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70063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9.29KB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2020年11月8日上午9:
00-11:
30试卷满分:
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
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
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
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
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
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
应的变化。
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
社会阶层结
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
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
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另一方面,
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
动者系统。
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传
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动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
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
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
呈现出新特征。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
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
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
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
模糊性。
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
讯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
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B.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C.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D.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大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
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C.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严与社
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
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
那棵大樟树。
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
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
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是因为她们思家心
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
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
大樟树本是一
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
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的满溪坪就没有人叫了,而
换成了大樟树。
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荼。
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在。
女孩回答
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
我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想家的另一种说法,
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
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
从中介绍的朋友先前就
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
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起来,连一分钱
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
药。
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的。
女孩言之切
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她去。
同时费尽心
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变。
在接下来的
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
从汉口回来后,她一分钟都
不肯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
她说:
“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
”
送别的路上,我有些恍惚。
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是十分满意。
在车站
里,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的人轻声提及一个
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
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时的所谓特效药,便从社会
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
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不肯吃药花冤
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
他花了几万元买回来
的药,还没吃完,父亲就走了。
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样子了,做儿子的
还能做什么哩!
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
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
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都能享受樟树荫蔽
的人还要丰富。
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过年时,还专门开车送
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
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
女孩穿着妻子
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
我们一直等她到正月底,仍没有任
何音讯。
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是我们决定,不
再找小保姆了,家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
这样过了半年之后才听说,
女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一半用作长期卧病不
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
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已再次来到武
汉,跟着同村的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武汉后,即便不来打个
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
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大岭关山。
女孩
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体察周围的智慧锈
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
有时候,它宁可成为一张车票,或者
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大樟
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然催促“我们”去买
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父亲吃的故事,有
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呼应,读完全文,我们
发现作者时时在剖析“灵魂”。
5.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6.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
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
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
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
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
记
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
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
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
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
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
《中国江苏网》2020年11月23日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2020年10月1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
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
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
论证的过程。
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
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
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
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
下次碰到问题,
你照样一筹莫展。
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
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
但是,信
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
的深刻新颖。
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
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XX、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
不存在了。
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
佳选择。
——摘编自:
《中国青年报》2020年07月27日
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
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B.材料二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20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
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
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
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
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B.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
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
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
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9.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
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
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
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
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
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
“臣所
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
”上乃召之。
既至,上问以《易》
《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
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震因言:
“荆
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
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
”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
时郭千里
除将作监丞,震言:
“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从之。
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
选良太守往慰抚之。
将行,震曰:
“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
愿诏
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
者优加奖劝。
”上从其言。
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
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
之祭。
震因言:
“《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
吉,谛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
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
服。
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
”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
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
北宋著名学者。
②袱庙:
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
③明堂:
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
④越绋:
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
稷的典礼。
⑤缔:
一种祭祀大典。
⑥祠:
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
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
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
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
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参知政事:
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
B.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
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
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朱震以身
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
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
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
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
“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
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
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
中锦字:
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
反覆,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
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
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
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
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
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
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15.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l)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屈原在《离骚》里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在《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拜中国的建筑业和现代科技之赐,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影城在都市拔地而起,豪华的放映厅,
宽大舒适的软椅,环绕的立体声音响为观影者的幻想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只是在的
排片表上,可选择的好电影,影城那偌大的空间也顿时变得逼仄起来。
有些影片,开头
进入时还饶有兴趣,但是越往后看就越,感觉白花了冤枉钱又瞎耽误工夫。
反省起来,也
哑然失笑,自己就是冲着“胡编乱造”而来的,怎么中途就反悔了?
又不是去看纪录片。
前些日子观《驴得水》就是此种体验。
看有关介绍,某地的一所民国西北学校,把拉水的一头
毛驴居然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恰逢教育部派员暑期来巡视……开头绝对诱人,我就是奔着
这诡谲的、突发奇想的开局而去的,希望获得观赏的愉悦。
后来的进展着实让人失望,影片真可
谓“外强中干”,即剧情的展开没有强劲的内在动力,情节的每一步推进,都是由教育部巡视员的
驾临所驱动,仿佛影片的编导也是在这样一种外加的上峰的压力下,硬着头皮将故事进行到底。
就《驴得水》而言,()。
可惜影片后来竞落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套路,即每一次作假,都
需要不断以更大的作假来掩盖,成为一部几近无厘头的闹剧。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B.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C.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D.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某些奇特的构思是它应该具有的,这样可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B.运用某些奇特的构思以延续荒诞的剧情是它应该具有的。
C.要延续荒诞的剧情,某些奇特的构思就应该是它要具有的。
D.它应该有某些奇特的构思,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琳琅满目屈指可数味同嚼蜡
B.林林总总凤毛麟角味同嚼蜡
C.林林总总屈指可数索然无味
D.琳琅满目凤毛麟角索然无味
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5分)
(l)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
意!
(教师节短信)
(2)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篮球赛。
欢迎各位同学
莅临现场,积极参加。
(校团委会通知)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
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
部开放。
(广播稿)
(4)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
赐教。
(留言便条)
(5)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
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
(招领启事)
(l)将改____。
(2)将改____。
(3)将改____。
(4)将改____。
(5)将改____。
21.请综合分析以下两个图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2020年浙江省选考科目呈现的状况,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6分)
表一:
浙江省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选定选考科目情况调查表
表二:
2020年浙江省高校招生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冰雪茫茫的北方,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天晚上,老爷爷与孙子们围炉夜话,老爷爷说:
“孩子们,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一直住着两只
狼。
这两只狼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
一只是恶狼,它代表着委屈、怨恨、不满、愤怒、嫉
妒、仇视;另一只是善良的狼,它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重点高中 联考 协作 体届高三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