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复试习题大全.docx
- 文档编号:365884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69.79KB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复试习题大全.docx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复试习题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复试习题大全.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复试习题大全
产业经济学复试习题大全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产业经济学:
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政策:
政府制定的关于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
3、产业: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讲,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讲,产业是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集合。
4、产业关联:
是指最终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关系。
5、产业组织:
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
6、产业结构:
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
7、产业布局:
产业在空间上的结构
8、秩序型产业政策:
是指与产业经济行为有关的规则性产业政策,它一般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或者通过诱导、说服和规劝等方式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
9、过程型产业政策:
是指对产业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的变更或调整,以改变具体经济变量,从而保证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10、产业管理:
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套管理措施的总称。
11、自组织理论:
是探索系统通过自组织实现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规律的理论。
12、系统动力学:
是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反馈结构关系来研究整个系统整体行为的理论。
第二章
1.资本密集型产业:
是指生产过程中对资本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是说是资本有机结构水平较高,在其生产的产品中物化劳动即投入资本量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2.产业发展战略:
是指根据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主观因素和条件的估量,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间内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3.高技术产业:
是指其应用的技术水平高、研究开发投入高,且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的产业。
4.标准产业分类法:
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5.主导产业:
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驯熟发展并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6.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是指投资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之间的分布情况和比例关系
7.基础产业:
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8.支柱产业:
是指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多比例的产业。
9.产业结构:
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稳定联系方式,即产值、产量、资金、劳动力等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10.三次产业分类法:
是指以产业发展的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11.产品的发展:
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
(P44最后)
12.夕阳产业:
又称衰退产业,是指其产品需求量逐步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且呈下降趋势,在国民经济和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的产业。
第三章
1、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2、区域产业结构含义:
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3、、供给结构:
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可以供应的比例。
4、、标准结构:
所谓的“标准结构”,是在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而得到的,它放映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5、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过程。
6、产业结构高级化:
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从某一时点观察会发现产业结构水平已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7、相似性系数法:
以某一参照物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相似性系数法的计算,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一种方法。
8、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化:
某一地区一个或几个产业的生产相对于全国水平的集中程度。
9、区域产业结构:
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10、区域优势:
是指地区在区域分工过程中的有利条件。
11、生产的地区集中度:
是指一个国家某个产业产品的某地区的生产规模在全国中的比重。
12、需求结构:
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承担的对各个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比例以及以这种需求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
第四章
1、高技术: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新兴高层次实在技术群。
2、知识经济:
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3、产业结构:
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与现实经济之间的连接机制和转换器。
4、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5、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指在各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兴起较早,有了一定基础的产业。
6、实在技术:
可以直接利用并转化为商品,能够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并不是那些需要从理论上重新探讨,在将来才能实际利用的技术
7、新兴技术:
指新近才兴起并得到实际应用的技术
8、高层次技术:
指技术本身的技术等级高,是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尖端技术,而不是一般的成熟技术和传统技术。
9、高技术的基本特征:
高战略,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智力和高渗透的特征。
10、高技术的创新性:
是指高技术是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客观上具有技术变化迅速,产品寿命周期短,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改进快等特点。
11、高技术的相对性:
是指不同时代会有这个时代不同的高技术,今天的高技术明天可能会变成传统技术,成熟技术
12、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13、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资本,而对劳动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第五章
1、投入产出法:
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2、经济效益: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3、直接消耗系数:
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4、产品的中间投入率:
就是j产业的中间投入和j产业的总投入之比
5、投入产出表:
全面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6、经济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作出科学的、合乎客观实际的分析
7、完全消耗系数:
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完全消耗系数是全部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8、产业波及效果:
投入产出法可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
9、结构分析:
援用投入产出法莱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特征及比例。
10、时滞:
是一种经济现象与同他有光的另一种经济现象
11、生产者价格:
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第六章
1、市场结构:
所谓市场结构,通常定义为市场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2、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4、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市场行为的政策。
5、完全可竞争市场:
所谓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能够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6、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退出该市场是不能收回的那部分投资。
7、可竞争市场:
可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由于存在潜在进入者的压力,市场在位者不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其定价和生产资源配置都是有效率的市场。
8、有效竞争:
所谓有效竞争,简单地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9、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指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或以不同品牌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或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
10、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在特定产业中各种阻止新企业进入的不利因素或障碍,通常用能阻止新企业进入的最高价格高于该企业的平均成本的百分比的大小来测定。
11、信息的完全性:
信息的完全性是指市场参与者都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和条件,而不存在不确定性。
12、特许投标:
所谓特许投标是指政府和公共团体在提供公共服务或公益事业服务时,认定由某一特定企业承包有效的的前提下,给予企业特许垄断权。
第七章
1、市场结构:
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根据竞争和垄断程度的不同,一般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即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2、产业集中度:
特定产业的生产经营集中度,一般用该产业中最大的主要的厂商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或其产销量占整个产业的比重来表示。
3、产品差别化:
在同类产品的生产中,不同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
4、进入障碍:
又称进入壁垒或进入门槛,它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是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
5、退出障碍:
某个厂商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正常进行生产经营,就应该退出该产业,转产或破产,但实际上这样的厂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很难从该产业中推出,那些对退出的限制就是该厂商在退出该产业时所遇到的障碍,即退出障碍。
6、完全竞争市场:
又叫纯粹竞争,使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没有外力控制的竞争类型。
如果一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类型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称为完全竞争市场。
7、垄断竞争市场:
是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处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但更接近于前者的一种市场。
8、寡头垄断市场:
是一种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但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9、洛伦兹曲线:
是产业终于小到大厂商数量的累计百分比与其规模(市场占有率)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10、完全替代性:
是指产品之间在使用性能、结构、外观、广告宣传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不存在任何差别,需求者完全把他们视为同一的产品。
11、价格领先制:
是寡头联合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一个寡头垄断行业内,由一家厂商确定价格后,其他厂商以这个领先者的价格为准决定自己的销售价格。
12、成本加利润定价法:
是寡头联合的另一种形式,它是指寡头厂商再估算其产品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百分比作为利润,然后以成本加利润来决定价格。
第八章
1、市场行为:
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既定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2、博弈论(Gametheory):
是研究相互依耐、相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
一些相互依耐、相互影响的决策行为及其结果的组合称为博弈(Game)。
3、掠夺性定价:
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4、短期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
5、短期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
6、先验品:
是指消费者能够通过检查在购买之前确定产品质量。
兼并行为: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7、市场协调行为:
是指同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
8、卡特尔:
若干个企业为达到稳固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结成联盟,这样的组织就是卡特尔。
9、价格领导制:
是指在某一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
10、竞争:
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取各自的经济利益所此案去的相互抗衡各竞其能的行为和过程。
11、非价格竞争:
是指用产品竞争和推销竞争的办法来扩大销售量,以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也就是产品差别化的竞争。
12、短期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
12、动态限制性定价:
如果一个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动因,那么这个企业采取的就是动态限制性定价策略。
第九章
1、产业结构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现状,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并分阶段的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引导国家的经济向心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政策。
2、产业结构转换:
是指产业结构按合乎其规律的发展方向,从较低级型结构向较高级型结构的转变。
3、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
是指政府为了音带、促进主导产业的合理发展,从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所有政策的总和。
4、战略产业:
又称先导产业,是指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
5、衰退产业:
是指在产业结构中陷入停滞甚至萎缩的行业。
6、产业发展优先顺序的选择:
即根据产业结构理论、本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选择一定时期产业发展重点的优先顺序。
7、产业结构的实质:
在于从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演进中,求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8、产业结构政策总的功能: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9、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
是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技水平、人口规模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条件,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保持各产业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其核心是在尊重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对市场不能调节和无力调节的领域进行政策引导。
10、产业结构目标的设置原则:
要遵循“协调、优化、创新、发展”的原则,即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按其演化的一般规律发展;有利于经济资源在三次产业间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有利于提升产业高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11、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指某一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与其他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之比,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
12、战略产业调整政策:
是指产业政策要依据战略产业的成长程度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而不断加以调整;而且还要依据国际经济关系有关的各种要求开放市场、取消产品和价格歧视的压力和有关贸易报复性行为的规定,不断调整对战略产业的扶植和保护手段的措施。
第十章
1、转包制:
指由中小企业承包大企业的中间产品,即由零部件所形成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种制度。
2、订购计划保证:
即通过让中小企业直接承包或与大企业分包的办法让小企业能得到大企业计划订货的机会,以及保证中小企业有平等地接受官方订货的机会。
3、市场结构控制政策:
是从市场结构方面禁止或限制垄断的政策
4、市场行为控制政策:
是从市场行为角度防范或制止限制竞争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以及诈骗、行贿等不道德商业行为的发生
5、有效竞争:
产业组织处于既能够保持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适度竞争,又能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6、产业规制:
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做出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
7、自然垄断产业:
指因生产、配送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沉淀成本、资源稀缺性等原因,使企业被限定为一家(自然垄断)或及少数几家企业(自然寡头垄断)的产业。
8、垄断:
垄断通常是指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直接或通过某种形式排他性地控制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
9、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欺骗性的不正当的或有害的竞争方式。
10、产业组织政策的一般目标:
是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以提高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填空
第一章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
2、(“人为为人”)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论和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产业经济学最终目标的根本途径。
3、(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最终目标。
4、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政策研究。
5、经济分析大体经历了从(个量分析)到(总量分析)再到(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
6、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
7、产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8、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9、产业结构的(关联过程)是判断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
10、研究产业机构一般要研究产业之间的(定量)关联方式和产业的(空间结构)。
11、(产业布局)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12、为了便于分析同一产业市场上企业间的(垄断)和(竞争)态势,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产业,划分的基准为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13、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的难题。
14、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解决。
15、产业发展理论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
16、研究产业发展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产业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因作深刻探讨。
17、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面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8、(经济学)和(管理学)是产业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基础。
19、一般系统论有两个重要的原理,即(系统整体性原理)和(系统结构功能原理)。
20、赤松提出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对产业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21、经济性规制只要是指对(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某些产业的限制,社会性规制只要是指保护消费者利益和(自然环境)等。
22、产业经济学是人们经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层次,在进行产业分析和产业政策时间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3、产业经济学是的研究对象是介于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的(中观)经济领域的产业。
24、产业结构理论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层次的变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5、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产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中间产品)的再生产过程。
26、产业经济学就学科性质而言,是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27、产业结构的研究一般不涉及过于细致的(产业分类)及产业之间的(中间产品)的交换、消费、占有问题,所以可以被看做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部分。
28、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是(产业结构优化)。
29、系统整体性原理有两个要点:
(系统)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系统整体)具有单个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
30、系统结构功能原理包括三个要点: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结构与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二章
1.产业的的生命周期存在四个阶段,即形成期、、、衰退期。
(成长期成熟期)
2.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包括和。
(产业选择产业调整)
3.工业化过程实质上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既是向演进的过程,也是工业内部结构演进的过程。
(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4.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大部分,需求结构则主要有消费结构、、
三个方面。
(投资结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结构)
5.新中国成立50年来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是:
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持续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下降上升)
6.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是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其中这里的资源是指劳动、资本、土地、_和_、_、_、_等投入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的总和。
(知识技术、管理、自然资源)
7.产业地位分类法的优点在于有利于研究_与_的关系。
但这种分类法强调产业之间的_,容易忽视产业之间的_和_的培育与形成。
(产业经济发展)
8.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和(朝阳产业夕阳产业)
9.产业循环发展过程是__—国内形成市场—__—__—进口该产品—__—__(纵向关系产业群)
10.制约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技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等。
(新产品开发产品出口资本技术出口开发更新的产品形成新的产业)
11.产业分类是把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以便进行
、和。
.(产业研究管理)
12.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和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
(生产服务)
13.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和。
(产生成长演进)
14.按照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不同,产业可以划分为等三种类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15.国际金融是国际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的总称,主要包括世界范围内的。
(货币流动、资金借贷、外汇、有价证券和黄金的买卖)
16,根据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把社会生产部门分为生产的产业部类(第一部类)和生产的产业部类(第二部类)。
(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7,典型的产业发展模式:
雁行发展模式,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模式,产业的国际间转移。
(同时开发)
18,按照生产要素的密集度不同,产业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等三种类型。
(资本密集型产业)
19,需求包括和两大部分。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
20,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进步)
21.产业按地位分类可以分为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战略产业。
(瓶颈产业主导产业)
22.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有:
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国际因素)
23.产业结构变动中供给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资本供应状况。
(人力资源)
24.霍夫曼比例越小,工业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也。
(越高越高)
25.工业、建筑业属于产业;信息产业属于产业。
(第二第三)
26.马克思的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27.对单个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可用产业发展的理论来描叙。
(生命周期)
28.是指以农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体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29.第一产业指广义的农业,即、、、、。
(P37)(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狩猎业)
30.产业结构中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会有变化趋势的原因有需求推动、、技术上可能。
(利益推动)
第三章
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根本动因是(技术创新)。
2、区域产业结构就是指(地区层次)的产业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经济学 研究生 复试 习题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