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饱和度分析.docx
- 文档编号:365228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45KB
工作饱和度分析.docx
《工作饱和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饱和度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饱和度分析
工作饱和度
工作饱和的含义是指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与规定的劳动时间相等或近似相等,这里的工作时间是指有效的工作时间,强调“有效”二字,“有效”就包含效率和成效的意思。
一般来说,工作饱和度高,反映工作效率高。
一个人工作8小时,那工作饱和度肯定要达到7个以上,但是现在所有企业几乎都达不到这么高的工作效率。
工作饱和度分析的作用:
(1)选拔和任用合格的人员。
通过工作饱和度分析,可以建立明确而有效的标准,从而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和工作考核,选拔和任用符合工作需要和职务要求的合格人员;
(2)工作饱和度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有效的人事预测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通过工作饱和度分析,可以明确从事的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知识和各种心理条件,从而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
(4)可以为工作考核和升职提供标准和依据;
(5)通过工作饱和度分析可以使干部和职工更合理地运用技能,分配注意和记忆等心理资源,增强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6)为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7)通过工作饱和度分析,可以检查工作中不利于发挥人们积极性和能力的方面,也有利于改善工作设计和工作环境;
(8)可以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提供可靠和有效的信息。
员工工作饱和度调查
为能清楚阐明论点。
先举两个例子。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里乌龟是正面人物,而兔子作为反面人物受人讥讽,其中的寓意教育人们做事要像乌龟一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如果换个角度分析这个故事。
则会有不同的结论。
兔子在整个赛跑过程中做了两件事,那就是赛跑和睡觉;乌龟则仅做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赛跑。
如果我们试把时间延长(即看看它们在赛后又做了什么),可以想象乌龟由于比赛的疲劳,而跑回家呼呼大睡了;兔子呢?
由于比赛中同时也保养了精神,赛后可以做其它更多自己想做的事。
由此,不难得出整个过程兔子的效率更高。
另外,乌龟并不擅长跑步,却安排它去参加这场比赛,其效率必然极低,把这种现象映射到企业管理中去,也颇发人深思。
试看一个说明工作效率与工作饱和相矛盾的例子:
某工厂的一位计算机技术人员,现场发生了微机故障,从他的办公室到达故障点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其一是步行,需要l0分钟;其二是骑自行车,只需2分钟。
我们设步行到现场的为甲,骑车到现场的为乙,最后统计:
两人去处理同样的一个工作,甲用了30分钟,而乙只用了l5分钟,(这里是假设两人故障的修复时间相同,但事实上甲这类人在故障修复中要花更多的时间)。
乙在剩下的l5分钟又可以做其它更多的事情,单从这点出发,甲与乙在工作成效上就不仅是1:
2的差距了,而是1:
N(即甲做一件事的时间,乙做了N件事)的差距。
但在现实中,甲往往成了“工作量饱满、劳动模范”的象征;而乙却常常恰好相反,这是管理人员认识上的一大误区,长此下去必然带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工作效率由员工的自身因素决定,但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仍是管理上的问题。
首先是工作分配的合理化,它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让乌龟去赛跑,显然是不合理,所以对工作的合理分配是提高效率的首要条件,这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密不可分,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清楚了解管辖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而且要对被管理人的基本情况有清楚的认识。
工作分配合理后,那如何主动去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呢?
竞争是个好方法,奖惩也是个好方法,另一种就是让员工自身有好的素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提高效率便成为很自然的事。
前两种方法是被动的,也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而第三种方法突出了“人自身的因素,希望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包括综合知识和技能知识),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那么我们说,从主观上他会自觉主动地提高效率,从效率中求饱和,再从饱和中追求效率。
这样看来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仅能提高效率,而且同时无形中也解决了效率与饱和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通过主观能动性来提高效率,关键就是如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问题,这个素质并非仅仅指的员工的技术知识水平,更重要的还包含道德修养、情操和理想等一些深层次东西。
目前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教育,仅仅是偏重于技能知识的教育,认为员工只要有好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便有了效率,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素质的提高在于两方面:
①个人专业技能及社会知识要丰富,这是效率的基本前提;②同时应丰富其它的各类知识,如自然知识及人文知识等等。
企业管理中在对提高员工素质方面应该投人更多,这样可以更快的从被动地提高工作效率转变为主动地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谈了工作效率问题。
现在再来看看工作量问题。
评价一个人工作饱和度高不高(注意这里是针对同一个工作),答案就只有两种:
低效率饱和度高;高效率饱和度低。
可见效率与饱和度存在着矛盾。
而“工作饱和”的含义应该是指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与规定的劳动时间相等或近似相等,这里的工作时问是指有效的工作时间,强调“有效”二字,“有效”就包含效率和成效的意思。
这又体现了效率与饱和度有统一的一面。
而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常常忽略“有效”的重要性,虽然这种“忽略”往往并不是有意的,自然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如何才算是工作饱和,于是便出现了“整天忙个不停的员工就一定是个好员工”的谬论。
所以如何科学地去看待工作饱和度其实也是管理上的问题,它要求管理人员自身具有好的素质及高的效率,这样才谈得上被管理的人有好的素质及高的效率。
效率与工作饱和度两者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
统一面是指它们都能反映工作的成效;对立面是指它们又互相制约,存在着矛盾关系。
解决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可概括为一句话:
从效率中求饱和,从饱和中求效率,即正确的判断工作饱和度应从效率人手,在饱和状态下再去探索如何提高效率,两者交替前进.使企业管理不断完善、进步,更加高效快速的推动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
调查背景: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员工人数相应增加本应是正常现象。
但由于各部门工作职责描述带有人为可操作性,导致部门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各岗位职位说明书看似工作饱和,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本应一人可完成的工作,偏偏设置成两个岗位,无形中又让企业承担了本可节约下来的人力成本。
老总要求我对总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量是否饱和、工作流程是否能再优化、工作效率如何进行调研。
要求采集相关数据,以了解目前人员增加是否合理。
附件是我公司的相关材料说明及大概的工作思路,但因这项工作工程比较大,涉及比较广;需要各处室配合;可能给被调查部门造成工作压力,各处室有可能配合度不高;做得不好,可能造成压力而且只是走形式;目前没有杠杆进行参照等情况,所以目前比较难操作。
专家能否给点建议:
人力资源部如何对企业员工工作饱和度进行调查?
咨询一:
我还是认为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把摊子搞太大,先从重点岗位入手,会事半功倍。
做好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小企业更是应从小抓起!
我目前觉得需要了解现况,如各层人员比较制度的标准/各分部人员比例是否达到标准,再计算成本总公司全部人员的比例标准,以作对比各处室规划及定岗定编标准及近期每月人员比例,处室人员目前编制与标准的差异,地区人均效能和公司的人均效能……,从而依据以上数量比较分析出初步数据,确定初步的可能岗位超编现象,从而再进一步采集数据,确定需进行观察的岗位。
咨询二:
用各种可行,并有确凿历史数据的方法选择重点岗位为突破点。
例如:
1、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岗位;
2、通过各公司同岗位比较,人均生产率差异最大的岗位;
3、通过各公司同岗位比较,绩效差异最大的岗位;
我目前初步的想法是我要选择重点岗位,以重点岗位为突破点,因为总公司岗位很多人数也有300多人,绝对没有办法一个个的去审,所以想从历史的数据中查看,分析是否可能存在问题,然后才能选择重点岗位。
而这重点岗位的选择还要经初选和再选等选择好后再准备以下步骤的操作细节:
1、审核公司岗位说明书是否齐全;
2、齐全的话再了解是否依岗位说明书招聘人员,即现有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说明书是否匹配;如若不匹配那说明书就是摆设;
3、在发现基本匹配后,我想结合岗位说明书,把再选的调查岗位,请在岗人员及其直接上属分别写出这岗位实际人员的工作内容。
这涉及到问卷的设计,目前我还没想好,但是可能会分为专项工作/本职工作和突发工作。
也会结合部门每月的工作计划分解至此人工作内容,再结合工作总结,了解计划与实施的差异,这点估计可以看出工作条理性和岗位与现实的差异;
4、什么日志法还是现场观察法等和3并行使用……。
而在确定需调查的岗位后,因岗位相同但职责不一定相同,所以人均生产率没有标杆参照,因此打算通过部门主管的绩效考评分数及评价选择相同岗位但绩效好/中/差三者进行跟踪,这一点主要是给工作效率高低的评估提供依据。
如果说是调查各岗位的工作量是否饱和,恐怕没什么人不抵触,应该考虑换种名目。
我觉得应该以工作分析的名义进行。
这样就是企业的流程改造了,变革太大,会引起人事变动的,所以开始应该由重点岗位分析入手。
建议:
1、以流程再造为主线,分业务种类进行流程整合,同时也对各岗位有所了解;
2、以部门职能、职位描述进行修改为辅线,对现状进行详细文字描述;
3、人力资源部要对以上两条线进行整合,提出职位整合建议,并与部门经理、总监一起研讨,明确各职位整合情况。
这是个系统工程,全部的环节是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的审计。
因此要分段进行。
现在要做好第一步是对现在情况的调查,我的想法也只是限制在这环节里,等这些全部OK,才对各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审计,所以是前路茫茫啊。
咨询三:
我去年曾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是采取的方式是:
1、到各单位时说明是核对岗位人员人数,编写岗位说明书。
集团公司对各二级单位在岗人数应准确掌握,大家也因明确各级岗位职责的目的,而不抵触,各二级单位易配合。
2、直接与各单位主管领导接触,由其提供相应的岗位、人数和职责草稿,然后借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到现场去与相关人员(主要是核心人员、组长、线长等)沟通。
借此机会也掌握岗位人员编制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等基本信息。
做此项工作本身就是件大工程,我前后用时半年,才完成。
为保证工作质量,其中反复几次到各岗位摸底。
若你仅需大致测定各岗位工作饱和度,可以先对所有岗位进行梳理和分类,筛选得出各类核心关键的岗位(标准对企业发展价值贡献大,必设的岗位)进行,(我公司最后筛选出100个岗位进行),然后有针对的开展后面的工作,当然到现场之前,你应准备完善,做好问题提纲或相应的表格,当天的工作情况,一定要当天整理好并录入,日清日毕,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工作质量。
你形成的报告,我想应从分类岗位的整体平均人员匹配程度和工作饱和状况入手,同时也应列出代表性的岗位情况作为应证。
最终要将你的想法和改进意见提出。
个人认为,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工作范围了,依靠一个部门、几个人恐怕任务艰巨……这项工作范围大到足以当成一个项目来做了,应与咨询公司合作进行薪酬设计时机,再次对岗位进行了清理。
咨询四:
根据提供的情况,列了个步骤:
一、收集资料,工作准备充分
1、HR方面需要提供的资料:
总公司及各分公司的组织结构图、所有职位说明书、岗位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实际在职人员及其岗位、储备人员及其岗位、绩效汇总等;
2、财务方面需要提供:
单位时间内(比如1年)总公司和各分公司的工资表、各分公司的销售报表等;
3、行政方面需要提供关键流程图;
4、设计工作量调查问卷。
二、发现问题,找出重点岗位
1、各岗位职位说明书是否全面,规范;
2、分析总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作 饱和度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