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施工设计完整版.docx
- 文档编号:366773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57.50KB
路基工程施工设计完整版.docx
《路基工程施工设计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工程施工设计完整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工程施工设计完整版
2.3.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2.3.3.1.路基工程概况
2.3.3.1.1.路基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线路里程DK164+800~GDK179+300.路基长约1.79Km,占本标段线路总长12.3%。
区间路基土石方102.92万施工方,站场路基土石方448.44万施工方,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3-1。
2.3.3-1表路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区间土石方
土方
m3
986622
填改良土
m3
25430
A组填料
m3
17175
站场土石方
土方
m3
填改良土
m3
40966
A组填料
m3
40718
附属工程
附属土石方与加固防护
土方
m3
201
混凝土与砌体
干砌石
m3
201
浆砌石
圬工方
150924
混凝土
圬工方
2658
钢筋混凝土
圬工方
4120
绿色防护
播草籽
m2
544.39
喷播植草
m2
85708
栽植乔木
株
671
栽植灌木
千株
746.032
土工合成材料
m2
78173
地基垫层
m3
17065
换填土
m3
25142
水泥土挤密桩
m
102192
柱锤冲扩桩
m
31679.6
重型碾压
m2
117139
路基声屏障
m2
1731.6
桥上声屏障
m2
518.4
线路防护栅栏
单侧公里
15.878
路基地段电缆槽
公里
1.2
挡土墙片石混凝土
圬工方
34734
2.3.3.1.2.路基工点类型
本标段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
风沙路基、边坡防护路基、黄土路基、黄土路堑。
2.3.3.2.路基面形状和宽度、路基基床、过渡段
2.3.3.2.1.路基形状
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人字排坡。
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由中心向两侧设4%的排水坡。
路基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2‰,地面平坦地带或反坡排水地带,仅在困难下,方可减少1‰,单面排水坡段长度不宜大于400m,必要时增设横向排水设施引入附近的沟渠或涵洞。
排水设施如侧沟、天沟、排水沟或截水沟应按1/50频率设计,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0.2m。
2.3.3.2.2.路基宽度
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
路堤宽度:
单线7.8m;路堑宽度:
单线7.7m。
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按照规范要求加宽。
2.3.3.2.3.路基基床
⑴路堤基床表层填筑A组填料,厚0.6m;基床底层填筑1.9m掺5%水泥改良土。
路基本体填筑C组填料。
路堤边坡坡率1:
1.5~1:
1.75;
⑵路堑基床表层换填0.6m厚的A组填料和0.1m厚的中粗砂内夹铺一层两布一膜;基床底层1m厚换填掺5%水泥改良土。
路堑边坡坡率1:
1.25。
2.3.3.2.4.过渡段
GDK174+282GDK165+150GDK174+407.00设置路隧过渡段,GDK164+900、GDK168+905.00、GDK174+300设置路涵过渡段,GDK169+328.29设置路桥过渡段。
2.3.3.2.5.路基工程施工要点
2.3.3.2.5.1.路基工程管控
⑴建立路基工程结构物的理念,从结构物的技术高度看待路基工程,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看待路基和附属工程的相互关系。
⑵建立先进、可靠、精确、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保证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参数正确;保证施工全过程受控;保证路基均匀或不均匀沉降与其沉降值得到持续正确的监测。
⑶根据本标段工程数量、工程特点、工程地质条件等,有针对性编制各段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正确选用施工方法,合理组织施工,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2.3.3.2.5.2.路基工程人员配备
⑴人员配备原则:
根据我单位实际情况,择优选调有类似路基工程施工经验、符合招标人要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负责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路基施工队和涵洞防护施工队择优选调有类似路基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
⑵人员配备:
根据工程需要,管理人员按照精干高效、便于管理的原则组建队伍。
人员根据进场计划安排分批有序进场作业,根据工程进度有计划的进行增减,做好队伍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结合所承担的岗位进行岗前教育,熟练掌握操作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要求,规范操作,安全作业。
2.3.3.2.5.3.路基工程现场管理
建立路基工程施工地质核查、试验检测、路基沉降监测、路堑边坡变形监测的信息系统,实施“监测—分析—调整”的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
2.3.3.2.5.4.路基工程过程控制
⑴施工安排优先化
开工后,优先安排涵洞基础、路堑的施工,为路基本体填筑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确保施工工期需求。
⑵施工作业机械化
采用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地基处理、路基施工设备,实现机械化施工。
⑶各工序试验检测
每道工序施工完后必须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3.3.3.路基施工组织方案
路基土石方工程按站场与区间同时展开施工,在施工区段内组织土石方调配施工。
首先进行地基处理与与路基相交的构筑物施工,为路基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之后进行路基施工。
路堑与路堤施工同步展开,选择适宜填料移挖作填,优化土石方调配方案,减少弃、借方量。
路堑开挖土方采用机械直接开挖,土石方的装运,采用挖掘机装车,大型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机械刷坡。
路堤(站场)填方,通过试验段取得施工参数,实行汽车运土、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压路机碾压,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人工配合机械刷坡,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
路堤填筑的填料采用业主指定的取土场取土。
路基工程开工一段,完工一段,防护一段;并安排路基填筑与防沙固沙平行作业。
路基与桥涵过渡段,在路基的填筑过程中,选择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填料,做过渡段的施工,过渡段采用小型压实机械施工。
风沙路基防护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采用铺设草方格、铺粘性土、沙障、种植小灌木等措施做好防护,各种防护施工采用人工施工。
本工程施工正值夏季和秋季,受到气候的限制,气温高,风沙大,不利气候严重影响工人的劳动效率。
为确保按期完工,在施工组织上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晚施工,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要进行必要的防护,人员必须配带防沙镜,避免夏季高温天气对人身和设备造成伤害。
计划安排6个土石方机械化施工队,各队按挖、装、运、平、压、洒、测机械配套组成13个作业分队,13个作业分队在标段范围内展开平行流水作业,并按开工一段,完工一段、防护一段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路基段按先基底处理,后路基填挖施工与防护跟进的顺序安排,风沙路基段因固沙工程量大,安排固沙防沙与路基本体同步施工。
工期安排:
计划2017年8月10日开始到2019年3月31日除防沙固沙外其余全部完成,确保2019年5月5日前具备铺架条件,防沙固沙安排在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2.4.2.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4.2.1.基底处理施工方法与工艺
2.4.2.1.1.清基与地表处理
路基放样结束后,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清基与地表处理。
先将路基填筑范围内的树木进行砍伐清理,将原地面表层的杂草、树根等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并挖好临时排水沟。
对于基底为耕地或松土地段,则根据具体情况将土翻松、打碎,进行分层碾压,将挖除的腐质土用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指定的地点堆放。
当原地面坡度为1:
5~1:
2.5时,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对于部分沟渠和耕植土,按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将其清除,然后按该部位的地基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清基与地表土处理结束后,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基底平整,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并根据不同的地表土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基底试验,先用核子密度仪检验压实度,再使用K30承载板检验地基系数,检测符合规定要求后再进行填筑施工。
2.4.2.1.2.冲击碾压施工方法与工艺
⑴施工方法
设备配置:
每工作面配冲击压路机一台,牵引车一台,平地机一台,洒水车一台与相应的压实度检测工具一套。
人员配置:
指挥1人,机械司机5人,检测3人。
冲击碾压方案:
按设计文件规定,碾压按24遍,计划先按不同填土高度进行试验确定碾压遍数,填土高度按3m以内,3~5m,5~6m,6m以上四个填土高度要求进行需要碾压遍数试验,确保填筑后的路堤满足工后沉降要求,6m以上路堤按填前冲击碾压加路堤填高3m后冲击碾压安排。
原地表沉降检测方案:
按结构物之间的路基长度确定碾压工作面长度,工作面长度小于100m设一个沉降检测断面,100~500m设2个沉降检测断面,原则上每个工作面不超过500m;每个断面按3个观测点布置。
⑵施工工艺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见图2.4.2-1。
图2.4.2-1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框图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说明:
先用平地机对冲压工作面进行清理,整平后,测量人员进行埋设观测点标志,并进行标高测量和做好记录,试验人员对冲击碾压前的路基含水量进行测定,并保证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4%范围内,否则进行洒水调节;检测冲击碾压前检测点在填土表面以下20厘米处的密实度,并做好记录。
做好上述工作后,冲击压路机进行冲击碾压,行驶速度控制在10-15km/h之间,从路基的一侧向另一侧转圈冲碾,冲碾顺序应符合“先两边,后中间”错轮进行,轮迹覆盖整个路基表面为冲碾一遍;冲碾过程中如果因轮迹过深而影响压实进行时,可用平地机平整后再进行冲击碾压,若路基表面扬尘,可用洒水车适量均匀洒水继续冲碾;冲碾结束,用平地机整平施工冲碾路段,然后采用重型钢轮压路机将路基表面碾压密实平整,若表土干燥,下道应适量洒水,以保证压实效果。
⑶施工要点:
冲击碾压时遇前方有结构物调头,轮边距结构物安全距离不小于5米;碾压过程中,如表面干燥要适量洒水,防止表面粉尘化,影响能量深层传递;在调头车辆转弯时应调整转弯路线,使冲击凸轮落点不致重复前次落点,以减少波浪现象。
⑷质量检验:
在冲击碾压前用水平仪测定沉降标志的标高,冲击碾压至6遍后,对沉降观测点标志观测一次标高,冲击碾压至12遍后再观测一次标高,并作好记录。
压实度检测,对每个断面检测2点,检测点的位置为距中线2/3的路基宽度(半幅宽度),左右各一点。
冲碾12遍后,作一次压实度测定。
每一冲击工作段完成后,将检测结果分析整理,并做为工程质检资料的一部分进行保存。
2.4.2.1.3.柱锤冲扩施工工艺
2.4.2.1.3.1.工艺流程
柱锤冲扩桩施工主要有两道工序:
桩锤中孔,孔内填料、成桩。
详见图2.4.2-2“柱锤冲扩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4.2-2柱锤冲扩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4.2.1.3.2.施工要点
⑴柱锤冲孔:
根据土质与地下水情况可分别采用下述四种成孔方式:
①冲击成孔:
常规的成孔方式,将柱锤提升一定高度,自动脱钩下落冲击土层,如此反复冲击至设计成孔深度时,可在孔内填少量粗骨料继续冲击,直到孔底被夯密实。
②填料冲击成孔。
成孔时出现缩颈或坍孔时,可分次填入碎砖和生石灰块,边冲击边将填料挤入孔壁与孔底,当孔底接近设计成孔深度时,夯入部分碎砖形成扩大端。
③复打成孔:
当塌孔严重难以成孔时,可提锤反复冲击至设计孔深,然后分次填入碎砖和生石灰块,待孔内生石灰吸水膨胀、桩间土性质有所改善后,再进行二次冲击复打成孔。
当采用上述方法仍难以成孔时,也可以采用套管成孔,即用柱锤边冲孔边将套管压入土中,直至桩底设计标高。
第二次冲孔可在原桩位,也可在桩间进行。
④套管成孔:
用柱锤边冲孔边将套管压入土中,直至桩底设计标高。
⑵孔内填料、成桩:
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和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夯实。
当采用套管成孔时,边分层填料夯实,边将套管拔出。
锤的质量、锤长、落距、分层填料量、分层夯实度、夯击次数、总填料量等应根据试验或按当地经验确定。
每个桩孔应夯填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至少0.5m,其上部桩孔宜用原槽土夯封。
施工中应做好记录,并对发现的问题与时进行处理。
2.4.2.2.路堤填筑施工方法与工艺
基底处理完成后,按照设计和有关规范、规定对地基进行检测,符合铁路对地基一般要求与设计要求后,才可进行上部填料的填筑。
土质地基地段,路基填筑前均进行地基应力条件分析。
施工前,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
取土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地段总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并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任意挖取。
路基填筑前,先进行填筑压实试验,确定满足压实要求的各项工艺参数,再推广到大面积施工。
路堤填筑采取机械化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做好设备的选型配套与各环节的配合工作,组织好土石方运输,使挖装、运输、摊铺、碾压各工序的作业连续、紧凑和互不干扰。
路基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进行填筑作业,每层填筑须按规定的方法和频度进行检测,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施工。
各区段或流程内只允许进行该段和流程的作业,不允许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每层填筑须按规定的方法和频度进行检测,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施工。
采取必要的路基加固措施控制工后沉降,同时根据各种土类压实试验所取得参数,设置填层厚度控制杆,严格控制碾压厚度和填土速率,加强碾压以确保施工质量。
2.4.2.2.1.施工准备
路堤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完成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全面熟悉施工设计图并进行核对;全面进行地质核查;交接桩与施工复测;测量、补桩、划线、复测导线点和水准控制点,并在施工范围内全面恢复中线;填料调查与试验;建设工地试验室;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开工报告;进行技术培训等,同时施工队完成现场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修建进场便道、设置排水系统。
2.4.2.2.2.路堤试验段填筑
为指导路基填筑施工,掌握路基填筑施工的参数,保证路基工程达到优良,在正式进行路基填筑前,选取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路基填筑地段进行路基试验段填筑施工。
填筑时先对各种填料分别做不同的填筑试验,试验段长度按100m~200m考虑,通过试验段确定本标段各种路基填料的填筑厚度、最佳含水量、碾压遍数与各类机具的合理配置等,结合设计、规范要求,以此指导本标段的路基填筑施工。
2.4.2.2.3.一般填料路基填筑方法与工艺
一般填料指A、B组填料与符合要求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
一般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4.2-3所示。
⑴分层填筑
路基填筑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的方式。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从最低处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为保证路堤全断面的压实度一致和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边坡两侧各超填0.5m,竣工时刷坡整平。
填筑施工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采用推土机、挖掘机或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施工时,根据填筑高度与由试验段确定的分层厚度、压实系数,由技术人员计算出计划分层数、压路机走行速度、碾压遍数,并绘出分层施工图,向施工队长、领工员、班长、指挥卸土人员、压路机司机进行书面交底。
施工队长、领工员负责控制松铺厚度,并配合机械随时进行厚度调整。
根据施工规范规定,采用碎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
图2.4.2-3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为节省摊铺平整时间,在运送填料时,严格控制倒土密度,根据车载量与松铺厚度计算卸车密度。
一般自卸车卸土间隔为4~5m。
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时,各种填料禁止混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用同一种填料填筑,并做成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
⑵摊铺平整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用推土机、平地机摊铺平整,做到填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压轮表面能均匀地接触填铺面进行碾压,达到碾压效果。
摊铺时边坡两侧各加宽0.5m,在推铺的同时利用推土机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并保证压路机压到路肩时不致发生滑坡。
⑶机械碾压
填土压实作业用光轮压路机配合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压实前,由领工员、值班班长、压路机司机进行检查,确认层厚与平整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第一遍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最快行驶速度控制在4km/h,由两边向中央纵向进退式进行。
横向接头重叠0.4~0.5m,前后相邻两区段间纵向重叠1.5~2.0m。
做到压实均匀,没有漏压、死角。
按照压实部位密度标准、填层厚度与控制压实遍数进行压实。
压实遍数由试验人员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压实系数提供。
经密度和K30检测合格,且监理平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不合格时进行补压,直至合格。
⑷检验签认
按验标对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均匀度、路面坡、压实质量、边坡质量等进行检查验收。
达不到标准的按要求进行整修合格后予签认。
⑸路面、边坡整形
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每20m设三个桩(两个边桩,一个中桩)。
进行高程测量,计算平整高度,施放路肩边线桩,修筑路拱,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使路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
依据路肩边线桩,用人工按设计坡率挂线刷去超填部分。
边坡刷去超填部分后进行整修夯实,整修后的边坡达到坡面平顺没有凹凸,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处平直,变化处平顺,压实度合格。
2.4.2.2.4.水泥改良土施工方法与工艺
⑴施工方法
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改良土施工前应做好场地的临时排水和防雨措施,严禁雨天作业,避免低温施工、人为停工。
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以机械作业方式进行施工。
路堤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流程组织施工。
场拌以后运至现场,施工机械采用装载机摊铺、人工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
当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另一层改良土,不需专门的养生;如不能连续施工,则需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与试拌出的改良土填料,在试验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施工区段应按填筑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一般宜划分为底层准备区段、拌和摊铺区段、碾压整型区段、检测报验区段。
改良土填筑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压实质量。
⑵施工工艺
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与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
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土方的数量与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静压1遍,检查其填筑层的厚度,测定其含水率与松散干容重。
再按单位面积摊铺数量,将水泥摊铺在已经初平除压的被改良填料表面上。
应检查混合料的含水率。
含水率过大时晾晒;其值宜大于最佳含水率1%左右。
施工过程中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
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
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
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轮胎压路机、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且表面无明显的轮迹。
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2.0m。
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
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使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
养生期间勿使改良土过湿,更不能勿干勿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期。
2.4.2.2.5.工艺要点与注意事项
⑴路基填筑前作好路基两侧的防排水。
⑵对无需作地基特殊处理的一般路基的基底,当为土质地层时,按设计要求挖除表层土,再分层填筑,当为砂类土、砾卵石(碎石)类土地层时,先清表,再将原地整平碾压至路基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
⑶测出基底处理后的原地面标高,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与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2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
⑷路基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水平分层压实方法。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⑸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别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
对于不同种类的填料,遵循有利于层间土层的渗透反滤的原则施工。
⑹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合理摊铺层厚,进行分层上土,虚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⑺填料摊铺应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填层面应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应做成向两侧横向排水坡。
⑻在施工中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
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米插一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
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
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控制密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与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与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与路基面无积水。
⑼碾压时,按先两边后中间(曲线地段先曲线内侧后曲线外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
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
深层沉降观测管周围采用冲击夯夯实。
⑽松软土地段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天测量边桩侧向位移,指导控制填土速率。
⑾填至基床底面、基床表层底面标高后,与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
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面整修后,达到路面平整,横向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
2.4.2.2.6.质量控制与要求
⑴施工前应对设计取土场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
⑵施工中应检查核对填料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应另取样做土工试验进行鉴定。
⑶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应确认填料质量、含水率、铺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规定后,再进行碾压。
⑷填筑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处理后的质量检验应根据所处路堤部位的要求进行。
对于填筑压实质量可疑地段,应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检验的点数。
2.4.2.3.基床施工方法
基床底层厚1.9m,采用水泥改良土;基床表层厚0.6m,应选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当缺乏A组填料时,经经济比选后可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其填料规格符合《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的规定。
施工工艺、方法与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和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⑴基床与其以下路堤的分界面和基床底层与表层分界面,均应夯实、整平,并经检查核对其高程后,再分别按基床构造的规定填筑压实。
⑵路堤基床表层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150mm,基床底层填料粒径不得大于200mm或摊铺厚度的2/3。
2.4.2.4.过渡段施工方法
本标段设计的过渡段类型主要有:
路基与桥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堤堑过渡段等。
过渡段设计本次招标没有提供,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过渡段设置类型与施工技术要求如下所述。
2.4.2.4.1.过渡段设置型式与施工技术要求
⑴路隧过渡段
表层厚度为0.4m,填筑级配碎石+5%水泥;基床底层与以下为粉质黏土时,全部换填级配碎石+5%水泥。
其形式详见下图2.4.2-4
图2.4.2-4路隧过渡段示意图
⑵路堤与桥台过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工程施工 设计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