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镜头的应用.docx
- 文档编号:3628354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83KB
电影镜头的应用.docx
《电影镜头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镜头的应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镜头的应用
电影镜头讲义
讲义,镜头,电影
电影镜头讲义
*镜头
*物理性质:
透镜,俗称镜头,诸如:
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变焦距镜头等等。
*创作术语:
影视制作的计量单位:
一个镜头,一组镜头。
指具体的画面构成,如:
远景镜头,运动镜头,变焦距镜头。
指摄影机不停止地一次拍摄下的画面;另指银幕画面形态。
(三)运动镜头
*定义——相对于静止镜头而言,一种状态和样式。
*运动性——根据一定的条件要求,带有规律性的,符合逻辑的,一贯制的运动状态,主要还看是否具有意义表达功能。
*内部运动——指画框不动,画框内部人物或物体的运动。
*外部运动——机器运动。
推拉镜头、移镜头、升降镜头。
*综合运动——内外部相结合的运动。
跟镜头、推拉、变焦推(边变焦边推)、跟摇、跟移、跟拉、升俯、降仰。
(四)运动镜头的样式————每一种镜头都由学生来从班上看过的影片中举例。
*推
*推镜头是常见的一种镜头运动方式,指被摄物体位置不变,摄影机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拍摄的连续画面。
也就是说推镜头是借助移动车,使摄影机向前推进拍摄而成的,它的光学轴心同移动路线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
*由于摄影机不断接近被摄体,推镜头就形成了逐渐走近观看的效果。
*画面视点由远而近,取景范围由大而小,随着次要部分的逐渐移出画面,主要表现的部分逐渐占满银幕,起到强迫观众或者使观众不知不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的作用(我们前面曾经讲过[匈]贝拉·巴拉兹的一句话:
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决不让他的观众随便乱看场面的任何哪一部分。
)。
*推镜头的作用就是描写细节、突出主体,使所要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体环境到细部特写,它把不同景别的画面连续不断地纳入镜头之中,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整体引向局部,使主体的视觉效果更为强烈,突出了要强调的部分。
*推镜头从表现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上来介绍人物或景物,会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一用一个镜头解决问题。
*推镜头还可以连续地展现人物动作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面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表现人物内心。
*推镜头画面视像的主要部分由小到大,观众的视觉感受也就由弱到强,因此通过推镜头来突出细节,能够渲染特殊的戏剧气氛。
*拉
*拉镜头与推镜头正好相反。
摄影机逐渐远离拍摄对象,全景范围由小变大,就象生活中一样,人们开始时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当将这一个点看明白了以后,便逐渐变化自己的视觉范围,以观察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画面形象由近而远、由局部到全局。
*拉镜头从表现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上来介绍人物或景物,也会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一也是用一个镜头解决问题,但它是由点到面。
推镜头是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主要强调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动作,而拉镜头则是从局部到整体,由点到面,侧重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特点。
它们的起幅和落幅不同,其作用就有所区别。
*拉镜头的画面形象,一开始就鲜明、强烈,因此在刻画人物上往往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喜剧影片中,拉镜头常常能够制造喜剧效果。
《摩登时代》中卓别林在百货商店了楼上蒙着眼睛滑旱冰,镜头拉出来是在楼的边沿上。
*推拉镜头常常结合运用,在同一个镜头内,又推又拉,有缓有急,使镜头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但要避免出现拉风箱式镜头。
*摇
*摄影机位置不动,利用三脚架的活动底盘做原地转动拍摄的镜头,它的依据是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一定的刺激和欲望而扭转头部或身体来观察事物。
它能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
*摇镜头在表现场景方面,有其独特的功用。
左右横摇一般适用展示浩大的群众场面或广阔的自然景色,许多影片开头常常用它纵览场景全貌,介绍所处的特定环境。
*摇镜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常常用来表现剧中人在特定情境下的主观感受。
比如:
进到一个陌生的屋子,环视一下环境,大多用摇镜头。
*甩
*摇镜头的一种,急摇到使画面完全看不清楚的速度。
相连接的两个镜头中选一个做甩就可以了。
*移
*把摄影机安放在移动车上或其他运载工具上移动拍摄而成。
移动镜头不是在一定距离内固定跟摄某一运动中的对象,而是如同人们在生活中边走边看。
跟镜头是摄影机随同拍摄对象的走向而移动,与移动镜头的区别就是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始终一致。
而移动镜头是摄影机自行运动。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叫横移镜头。
沿垂直方向移动的叫升降镜头。
*电影艺术是借助活动的画面来再现生活图景的,但电影的表现范围,受到四边画框的严格限制。
横移镜头和升降镜头,正是人们突破这种限制所作出的努力;也是区别于其它艺术(例如戏剧)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
*横移镜头在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别是创造宽阔的空间气氛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说过:
移动摄影要比剪辑更富有主观性和抒情味。
这个特点,在横移镜头中同样表现得十分明显。
有时镜头的横移代表着剧中人的移动视线,使所展现的场景带上了一层主观色彩。
法国一部影片中一个姑娘从乡下来到巴黎,乘出租车去找她的情人——一个大牌明星,结果开门的是大明星的妻子。
当她近于绝望地离去时,好心的出租司机收留了她,并送他去火车站。
这部影片就大量地用了横移镜头,来展现巴黎风情,可由于女主人公的心情不同,景物发生不同的变化。
从欢快、镜头活泼、景物迷梦离奇,表现她处到巴黎时的心境,而后是平视镜头,景物缓缓移动,镜头刻板,表现她沉重的心情,最后在出租司机的劝说下,姑娘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巴黎时,镜头又恢复了先前的样式,但有所区别,带有一丝沉重的味道。
*《法国中尉的女人》在片头处理中对于摄影机运动呈现出的一组呼应、对称的横移镜头,使叙事结构表现出由近到远、由内到外的视觉语言。
*升降
*把摄影机安放在升降机上拍摄,它从垂直方向拓展了画面的表现范围,一般用来描绘高大耸立的物体,如楼房、井架等。
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很少能够在上下运动中来观察事物,不太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所以在影片中用的为数不多。
除需要创作特殊的艺术效果产生不同的气氛和节奏。
*升降镜头,尤其是升镜头在影片结尾时运用得较多,有一种升腾的感觉,升华的意味。
如:
《完美的世界》的结尾,罪犯由于劫持了一个破碎家庭的孩子,却与他建立了胜似父子的情感,最后被警察救走孩子以后打死,镜头升起,一种灵魂升华的感觉,当然还有加上音乐的效力。
*跟
*生活里我们看一个活动物体,有时自己也不自觉地跟着活动物体走,而大家知道摄影机是代表我们的眼睛的,跟镜头就是模拟了人的这一生活现象:
摄影机跟随某一移动对象拍摄的镜头,可以连续而详尽地表现具体对象的活动及感情的变化。
跟镜头始终跟随移动着的表现主体,因而严格规范观众的视线,使他们只能看到导演所规定的部分,从而加强了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跟镜头可以上下左右在纵横各个方向做平行运动这样,在同一个镜头内,画面的构图随着摄影机的运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其运动的速度的快慢而有张有弛,从而造成强烈的节奏感。
*电影在技术上达到了灵活机动时,为了与戏剧拉开距离,它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机器运动,大家知道,戏剧的观众是不可以运动的。
但电影的运动镜头和机器的运动使得观众得到运动感。
跟镜头可以说是最具电影特点(特性)的镜头,因此是电影中最常用的手法,比电视剧用的要多,但不要忘记不能为运动而运动,为跟而跟,一定要根据拍摄内容的需要。
*依据在于,生活中由于观察对象的运动,使我们不能一下子全部看清楚,不可以一目了然,或恰巧某些东西有些变化而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于是我们决定再跟着它看一看明白,于是我们的脚便开动起来。
这就是依据。
*例如:
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在影片《罗生门》中,跟拍卖柴人在林中发现尸体经过的一组镜头,在一九五一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曾使许多影评家大吃一惊,并使黑泽明一举成名。
这组跟镜头,开始时比较轻快迅速,表现他心情愉快,悠然自在,而与之不协调的音乐却给人以不祥的感觉,暗示即将会发生某种重大事件。
这个跟镜头让我们看到了临近危险而不自知的打柴人,不禁为他的处境而担忧,从而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与推拉镜头不同的是,跟镜头不仅摄影机是运动的,拍摄对象也是运动的,而推拉镜头的拍摄对象是固定的。
为了更好地表现运动及其变化,有时常常把跟拉、跟推结合起来使用,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综合两种镜头的特点和长处。
*俯拍镜头
*俯拍镜头(也叫俯视镜头)是摄影机由高处向下拍摄,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
这种镜头视野宽阔,表现宏大的场面,象《卡桑德拉大桥》就是以俯拍长镜头开始的。
这种手法使观众感到仿佛居高临下,对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地点,有一个初步的全面印象。
*俯拍有一个特点是善于表现大场面,有利于营造气势恢弘的全景气氛、环境气氛、大的群众场面气氛。
*俯拍由于视角的关系,把人物压低了看,正如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所说:
“俯拍镜头(自上而下拍摄)可以使人显得更渺小;将人压降到地面,从而使观众感到人在道德上的压抑,使人成为一种处于难于摆脱的定数论的中的物件,一种命运的玩物。
”(《电影语言》)。
用这样的角度拍摄人物的悲惨境遇、尴尬处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法国影片《Z》中代理检察官去见总检察长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用了一个大俯拍镜头(有时叫顶摄镜头),把代理检察官压到地面上,使观众感到一种压抑的视觉感受。
*使用时要注意俯视位置的依据,为什么俯视。
如:
远景是混战的场面,前景是山头上一个屹立的指挥官的背景,切过来他在俯视战场,他的身后是一支跃跃欲试的总预备队,再切过来就可以是没有前景的战场场面了。
9、仰拍镜头
*摄影机从低处向上拍摄的一种方法,代表剧中人物或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
由于透视关系与平视不同而使观众的视觉感受产生一定的变化,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在高度上与惯常的对比也因之发生变化,仰拍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使观众产生一种尊崇、敬仰甚至畏惧的心理感受。
*上面所提到的法国影片《Z》中代理检察官去见总检察长的第二个镜头,则用了仰拍镜头来表现总检察长,造成一种威严感和气势上的对比。
*法国影片《白色婚礼》中弗朗索瓦愤怒地将情人从教室里拖出的镜头后半部,就是利用仰拍的透视关系来夸大弗朗索瓦的高大雄壮和情人的纤小孱弱。
*而这组镜头的前半部是用俯拍镜头完成的,也起到了前景和后景中的人物在高度上与惯常的对比发生变化,也起到夸大弗朗索瓦的效果,因此,有时仰拍和俯拍结合起来运用,会收到良好的对比效果,从而增添影片的艺术魅力。
*变焦距镜头
*变焦镜头,是焦距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
它利用镜头内部各组透镜之间距离的变化,来改变镜头的焦距。
用这种特殊的摄影镜头拍摄的,叫变焦距镜头。
拍摄时,摄影机的位置不动,通过变动镜头的焦距,来模拟推拉效果。
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地突出主体形象。
推拉速度较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印象和迅速变化的节奏。
急推猛拉,画面形象转眼之间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在观众心理产生一种急促、紧迫之感。
*还有利用变焦镜头的焦点变化来依次表现前后景中的被摄体,也就是前虚后实变成前实后虚。
*变焦镜头的运用一定要慎重,因为它太刻意、太人为,还有有意卖弄设备功能之嫌疑。
因此,现代影片里已经少见了。
*综合运动镜头
*在一个镜头中,推拉、变焦推(边变焦边推)、跟摇、跟移、跟拉、升俯、降仰等各种不同手段,不同程度的结合起来运用,就是综合运动镜头。
在歌舞片常用综合运动镜头拍摄重要的片段,以用于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人物情绪的贯穿。
*综合运动镜头由于把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富有变化,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综合运动镜头在歌舞片或MTV中常用。
*综合运动镜头内部运动的不断变化,为画面造成了各种角度和景别,一部影片开始,镜头从二楼窗口俯拍楼下门前台阶上的几个人正在上楼,接着跟摇出他们走进大门,穿过大厅,并拉出他们登上曲线形上楼梯。
随后,以平拍的拉镜头拍摄他们上二楼,穿过楼道,迎面走来。
最后,镜头随着他们转向窗口,再次俯拍楼下的门口。
这个镜头以人物为中心,随着他们的动作而运动,从楼外到楼内,有楼下到楼上,把整个环境交待的清清楚楚。
*客观镜头
*凡是代表导演的眼睛,从导演的角度来叙述和表现一切的镜头,统称为客观镜头。
它往往给观众一种客观的印象。
*客观镜头能够以具体生动的银幕形象,介绍环境,交待剧情,描写人物,在影片中的应用极为普遍。
一部影片,就是主要通过客观镜头,使观众耳闻目睹所发生的一切。
*第一人称的影片中,如以人物的回忆来叙述故事的影片,我们发现除用画外音来处理人物自述外,自始至终还是导演假借人物之口,通过镜头的客观叙述来表现故事。
希区柯克的电影《蝴蝶梦》中,做为女主角的“我”与麦克西姆的初次相见,以及后来两人的相识,相爱,结婚,直至成为曼德利的女主人,这一切观众都是通过画面看到的。
女主角“我”也自始至终是镜头描写的客观对象。
所以,我们认为这类影片依然是一种客观的叙述,里面的镜头基本上还是属于客观镜头。
*主观镜头
*电影摄影机还经常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来观察周围事物,以及其他人物的活动,这种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就叫做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表现影片中人物对某些对象的主观印象,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鲜明的感情色彩,使观众同影片中的人物一同去观察、感受事物,会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主观镜头常被用来表现和展示人物的内心视像如:
幻觉、想象等。
*主客观镜头是经常转换的,如:
《似是故人来》李查·基尔勇敢地承认自己杀过人,被判绞刑,当带他赴刑场的一场,开始是客观镜头,是导演的眼光、观众的视点叙述和观察事物,而当他寻找妻子时,镜头的性质就成为客观镜头了。
还有在一个镜头里转换主客观镜头的现象。
*应当知道主客观镜头是什么,但就实际操作来说意义不大。
*空镜头
*所谓空镜头是相对人物而言的,是指影片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画面,如:
高山、大海、蓝天、白云、青松、鲜花等等。
*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写景的往往用全景远景,通常叫做风景镜头,写物的大都用特写近景,一般称为细节描写。
*空镜头是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能够通过比喻、象征等,烘托气氛,创造意境,对任务刻画和剧情发展起到重要做用。
*空镜头经常被用来调节节奏,短促、动荡的空镜头,可以在观众心理上造成某种紧张感、紧迫感,而舒缓、稳定的空镜头则使节奏顿时变得柔和。
*空镜头是一种写意的虚笔,许多影片往往在人物情绪达到高潮或一场戏的结尾时,由实而虚,转换成空镜头,不仅改变了原来的节奏,而且富有新的意味。
*空镜头常常用来转换场景,或做为时间过渡的契机。
《白色婚礼》补课时出现的几个空镜头。
影片《哥仑布》中看到新大陆的海岸是的空镜头。
*景别
*景别的产生
*来源于技术的提高——摄影机技术——灵活、轻便、体积小、利于运动
*适应视觉心理的需要——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心理习惯是集中注意力于一点,或依次注意几个点,也就是根据我们的心理需要,在随时改变自己的注意力和视野的结果。
*从根本上区别于戏剧——形成电影语言的需要。
*景别的依据
*空间距离依据——距离制约景别的大小。
在一间八平米的小屋里,是绝对用不上远景的,顶多拍到人全。
而两个人只隔着个桌子争吵,那就只是特写、大特写。
*视觉心理依据——合乎人的视觉心理的状态、逻辑、规律、习惯。
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人从远处走来,一般是先看到他的总体,而后才是局部。
但是人家碰了你以后,你一转头看见的就不一样了,先看一下他碰你的地方,在抬头看他的脸。
*视点依据——叙事者的视点对被叙述对象所形成的制约。
从前有座山——远景,山里有座庙——全景,庙里有个老和尚——中景,在讲故事——特写。
*视距限制——视距近,景别就小,人在画面中的比例就大;视距远,景别就大,人在画面
中的比例就小。
*景别的意义
近景系列表其质,全景系列表其势。
其它意义散在分类里讲。
*景别分类
*特写
*特写是视距最近的镜头——两个人隔着桌子吵嘴,视距不到一米。
它的取景范围一般是人的两肩以上的部分。
视距再近一点、取景还小的叫大特写或细部特写。
*可以在很近的距离拍,也可以用长焦距镜头在远距离拍摄。
后者可使前后景物虚掉,使被摄物更集中、突出和强调。
*特写是画面艺术所独特的表现手段(绘画艺术、电影艺术、平面广告艺术)。
有人说戏剧舞台也有特写,人艺一个老演员在一部戏的演出时一背身,身后的烟袋在摇动,说这是特写了。
还有人说舞台上其它地方全黑,一束追光射到要表现的事物上,叫做舞台上的特写。
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放大效果,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通过与远景系列镜头的对比,把要表现的事物放大,而达到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而舞台做不到放大的效果。
二是将周围事物排除在画框外。
舞台上追光封锁的再好,周围事物也会被反光照亮。
*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是突出和强调细节的重要手段。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集中、突出、表现力强。
*它把所表现的对象放的很大,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造成清晰和强烈的视觉形象。
能够更好地表现事物的质感——如人的皮肤质感、表情的质感、物体的表面质感。
*特写镜头是揭示人物心灵的一种特殊手段。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特写的放大功能可以让这窗口洞开。
反过来讲特写镜头也使功底不深的演员空虚的心灵暴露无余。
因此特写镜头在使用时要注意这点,而且是在选演员时就严格注意。
*特写镜头可以赋予物体以生命力。
影片《祝福》中祥林嫂捐过门槛之后,去上福礼,被鲁四老爷呵斥,把鱼掉到地上,一个特写,扭动的鱼。
美国影片《谍中谍》中的风筒中的老鼠和那滴汗水。
都极具表现力。
*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与远景系列镜头结合使用,可以造成跳跃性的视觉冲击力。
叫做两极镜头。
*特写镜头还常常被用来转场,作为时间、空间的过渡,他使连接顺畅、平和,起到一定的关联作用。
*特写镜头还被认定为电影节奏的重音,起到重(zhong)拍的作用。
如果特写镜头的使用缓急适度、长短相宜、错落有致,产生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和韵律,对烘托人物的感情波澜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近景
*近景的视距比特写要稍远一些,一般是摄取人的胸以上(有人规定在腰以上),男人第三个纽扣,女人是乳房以上——最标准的是比人物的胸像往上一点。
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和面部表情占据画面显著地位,成为主要对象。
近景可以起到强调人物表情和重要动作的作用。
如人物回头、转身。
近景与特写的作用相类似,都是为了突出和强调人物,而近景更善于表现动作,特写则善于表现表情。
近景由于将身体的一部分带入画面,因此传达的信息量要比特写多,它可以通过服装、服饰、肩章、领章等,体现人物的仪态、身份、地位和出身(贫富)。
*近景常常被用来拍摄过肩镜头,过肩镜头善于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关系。
特写镜头就很难起到这个作用。
*中景
*中景的取景有人卡在在人像的腰部以上。
但我倒同意取上胯,因为与近景比,近景如果把胸取上了,自胸到腰的这一部分是没有什么可表现的东西,男人还有一个啤酒肚或叫将军肚来表现,女人呢?
怀孕的肚子?
那就要把脸卡掉——成为肚子的特写了,因为人脸的表现力是最强大的,与肚子放在一个画面里是很难突出肚子的。
景别运用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既然这一块不需要强调和突出,卡在这里就失去了意义。
我是赞成卡在胯以下、膝盖以上的部位(留下女人的三角区)。
*由于取景的范围较近景、特写要广一些,能够在一个画面里表现几个人的动作以及人与景物、物体之间的联系。
因此我们说中景较之特写和近景更善于表现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另外由于一定比例的背景也会被展现在画面之中,人与背景的关系也就在中景的表现范围里面了。
*综合中景、近景之间的景别还有一个“中近景”的使用,中近景只能是小于中景和大于近景。
*全景
*表现人物全身的,叫做全景,他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的印象,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使人物的整个动作和相互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展现。
如:
《致命的诱惑》里,情人从家里走出——全景跟摇——摇过来露出远处的道格拉斯,他往前走,走成他的全景镜头,把通过劳工作坊、燃烧着的大火炉、挂着的尸体(猪肉),——身处凶杀的典型场所的人和空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而后是上楼梯的全景跟摇,把情人住的社区情况——外部空间的斑驳破败表现出来——又是人与空间关系——作为律师的道格拉斯,从上流社会堕落到贫民社会,从文明堕落到野蛮——知法犯法地去私闯民宅。
*虽然全景的视觉范围不是很大,可与特写相比,要广阔的多。
可以更多地表现人物与景物的空间关系,人物常常化在环境之中,造成情景交融的画面效果。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五个女兵在男军官的带领下,迈着坚定、整齐而又轻松的步伐,走向并不轻松的丛林战场,人物命运的前途莫测的境地,与环境——丛林的高深莫测——融为一体,极好地表现出人物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远景
*远景镜头是拍摄远距离事物的镜头,是视距最远的景别。
它的视野最开阔,景深悠远,在展示空间上,远景能够表现人物及周围广阔环境和景物,城市乡村、山川湖泊,尽收画中。
大远景则适合于表现更加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
这类镜头,或者没有人物、或者人物只占画面的很小的位置,给人较强的整体感觉。
因此影片常常用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大部分影片是以远景做为开头。
《飞越疯人院》的远山开头,介绍出故事发生在远离城市远离人烟的地方,透出一种恐怖感。
《致命的诱惑》远景摇这座城市,讲述故事发生在纽约市迈哈顿区的一个高级住宅里,在这样的城市里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要小心。
*两极镜头
*远景与特写的视距差别很大,视觉效果也很悬殊,直接组合,会造成视觉效果上和情绪上的大幅度的跳跃感,构成一种奇妙的视觉冲击力,还会增加节奏的紧张程度。
*《末路狂花》里最后一组镜头:
全景的警车车队,荷枪实弹的男人阵列,上子弹、拉枪栓、瞄准待击的系列特写以及塞尔玛与露易丝的面部特写镜头,造成极好的两极镜头的跳跃感,即形成节奏上的异常紧张程度,又构成了奇妙的视觉冲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影 镜头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