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3627043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9.55KB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十六课小石潭记柳宗元
游踪:
发现小石潭:
移步换景
近观潭中景物:
潭水游鱼特写镜头抒发了在贬谪独居的境况
远望小潭溪源:
溪身岸势贴切比喻下孤寂凄凉的感情
感受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本文抒发的是在寂寞处境中孤独凄苦的感情
文人的书名
1以地名籍贯位名
2以人名、字、号、官名、谥号为名
3以皇帝的年号为名
注解1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下了“永州八记”
1.出处:
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寓言代表作有《三戒》。
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
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同时列为“唐宋八大家”。
本文作者主要记小石潭,他写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是富有诗意的散文,写得极为精美。
A字音:
清冽[liè]卷[quán]石坻[chí]嵁[kān]俶[chù]尔翕[xī]乎
悄怆幽邃[qiǎochuàngyōu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
B词语:
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
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
)
一词多义:
①可:
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
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
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
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
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
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
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古今异义:
①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
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今常用义为“往”。
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例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
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例句:
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
例句:
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例句:
斗折蛇行。
⑤蛇:
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例句:
斗折蛇行。
⑥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例句:
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例句:
凄神寒骨。
⑧寒: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例句:
凄神寒骨。
⑨空:
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
例句: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
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环:
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
彻:
形容词充当“阳光”的谓语,深深透过;日光下彻:
译为:
太阳光直射水底。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
(应为“以全石为底”。
译:
以整块石头为底。
)
省略句:
(余)以其境过清。
(译:
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
日光下澈(潭水)。
太阳光直射到潭底。
(溪泉)斗折蛇行。
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爬行。
坐(于)潭上。
坐在潭边。
翻译: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
好像和游人互相嬉戏。
翻译: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第二十七课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事情缘起
二、岳阳楼大观及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心情
三、览物而悲者
四、览物而喜者
五、点明主旨
不描述岳阳楼的原因:
1前人之述备矣
2目的在于借景抒情,引发作者的观点
主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解1选自《范文正公集》
一、生字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大观:
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
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
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
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
在……之前,后:
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
第二段:
(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
(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
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
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
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
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
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六、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
答:
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
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
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七、词语欣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
“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
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
啊!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二十八课醉翁亭记欧阳修
“乐”是本文文眼
第一段:
山水乐亭的环境
亭的由来
第二段:
四时乐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第三段:
游宴乐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第四段:
太守乐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
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及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结构之美:
金线串珠;曲径通幽;前后呼应
虚词之美:
也(陈述/肯定/感叹)而(递进/并列/承接/转折)
句子之美:
骈散结合;长句为主
意境之美:
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换四时交替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注解:
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1.出处: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代表作有《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
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正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伛偻(yǚ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
3、重点解词
环滁:
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林霏开:
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临于泉上者:
靠近。
泉香而酒冽:
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
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
觥,酒杯。
筹,酒筹。
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
情趣。
深秀者:
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野芳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
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
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译:
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5、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第一段:
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
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
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
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
分别是什么?
核心又是什么?
答:
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
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词类活用:
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一词多义:
①.而:
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
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
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
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
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
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
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
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
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
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词语活用:
①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句意: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靠近。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
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第六 单元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