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4章阶段滚动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
- 文档编号:3615029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00.52KB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4章阶段滚动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4章阶段滚动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4章阶段滚动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4章阶段滚动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一轮阶段滚动检测必修1第1、2、3、4章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铜仁模拟)研究显示,台湾乳白蚁粪便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即其所含有的起保护作用的细菌能阻止并杀死入侵乳白蚁的真菌。
下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三种生物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的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
C.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合成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
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
C.“微山湖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内所进行的循环流动
3.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甲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4.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Ⅳ染色,可观察到红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5.(2015·沈阳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B.脂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DNA分子中有氢键,有些RNA分子中也会形成氢键
D.人体活细胞中因为含有糖类较多,所以氢原子数量最多
6.阿胶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
阿胶的滋补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Zn、Fe、Ca等微量元素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C.食用驴皮熬成的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的多糖主要是纤维素
D.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7.(2015·石家庄模拟)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 )
A.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B.该条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此肽链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
D.G蛋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8.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
ab-6b+18n B.
ab-6b
C.(
b-a)×18D.
ab-(
b-n)×18
9.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个肽键
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10.下图表示两种细胞输入和输出物质的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甲表示胞吞,乙表示胞吐
B.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甲需要消耗ATP,而乙不需要
D.抗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均与乙图中的方式相同
11.(2015·唐山模拟)下列关于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
B.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C.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D.都在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
12.下列对细胞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B.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磷脂等成分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抗体在核糖体合成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1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膜蛋白实现的
B.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D.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14.下列四项生理过程中,细胞膜发生的变化相同的是( )
①胰岛素的分泌②抗体识别抗原
③神经递质的释放④钙离子的吸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2015·贵阳模拟)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什科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叫免疫化学法。
若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则标记的物质可能是( )
A.磷脂B.固醇C.蛋白质D.糖类
16.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不被消化,能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
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
A.渗透作用B.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D.胞吞
17.下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直接供能的是ATP
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可避免细菌内的有毒物质对细胞产生伤害
18.(2015·济宁模拟)红甜菜根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
某同学将红甜菜根切成大小相同的薄片,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清水中浸泡1小时,获得不同温度下的浸出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浸出液中花青素吸光值,吸光值大小可以反映浸出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根据图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花青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温度超过50℃,膜结构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
C.在50℃以下,红甜菜根细胞内合成的花青素极少
D.在10~50℃,红甜菜根细胞膜流动性保持不变
19.小麦种子萌发时会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20.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
A.氧气被细胞膜运输时,氧气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C.肌肉细胞吸收氨基酸时,氧气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D.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时,载体数量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21.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a比马铃薯更耐干旱
B.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在最初一段时间,其中的马铃薯幼根细胞液浓度将减小
C.物种a在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
D.当马铃薯幼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也就停止了
22.(2015·淄博模拟)细胞内通透性最大的膜是( )
A.细胞膜B.高尔基体膜
C.线粒体膜D.核膜
2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注:
坐标原点处表示零界面)( )
24.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如图所示),是一种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也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
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
由此可知( )
A.该载体不一定能催化A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转运
B.Na+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D.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重要作用
25.(2015·太原模拟)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2分)(2015·东营模拟)哈瓦苏湖是一个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人工湖,非常受人欢迎,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如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哈瓦苏湖水体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
在低倍镜下看到了如图所示物像。
要对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移动载玻片;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c.转动转换器;d.转动细准焦螺旋。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所示。
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 (选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判断的理由是
。
(3)若哈瓦苏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 现象。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所有的蓝藻构成 ,各种生物构成 ,整个湖泊构成 。
27.(10分)下面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及其中的两种膜结构图,以及在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和图B所示的生物膜分别表示图C中
和 (细胞器)的膜。
(填写序号)
(2)图B中②的本质是 。
(3)图A中产生的[H]的作用是 。
图B中[H]的产生过程是 。
(4)如果图A中的O2被图B利用,至少要穿过 层生物膜。
(5)两种膜结构所在的细胞器为适应各自的功能,都有增大膜结构的方式,它们分别是 。
28.(9分)(2015·洛阳模拟)下图表示合在一起的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A、B两图共有的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 。
(填图中标号)
(2)植物根尖细胞内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
(填图中标号)
(3)6的结构特点是 ,下列与该特点有关的图是 。
29.(12分)如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此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 模型。
图甲中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的结构有 (填序号)。
(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3)图丙只有一种细胞器是[ ] 。
(4)图乙形成的组织是否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
,请说出你的理由:
。
(5)如果将一个活的图乙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KNO3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发生 现象。
K+与N
会通过 (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出现 现象。
(6)如果图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有的细胞器是[ ] 和[ ] 。
30.(7分)将浸润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表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在该过程中充当了 。
以下结构或物质属于原生质层的是 。
A.液泡膜B.线粒体C.液泡色素
D.细胞核E.细胞壁
(2)请在坐标系中绘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的变化曲线。
(3)若将装片放在80℃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溶液仍保持0.3g/mL)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颜色,应该如何操作显微镜?
。
答案解析
1.A 细菌是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台湾乳白蚁是真核生物,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2.C 细胞是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最小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三倍体”是指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微山湖中所有鱼”有多个物种;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即在生物圈内进行循环流动。
3.A 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视野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甲是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故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并不一定都能被观察到;由于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物像均向左移动;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换上高倍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C 吡罗红和甲基绿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可以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红色的细胞质;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5.C 糖类能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如糖蛋白中的糖类,A错误;脂质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是脂质,B错误;DNA分子中有氢键,RNA分子中也能形成氢键,如tRNA碱基互补区段,C正确;人体活细胞中水含量最多,使氢原子数量最多,D错误。
6.D 根据题干信息,阿胶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可推断出阿胶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很可能是一些必需氨基酸,D项符合题意。
A项,Ca是大量元素,错误。
B项,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错误。
C项,阿胶中含有的多糖不是纤维素,错误。
7.B G蛋白偶联受体(GPCPs)中存在信号分子结合位点,故可能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由于不知道氨基酸中的R基是否存在氨基或羧基,故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R基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蛋白质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8.D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基因中碱基的数量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为6∶1,即2b个碱基、
b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b个,由n条多肽链组成,那么,此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b-n)个。
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a-(
b-n)×18。
9.C 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的水分子数为N-3,含有N-3个肽键。
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条数=3。
10.C 从甲图和乙图中囊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甲表示胞吞,乙表示胞吐;两种非跨膜运输方式实现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胞吐和胞吞都需要消耗ATP;抗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都属于胞吐。
11.B 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且核糖体无膜;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2.D 细胞器膜和核膜没有糖被,蛋白质在生物膜上的排布方式是不同的,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场所不是叶绿体;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
13.A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细胞中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形成。
14.A 胰岛素的分泌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抗体识别抗原属于信息交流,钙离子的吸收属于跨膜运输。
15.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而糖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质,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则标记的物质可能是蛋白质。
16.D 由题意可知,“瘦素穿肠蛋白”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方式的推测:
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质,必须通过胞吞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而进入人体血液。
17.C 由图可知,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吞需要消耗能量,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可防止细菌内的有毒物质对细胞产生伤害。
18.B 从图示结果不能获知花青素渗出细胞是否有载体蛋白协助,不能得出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从坐标图看,在10~50℃,浸出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值低且相同;50℃之后,膜的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增大,花青素透出细胞,浸出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值增大。
50℃以下时浸出液中花青素的含量很少,只说明从细胞中透出的花青素的量很少,不能证明合成量极少。
从图示可看出,在10~50℃,浸出液中花青素的吸光值相同,说明细胞膜对花青素的通透性相同。
19.D 丙试管中淀粉是非还原糖,试管中的颜色为斐林试剂的颜色;提取液中含有酶、麦芽糖及葡萄糖,30℃时的提取液中酶和还原糖的含量高于20℃时的提取液,因此甲试管中还原糖少于乙试管,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
20.A A中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由于不受载体数量和ATP的限制,所以氧气浓度与运输速率成正比,无饱和现象;B中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受载体数量的限制,C、D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分别受载体数量和ATP的限制,所以都会出现饱和现象。
21.C 由图示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在同一种蔗糖溶液中的重量变化可看出,物种a的幼根细胞液浓度小于马铃薯的幼根细胞液浓度,故物种a在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中不能正常生长,马铃薯较物种a更耐旱。
在甲溶液中加入蔗糖酶后蔗糖水解,溶液浓度升高,马铃薯幼根细胞液浓度因细胞失水而增大。
当处于乙蔗糖溶液中的马铃薯幼根细胞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
22.D 正常情况下,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只能允许小分子通过,核膜上有核孔,能够允许大分子如蛋白质、RNA等通过。
23.A 根据图示,烧杯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蒸馏水。
在单位时间内,由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比由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要多,故开始时液面快速下降;随着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降低,漏斗内部液面下降减慢;当进出水分子相等时,液面不再下降。
24.D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载体能催化ATP水解;Na+和K+能通过Na+-K+泵实现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同时消耗能量,因此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25.C 甲、乙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二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图乙所示为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细胞膜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不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符合图乙所示的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特点;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胞吞,与图乙不符。
26.【解析】
(1)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顺序是:
移动载玻片,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蓝藻在淡水中爆发叫水华。
(4)所有的同种生物构成种群;各种生物构成群落。
答案:
(1)acbd
(2)真核细胞 此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水华
(4)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27.【解析】
(1)图A上进行的反应为水的光解,因此其所示的生物膜对应图C中的[3]叶绿体的膜;图B上进行的反应为水的合成,其所示的生物膜对应图C中[4]线粒体的膜。
(2)图B中②是酶,其本质是蛋白质。
(3)图A中产生的[H]的作用是为C3的还原提供还原剂,图B中[H]的产生过程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丙酮酸分解为CO2。
(4)如果图A中的O2被图B利用,至少要穿过叶绿体自身的两层膜和线粒体自身的两层膜,因此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5)两种膜结构所在的细胞器为适应各自的功能,A(叶绿体)通过形成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来增大膜面积,B(线粒体)通过内膜内陷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答案:
(1)3 4
(2)蛋白质
(3)为C3的还原提供还原剂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丙酮酸分解为CO2 (4)4
(5)A(叶绿体)通过形成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来增大膜面积,B(线粒体)通过内膜内陷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28.【解析】
(1)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而A、B两图共有的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5(线粒体)和7(细胞质基质)。
(2)植物根尖细胞内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5(线粒体,提供能量)、3(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10(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3)6是细胞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图是胞吐过程,B图是胞吞过程,C图是物质跨膜运输过程,D图是质壁分离图解,四图均涉及了膜的流动性。
答案:
(1)5、7
(2)3、5、10
(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B、C、D
29.【解析】
(1)从图可知,图甲中的①是核糖体,②是细胞膜,③是中心体,④是内质网,⑤是细胞质基质,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体,⑧是核仁,⑨是核膜。
细胞膜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
(2)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4)叶肉细胞呈绿色通常不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绿色会掩盖实验颜色的呈现。
(5)KNO3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K+与N
均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6)根尖分生区细胞通常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无液泡和叶绿体。
答案:
(1)流动镶嵌 ②④⑥⑦⑨
(2)①④⑥⑦
(3)[4]核糖体
(4)不是 叶片颜色是绿色的会干扰实验结果
(5)质壁分离 主动运输 质壁分离复原
(6)[4]液泡 [2]叶绿体
30.【解析】
(1)成熟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第一轮 复习 14 阶段 滚动 检测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