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x
- 文档编号:3624959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92KB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圆的认识》
科目
数学
学生、年级
小学六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
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熟练画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每一个活动之中,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我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具体特征。
采用“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探究,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学会画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学习材料
教材、圆形纸片(自制)、水彩笔、圆规、直尺等。
教材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完成课堂练习;自制圆形纸片,用于学生的操作活动使用。
通过“做中学”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为学习抽象知识做学习支架。
2、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
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应用PPT制作而成,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首页图形用PPT“绘图工具”绘制组合图形后组合而成;PPT背景采用PPT“填充工具”中填充纹理效果而成;画圆的动画采用“自定义动画工
具”中的动画路径设置的动画而成。
课件中的动物图及各种圆形图片通过网络收集而得。
学习环节“想一想、折一折、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练一练”的按键均运作了超链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进入指导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交互型。
本课设计我把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相整和,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3、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
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构建成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情
境
导
入
1、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2、提出课题
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领略其中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
认识圆)
学生思考、回答。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各种圆形物体图片,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强烈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带着追根溯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
二
探
究
新
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⑴反复对折几次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小结:
这些折痕相较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就叫做圆心,我们一般用字母O表示。
2找出圆的圆心,并标出来。
2、认识直径
⑴概念
提问:
这些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
折痕的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小结:
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一般用字母d表示。
练一练:
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一条直径。
⑵直径的特点
①比赛:
给你10秒钟,
你能在同一个圆里画出
1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几条半径?
2拿出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③小结: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设计意图:
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推理来发现圆的特征,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发现,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运用这些特征。
>
1、反馈练习
2、圆的画法
1、学生自己动手用圆规试着画圆。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上台讲解方法。
3、用多媒体演示画圆的步骤。
<设计意图:
体现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思维在操作中发展,能力在操作中形成,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产生”,使学生在操作中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
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对折圆形纸片。
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对折后的图形。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课本,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作好知识层面的铺垫。
出几条直径?
②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
③量一量这些直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④小结: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3、认识半径
⑴概念
①指导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2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一条半径
⑵半径的特点
①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几条半径?
2拿出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③小结: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汇报。
学生观察、回答。
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推理来发现圆的特征,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发现,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运用这些特征。
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二)反馈练习
(三)圆的画法
1、学生自己动手用圆规试着画圆。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上台讲解方法。
3、用多媒体演示画圆的步骤。
学生展示、讲解。
学生以抢答、指名回答、全班作答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
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讲解画圆的方法。
体现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思维在操作中发展,能力在操作中形成,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产生”,使学生在操作中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
课
堂
总
结
教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四
课
堂
作
业
课本第60页第一题
圆的认识
(教学流程图)
半径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无数条都相等
同一个圆内
d
r
o
d=2rr=
d
圆规画圆:
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
七、教学评价设计
遵照过程性、激励性、发现性等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了以下一些评价方法。
1、激励性语言: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及时使用“你真棒!
”、“你观察的真细致!
”、“同学们读的真激情!
”等激励性语言给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表扬、肯定。
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课堂展示。
课堂上运用了展示台,学生的课堂练习得到了展示,既能做到查漏补缺,又能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激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课堂练习题:
包括PPT呈现的思考题及教材中的练习题。
主要是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堂学习情况的掌握程度。
目的是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确定后续学习目标及开展个别性学习指导。
4、学生相互评价:
在学生展示学生结果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展示学生结果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相互评价的习惯及参与评价的意识,懂得尊重他人学习成果。
5、学习小结卡:
在学习结束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及自我评价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比较系统的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课的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用各种平面图形组成的小机器人。
让学生找出这个小机器人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接着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
让学生总结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
教师事先也准备一些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运动领域都能找到圆的足迹。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的机会。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注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创设情景认识圆,到初步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一个硬币的直径,找出圆形物体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都突出了这一思想。
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
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
如:
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
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 上册 数学 认识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