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0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368981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8.66KB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0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0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0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0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20.《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
今天,咱们在这大约要用50分钟的时间来学习一首诗。
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
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
师:
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齐):
王维。
师:
唐朝诗人,王维(板书)。
师:
好,我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1:
我觉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先读一个字,然后停顿,再读两个字,然后再读一个字,然后再读两个字。
师:
读一遍
(生1读)
师:
没错,还有谁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写?
生2:
我猜这是一首送别诗,“送”要在前面,“元二”我猜应该是一个名字,“使”和“安西”我想不能连着,因为“安西”是一个地名。
师:
没错,真好,这个孩子是会思考的。
前面是从读的节奏上来说的,而她呢,不仅知道节奏,而且能从字词的意思上来说,了不起。
别坐下,对她的发言同意吗?
(生在师三次追问下都同意,师请其坐下)
师:
拿起这张纸,从第一行开始,快速地默读一遍,不要忘记下面的注释,更加不要忘记最后的作者简介。
(生默读1分钟左右)
师:
好,我们五年级了,默读速度要快,都同意吗?
(师追问两次,生仍然同意)
师:
(请第一排的一个男生)就请你把注释一读给大家听。
生3(读):
元二,姓元,排行(xíng)第二。
师:
不是排行(xíng)
生(齐):
排行(háng)
生3: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师:
读完了,你要思考了——那个女孩说的对吗?
生3:
对
师:
还对?
她说元二是什么?
生3:
名字。
师:
你刚读到的是——
生3:
排行第二
师:
是他的名字吗?
生3:
不是。
师:
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
是在家中排行第二。
什么叫排行第二,你知道吗?
生4:
家中还有一个哥哥。
师:
对,真有文化。
咱们古人重男轻女,女孩子轮不到排辈分,只有男孩之间才可以,说明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
生:
元一
师:
不叫元一,叫元大,有个哥哥,而元二恰恰是个男孩,所以就元二了。
明白了吗?
生(齐):
明白了。
二、读诗
1、师:
好。
她刚才这个“使”有没有解释啊?
生:
没有
师:
谁来解释一下?
这个男孩子你来说。
生1:
使,出使。
师:
别坐下去,奉了谁的命令出使?
生1:
皇帝。
师:
能不能不去?
生1:
不能。
师:
如果不去?
生1:
斩首。
师:
加两个字,满门——
生(齐):
抄斩
师:
株连——
生(齐):
九族
师:
所以能不写诗吗?
不能的呀!
然后读作者简介,准备。
王维也曾一度——
生(齐):
奉使出塞
师:
他也曾一度奉着皇帝的命令出塞,所以王维最能体谅元二此刻的心情。
2、师:
安西,都知道,是一个——
生(齐):
地名
师:
有没有去过?
生(齐):
没有
师:
在今新疆——
生(齐):
库车附近。
师:
咱们一起看。
(出示地图)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今新疆库车附近,古时成为——
生(齐):
安西
师:
对,所以,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就从长安开始一路西送。
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渭河以北,有一座城叫——
生(齐):
渭城
师:
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
同学们,唐人相送啊,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因为渭城以西的路太难走了。
但是,在这样一个晚上,这两个朋友是不睡觉的,他们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通宵达旦的就是喝酒聊天,聊天喝酒。
所以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渭城——
生(齐):
朝雨浥轻尘。
师:
正因为他们没有睡觉,所以才会看到这渭城下了一场朝雨。
送到这里,元二就孤身上路了,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敦煌的西南,古时候这有一道关,叫——
生(齐):
阳关
师:
这首诗中因为出现了“阳关”这个地名,所以又叫《阳关曲》。
看到阳关这两个字,有没有想起一句诗,叫秦时——
生(齐):
明月汉时关
师:
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
所以到了汉朝,汉朝的皇帝就在这建起了一道城关,叫——
生(齐):
阳关
师:
到了唐朝,这还是一座外族和我们汉族相争辟的地方,也就是说,出了阳关,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元二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了安西这个地方。
看啊,这个地方,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是大风过来烟,也就是大风一起,飞沙走石。
当地的百姓、当地的官员要出行都要遮着挡着才可以,元二就是出使到这样一个地方。
3、师:
所以,这样一首送别的诗该怎么读呢?
生2:
(读得较有感情,声音比较高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
对她的朗读,有什么要说一说的吗?
生3:
我认为她朗读的挺优秀,因为她声音洪亮。
师:
你说的优秀就是因为她声音洪亮,对吗?
还有谁要说?
生4:
我感觉她感情很到位。
师:
什么感情很到位?
他说的是洪亮,你说的呢?
生4:
我说的是她表达的情感,表达了王维送元二到安西舍不得,还悲伤。
师:
她怎么读的让你感觉到她的情感?
你来模仿她,读
生5:
(语速较慢)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师: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就是送别诗要读出感情,速度要读得——
生5:
慢。
师:
对啊,就是这么简单。
还有谁要说一说?
生6:
她读起来非常流畅。
师:
还有别的吗?
生7:
她把节奏读得很清楚。
师:
她的情感就流露在这个——
生7:
节奏。
师:
对,评点要到位,不要简单地、笼统地说有感情,感情就在你的——
生8:
节奏上
师:
还在你的声音的——
生9:
洪亮
4、师:
来,让咱们一起读读。
送元二使安西,读,“使”字后面要停
(生齐读)
5、师:
有没有不一样的读法?
生1:
(读诗题时无停顿、速度快)送元二使安西
师:
我懂你的意思,她的不一样就是把我刚才教的全忘记。
生1:
我是这样读的
师:
把你的不一样读出来。
生1:
我是两个、两个、三个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
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
因为渭城是一个地方,朝雨可能是清晨的雨。
师:
不是可能,确确实实就是。
真想和你拥抱一下,但是男女有别。
真好,把刚才咱们解课题时用到的方法融进了现在的朗读里面,这就是学习。
好,看来,咱们都是这么读的。
6、师:
其实,在咱们唐朝,唐朝许许多多的诗人,他们写诗也好,作诗也罢,都习惯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叫——(师板书:
平仄)一起读
生(齐):
平仄
师:
平仄的规律
生(齐):
平仄的规律
(师领读三遍)
师:
平其实是一种声调,叫平声,仄也是一种声调,叫——
生(齐):
仄声
师:
咱们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一脉传承下来,现在我们也有声调,它们是第——
生(齐):
一声
师:
第——
生(齐):
二声,三声,四声
师:
还有一种特殊的声调,叫——
生1:
仄
师:
轻声。
有吧?
吗,吧,琵琶,犹抱琵琶——
生2:
半遮面
师:
真有文化
师:
现在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
生(齐):
平声
师:
现在的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
生(齐):
仄声
师:
为了好记一点,平声咱们就用一条横线表示,仄声就用一条竖线来表示。
遇到平声字,咱们要把字读得长一点,遇到仄声呢?
对,大声点,勇敢点。
要读短一点。
这个规律又叫做平长仄短的规律。
一起说
生(齐):
平长仄短的规律
师:
“的”要读得轻,平长仄短的规律
生(齐):
平长仄短的规律
(师领读两遍)
7、师:
看,这首诗给它标上平长仄短的规律。
接下来,讲平长仄短的规律第二个特点,就是刚才那个女孩所说的,读的时候一般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读,而这个平长仄短的规律就落在每两个字中的第二个字上,重复一遍,这个规律看的是第——
生(齐):
二个字
师:
每两个字中的第二个字。
清楚了吗?
生(齐):
清楚了。
师:
先看第一个音节,渭城,看哪个字?
生1:
看“城”
师:
“城”字现在是第几声?
生1:
第二声
师:
就相当于古时候的——
生1:
平声
师:
很好。
也就是要把这个字读得——
生1:
长
师:
你来读
生2:
渭城——
师:
读到这个“城”字,首先想到城——
生3:
墙
师:
对吧?
把一座城围起来,抵御外来的侵略者。
去过北京吗?
生3:
去过
师:
爬过长城吗?
生3:
没有
师:
可惜。
不到长城非淑女啊!
以后一定要去。
长城那么绵延起伏,能读出来吗?
你再来一次
生3:
渭城————
师:
差一点点。
你在班里朗读数一数二的,看我的手势(师做手势)
生3:
渭城————————
师:
了不起啊!
长度你读出来了,那么,长城也好,城墙也好,都是——
生(齐):
连绵起伏的
师:
能读出来吗?
生3:
渭城——————(声音有起伏)
师:
要跨出这一步多不容易啊!
预备,读(师做手势)
生(齐):
渭城——————(声音有起伏)
8、师:
平声会读了,仄声会读吗?
看三四两个字,看哪个字?
师:
好极了。
我请个没举过手的,你来
生1:
看第四个字
师:
哪个字?
生1:
雨
师:
现在第几声?
生1:
三声
师:
相当于——
生1:
仄声
师:
仄声读得要——
生1:
要短
师:
读
生1:
(读得长度较短)朝雨
师:
你的声音真好,再读一遍
生1:
朝雨
师:
真好听
生2:
朝雨
师:
朝雨啊,早上的小雨,能读出来吗?
生2:
朝雨(声音稍小些)
师:
还是太大,再来
生2:
朝雨(更短些)
(又指4人读“朝雨”)
9、师:
(齐读2遍)读下去
生(齐):
浥轻尘——————
师:
连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
看着我的手势会读吗?
不看那句诗了,看我的手势。
(师做手势)
生(齐):
渭城——————朝雨
师:
快了,看我的手势,再来
生(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
这就是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古诗,来,自己往下读读看。
(生自由练习)
10、:
你一定发现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指“出”),这个字现在几声?
生(齐):
一声
师:
在这里读——
生(齐):
仄声
师:
因为这个字在古时候被称作“入声”,出入的入,读的时候要比仄声读得更短一些,跟我读(师范读)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读
生(齐):
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
师:
要注意节奏,(师范读)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
生(齐):
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
11、师:
好,谁来读读?
生1:
(按平长仄短的规律试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
会读了吗?
生(齐):
会
师:
预备,注意情感,读
(生随师手势齐读)
12、师:
苏轼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王维诗的特点
(师配上《阳关三叠》古筝曲,范读)
师:
渭城——,齐
(生配《阳关三叠》古筝曲,齐读)
师:
渭城——
生(齐):
朝雨浥轻尘
师生(齐):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师:
看到渭城这的柳色了吗?
生(齐):
看到了
师:
谁来说一说?
生2:
柳树碧绿碧绿的
师:
多好啊,善于学习啊
生3:
还看到了王维送他的朋友元二
师:
在这青青柳色之中,王维送着元二,还有谁看到柳色了?
生4:
我看见了浅绿、淡绿的柳色
师:
你看的颜色不一样
生5:
我看到柳条非常非常细,碧绿,上面没有一点灰尘
师:
没有一点灰尘。
在咱们《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杨柳依依。
”读到“依依”两个字,就想起——依依——
生6:
不舍
师:
所以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的时候,就是要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
所以以后你读到这个“柳”啊,你就要明白,此刻诗人要表达的是心中那份依依不舍。
14、师:
再用心去看,有没有看到渭城这的客舍啊?
生1:
我看到上面有小房子,而且还有一些台阶
师:
这房子虽然小,但心里明白,这是故乡的——
生1:
房子
师:
是啊,温馨吗?
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北师大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20 送元二使 安西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