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校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选修.docx
- 文档编号:363043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7.49KB
江苏省七校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选修.docx
《江苏省七校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七校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选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七校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选修
‘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选修)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
赵襄子说:
“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
“善赏哉!
”材料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行仁政B.法先王C.重礼乐D.正其名
2、《春秋繁露》记载: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其中体现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4、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
“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
A.孔子的《春秋》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5、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形式“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当时擅长这种书法的人物是
A.王羲之B.张旭C.柳公权D.颜真卿
6、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位,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主民主义
7.在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中,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
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9、右图是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与否定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
C.象征国共两党着手准备第一次合作D.表达出了“以俄为师”的思想倾向
10.“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
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
11.邓小平说: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些论断
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
12.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一条:
1969或1970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卫星上天后10年发射飞船。
该规划的主要成果是
A.“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D.首颗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2006年、2015年两次修订。
这表明
A.我国建立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
14.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XX、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
这说明
A.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15.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
“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种主张()
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
B.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
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
16.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
B.两者相互推动
C.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
D.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17.康德这样定义启蒙: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A.社会契约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D.人身的自由
18、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19.“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数量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
”这一理论的提出( )
A.科学精准地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B.颠覆了人们对宏观世界的理解
C.是为了解决热辐射问题的疑点
D.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0.(2015·泰州二模)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们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D.萧伯纳的《苹果车》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弓问仁。
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
材料二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
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再答常乃德(古文与孔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仁”?
(2分)
(2)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指出其理论依据。
(4分)
(3)据材料四,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价值作出了怎样的评论?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评论的合理性。
(6分)
22.(1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
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
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
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
(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2分)
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
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材料四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4分)
(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
(3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有何认识?
(2分)
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
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
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
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
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
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
而加尔文派则宣称:
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
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分)
(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
(4分)
25.(13分)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地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
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
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
(2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分)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8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选修)
参考答案:
1-5CABDB6-10BCADB11-15CACCC16-20BBBDA
21(12分)
(1)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帮助别人)。
(2分)
(2)主张:
材料二:
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分。
材料三:
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
(2分)依据:
二程:
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存在于万物之中。
王阳明:
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2分)
(3)评论:
认为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是有价值的;但是在现代却成了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2分)
合理性:
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利和谐人际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分)宣扬封建纲常伦理,压制人的自由发展,维护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2分)
22(12分)
(1)策略:
师夷长技以制夷;
表现:
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
主题:
救亡。
3分
(2)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分
成果:
维新思想。
使命:
启蒙。
2分
(3)介质: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2分
事件:
五四运动。
1分
特点:
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分
23(13分)
(1)原因:
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
(1分)
举措: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分)
(2)主张: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或调节社会分配)。
(3分任意三点)
(3)相同:
发展生产。
(1分)
不同:
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或先富带动后富)。
(1分)
(4)策略:
通过税收方式调节;注意把握和选择调节的时机、(2分)
(5)认识:
关注民生(或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防止两极分化(或缩小贫富差距);发展生产。
(任答2点,共2分)
24(10分)
(1)形式:
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
1(或答“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资产阶级的需求;天主教会的压制。
2
(2)诉求:
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
1不同: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局限于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广泛的社会层面传播人文主义。
2
(3)理解:
“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
2意义:
逐渐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2
25(13分)
(1)说明:
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分,举其中两例即可。
)
(2)影响:
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3分,每点1分)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1分)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2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纸张革命的扩展。
(2分)
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七校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选修 江苏省 联盟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联考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