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641832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36MB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B.正常人心脏跳动频率为72Hz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D.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4m/s
2.如图是战国时期的编钟,用同一个钟锤敲击某一个钟,当力度不同时,钟发出声音明显不同的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3.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C.百米赛跑,应当听到发令枪响时计时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下列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露珠凝结
C.
深秋,绿叶凝霜
D.
严冬,冰棱倒挂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高烧病人在额头等部位涂酒精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低了
C.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是为了减慢水分的蒸发
D.100℃的水蒸气导致的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
6.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7.6月21日,一场“超级日环食”震撼登场,这次日环食是21世纪以来食分最大的一次。
下列现象成因与之相同的是( )
A.
地面上的影子
B.
“弯折”的铅笔
C.
水中的倒影
D.
放大的“熊猫”
8.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的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0.图甲是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A.
B.
C.
D.
1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B.2.357cmC.2.35cmD.2.41cm
12.下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G107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
05
0
2
济南西
09:
45
09:
48
405
3
南京南
12:
15
12:
18
1025
4
上海虹桥
**:
**
终点站
1325
A.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1025km
B.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的运行时间为1.40h
C.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平均速度是246km/h
D.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240km/h,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13:
30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禁鸣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______产生的;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5”表示前方限速____(填写单位);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当汽车靠近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小华和小明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对照图(a)和图(b),______(选填“小明的说法”“小华的说法”或“两个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小华说自己乘座的火车“动起来了”是以______(选填“站台”或“窗外火车”)为参照物。
15.电视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__,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如果把遥控器对着墙壁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的屏幕,将会看到红、__________、蓝三种颜色。
16.今年冬天极寒的天气,学校要求早上暂停拖地。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
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
17.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条光线,则____是空气和玻璃的交界面(选填“MM´”或“NN´”),入射光线是_____,折射角为______度。
18.在观察“碘锤”中的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实验中应该选择图______(填“甲”、“乙”)装置进行;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蒸汽均会______。
19.《康熙几暇格物篇》中记载:
“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___________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___处照射,可照亮铜钱。
(均用图中字母表示)
20.将一凸透镜紧靠玩具鹦鹉(如图甲),然后将透镜逐渐远离鹦鹉,在此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玩具鹦鹉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其中__________是实像,________是虚像。
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均填序号)。
21.如图甲所示,小木块长度是______cm,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如图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s。
三、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此时入射角等于______°,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______(增大/减小/不变),若将右侧纸板绕法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此时______(不存在/仍存在)反射光线。
23.如图甲,是某小组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甲所示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
(2)图乙是该小组同学画出的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气泡情况,则图丙中______(A/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3)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和读数,却得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
(4)从图像丙可以看出,小明和小红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2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给试管冰加热,除了使冰熔化缓慢外的好处是使冰____;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属于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4)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
(a)_______;(b)_______。
(a)
温度/℃
(b)
2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实验时选择薄茶色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______(选填“看清A的像”或“看清B”),便于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
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由此记录小明得出实验结论: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老师指出该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
(2)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_____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3)如图丙所示,HUD是一款汽车上常配置的抬头显示器,它将仪表水平显示器上的车速、油耗、导航等车辆信息投射在竖直屏幕上,避免驾驶员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
若想仅通过一块平面镜实现这样的投射,则平面镜应与水平面夹角应为______。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红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红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______;
(2)小红改变方案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_____;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______(选填:
“有”或“没有”)烛焰清晰的像;
(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5)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______(A/B/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另一实验小组更换相关器材后顺利完成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线段MN为凸透镜成像的像距倒数(
)和物距倒数(
)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像信息可得该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27.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活动”中:
(1)用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①将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按照图的______(选填“左”或“右”)所示的位置释放,记录实验中两个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以比较了,这实际上是运用相同路程比______的方法;
②根据你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下落比较快的是______(选填“A”或“B”)纸锥;
(2)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
①同学们在用刻度尺、秒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实际测量中发现,纸锥开始下落到落到地面的时间比较短,用秒表测量时间较为困难,为了能解决这一困难(仍使用秒表测量时间),以下提出的解决方案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
A.提高开始下落的高度
B.采用多次测量时间取其平均值的方法
C.换用较薄的纸,重新做一个锥角更大的纸锥
②小华采用频闪照相机的办法来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使用相机每隔0.2秒拍摄一次,照片如图所示。
该照片显示下落的纸锥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纸锥从A到E的高度为160cm,则纸锥从A到E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四、作图题
28.如图所示,路灯下站着甲乙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S的位置;
29.请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30.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____)
五、计算题
31.2020年12月11日上午,扬州高铁正式通车,连淮扬镇高铁是江苏省内中部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其设计速度为250km/h,某次列车按设计速度从起点到终点全程运行时间约为72min。
连淮扬镇高铁途中经过“五峰山公铁大桥”,扬州将进一步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五峰山公铁大桥”长为1120m。
求:
(1)不考虑途中停靠站台的前提下,连淮扬镇高铁全线长约为多少km?
(2)一列280m的高铁匀速通过“五峰山公铁大桥”的时间为70s,则该高铁的速度为多少m/s?
坐在该高铁座位上的小明通过“五峰山公铁大桥”的时间是多少s?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42℃已经是高烧,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是1s,那么频率约是1Hz,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是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4m/s,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敲击同一个钟,则同一个钟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则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C。
3.C
【详解】
A.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都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通过辨别不同人声音的音色来做出判断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我们可以用超声波粉碎人体中的结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很多所以百米赛跑应当看到发令枪射出的火花或青烟后计时,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高速铁路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露珠凝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B不符合题意。
C.绿叶凝霜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凌倒挂,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5.B
【详解】
A.把酒精擦在额头等部位后,酒精会发生蒸发现象,会从身上吸收热量,这样会降低的温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是-38.87℃,酒精的凝固点很低,是-117.3℃,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水银已经凝固,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仙人掌的叶子进化成针状,是通过减小蒸发面积的方法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样可更好地适应干旱的环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100℃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变成100℃的水,由于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由图示可知,此透镜能把光会聚到一点,所以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应选C.
7.A
【详解】
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B.“弯折”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放大的“熊猫”,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通过水花四溅,知道发声体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得到真空不能传声,采用的是推理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该图像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路程,从图像可知,小明在每一个相同时间段内的路程都相等,所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华在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不一定相等,小华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
B.前两秒内,在相同的时间里,小华运动的路程更多,所以,小华跑得更快,故B错误;
C.8s内,小明的路程为40m,所以小明的速度为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8s内小明和小华的路程均为40m,两人的路程一样,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是水面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是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故B正确.
11.A
【详解】
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57cm记录的数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2.57cm记录错误,故应去掉;物体的长度为
L=
≈2.36cm。
故选A。
12.C
【详解】
A.根据表中数据知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为
1025km-405km=620km
故A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知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济南西站的运行时间为
故B错误;
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为s=1025km,所用时间为
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240km/h,则到达上海虹桥站的时间为
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
12h18min+1h15min=13h33mim
即13:
33,故D错误。
故选C。
13.漫反射声源振动km/h缩小变大
【详解】
(1)[1][2][3]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因为光在标志牌上发生漫反射;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振动产生的。
(2)[4]图中限速标志表示的是限制车速不高于5km/h。
(3)[5][6]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当汽车靠近摄像头过程中,物距减小,所成的像变大。
14.两个人的说法都窗外的火车
【详解】
[1][2]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他认为火车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小明的说法正确;停在站台上的火车相对于其他运动的火车位置不断变化,以其他运动的火车为参照物,火车车厢是运动的,因此小华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所以两个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15.红外线反射绿
【详解】
[1]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2]红外线以光波的形式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3]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是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可以产生其它任何色光。
所以彩色电视机的屏幕的基色色条为红、绿、蓝。
16.凝固内不会
【详解】
[1]极寒的天气温度很低,如果拖地,地面会有水,液态水会凝固成冰,同学们走在地面上会摔倒受伤,所以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凝固。
[2]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的气温高,室外的气温低,高温的气体遇上低温的玻璃窗,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而冰花是在室内的。
[3]当他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的温度是较高的,室外的空气温度较低,室外的空气接触眼镜时,吸收热量,但是不会发生物态变化,那么眼镜上不会蒙上一层水雾。
17.MM´CO60
【详解】
[1][2][3]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NN′是法线,MM′是界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则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折射角为60度。
18.甲凝华
【详解】
[1]甲图中“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故应选择图甲装置观察。
[2]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19.EE
【详解】
[1]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当向碗中加水时,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从A处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
20.①②③③①②
【详解】
[1][2][3]玩具鹦鹉紧靠凸透镜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③;将透镜逐渐远离鹦鹉,鹦鹉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①;将透镜逐渐远离鹦鹉,鹦鹉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②;所以①②是实像,③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
21.2.50-3281.9
【详解】
[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木块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50cm刻度对齐,所以小木块的长度为
L=3.50cm-1.00cm=2.50cm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低于0℃,温度计的示数为-3℃。
[3]由图丙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1.9s,即秒表的读数为
4min+41.9s=4×60s+41.9s=281.9s
22.30增大不能仍存在
【详解】
[1]图甲中ON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是入射角,为30°;
[2]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也增大;
[3][4]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在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但反射光线仍然是存在的,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3.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底A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98移走酒精灯
【详解】
(1)[1][2]温度计的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2)[3]图乙A中,水内部不停地发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表示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市 中学 教育 集团 学年 年级 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