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录.docx
- 文档编号:3699281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0.89KB
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录.docx
《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录
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录
第一集: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主持人:
历史的长河往往会淹没人们的记忆,然而这一天,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却。
这一天是中国的“国耻日”,9月18日。
每年这一天,历史的警钟都会在中国人的头上回响。
74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地在中国东北沈阳燃起了侵略的战火,这就是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
解说:
3分钟的鸣笛,短暂而又漫长,仿佛浓缩进了70多年的时光。
这一天也是沈阳老人胡广文终生不会忘记的日子。
胡广文沈阳居民
就有一声惊天动地的这么一个巨响,把我们家的土房就给炸震了,倒塌了。
当时是家破人亡,我没满周岁的小弟弟,当时就砸在那个土房里,我的母亲砸伤了三根肋骨,我和我的奶奶都埋在土房里的废墟里。
每当我想起这些来,真是声泪俱下,但是现在老了,我没有那么多的眼泪了。
解说:
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胡广文和他全家的命运都被改变了,那时他还不知道,整个中国的命运也从此改变了。
胡广文的家在沈阳市郊的柳条湖,这是个小村子,距离当时的奉天城,就是现在的沈阳大约有5华里,村里并没有湖,有一条铁路,叫南满铁路,进出奉天城的火车都得经过这里。
1931年9月18日,因为临近中秋节了,这天晚上月光很亮,在如水的月色中,十几个人从高粱地里窜上铁路,他们趴在路基上,看得出这些人身上都背着枪。
这些人刚下来,……
位于铁路旁的胡广文老人家的房子就这样震塌了。
紧接着发生的事实证明,这只是日本人占领整个东北的信号。
柳条湖的爆炸,是日本关东军为了堂皇地向沈阳北大营进攻,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
柳条湖铁路爆炸后的10分钟,日本关东军开始用重炮轰击北大营。
北大营的官兵最初发现,日本军人只是不停地炮轰兵营,而并没有看到日军的进攻,这好像是日本人的又一次挑衅,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见多了日本军队变着招的各种挑衅。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埋设炸药,暗杀张作霖。
1931年7月,日本在朝鲜掀起排华风暴,并叫嚣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
1931年5月,日本军事间谍到大兴安岭进行间谍活动,8月,日本陆相在内阁会议上叫嚣“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
井晓光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
它反映出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蓄谋已久,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件而引发的这场事变。
解说:
其实早在九一八事变的4年前,也就是1927年6月27日,日本政府在首都东京召开了历时11天的东方会议。
会上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
易显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名誉所长
如果说日本早就已经确定要侵略东北,那么这次会议就进一步落实,进一步具体化,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也是进一步地明确了。
解说:
主持会议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精神起草了一份奏折呈给天皇,即“田中奏折”。
在奏章的开头田中这样写道: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汤重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从日本侵略军后来的行为跟奏折,所说的要占领满蒙,然后是全中国,再是整个亚洲,最后是征服全世界,完全是按照这个路子来的。
解说:
“田中奏折”一经披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昭然于世,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只是日本一系列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
1931年9月18日的当晚,这场阴谋的直接策划者石原莞尔用洋洋得意的散文笔调描述了当天晚上用重炮轰击北大营的情形,“炮弹一炸裂,兵营就像一下子被吹到漆黑的夜空中一样”。
北大营东西长约2公里,非常坚固,然而日军的第一发炮弹就将北大营的南大墙给摧毁了。
当时,让北大营的官兵都感到困惑的是:
日本人是从哪里弄来这样的重炮?
杨大群,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着九一八事变的遗址。
2004年的冬天,他带领我们来到了沈阳和平区遂川街的一个院子里,这里原来叫十间房,驻扎着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兵营。
杨大群沈阳军旅作家
往前走,就在犄角那边。
他们在这儿就做了一个掩护,好像建筑似地搭了一个小塔,来这开工。
实际上是从两个棺材里把炮拿出来,装的这个大炮,一直等到9月18日(晚上)10点10分钟第一炮打过去。
你第一炮打到哪儿?
那是费了苦心,你是打张学良的公馆呢?
还是打当时的东北军指挥部呢?
最后决定打的是张学良留下的惟一一个精锐旅,七旅是他家的御林军似的。
这个地方打住,那就绝对不敢动。
解说:
日本关东军的重炮炸开了北大营的南大墙,令6000多名东北军将士措手不及。
当时,东北军面对的日军只有600多人。
汤重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学良的武器是非常高级的,非常好的,从德国进口的相当好的一些飞机、坦克、大炮,他的一些武器都是很先进的,就是武器装备上,他绝不在日本军队之下。
解说:
这是九一八事变之前,张学良在阅兵时留下的一段资料,当时的东北军装备有强大的陆海空三军,此外还拥有步兵、炮兵、工兵、辎重战车、铁甲车等多兵种部队,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现代化装备比较好的一支部队。
9月18日当晚,炮声响起的时候,这支精锐的部队被要求执行的政策就是“不准抵抗”。
汤重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现在我们有很多资料表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做法是带有冒险性质的。
如果东北军能够坚决抵抗,那么局面将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解说:
日军的炮击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多钟,日本关东军担心的抵抗还是没有出现。
6000多名用德式武器装备的北大营的官兵在日军重炮的轰击下,在方圆2公里的范围内,屈辱地度过了4个多小时,当时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将手中的武器锁入武器库。
此时,铁岭和鞍山的日本关东军守备队相继来到北大营增援,直到这个时候,日本步兵才小心翼翼地开始向北大营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凌晨3点多钟,日军冲进兵营,他们进入营房内用刺刀和步枪杀害并不准备抵抗的中国军人,迫使中国军队从北大营撤退。
5点30分,北大营被日军占领。
又过了不到1小时,日本关东军进而攻占沈阳城,掠获飞机260架,各类炮械600余门,机枪2500挺,步枪上万支。
这些原本用来保卫东北的武器,就这样成了用于射杀中国人的凶器。
从此,东北军统帅张学良也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张学良
后人骂我,国人骂我,我说你骂我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我一点不服,我不认这帐,我没有错。
可是你要骂我是封疆大吏,没把日本的情形看得明白,那我是承认的。
解说:
这是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的现场。
在这次事件当中,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埋设的炸药炸死。
临危受命的张学良,为了抵制日本策划东北独立,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从此之后,东三省的内治外交权归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支配。
就在九一八事变前6天,张学良乘专列到石家庄和蒋介石见面,他从蒋介石那里得到的指示就是:
严令东北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
事实上,1个月以前,蒋介石就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通电中,提出所谓“攘外应先安内”。
他所说的“攘外”,就是面对外敌侵略,只能“持以镇静”,也就是不抵抗。
1931年9月19日上午6点20分,沈阳沦陷。
上午6点45分,安东沦陷。
上午8点30分,抚顺沦陷。
上午8点30分,辽阳沦陷。
下午2点,长春沦陷。
在这短短的1天之内,东北共有17个城市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将他的国策做了进一步的改动,把“攘外应先安内”改为“攘外必先安内”。
九一八事变后第8天,残留在关外的东北军接到了张学良的进一步指示:
当未到与日军抗争之时机,因此各军将士对日人依然平常对待,不得伤害。
主持人:
9月18日,攻破了北大营的日本军队只有600人,不到中国守军的十分之一……
张学良的部下,东北军的著名将领何柱国后来曾经这样说过,他说:
“东北军的不抵抗,蒋介石固然要负主使之责,但是东北军自己也不是没有责任的。
”
面对日本军队的进攻,中国军队不抵抗。
北大营没有了,东北军不战自溃,整个东北在4个月零18天里丢失殆尽,3000万东北人民成了亡国奴。
解说:
不抵抗政策导致了整个东北的沦陷,使得东北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使得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成为中国的“国耻日”。
而中华民族并不是甘心为奴的民族。
韩光,当时是中共满洲省委的秘书长,对于1931年9月18日的这一天记忆犹新。
韩光时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
当天晚上我正在写密信。
那个炮振动得把电灯的电灯罩就碰到那个玻璃上,这时候我想:
可能是日本人开始行动了。
日本人做演习,搞巷战演习早就有,所以我们警惕得很早,九一八事变第2天,我们满洲省委就发了一个《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第3天的时候,中央那边也发了,从上海也发了。
解说:
就在九一八事变的第2天,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的宣言》指出: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事件。
并严正谴责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广大群众罢工、罢课、罢市,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侵略。
这份宣言代表了中国人民不愿做亡国奴的心声。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的烽火。
东北义勇军各军纷纷兴起。
这时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开展工作,并且对义勇军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不到一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
这其中包括东北各个阶层的人民。
黄显声,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
在沈阳城沦陷的当日,他率领警察部队抵抗着装备精良的日本关东军,在且战且退中,他向抗日民众发放了弹药。
唐聚五,原为东北军的一个团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桓仁县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就任“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
在会上,他用刀划破中指血书“杀敌讨逆,救国爱民”八个大字。
关玉麟,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他年仅14岁。
那是1932年的春天,当义勇军进攻沈阳城的时候,他三进三出沈阳为义勇军抗日武装进行联络。
马占山,时任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他领导的嫩江桥抗战是整个东北义勇军抗日史上轰轰烈烈的一场战斗。
嫩江桥,原来是一座木桥,这里是日军进入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的必经之路。
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拒绝执行“不抵抗”的命令,率部抵抗日军的进攻。
11月4日早晨,日军以4000多兵力,在7架飞机,数十门山炮,4辆装甲车的配合下,进攻马占山部队阵地,血战持续至晚上8点,日军伤亡惨重,几次进攻,均被马占山部队打退。
嫩江桥抗战得到全国各地的有力声援,中国共产党还动员各界民众组成了“抗日援马代表团”到战场慰问。
这就是当时留下来的一些资料。
上海青年300多人成立“抗日援马慰问团”,这些青年带着棺材,向上海人民进行诀别。
他们说“除非我们死,否则绝不回来”。
嫩江桥抗战至11月16日,由于马占山部队的顽强抵抗,日军始终未能向嫩江桥阵地前进一步。
但此时的马占山部队已损失惨重,并且没有后援。
相反,日军增援部队却源源不断。
到了19日,马占山部队被迫退出齐齐哈尔,嫩江桥抗战在孤立无援的局面下坚持了16天,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据日方记载,日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1181人,马占山部队伤亡1100人。
可是和那些拿起枪炮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搏斗的抵抗者不同的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更多的是把希望寄托在了他人的身上。
这幢庄严高大的白色建筑就是国联大厦,国联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莱芒湖畔,是类似现在联合国这样的组织。
9月19日,国民政府代表声泪俱下地向国联控诉日军侵略中国东北领土。
1933年2月21日,国联进行了表决,以41票对1票通过了要求日本从东北撤军的决议案,但是日本的松冈洋右代表在决议案表决通过后,突然微笑着退场,并宣布日本退出国联,大会一片愕然。
历史回溯到很久以前。
1867年,不满15岁的日本明治天皇即位,并于第2年实行了明治维新。
1868年的3月到4月间,明治政府先后颁布了《五条誓文》和《政体书》,开始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由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
这是57年后,日本大正天皇死后的送葬仪式。
在这个完全西化的仪式中,除去队伍前面的僧侣,已经完全看不到日本原来的面貌。
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当时明治天皇派了最有名的几个大臣去欧美学习,他们去学习的时候,你看那种学习心态跟当时清王朝送出去学习心态就非常不一样。
日本人就非常关注的那些人家是怎么做的,而不是说你有什么产品。
解说:
日本的邮政制度学的是法国,海军制度学的是英国,而法律制度则是学的德国。
从此,日本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汤重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资本主义的开拓,需要寻求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同时要寻求非常大的一个市场。
这个在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它是一个常规的东西,关键是通过什么手段。
日本是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它想通过武力征服的手段可以更自由地控制中国,更好地来进行这方面的侵略。
解说:
日本昭然若揭的野心终于在1931年9月18日开始逐步实施了,刺刀、狼狗、太阳旗组成的噩梦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孙世箴的脑海里,那时他年仅7岁。
孙世箴沈阳居民
原来东北部队每天也都跟那儿走,在大门外那边,到那边过来行军走,我们小孩就去逗弄他,拽他枪啊,拔他手那些,都是自己的部队。
别闹别闹,那些人说。
结果那天对着窗户看,一个白旗上面一个红太阳,我说这个什么玩意儿呢?
一看都背刺刀,那个日本人都戴着那个帽子,背着刺刀。
正好这个时候,我们斜对的一个胡同里头,一个小孩出来了,四五岁,那小孩出来都那样,见到兵就和他们闹,连打带抓的。
那小孩还以为是那个张学良那个部队呢,东北军队呢,上去就拽他的枪,完了还扒他一下,还拽他一下,嘿嘿,还笑。
我亲眼目睹,我在窗户那儿正往外看,就看见他拿枪,咔!
一枪。
哎呀!
我的天哪。
我一看那个镜头,我永远记住这件事情,那个日本人好凶狠,一个孩子,你杀死他干什么?
解说:
当时年仅7岁的孙世箴开始意识到,他的生活环境彻底地改变了。
这就是9月19日在沈阳城里拍摄的一组照片,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
在沈阳大街上,除了日本人的横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禁闭门户,一种压抑的气氛笼罩了整个沈阳城。
但是当时那个小孩并不清楚,等待他的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九一八事变后6个月,日本宣称东北为新国家,国名为“满洲国”。
1932年2月29日,清朝废帝溥仪开始在“满洲国”执政。
3月1日发表所谓的“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
白竟凡时为东北流亡学生
我有一次看到一个农民。
日本人把这个农民给抓去了,就在那打他,说你是哪国人?
他说我是中国人。
日本人就劈里啪啦打,打了半天,他说哪国人?
中国人,还打。
然后说,你还是哪国人?
农民不接受满洲国人这个说法,所以那就把他打死。
解说:
此时这片被日本称为“满洲国”的广袤东北土地,已经成为日本进行经济掠夺和战争扩张的最大资源基地。
孙世箴沈阳居民
最可怕的是什么呢?
小日本有一个最坏的办法,让街上的人可以卖白面儿、卖大烟,随便、公开地。
我们家结果叫小日本占去了,占去了怎么着?
开了一个卖吗啡的,经常有人到那儿扎吗啡,街上经常看到死人,都是这些人,都是小日本干的。
小日本好坏,他把这些毒品让你随便买卖,你们都死掉才好呢。
解说:
从1933年起,日本在伪满实行了鸦片专卖制度。
日本当局用鸦片来腐蚀城市里的百姓,在农村他们采取了一种武装移民开拓的方式。
张一波,辽宁省委党校的教授。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搜集日本在伪满时期有关武装移民开拓的证据和地点。
张一波辽宁省委党校教授
日本人有个计划,是要把它四分之一的人移到东北来,移到满洲来,他叫“满洲”,那将把中国灭文灭种,都变成了日本人,彻底成了日本的国土,那是太危险了。
解说:
这里是辽宁省黑山县的小东农场,王雨楼原先只是这里的一个普通农民。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接到了一个通知。
命令他必须搬到“集团部落”去,因为这块地已经归日本开拓团所有。
遭遇飞来横祸的王雨楼的父亲,一时急火攻心,竟得了急病。
王雨楼时为辽宁省黑山县农民 我父亲五天的病,火症死的。
我上亲戚家去亲戚不敢招待。
这警察知道,小日本指挥警察不让招待,这地也都给我没收了,不给我了,都被小鬼子收回去了,这么回事。
房子烧了,家败人亡,妻子离散。
解说:
后来,在辽宁一带,出现了一个被日本人称为“草上飞”的义勇军战士,日本人曾经出重金悬赏,这个人就是王雨楼。
几年之后,王雨楼因为他的骁勇善战,在黑山一带名声大震。
“集团部落”是日本当局用来监视民众的基本方法,他们强迫分散在各地的农民群众到由日伪军警直接控制的地区集中居住,就连农民种地也不能走出4公里之外。
由于“集团部落”环境恶劣,1936年仅通化、金川和柳河三个地方传染病患者就有7026人,其中死亡595人。
1934年,抚顺县冻死、饿死、病死的人和被日军杀害的人就占当地人口的30%以上。
整个东北因为“集团部落”受害者达500万人,约占全部人口的1/6。
大量的农民失去了世代赖以为生的土地,失去了生活来源,他们只能以“满洲国”公民的名义来到矿区,成为日本人掠夺资源的工具。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张顺亭和他的老伙伴来到了阜新孙家湾矿的一个纪念馆前。
张顺亭辽宁阜新矿务局退休工人
我轻易不到这儿来,我一到这边来,我控制不住,心里相当悲惨。
解说:
张顺亭和他老伙伴面对着这个“万人坑”纪念馆,在寒风中徘徊了一个多小时,最终也没有进去。
解放后,人们在阜新南山孙家湾万人坑发掘了一小部分的尸骨。
万人坑里的尸骨让我们看到当时的事实是,这一具尸骨正匍匐爬行,伸出右手希望能爬出尸骨堆积的大山,但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个动作;这一具尸骨张着大嘴,在呼喊中窒息死去。
在这个万人坑里,就有着张顺亭和他老伙伴的亲人。
时间久远流逝,现在他们已经无法从这累累的尸骨中找到自己亲人的遗骸。
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间,日本从东北掠夺煤炭2。
4亿吨,以60多年前的生产技术而言,在那个完全以手工操作的原始矿区内,能出现这样惊人的开采量,惟一可以做出解释的是,日本人当时采取一种以人换煤的掠夺性开采方式。
在矿区,日本当局采取了要煤不要人的政策。
那么在731细菌部队里,他们干脆将活人作为实验品进行活体解剖。
原日本细菌部队的军医汤浅谦回忆这一段往事时说到:
汤浅谦原日本细菌部队军医
到了解剖室后,进去一看,有两个中国人站在那里,其中有一人个子很高,30岁左右,看样子像是一个八路军的干部。
这时院长说开始吧,于是拿枪的士兵就把中国人一下子按在手术台上。
进行全身麻醉后,首先开始切除盲肠,接下来进行截肢,先用刀切开皮肉,进行止血处理后,用锯咯吱咯吱地锯骨头,最后切断神经。
这样,受之于父母的身体一部分就被切掉了。
解说:
731细菌部队是建立在“满洲国”的一个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实验场所。
在东北民众眼里,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
731部队驻平房5年时间内,因受致命细菌感染而死亡的东北民众至少有3000人。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种种暴行,却在这一片白山黑水的土地上无情地泛滥着。
在这种环境下,身为亡国奴的东北学生,还必须每天对日本天皇的“恩赐”进行朝拜。
孙世箴沈阳居民
每天早上都要拜,不拜日本人就开除你,打你。
解说:
孙世箴这个曾经目睹惨剧的孩子,在念书以后,每日都怀着屈辱的心情参加朝会。
直到有一天,他的学校来了一位叫花喜露的老师。
孙世箴沈阳居民 花老师就慢慢给我们讲,因为他是地下党的人,他就给我们讲,他说我们恨小日本,小日本天天杀人、抢劫。
如果你们想不亡国,就一定要反抗他。
解说:
在花老师的感召下,孙世箴和他的同学们参加了地下反抗组织,在日寇统治日益严酷的几年里,他们做了大量的反满抗日宣传工作。
1年后,他们突然与花老师失去了联系。
齐红深辽宁大学教授 这是一个烈士的东西,他是一个诗人,是一个作家,叫花喜露,他的遗物。
解说:
辽宁大学教授齐红深长期研究日伪时期东北的奴化教育,并且为此收集了大量的实物和证据,其中就有花喜露的遗物。
齐红深辽宁大学教授 这是包他遗物的包袱皮,这是他在狱中画的梅花,这是他的自画像,这是他留给他女儿的,他孩子的,给他孩子写的。
解说:
原来花老师原名田贲,是地下党在辽南地区的总负责人。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候,已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相反,这支抗日力量在不断地发展着。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与任何武装部队共同对日作战的倡议。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指示满洲省委立即在东北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敌。
在这一时期,大量共产党员开始进入东北。
1936年1月28日,各抗日部队在汤原境内召开联席会议。
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陆续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在各地区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
王雨楼,那个曾经自发进行反满抗日的义勇军战士,正是在这一时期,第一次见到了抗联第一军军长杨靖宇。
王雨楼时为抗联一军战士 大个子,大团脸,大鼻子,鼻子是高鼻梁。
解说:
1936年至1937年是东北抗日游击运动发展的高峰时期,东北抗联的活动范围,遍及东三省一半以上的地区,特别是杨靖宇领导的第一军,约3000余人,还领导了1万人左右的统战关系部队,成为抗联中较大的一支主力军。
刘善业杨靖宇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 敌人有个原则,遇见了山林队或者是抗联,打抗联不打山林队,遇见了抗联,遇见了杨靖宇的部队,不打别的部队,就是对着杨靖宇去的。
解说:
而此时的东北已是日本进行侵略战争的重要生命线,日本关东军从九一八事变的1万多人增加至10多万人,并且不断地进攻抗联,抗联的力量与之相比,十分悬殊,曾经有人建议杨靖宇,暂时撤离南满,但是被他拒绝了。
刘善业杨靖宇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 (杨靖宇)说我不能走,如果我在南满坚持,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有一杆抗日大旗。
因为我走了,这杆大旗也倒了,那老百姓对抗日也没希望了。
解说:
1940年日伪军在飞机、大炮、装甲车的配合下,出动了4万余人对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部队进行围剿,杨靖宇的部队被敌人包围在了一个叫“三道崴子”的地方。
刘善业杨靖宇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 敌人有命令,如果遇见杨靖宇,先不要开枪,一定要争取劝他投降或者活捉。
陈瑞云吉林大学教授 敌人的记载是:
他两只手拿着两支枪,不停地射击。
秦振同吉林省靖宇县文联主席 打死两个日本人,两个日本少佐。
陈瑞云吉林大学教授 最后敌人看生擒没有希望,就向他开枪了。
蒋颂贤吉林省革命博物馆研究馆员 敌人100米,离杨靖宇100米、50米地向杨靖宇逼近,但是杨靖宇依然射枪还击。
刘善业杨靖宇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 最后包围杨靖宇的敌人有只有20米远。
蒋颂贤吉林省革命博物馆研究馆员 他是身中4弹,首先是打了他的肘。
刘善业杨靖宇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 然后他用右手,坚持打了一阵子,前后打了半个多小时。
蒋颂贤吉林省革命博物馆研究馆员 最后身中4弹,后来壮烈牺牲。
刘善业杨靖宇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 胸中4弹,壮烈牺牲了。
解说:
日军不能理解,为什么杨靖宇在完全断粮5天以上的情况下,在气温只有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依然能够进行顽强地抵抗,他们将杨靖宇的遗体送到医院进行解剖,发现胃肠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杨靖宇惊人地顽强,极大地震撼了敌人,日本关东军一面将他的头颅切下,送到伪满的司令部保存,庆祝所谓的胜利。
一面在他的殉难处,破例修了一座墓,安放杨靖宇的遗体。
在14年里,抗联阵亡的将士,除了杨靖宇外,还有赵尚志、夏云杰等3万余人,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严重威胁了敌人的后方安全,牵制了数十万的日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全国的抗战。
刘善业杨靖宇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 杨靖宇说,打赢打不赢那是胜败的问题,打不打那是民族气节,他的伟大之处就于,我只要在打,我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战 央视 大型 文献 纪录片 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