丸醋泡少时,放脐内以膏药贴之。
(3)说明主治小儿吐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穴位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