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完整版精品XX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62293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72.41KB
精品推荐完整版精品XX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品推荐完整版精品XX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推荐完整版精品XX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推荐完整版精品XX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
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
项目性质:
社会公益性项目
项目业主:
XX市体育局
法定代表人:
xxx
项目承建单位:
XX市体育场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XX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1.1.2编制依据
(1)《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共XX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4)XX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16号)
(5)XX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55号)
(6)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该项目的立项批复(湖发改社会〔2006〕94号)
(7)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红线图
(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
1.1.3项目提出的背景
2005年XX人均GDP已达3036美元。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居民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将明显增长,体育产业也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建设文化大市,提高率先崛起的持续创新能力。
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决定,全面推进“八大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要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方便城乡居民开展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每万人体育场地数达到1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平方米。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体育人口达到45%左右,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市体育中心、市民健身中心。
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位于XX老城区中心部位(现XX市体育场),旧时这里因运粮河环抱,故俗称“海岛”,早在19世纪末叶,XX人民就在这里练武健身,开展体育活动。
1936年正式建立体育场,并命名为吴兴县立体育场。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称为“人民广场”、“市体育场”,由于多年使用并且长久失修,场地设施已相当陈旧破落,与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不相适应,与其周边优美的城市环境面貌既不协调,与其地块所处城市中心应有的景观极不相称。
基于广大市民有在这里开展体育活动的传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市政府已召开了关于市体育健身中心的建设工作协调会,要求争取项目早日实施,把体育场改造成老百姓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
1.1.4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对本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社会需求及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工程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等内容进行分析论证。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工程拟建于XX市老城区核心地段的原XX人民广场,南为苕溪路,北临广场后路,西为中国银行,东靠原XX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总用地面积约2.38公顷。
1.2.2建设规模
工程总建筑面积21438平方米。
项目主要内容:
健身大楼13470平方米(含地下层车库1710平方米)、室内游泳馆7968平方米,并建设250米塑胶环形跑道一个、小足球场一个、篮球场2片、门球场4片及相关配套设施。
1.2.3总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6859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5964万元,其它费用429万元,预备费用384万元,建设期利息81万元。
根据XX市政府有关协调会议精神,资金来源组成为:
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市体育局自筹2900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2500万元,原劳动路游泳池拆迁补偿费400万元),其余商请银行贷款解决。
1.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用地面积
M2
23801.5
2
建筑层数
层
7、3
3
总建筑面积
其中:
市民健身大楼
综合游泳馆
地下停车库
M2
M2
M2
M2
21438
11760
7968
1710
4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6859
5
定员编制
人
26
6
建筑密度
%
19
7
建筑占地面积
M2
4990
8
容积率
0.83
9
绿地率
%
30.5
10
仃车位(室内)
个
23
1.3问题与建议
1、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XX全民健身中心工程的支持力度。
本工程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项目本身具有的公益性等因素,决定了工程将主要体现社会效益。
因此,为了减轻项目承办单位的资金筹措压力,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工程建设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对于涉及工程建设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政策。
2、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对停车场地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受建设场地条件的制约,为从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性的体育活动和尽可能满足更多群众体育健身需要的角度出发,工程方案中布置了比较多的体育健身活动项目。
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停车场地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时,对场地停车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停车问题须作进一步的论证,妥善处理好活动与停车的关系。
3、做好与地下人防工程的衔接工作。
本工程室外体育场地下将由市人防部门建设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平时作停车场使用,二项工程分别由市体育局和市人防办组织实施,交错进行。
因此,应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对项目今后的使用功能、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施工管理等加强衔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损失。
4、应认真研究健身中心建成后的经营方式,尽早确定健身中心的管理模式。
全民健身中心作为公益性功设施,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市场机制的运作方法,努力增加收入,减轻政府负担,改变过去政府包养体制,向自行维持日常营运和适当上缴部分收入的目标努力。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扶持全民健身中心走向良性循环。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加强XX中心城市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爱好者和全民健身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推动XX体育事业的发展,XX市政府决定在XX老城区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1)是贯彻实施我省中长期体育发展战略的需要
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我省要在2020年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最近正研究实施“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发展战略,按照这一战略规划的初步设想,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要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使我省体育事业逐步走向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的道路。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为:
大型城市(50-60万人左右),其体育活动场地需要建设集健身、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体育中心,其中体育场30000以上座位,体育馆4000以上座位,游泳馆2000以上座位。
中型城市(30—40万人左右),其体育活动场地需要建有集健身、休闲、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中心,其中体育场20000以上座位,体育馆3000以上座位,游泳馆2000以上座位。
规划到2005年,有50%的中型城市建有上述标准的体育中心,人均体育活动场地占有量达到0.65平方米;到2010年,有70%的中等城市建有上述标准的体育中心,人均体育活动场地占有量达到0.8平方米,有60%以上的乡镇建有2件以上符合国家标准的场地设施,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到2020年,所有中等城市建有上述标准的体育中心,人均体育活动场地占有量达到1.0平方米以上,有75%的乡镇建有2件以上符合国家标准的场地设施,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
XX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全省总体体育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设XX市全民健身中心,推进XX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全省21世纪体育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的需要,是必要的,符合全省体育发展的战略引导方向。
(2)是促进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载体,也是进行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窗口。
加快XX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将有效增强中心城市的体育文化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全民健身中心的建成,在主要服务市民群众体育健身和休闲的同时,可以将室内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申办市级单项体育赛事。
XX地外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越,本项目的建成,将有力地推动XX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体育文化交通和合作,同时也有利于融入环太湖文化体育圈,促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是改变体育设施落后面貌,适应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
XX市体育发展规划中指出,要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体质,并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精神为指导,普及体育运动,发扬奥运精神,做到提高竞技水平,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推进城乡体育社会化,推进XX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力争把XX市建成群众体育普及、体育科技和教育比较先进、场地设施比较完善、竞技运动水平争取达到全省中上水平,成为全省的体育发达市之一。
要实现上述目标,XX市现有的体育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已远远不能适应XX市中长期体育发展的需要,与体育强市的要求也相距甚远,硬件设施数量严重偏少。
由此可见,XX市全民建设中心的建设不仅符合XX市体育发展规划,而且也是改变XX市体育设施落后面貌,实现体育强市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发展XX市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运动的必然硬件建设要求。
(4)是满足体育消费需求,提高XX市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工作之余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而良好的体育运动设施,是保证人们有自由体育运动的基本条件。
《国家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到,全国居民消费十年左右可达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比重将逐步上升,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多层次发展。
体育服务必须面向群众,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
目前,我省的体育消费需求已经是现实的和庞大的。
锻炼身体、健康体魄的理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中等以上的人群中,体育消费的需求正日益旺盛。
如省城杭州各种各样的健身俱乐部生意兴隆,游泳场馆人满为患。
据有关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在身心各方面的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
XX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体育运动的现代化场所,也是倡导良好健康生活习俗,引导体育消费的有力举措。
因此该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3.1需求分析
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
发展体育事业是关系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大事,《国家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
至2010年,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国民体质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有所拓展、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为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浙江省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也指出:
到2010年在全省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使人民的体质及群众体育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先进省市之列。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要求:
在全国范围内,到200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37%以上。
直辖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100%的社区,其他城市80%的社区建有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
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区域,浙江省体育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水平,正处于需求旺盛的初期,其发展态势极为迅猛。
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42元。
体育消费能力有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的关系。
在余暇时间的支配意向上看,在15类活动中,体育活动排到了第5位。
在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方面主要集中在场地设施方面。
对场地拥挤和器材缺少的抱怨合计为39.5%,对要求建体育场所的比例为26.8%,占第一位。
总体而言,从体育消费角度看,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增强,“花钱买健康”正逐步被接受,高文化程度人群的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其它人群,但体育消费水平依然不高,这不仅是消费意识问题,而且越来越体现为缺乏消费场所、消费项目的结果。
市场对体育消费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而且供需差越来越大。
3.2需求预测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及计算口径,需有30%的体育人口。
根据XX城市总体规划预测的人口估算,XX中心城区目前应有14万左右的体育人口。
按体育人口最低标准每周锻炼三次计,每年要为约2184万人·次的需求量提供所需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和设备,而目前XX市区拥有的体育场馆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大量的体育人口还只能借助于公园甚至街道进行锻炼。
按照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我省在到2010年末,体育人口比例将达到45%以上。
随着我市群众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提高,预计在“十一五”期末,体育人口将达到45万人,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从体育消费市场潜在能力分析。
按2000年调查的口径,全国户均体育消费约为400元(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远不止这一数额),即使按这一口径保守计算,XX市区108万人口年体育消费水平在1.2亿元左右。
按2000年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1.6%的标准计算,2005年XX市区GDP297.63亿元,体育产值应能达4.76亿元;根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年全市GDP将达1100亿元,相应的产值应在17.6亿元左右。
XX市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已达3000美元,人民文化生活要求日益提高,生活质量明显上升,恩格尔系数已处中等国家之列的这些情况。
本文对XX市体育市场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在消费体育领域,倾向于按GDP比重来确定其潜在消费能力更符合XX市的实际情况。
也就是说,其市场应与区域的潜在消费能力相当。
因此,当本项目建成后,为民提供了体育休闲消费的场所,其消费能力将会得到一定的释放。
3.3规模确定
3.3.1功能定位
全民健身中心拟建设成为项目较为齐全、设施配套完备,能满足市区群众日常体育活动和公益性体育活动的需要,又同时能承担市级单项体育比赛活动需要,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的综合性一流全民健身中心。
根据本项目特殊情况,结合市民健身活动需要,本项目重点包括健身健美运动房、综合健身房、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室内游泳馆、室外250米塑胶环形跑道、小型足球场、篮球和门球场等配套设施,是一处集健身娱乐休闲、多种综合性体育比赛、展览集会于一体的公共和公益性场所。
3.2.2功能划分
本项目的功能分为三大功能区:
第一部分为室外运动区,位于项目地块西侧。
包括250米塑胶环形跑道、小型足球场、篮球场二片和门球场4片。
主要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健身活动的需要,同时兼顾举行各类小型运动会、大型集会的需要。
考虑到项目用地紧张,为提高场地利用率,室外运动区的布置应结合场地的形态特点,以适当、灵活为原则,并体现健身、休闲、娱乐性等群众体育特点;
第二部分为室内游泳馆。
主要包括50米标准室内游泳池,以适应市民健身和业余训练为主,并兼顾群众性游泳比赛及承担市级单项性比赛需要;
第三部分为室内健身和管理用房。
分别设置乒乓球、羽毛球及健美健身运动馆、综合健美馆,是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部分。
3.2.3建设规模
XX中心城市目前尚没有设施比较完善的健身中心,除了一些新建小区有一定的体育健身设施外,XX部分酒店也配有部分设施,此外在部分区域零星分布有健身健美中心(俱乐部),但往往由于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收费标准较高,主要消费对象是经济基础较好的人士或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影响了市民进行健身锻练的积极性,因此去上述健身场所进行健身锻练人员占体育人口的比例相当小。
XX中心城市体育健身设施的不足与体育人口增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本工程的建设并不能一次解决所有市民健身锻练需要。
根据现有人民广场的场地条件,结合本项目的功能定位和居民日常喜爱的健身方式,本工程各场馆的规模标准如下:
(1)田径运动场:
250米塑胶环形跑道(6道),内设小型足球场一个。
跑道东侧设标准篮球场(28M×15M)2片,标准门球场(20M×15M)4片。
(2)健身大楼:
建筑面积13470㎡(含地下车库1710平方米),7层。
健身大楼及游泳馆部分楼层为群众性健身娱乐休闲性的体育场所,主要内设健美健身场地、羽毛球馆(11片)及乒乓球馆,部分为商业、办公用房。
(3)游泳馆:
建筑面积7968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四层。
内设10道50米标准游泳池(50.2M×25M)和综合健身房及乒乓馆。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4.1.1选址的原则与要求
本项目为XX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工程,依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规定要求,为满足本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本项目的建设选址应当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项目选址应在城市公共体育用地区块内,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周边用地功能相协调;
(2)市全民健身中心是面向大众的体育基础设施,是适应广大市民健身强体的活动场所,人流和车流较为集中。
因此全民健身中心的选址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利于人流、车流的疏散;
(3)该项目要求用地平坦,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不易受洪水侵扰;
(4)全民健身中心在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项目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较大,因此,要求项目所在区域有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
4.1.2项目位置
根据上述选址原则与要求,市体育局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最后经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确定市全民健身中心选址于原人民广场。
即利用老城区内的原人民广场用地,拆除地面建筑物,重新规划、布置新的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按照少花钱、办好事的原则,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人民广场的利用效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形式,更加方便舒适的体育活动环境。
本项目位于XX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南面,地块南接苕溪西路,西临中国银行和人民路,北侧为第一医院、第十二中学和广场后路,东侧为原第一医院护士学校。
本项目用地符合XX城市总体规划。
4.2建设条件
4.2.1自然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XX老城区,原来即为体育活动场地,因此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非常适合体育运动场地的布置和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
2.气候
XX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纬度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2°C,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1.10°C。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4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3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762毫米。
在8、9月间易受台风影响,但风力一般不大,最大风速约20m/s。
全年以东南偏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2.5m/s。
3.工程地质条件
本场地参照邻近新建项目的工程地址情况,地表以下45米左右范围内至上而下地质结构为:
(1)杂填土和淤填土:
层厚2.1-5.6米,以建筑填土为主,含大石块、瓦块、砖石屑、石灰质及粘性土等。
下部含有机质及淤泥质土。
(2)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
层厚1.6-5.6米,含砂质,轻可塑,中压缩性。
(3)粉土及淤泥质粉土:
层厚3.2-7.7米,含砂质,稍密-中密,中压缩性。
夹淤泥粉质粘土,饱和、流塑,高压缩性。
(4)淤泥质粉土及粉质粘土:
层厚7.0-10.4米,含砂质,流塑,中高压缩性。
(5)粉土及粉质粘土:
层厚4.1-9.2米,含砂质,稍密-中密,可塑,中压缩性。
(6)淤泥质粘土:
层厚1.9-3.3米,流塑,高压缩性。
(7)粉质粘土:
层厚1.4-3.1米,含砂质,软塑,中高压缩性。
(8)粉质粘土及粉土:
层厚6.7-12.0米,含砂质,稍密,可塑,中压缩性。
(9)中砂:
层厚0.2-0.9米,含砂砾,松散-稍密,中压缩性。
4、场地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位在黄海高程3.0米左右,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随天气及季节变化有升降,属浅层孔隙潜水,地下水一般对砼无侵蚀性。
5、地震
历史地震资料表明,XX市是一个地震级小、频度高、震源浅、烈度低的相对稳定地区,未发生过五级以上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XX地区抗震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4.2.2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所处位置属XX老城区的中心部位,各项公用配套设施良好,工程施工极为方便。
(1)道路
工程紧挨中国银行XX市支行、XX第一人民医院和XX十二中学,场地的南、北、东三边均为城市道路,附近的苕溪路、人民路为城市主、次干道。
(2)供水
项目供水来源为城北水厂,现有供水能力10万吨/日,规划扩建到20万吨/日。
项目的供水可从苕溪路城市管网中接入。
(3)排水
本项目污水管网可排入苕溪路城市污水管网,最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4)供电
XX中心城老城区高、中、低压配电网比较完善。
有XX变(城中变)、紫云变、东郊变等组成完善的配电网。
工程位于中心城老城区,城市10KV供电线路均为现成。
(5)电信
中心城市程控电话网经过几年来连续扩容,已拥有S-1240长途程控交换机、长途传输和长途交换设置的数字交叉连接系统(DXC)、SDH自愈传输网、城市光缆网;建成了XXC3本地数据和C3本地SDH自愈传输网;开通了电子信箱多媒体信息服务,帧中继等新颖电讯业务。
移动通信、无线寻呼更是快速发展;电信智能网和支撑网的建设达到了领先水平,T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已投入运行。
(6)老城区供热来源为统一能源(XX)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凤凰大桥北堍,供汽能力额定为100t/h,现实际对外供热达到60t/h左右,本项目热源由广场后路接入。
4.2.3社会经济条件
XX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名城,因滨临太湖而得名,历来是杭嘉湖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XX市地处浙江省北部,北纬30052/,东经120006/,东临上海,南接杭州;西近南京,北与苏州、无锡隔太湖相望,既是江、浙、沪三省毗近地区重要的水陆运输要冲,又是长江下游杭嘉湖平原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杭宁高速公路、104国道、318国道、长湖申航道、宣杭铁路以及正在兴建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XX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也是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XX市近年来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试点住宅小区的建设闻名于全国,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大中城市发展的骨架,正在向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XX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实现新飞跃”的十四个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XX市全面加快发展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功能,现已逐步发展成为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工贸、旅游城市。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866元,增长13.9%;实现财政总收入74.24亿元,增长19.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5元,增长14.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88元,增长14.2%。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5.1总布原则
(1)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建设标准按体育场馆有关标准执行。
(2)总体布局应根据城市设计的定位,健身中心建筑的人文景观,处于周围地域的特定环境之中,应成为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推荐 完整版 XXXX 全民 健身 中心 工程项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