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最新信息卷十二.docx
- 文档编号:367891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2.29KB
高三语文最新信息卷十二.docx
《高三语文最新信息卷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最新信息卷十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最新信息卷十二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
语文(十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日,多地展出的数字复制壁画,这些作品色彩表现力较之传统手工临摹作品毫不逊色,在线条造型等方面更为精准。
这不仅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壁画复制可否取代临摹?
②过去,古代壁画临摹常常出于研究保护之目的,为历史而摹。
在这临摹过程中,通过对壁画形式语言结构的深入分析,也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壁画研究人才。
另外,临摹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也为还原文化遗产面貌提供了有益借鉴。
还有一批画家、学者是为艺术而摹。
出于对古代壁画艺术的崇敬向往,他们在临摹中更强调梳理壁画创作媒介、图像及方法。
如敦煌研究院,在临摹壁画艺术宝库作品时,探索出了一套从起稿、线稿、上色、画面整体调整到完稿的临摹技法体系。
类似这样的“整理临摹”“复原临摹”等研究性临摹实践,在“客观临摹”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当代研究者对壁画的理解感悟。
其研究成果对传统壁画价值的承扬具有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③然而,这些实践成果的应用却面临着传播困境。
传统临摹作品虽具备较高的学术性,但因数量少、临摹耗时长等因素,大多用于研究、保护、教学工作,很少以展览、研究成果的形式走出洞窟,走向大众。
此时,数字技术的合理介入是满足公众诉求的必由之路,也是让静默千年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必然要求。
数字复制、VR技术、3D动画复原演示、线上展览、配套互动游戏等高科技,为盘活传统壁画这个超级IP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壁画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复制不仅可以分众引流,扩大传播范围,降低欣赏门槛,也可以更清晰地再现艺术真实面貌。
④“复制”与“临摹”虽在形式上都是储存历史副本,但不能等同于一个概念,前者机械高效,后者凝聚匠心。
临摹较之复制,更能反映出当代艺术创作者对古代壁画的思考,在线条色彩中感神魄、促创作。
然而复制技术之于当下的文物研究更具催化剂作用,其客观性使如服饰、建筑、历史等学科研究者能够得到更准确的资料。
在许多高校壁画专业课中,对着高清数字图像资料进行研究性临摹已成为一种艺术创作训练手段。
可见,手工临摹与机器复制并非对立关系。
复制的蓝本源于古人绘就的壁画,而复制品又为今人临摹古代艺术提供了便捷途径。
因此,从不同目的出发,复制与临摹二者各具价值。
⑤壁画,归根结底是人的艺术。
无论使用哪种手段,最终是为了向古人的艺术世界靠拢,也是为了使当代艺术创作能够充分继承传统精神。
如今的传统壁画临摹工作,依然面临临摹标准不统一、教学体系不成熟等现实问题。
而在数字化技术运用中,也存在着泛娱乐化、简单形式化等倾向。
因此,数字时代的壁画保护研究,不是单行道,而应多轨并行,兼取优长,不断完善自身价值评判体系。
在确保文物“内容为王”的整体原则下,重视技术与艺术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壁画的临摹与数字化水平,让千年壁画重现华光。
(摘编自马苏薇《壁画复制可否取代临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数字复制壁画色彩表现力可以和传统手工临摹作品媲美,且线条造型更加精准。
B.过去,对古代壁画的临摹大多是出于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学习其艺术的目的。
C.机器“复制”壁画机械高效,手工“临摹”壁画凝聚匠心,相对而言,后者价值更高。
D.引用数字化技术“复制”壁画,要努力避免出现泛娱乐化、简单形式化等倾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于壁画艺术,主要从技术“复制”和艺术“临摹”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阐述。
B.文章第②段中敦煌研究院临摹壁画艺术宝库作品的例子,证明了临摹壁画体现了艺术追求。
C.文章第④段对比分析详细地阐述了手工临摹壁画与机器复制笔画的各自概念、特点、作用等。
D.文章围绕壁画的复制和临摹这个论题,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摹壁画者要么深入分析其形式语言结构,要么梳理其创作媒介、图像及方法。
B.尽管当代研究者对壁画的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是他们都是客观临摹壁画的。
C.古代临摹壁画因其专业性强,学术性高,所以数量少,临摹耗时长,势必无法走向大众。
D.从壁画艺术的传承与发扬的角度来看,机器复制,还是手工临摹均不可或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李雪健:
我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
“我这一辈子,只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演员。
”李雪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简单,质朴,文如其人。
圈里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要求之严格,足以让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睹“合格”二字而赧颜。
他曾因在《横空出世》里未能减肥出演而感到耻辱,也因拍摄《杨善洲》之前怀疑人物的真实性而倍感内疚。
《中庸》有云:
“知耻近乎勇。
”李雪健把演员的职业性和荣誉感看得超乎一切,他已足够勇敢。
1954年2月,李雪健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由于降生之际漫天飞雪,取名“雪见”,后又因身体不好,改为今名以寓健康之意。
孩提时代的李雪健尤其爱看电影,然而那时在农村,看一场电影却不像如今这么容易,往往要提前在乡下小学排队随组织进城。
谈起《鸡毛信》《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等“那些年追过的电影”,他眼中放光,如数家珍。
他说,早年看的电影对自己的影响极大,对一生价值观的形成,几乎是决定性的。
受早期经典影片的影响,李雪健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坚定而纯粹的英雄。
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将演员这一职业演绎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无论是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还是替天行道的聚义首领,在他的演绎中都能透出一股子“纯粹”——戏内戏外,他的纯粹有口皆碑,以至于当他面对当下喧嚣复杂的娱乐圈时,常常感到困惑。
“我不知道演艺界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娱乐圈,我是一名演员,不是什么明星。
生命有限,我只想多演戏,而不是无休止地炒作、曝光。
”他禁不住面露哀戚。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八个字,是李雪健慢慢悟出的为人之道。
年事渐长,他接触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少,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不会说话”。
即便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刻,一字一句也要斟酌。
儒家所言“敏于行,讷于言”,大概可作为对其为人最恰如其分的概括。
1977年,李雪健离开部队的业余宣传队,考入空政话剧团,正式开启了自己“专业演员”的生涯。
1979年,他和同期学员班同学(包括至今仍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濮存昕、王学圻、王向明等人)观看了话剧《西安事变》,其中扮演张学良的曹景阳,演技精湛,表演细腻,深深折服了他,他“两个礼拜茶饭不思”。
1980年,当他第一次在话剧舞台上饰演主角之时,曹景阳正好来观摩他的演出。
“听说他要来,我特别激动。
演出结束后他来后台找朋友,我就刻意去他身边转悠,就想让他夸我一句。
”谈起自己当年的“追星”行为,李雪健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而此后与“偶像”的一次邂逅,更让他终生难忘。
某天演出结束,他在乘车回家的途中无意瞥见了曹景阳,舞台上风光无限的他,平日里的打扮却是“大棉袄灰裤子加布鞋,普通的工人装束”,差点认不出来。
“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位不像演员的大演员。
”提起故人,李雪健总是会陷入久久的沉思。
1987年,事业不顺的李雪健曾收到曹景阳的手信,上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陪伴他走过了人生的低谷。
2001年,他身患癌症,这时传来了曹景阳去世的消息。
一世相交,天涯同悲,他忍不住涕泗横流。
无法离开病床的他,最后只能提笔写下一个大字“悲”,托人焚烧在曹景阳的灵前。
如今的李雪健,依然保持着一年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的工作量,很少接受采访或广告的邀约。
经历过死神磨砺的他更加笃定从容,然而交谈中却谦逊如前,从不摆长者的架子。
兴之所至,他还会饶有兴味地讲起讽刺段子,手舞足蹈之状如同顽童。
“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
”他说。
笔者不由得想起关汉卿的自画像,那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
只是,前人的画像铮铮如铁,李雪健的眉眼却慈悲如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雪健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对电影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演艺事业硕果累累,拿过许多大奖,让许多文艺工作者自叹不如。
B.李雪健的演艺思想受到了早期经典影片的影响,他一直以做一名坚定而纯粹的英雄来勉励自己,要求自己,他将演员这一职业演绎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C.李雪健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演员,而不是明星,他一直秉持自己的原则,专心演戏,不受当前喧嚣复杂的娱乐圈的影响。
D.在李雪健的演艺道路上,曹景阳对他的影响极为深远,曹景阳不仅将李雪健带入了专业演员队伍,而且言传身教,鼓舞、帮助李雪健走出了人生低谷。
5.李雪健所说的“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怀?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6.材料中为什么要用不少篇幅来写李雪健“追星”这一内容?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
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
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
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
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
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
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
炊烟有灵性。
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
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
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
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
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
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
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
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
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
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
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
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
“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
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
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
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
在欣慰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
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
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
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点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引出下文对炊烟的“背叛”。
B.作者在痛苦挣扎后背叛了炊烟,文章以悠远复杂的笔触通篇叙写了作者逃离故乡的全过程。
C.作者将记忆里的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化作邮戳,形象而别致地写出了对故乡的难忘之情。
D.面对村人的冷嘲热讽,父母冷静坚决,更能表现出父母对生活的深层理解和对我的殷切期望。
8.结合文本,赏析画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6分)
9.作着在文中写到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背叛”了炊烟,结尾又说“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
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
迁浙江按察使。
大计,坐贬。
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
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
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
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
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
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
捷春愤曰:
“令甲失一城,巡抚坐。
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
”争之,不能得。
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
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
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
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
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
良玉、令两军皆覆。
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
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
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
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
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
蜀王为疏救,不听。
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
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
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
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
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
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
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
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5分)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
蜀王为疏救,不听。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
科举时代科举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生动贴切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15.本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反复论证了苦难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并深切指出:
如果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难以避免灭亡的命运。
(2)韩愈在《师说》中通过与古代圣人的谦虚好学对比,来批评当时普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敌占区的百姓已忘记国恨家仇,令人痛心。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逐步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遂渐接近现实。
短视频以为显著特征,在十几秒钟内以的形式,将隐性的知识内容以显象化形式传递给受众,(),符合碎片化传播的环境和信息接收习惯,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拓展了知识传播的广度,有助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前副校长谢维和指出,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从口耳相传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朕网,在不断演变。
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来传播知识,特别是传播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目前,抖音已陆续开展“向日蔡计划”“我的科学之yeah”“谁说科学不抖音”等活动、未来,抖音将持续与更多的科研机构、科普专业人士建立合作,对知识传播内容进行倾斜和扶持,进一步推动“知识普惠”,让短视频内容不仅“有用”,而且“”;让高深的科普知识地走出实验室、研究院,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高深专业知识是短视频平台的优势
B.这种短视频平台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给普通群众高深的专业知识
C.普通群众能够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
D.高深的专业知识是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普通群众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短小精悍声情并茂妙不可言绵延不绝
B.小巧玲珑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绵延不绝
C.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源源不断
D.小巧玲珑图文并茂妙不可言源源不断
19.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新的传播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B.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平台来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传播技术。
C.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来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的平台,要学会运用新的信息技术。
D.在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20.下面是介绍“中秋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6分)
21.下面是江城中学“金秋读书会”活动筹委会发给某著名作家的邀请函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我校第五届“金秋读书会”将于2019年11月25日—30日举行,您是贵校杰出校友,我们荣幸地向您发出邀请,恭请您拔冗为广大莘莘学子作一次文学讲座。
您现在是炙手可热的著名作家,日理万机,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莅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梁。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绝密★启用前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
语文答案(十二)
1.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后者价值更高”分析不当,原文是说“从不同目的出发,复制与临摹二者各具价值”。
故选C。
2.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论证的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C项,“对比分析阐述”分析不当,是“比较分析阐述”。
故选C。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临摹壁画者要么深入分析其形式语言结构,要么梳理其创作媒介、图像及方法”整体分析有误。
从原文来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最新信息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