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学习文档.docx
- 文档编号:3675301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32KB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学习文档.docx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学习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学习文档
2019年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在2019年天津会考考试中,地理考试会考到哪些知识点呢?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收集整理的2019年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019年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
(一)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气候界线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
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
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
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
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
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
2019年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
(二)
地形
一、东亚:
1、总括:
(1)东部沿海:
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
高原山地为主
2、著名山脉:
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著名高原:
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
(1)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
(1)北:
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
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
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
2、著名山脉:
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
以丘陵平原为主
2、著名平原:
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著名丘陵:
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
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著名山脉:
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
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著名平原:
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2019年天津高中地理会考知识(三)
一、以北半球为例
选取2326N~6634N之间的任意一点为研究对象,O点为观测者所在点,A、B、C、D所在的平面为观测者所在的地平面,方向与生活中的实际方向相同。
粗线AC弧为观测地(O点所在地)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A点为日出、C点为日落,两者的太阳高度角均为0。
AC弧上除A、C点外的各点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
太阳视运动轨迹,是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太阳为参照物)观测地被太阳照射的时间的反映,也即是当地经历的白昼时间──昼长。
那么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的度数和O地所在昼夜弧中的昼弧度数相当。
为了观测、研究方便,我们把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到观测点所在的地平面上,这样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在地平面上弧线ABC弧就相当于当地的昼长,因此我们可以把ABC弧作为观测地的昼弧使用,ADC弧则可以相当于当地的夜弧。
B为昼弧中点,太阳高度角最大,时间为当地时间12时;C为夜弧中点时间为当地时间24时(或0时)。
同理,A为6时、C为18时。
这样我们就把时间、方位、昼夜弧长都整合到要研究的观测地平面中,以方便我们的观测和讨论。
下面以北半球为例从春秋分(昼夜等长)、夏至或夏季(昼长夜短)、冬至或冬季(昼短夜长)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春秋分
此时昼夜弧等长──昼夜等长,日出点A方位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点B方位为正西,时间为18时。
2.夏季或夏至
如图4所示:
相当于昼弧的ABC弧长大于180即昼长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由图可以看出昼弧分别由A点和B点向北扩展,结果则是日出点A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点B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后。
具体日出、日落时间可由昼长或夜长求出,例如:
已知某地昼长为14小时,求该地日出和日落时间?
昼长14小时比昼夜平分时长2小时,这2小时是由昼弧变长而造成的,而昼弧的变长是上午和下午同时等量变长,也即是日出提前1小时,为5时;日落落后1小时,为19时。
3.冬季或冬至
相当于昼弧的ABC弧长小于180即昼长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昼弧分别由由A点和B点向南缩短,结果则是日出点A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点B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前。
具体日出、日落时间与夏至或夏季一样可由昼长或夜长求出,例如:
已知某地昼长为8小时,求该地日出和日落时间?
昼长8小时比昼夜平分时短4小时,这4小时是由昼弧变短而造成的,而昼弧的变短是上午和下午同时等量变短,也即是日出落后2小时,为8时;日落提前2小时,为16时。
二、南半球
同理,结合图6和图7可得出南半球的日出、日落结论:
南半球夏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后。
冬半年(3月21日~9月23日)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前。
三、赤道
由于一年中昼夜等长所以日出方位总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方位总为正西,时间为18时。
最后总结一、二、三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全球(赤道除外)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
2.9月23日~次年3月21日之间,全球(赤道除外)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
3.赤道日出方位总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方位总为正西,时间为18时。
4.日出和日落的方位和时间与当地当时的昼夜长短有关:
(1)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
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
(2)昼短夜长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南(北半球)、东偏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南(北半球)、西偏北(南半球)。
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后,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前。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
地理会考对于大多数差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翻阅了近几年的地理会考试题,觉得这些年的会考试题除了遵循《考试说明》所提出的为了发挥对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减轻学生负担,命题将紧扣教材,不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的基本原则外,而且在掌握试题难度方面表现了如下特点:
1.覆盖面广,起点低历年会考内容涉及上下两册所有的章和节。
考纲上的知识点基本都能考到,覆盖面广大。
但试题基础性强,难度不大,体现了会考目的。
这些年地理会考试题,大约有20%~30%的试题是课本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
我省各地发展不平衡,试题要照顾各个地区,特别是要照顾那些师资力量、设备和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
这类试题难度小,只要学生有课本,老师讲一遍,学生复习都可答出来。
这类试题在各种题型中都有,特别是选择题中常有这样的试题。
如:
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等。
这些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答对一部分,能给他们以鼓励,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信心。
但如果某一学校不开设地理课,或某些章节未讲,即使这类试题简单,学生还是答不出来。
这样就迫使每个学校必须开齐课程,教完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学完全部课程,从客观上纠正了文理偏科和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难度小,着重考查双基,突出重点这些年来,每年的地理会考试题,难度虽高于起点,但难度不是很大,内容在课本上都有,着重考查双基。
这样在大部分学校,只要教师坚持正常教学,学生坚持正常学习,并学完学会全部课程,试题基本都可答出。
同时试题内容重点较突出,特别是读图部分,图都来自课本之中,但又有一定灵活性,这样既考地又考理,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这类试题比例较大,基本保证全省范围85%~90%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及格水平。
这样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3.有一定区分度并适当提高难度高中地理会考是面对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顺利通过,题目不可偏难。
但是,在稳定题型的基础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分度。
这些年来,每年地理试题总有10%~15%的试题难度相应大一些(但是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题,没有偏题怪题)。
学习好的学生对这部分试题,也感到难答,或很难全部答对。
这类试题在各种题型中都有,但读图填图题最显著。
如这些年曾在试题中出过的某月某日太阳光照图,大气环流图、季风图、洋流图、地质构造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等。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要让学生认识到,经过努力各科成绩过关(即及格)不难,但要达到优秀就不容易了,特别是要达到百分,就更不容易了。
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科学文化知识都是博大精深的,要学好它都需要努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 高中地理 会考 知识 学习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