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必须突破的10类古代文化知识新版doc.docx
- 文档编号:366627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9.14KB
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必须突破的10类古代文化知识新版doc.docx
《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必须突破的10类古代文化知识新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必须突破的10类古代文化知识新版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必须突破的10类古代文化知识新版doc
必须突破的10类古代文化知识
(一)古代官职
类 别
说 明
中央官职
三省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六部
尚书省下辖六部:
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九卿
又称九寺,“寺”即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监谏官
监官,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大抵官名中带“御史”的官职都为监察官;谏官,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汉有谏议大夫,唐增设补阙、拾遗
文史官
翰林学士于唐初时设立,是皇帝亲近的顾问和秘书官。
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则是侍奉皇帝讲读的。
太傅、少傅多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是虚职。
太史是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的官职,如司马迁、张衡等人都曾任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唐宋后称修撰、编修等
地方官职
中央派员
汉代设州,全国分十几个州,中央派官员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时,全国分十几个道,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又聚边境数州为一镇,设节度使。
宋代时,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转运使等官。
元代设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
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的中央派员则称巡抚、总督
州郡官
秦汉的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属官有郡尉、监御史、督邮(巡察各县官吏的功罪)、主簿等。
汉代的相国相当于太守。
隋唐的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
属官有别驾、治中、长史、司马、参军等(这些官职在东汉末开始出现)。
唐中叶,司马一职常用来安排遭贬斥的官,如柳宗元、白居易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欧阳修自称太守,其实是滁州知州)。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县官
一县之长为县令,明清称知县。
下设县尉、县丞、主簿、典史等职,分掌军事、文书、秘书、缉捕、监狱等工作
乡官
包括乡老、亭长、里正等职
(二)古代官职迁谪
类 别
名 称
说 明
例 句
授官
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官职或名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陈情表》)
除
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封
帝王授予功臣或子孙以土地、爵位或名号,授给官职
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授
任命,委任
故授洹水尉。
(《新唐书·朱敬则传》)
辟
征召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罢官
罢
罢免官职
罢建安郡丞还家。
(《宋书·郭原平传》)
黜
罢官或降职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书博鸡者事》)
夺
剥夺、削去官职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免
免职
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汉书·文帝纪》)
废
废黜
殷中军被废,徙东阳。
(《世说新语·文学》)
升官
升
升官,晋级
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
(《后汉书·王符列传》)
迁
一般为晋升
后迁侍中。
(《张衡传》)
拔
提拔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
擢
提拔,提升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战国策·燕策二》)
陟
提拔,提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贬官
贬
降职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左迁
贬官降职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调动
改
调换官职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
(《记王忠肃公翱事》)
转
迁调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
徙
调动官职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
出
京官外调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张衡传》)
兼职
行
大官兼管小官的事
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
(《后汉书·陈俊传》)
摄
兼任他职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
带
兼任官职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
(《世说新语·言语》)
领
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
(《段太尉逸事状》)
代理
权
暂时代理官职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
(《宋书·董槐传》)
假
临时代理官职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苏武传》)
署
代理或暂任官职
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
(《汉书·萧望之传》)
辞官
告老
官吏年老辞官退休
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
(《左传·襄公七年》)
致仕
辞去官职
孝宽每以年追悬车,屡请致仕。
(《北史·韦孝宽传》)
归田
辞官还乡
官中无人,不如归田。
(《晋书·李密传》)
乞身
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
故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时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
(《东观汉记·张况传》)
乞骸骨
古代官吏自请退职,
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上书乞骸骨。
(《张衡传》)
(三)古代称谓
类 别
说 明
姓名字号
名、字
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
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
古代尊卑等级森严,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甚至连字也不能称
别号
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志向与爱好,如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此外,有时也以书斋名来作为号,如梁启超自称“饮冰室主人”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
有时也有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如陶渊明死后,颜延之为他作诔,谥为“靖节征士”
尊称谦称敬称
尊称
古人常以官职爵名、籍贯郡望来尊称别人。
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韩愈被称为韩昌黎(只因昌黎韩氏是望族,实际上韩愈不是昌黎人)。
此外,唐代诗人常以排行相称,如元稹被称为元九
谦称
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仆等;②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③官吏的自谦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④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敬称
①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③对将帅的敬称是麾下;④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⑤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⑥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故,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⑦对尊长者或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特殊称谓
百姓
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年龄
①垂髫(tio):
幼年;②总角:
幼年;③豆蔻:
女子十三四岁;④束发:
男子十五岁;⑤弱冠:
男子二十岁;⑥而立:
三十岁;⑦不惑:
四十岁;⑧知天命:
五十岁;⑨花甲:
六十岁;⑩古稀:
七十岁;
耄耋(modié):
八九十岁;
期颐:
一百岁
(四)古代科举
类 别
说 明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光武帝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
如《张衡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征辟
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如《张衡传》:
“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他们互相吹捧,弄虚作假。
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科举考试
至明清时形成的一套完备而严密的制度。
先有院试,各地童生参试,三年两次,考取者为秀才,又称生员。
乡试、会试、殿试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三年一次,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合格者称“举人”,已具备做官的资格,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次年三月举行,故称“春闱”,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后举行殿试,取中者称“进士”,其中第一甲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进士及第后称考官为座主、恩门,对考官自称门生。
同科及第的人互称同年
(五)天文历法
类 别
说 明
星宿(xiù)
星座。
“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范进中举》)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参(shēn)商
参指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如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流火
流,下行;火,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月亮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
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促织》: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如: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年号。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年法”。
如《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
近世还常用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第二 部分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知识 清单 必须 突破 10 古代 文化 新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