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指南.docx
- 文档编号:3654484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2.04KB
09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指南.docx
《09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指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指南
09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指南
重庆电大巴南分校课程辅导教师谭昌明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开放教育(专科)现代文员专业的选修课程《组织行为学》。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组织行为学编写组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组织行为学》(2006年1月第1版)。
(一)考试范围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组织行为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能力。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由重庆电大组织考核,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总成绩满60分为及格成绩。
(三)考试形式:
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分钟
(四)试题结构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
名词解释(16%);选择题(30%);判断改错题(10%);简答题(16%)、论述题(18%);案例分析题(10%)。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本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3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用。
(一)本期巴南电大教学平台上挂的重难点分析,对形成性考核作业和考试内容的补充和强调,请各位学员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本期课程辅导教师整理出了期末复习指导,对复习应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请大家认真用好这份资料。
(三)教材
三、复习考试重点辅导
根据重庆电大期末复习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学员情况,对本期复习应考重点练习辅导作如下分析辅导。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重点掌握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P2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P8
第二章个体行为
一、重点掌握
1、关于人性的假设及对人性假设理论的分析。
P38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P35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特征。
P34
4、个性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P61
5、气质、能力、性格的差异与应用。
P63、P66P70
第三章激励
一、重点掌握
1、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成就需要理论。
P100、102、106
2、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P108、110
3、强化理论。
P113
4、综合激励模式的内容。
P121
6、综合激励模式与管理。
P122
7、有效激励应遵循的原则。
P124
8、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P127
第四章群体行为
一、重点掌握
1、群体规模;群体结构;群体规范。
P136、139、141
2、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P143
3、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P145
4、群体内聚力。
P146
5、群体冲突。
P148
6、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及其研究意义。
P156、157
7、人际交往的原则,P160
8、工作团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P175、176
第五章领导行为
一、重点掌握
1、领导的概念。
P194
2、领导的作用。
P199
3、领导特性论。
P200
4、领导行为论。
P206
5、领导权变论。
P212
6、领导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P2218
7、领导效能的含义。
P233
5、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P2239
第六章组织行为
一、重点掌握
1、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
P254、256、259
2、组织设计概述;组织结构设计。
P2263、267
3、工作设计。
P275
4、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P298
5、组织变革的内容。
P300
6、组织变革的阻力和对策。
P301
7、组织发展战略措施。
P313
8、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P324
9、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
P326
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P7个性P51社会知觉P46气质P63价值观P73激励P94工作团队P175群体规范141社会助长作用P143弱势群体P180领导P194职权P213权力P196领导效能P233领导决策P218组织发展P308组织文化P287工作设计P275组织变革P298工作生活质量P320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人员的顺从程度标志对组织进行分类的是(A)。
A艾桑尼B霍桑C布劳D帕森斯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D)。
A人的行为B组织行为C群体行为D组织中人的行为
3、事物在幅度、强度和程度上的变化是指(B)。
A关系B变量C目标D模型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是(B)。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5、用注意到的特征代表其整体的性质,这是(D)
A知觉防御B近因效应C定型效应D晕轮效应
6、具有人际知觉的管理者,一般会倾向于采用(D)的管理方式。
A自我实现B应变C责任制D人群关系
7、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
A自我B本我C超我D忘我
8、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和个性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C)。
A特质论B心理动力论C社会学习论D个性类型论
9、下列中属于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划分的性格类型是(B)。
A意志型B内倾型C独立型D理性型
10、人在同一时间之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
这是哪一种人性假设?
(D)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11、人们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A需要B动机C意识D激励
12、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D)。
A惩罚B正强化C自然消退D消极强化
13、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很大,因此他对干这项工作的积极性(C)。
A很高B很低C可能高可能低D不高也不低
14、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
15、传递信息速度最快的沟通网络是(A)。
A链式B轮式C圆周式D全通道式
16、按照归因理论,属于外因的是(C)。
A能力B责任感C时间D动机
17、“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B)
A1.1B1.9C5.5D9.9
18、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D)。
A贫乏型B任务第一型C俱乐部型D团队式
19、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
(D)
A专权独裁式B温和独裁式C协商式D参与式
20、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B)提出的。
A.勒温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C.利克特D.豪斯
21、“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菲德勒B豪斯C布莱克D耶顿
22、在领导活动的三要素中,(A)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A领导者B被领导者C环境D职权
23、下列中属于任务结构的是(A)。
A奖酬方式B组织文化C人际关系D奖酬制度
24、在PM型领导模式中,P型是(A)。
A目标达成型B团体维持型C两者兼备型D两者兼弱型
25、属于权威的是(A)。
A模范权B奖赏权C合法权D惩罚权
26、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D成员人数
27、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C)。
A3—30人B30—1000人C1000—45000人D45000人以上
28、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
A人际关系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
29、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A)。
A调查反馈、群体建议、咨询活动B群体建议、激励
C调查反馈、咨询活动D咨询活动、激励
30、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A)。
A工作再设计B目标管理C建立社会技术系统D建立规章制度
31、组织变革大致涉及哪些方面?
(D)。
A.组织的人员、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职能
C组织的结构、组织的任务技术、组织职能、组织环境
D组织的环境、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的人员
32、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D)。
A分化—整合组织结构B项目组织设计C矩阵式组织设计D自由型组织结构
33、传统派组织概念中最有代表性的是(C)的观点,他认为组织是社会总体的一部分。
A勒温B皮尔尼克C法约尔D阿希
34、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
这类环境是(D)。
A.简单-静态环境B.复杂-静态环境C.简单-动态环境D复杂-动态环境
35、以下不是合理的组织目标的特征是(A)。
A可操作性B适应性C参与性D多向性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国内学术的观点,组织可分为(ABCDE)。
A.经济组织B.政治组织C.文化组织D.群众组织E.宗教组织F.公益组织
2、布劳以组织内人员受惠程度对组织进行分类,包括了以下类型(ABCD)。
A互利组织B服务组织C企业组织D公益组织
3、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实用性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有(ABCE)。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E.个案研究法
5、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6、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C)。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心理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D.生理因素E.人群团体因素
7、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A自发的B有原因的C有目的的D持久性的E可改变的
8、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AD)。
(还与归属需要)
A.成就需要B.生存需要C.安全需要D.权力需要E.社交需要
9、弱势群体包括(ABCD)。
A.贫困者群体B.失业者群体C.城市边缘群体D.少数人的特定群体
10、确定“群体”的标准应包括(ABCDE)。
A.认同感B.成员的彼此依存C.共同的行为规范D.共同利益E.两人(或以上)的集合体
11、按照谈判双方的得益情况,可分为(AD)。
A分配谈判B横向谈判C纵向谈判D综合谈判
12、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ABDE)。
A合作精神B决策能力C领导能力D敢于创新E尊重他人
13、领导效能考评的指标包括(ABCD)。
A.用人效能B.决策办事效能C.时间效能D.整体贡献效能
14、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是(ACDE)。
A.信息的原则B.不接受型原则C.冲突的原则D.合理的原则E.目标合适的原则
15、霍定的三维理论把领导方式分为四种,即(ABCD)。
A.密切者B.分立者C.尽职者D.整合者
16、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ABC)。
A.职位权力B.任务结构C.上下级的关系D.个性结构E.环境结构
三、判断改错题:
1、态度具有两极性和直接性的特征。
(对)
2、“先入为主”是晕轮效应。
(错)
改:
“先入为主”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3、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错)
改:
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4、自我知觉只有主观性,不具备客观性。
(错)
改:
自我知觉只有主观性,又具备客观性。
5、关于人性的假设中,X理论是错的,Y理论是对的。
(错)
改:
关于人性的假设中,X理论和Y理论要针对具体情况而提出,不能说那种对或错。
6、影响人的个性形成的因素中,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影响和社会阶级、阶层影响都属于后天因素。
(对)
7、在调动内在潜力去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激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
8、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错)
改:
群体规模越大,并不代表工作绩效越高。
9、下岗者、失业者属于社会性弱势群体。
(对)
1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错)
改: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中只有在满足人的优势需要才能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11、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及如何据此推动人的行为的激励理论,叫过程型激励理论。
(对)
12、集体都能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
(错)
改:
集体不一定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
13、社会中的个体总是存在于一个群体中的。
(对)
14、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
(错)
改:
人们加入群体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15、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的。
(错)
改:
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的。
16、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错)
改:
在紧急的情况下,独裁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17、领导决策就是“拍板”。
(错)
改:
从狭义讲领导决策就是“拍板”。
18、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
(错)
改:
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和权威。
19、要确定哪种决策方式更有效,取决于衡量决策效果的不同标准。
(对)
20、组织只是群体的总称,它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对)
改:
组织不是群体的总称,它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21、当今世界大部分社会组织采用的组织形式是层级制。
(错)
改:
当今世界大部分社会组织采用的组织形式是非层级制
22、组织图通过描述组织结构、职权和联系网络,可以准确表示出组织的全部关系。
(对)
23、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组织结构模式。
(对)
24、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的信念、价值观、组织精神等。
(对)
25、能否合理设置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对)
26、克服组织变革的阻力,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
27、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必然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
四、简答题
1.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答: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
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2.工作满意度是指什么?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是什么关系?
答:
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高低。
一般来说,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因此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消极的工作态度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如想获得较高的报酬等,从而也可以提高工作绩效。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后据研究表明,因为人的复杂性和需要的多面性,两者之间并没有一致的关系。
3.什么是气质?
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
答: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气质差异表现为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的差异。
1、应用的范围。
各种类型的气质往往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消极的一面。
这样就能更好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
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
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4.如何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管理水平?
答: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
其一,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
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
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
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5.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
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
认为人天性懒惰,没有责任心。
人的行为全是为了满足私利,工作就是为了经济报酬。
基于这种人性假设形成的管理思想,认为要用强制、惩罚的方法迫使人们工作,或者用物质利益刺激人工作。
(参见:
X理论)
社会人:
强调人是社会性动物,认为人在重视物质利益的同时,也重视人际关系。
基于这种人性假设形成的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要以人为中心,重视工作环境中人际关系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参见:
人际关系学说)
自我实现人:
认为人的本性中就有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尽已所能追求更高成就。
工作对于人,本来是如同休息、娱乐一样自然的事,人并非天性不喜欢工作,只是要看工作条件。
人在做自己愿做的事情时,会主动承担责任。
基于这种人性假设形成的管理思想,是把工作本身变成人发挥才能的条件。
(参见:
Y理论)
复杂人:
认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多种多样、随时变化的。
由于人的复杂性,单一的人性假设不能全面、完整地解释人的行为,反映人的本性,应该把人看成是复杂人。
这种人性假设实际上是运用权变思想把前几种人性假设综合了。
基于这种假设形成的管理思想就是权变理论。
(参见:
超Y理论)
对人性理论的分析和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实际情况,是指运用人性理论要注意:
(1)结合国情;
(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3)结合管理对象(个人)的实际情况。
2、运用人性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1)多数人的需要层次较低,但整体上,需要的层次在提高;
(2)员工对组织的态度是可以转变的。
这正是管理者的任务之一;
(3)要注意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
(4)管理工作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6、简述团队建设的方法
答:
团队建设的方法有四种:
(1)人际交往法
(2)角色界定法(3)价值观法(4)社会认同法
7.结合实际谈谈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
公平理论提示管理者:
1、重视了解员工的公平感。
公平是组织中客观存在的现象。
公平理论要求组织以尽可能公平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员工,给予他们公正的报酬、待遇。
让员工心中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真正公平。
2、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
员工心中的不公平感有时是因为组织没有合理的奖惩员工,当组织中不良的现象和行为较多时,就会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
管理者应从组织的全局来给予员工报酬,激励员工。
3、实行量化管理,增加公开性。
如果组织在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上实行一定程度的量化管理,提高工作的公开性,员工就会对结果心服口服。
4、综合设计,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在组织中做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但组织可以从自身最重要的战略需要出发来建立制度,并采取适当的平衡和补偿的措施,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加强沟通,做到相对的公平。
并把公平建立在组织的发展上
8.简述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答: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最佳的工作人数,当群体规模是这个最佳值时,工作效率最高;在这个最佳值附近作微小的变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也不大;但如果变动的范围超过一定的“度”,工作效率就会大幅下降。
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作熟练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都决定着不同的群体应有最佳人数、不同的上限和下限。
因此,群体规模的确定应有一定的原则。
首先,根据工作性质确定能保证完成一般工作的人数的下限;其次,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达到工作的最佳效率;最后,群体人数的上限也确定为这个值。
如果超过了上限,工作效率会下降
9.简述工作团队与群体的差异
。
答:
工作团队与群体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
(1)共享领导权。
团队中领导的角色是共享的;群体往往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领导。
(2)责任的承担。
团队中个人可承担责任,也可共同承担责任;群体则以个人承担责任为主。
(3)目标。
团队的工作有具体的目标;群体的目标常与组织的使命相同。
(4)工作产品。
团队提供集体化的工作产品;群体提供个人的工作产品。
(5)沟通。
团队鼓励开放式讨论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聚会;群体强调会议的效率。
(6)有效性。
团队中,直接评估集体的工作产品来衡量工作的成绩;群体是间接地通过对他人的影响来衡量。
10.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
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答:
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
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11.集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
(1)从决策的速度看:
集体决策没有个体决策快;
(2)从决策的正确性看:
集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效果好;
(3)从决策的创新性看:
集体决策比个体决策差;
(4)从决策的冒险性看:
集体决策的成员特别是领导富于冒险性的话,决策会趋于冒险性;反之则相反。
个体决策则视决策人的个性、经历而异。
集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各有特点,对不同的问题或任务,两种方式各有所长。
3.领导效能考评的指标有哪些?
答:
(1)用人效能
(2)决策办事效能(3)时间效能(4)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
12.简述管理方格图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1、管理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9 开放 教育行政 管理 专科 组织 行为学 期末 复习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