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661111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22
- 大小:96.03KB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如何选择,
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
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初步了解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选择掌握课外读物的方法和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
2、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设问:
读一本好书有什么作用?
(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德国歌德: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
法国雨果: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
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养料。
2、过渡:
确实,一部好书,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还可以给我们无限的智慧。
那么如何来选择一本好书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的书籍。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设问:
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一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3)小结:
要读的书可以到书店购买或向同学借,也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
我们来看看第一页最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现在我们一起来到学校图书室,看看投影片和课文插图,想一想,你会如何选择图书,要做到什么?
(3)教师讲述:
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像《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词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
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4)过渡:
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5)出示一本书:
介绍封面、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6)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呢?
又应该怎样放回去?
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
小结: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这样不易使书破损,保持图书整洁。
(7)指导学生观察第一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小结:
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但是要轻轻放回原处。
(8)教师示范,从讲台上选取一本书。
(9)学生实际演练,按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和该如何选择图书,我们要逐步养成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按类查找、轻轻抽出、浏览确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
2、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呢?
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板书课题:
读书要做记号。
二、掌握读书姿势:
1、请同学观察第三页上方的图,说说你看到的小女孩是怎样看书的?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他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3、学生练习做正确的读书做记号的姿势:
我们同学也能和她一样全神贯注地读书。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语文书,好好摆一个正确的读书做记号的姿势。
4、指导学生读书作记号。
(1)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么样做记号呢?
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画。
(关键词语:
精彩之处。
疑问?
重要摘抄)。
6、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作记号,要因人而异,常用哪些记号,自己要分清。
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面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三、练习:
1、按要求阅读文章,要求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2、交流读书做记号的体会。
板书设计:
读书做记号
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
聪聪的爸爸对聪聪说:
“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
2、板书课题:
留心观察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观察第五页上面的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小结:
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还有一尊雕塑。
2、讨论:
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
小结: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按一定的顺序。
可以由远及近,也可以由近及远;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下到上。
如第五页下的插图就是由远及近的顺序。
第二,要有重点。
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物上,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由某一事物想象另一有联系的事物,锻炼想象力。
第四,观察以后要勤动笔。
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养成留心观察、合理想象、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第五,要求按上述要求,按一定的顺序,突出一个重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把画上的内容说一说。
可以写观察日记。
4、自己运用所学方法练习观察第四页下面和第五页下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
动态的事物该怎么观察呢?
(1)观察第四页上面的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2)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学生讨论交流)
(3)总结:
观察动态的事物,如观察人、动物等,要弄清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并展开合理想象,最好做好观察记录;如果是观察人,要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如果是观察动物,要注意它的动作、外形等。
2、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或观察第四页中的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3、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应该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它可以锻炼观察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希望同学们人人都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好习惯。
4、作业:
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留心观察事物
一、要按一定的顺序。
二、要有重点。
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四、观察以后要勤动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4、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尊敬师长。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启发谈话: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之际,您想对培养、教育过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
2、板书课题:
1、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学生认读。
(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指导朗读长句。
(1)出示句子:
①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材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②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③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④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上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第三笔是横,第六笔是竖撇,右边的“月”略微小一些,下边的“土”下横长一些,托住上边。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
(指名读--齐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小节思考:
哪句话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哪几句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1)出示句一①为什么说教师是铺路架桥的人?
②出示图片,理解词语(昨天:
--今天:
--理想:
--)
(2)出示句三、句四①"哪个人""哪一项"分别指什么?
②"浸透""心血"分别指什么?
我们的成材靠的是老师,社会的发展也蕴含了老师的辛劳。
③换成陈述句式怎样说?
(3)引读句五。
因此,教师的事业如此崇高,对人类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我心中…
(4)指导有感情朗读。
3、小结第1小节。
4、齐读第一节,看图后谈谈自己的理想,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举例说说在老师培养下成材的名人名家。
三、细读课文第2小节: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第2小节的中心句。
2、找有关句子:
(1)出示句一,理解词句"春晖"、"朝霞"分别指什么?
师讲解:
教师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
(原指春天温暖的阳光、早晨的霞光,这里把老师的智慧比作春晖、朝霞般光明美好。
)
(2)出示句三、四 ,①这两句中春蚕指什么?
理想的丝线指什么?
甘露指什么?
茁壮的新苗又是指谁?
②"笔尖飞舞"指什么?
"笑语盈盈"指什么?
3、引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还应对老师有什么情感?
理解:
"衷心":
发自内心。
4、指导朗读第2小节,理解并练习朗读。
三、听录音欣赏,准备背诵全文。
四、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
2、指名背。
五、小练笔:
《老师,我想对您说》
1、读题明要求。
出示要求:
可以用各种形式,叙说自己想说的话。
2、导情入境: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在我们和老师之间同样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亲爱的老师说说来自心底的话语。
3、交流习作。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教师的事业美好
工作辛苦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审美教育。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5、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苏轼及其诗词的有关资料,以及有关“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4、导入课题,板书:
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
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意思。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要学哪一首诗。
(4)文章描写诗的意境有是哪几小节?
(5)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小节?
概括段意。
3、指导朗读长句。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
屈:
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的“尸”字旁不要太大,里边是个“出”字,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思考:
课文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指名说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读文,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课文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
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自然段,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
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
2、出示填空:
苏轼思念弟弟是因为__________。
五、学习4-5自然段:
1、看着如此美好的月色,苏轼在床上睡不着,他想到了什么?
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请读文找出有关的词。
2、讨论、小结:
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板书:
月圆人不圆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
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
4、讨论、小结:
词人眼望圆月,悟出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圆有缺,很难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
既然人有离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5、指导朗读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6、指导朗读(范读与指导相结合)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学习并理解词语:
(1)比较:
吟诵--朗诵
(2)"婵娟"指什么?
(本课指美丽月色)。
3、出示课文投影,放音乐《水调歌头》。
六、再次朗读古诗,放音乐,学生配乐读、指名读、背诵。
1、你能不能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意思)
2、理解词的最后两句。
3、试着背诵4、5、6自然段。
4、"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七、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
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苏轼及其诗词的有关资料,以及有关“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播放乐曲,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2、教师配乐范背。
3、指名背诵。
二、开展竞赛活动:
1、读书交流活动。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苏轼的故事、诗词,进行交流。
(2)交流有关“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开展朗诵会。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人生哲理:
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2、揭题,介绍洞庭湖:
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
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九条开放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4、结合资料谈谈、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查字典了解“磨”的两个读音的用法。
(2)查字典或结合诗句尝试理解词语:
相、和、磨、遥望。
(3)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多音字组词。
(3)指名读古诗。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有重点)。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镜:
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
磨:
磨拭,即擦。
遥望:
远望。
理解诗句的意思: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远远望去,那在月光辉映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自由说指名说)
2、思考讨论: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这样比?
3、想象诗的意境:
(1)看图读课文:
(2)教师描述:
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行经洞庭湖。
他被奇妙的美景迷住了。
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河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
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
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多么像那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4、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停顿和重音。
(2)范读练读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螺:
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虫”不能写得太下,右边的“累”起笔与“虫”一样高,写紧凑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2、师述: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板书课题。
5、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
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四、疏通诗句:
1、理解“半轮”(看图):
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
影:
指月影。
秋:
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的意境:
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
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
5、教师描述: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
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
可有什么办法呢?
6、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
范读、指名读、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讲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