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教知识.docx
- 文档编号:3614352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81KB
幼儿园家教知识.docx
《幼儿园家教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家教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家教知识
幼儿园家教知识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育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重要的可塑时期。
3~7岁的幼儿大部分要送到幼儿园,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配合的如何,是决定幼儿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重要环节。
家庭与幼儿园尤其在幼儿思想品德方面的配合教育必须对接用一个标准,统一口径共同协调。
如果配合不好,或不配合,标准不一,那么,幼儿将无法分辨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是”与“非”,对幼儿的道德形成,行为习惯,性格情感,以及体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形成“差别障碍”。
这一障碍将使幼儿教育误入歧途。
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对接要注意以下各点:
1、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条件,教育内容,在入园前就向幼儿解释明白,减少幼儿入园后的陌生感。
2、入园后要详细向老师介绍幼儿在家里的教育内容、方法、计划,以求得老师的配合支持。
3、详细介绍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幼儿的行为习惯。
4、幼儿回到家以后,家长要详细询问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学习情况。
要协助儿童消化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5、经常与幼儿教师交换家庭、幼儿园教育的配合情况,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合群性、分享性教育。
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如何使幼儿养成合群、集体主义观念,非常重要。
7、尊重、信任老师,对幼儿回家“状告”老师“偏心”、“打骂”和幼儿欺负之类的情况,家长要耐心听,然后仔细开导,使幼儿养成尊敬老师,团结儿童的好习惯,为将来进入学校打好基础。
切忌在幼儿面前贬低老师、袒护孩子。
是非标准对自己和其他孩子都只有一个,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就不受批评,而别人的孩子打自己孩子就暴跳如雷。
家长在儿童面前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8、幼儿后期,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携手,做好入学前教育。
儿童身体、心理、学习态度方面的入学准备十分重要。
幼儿园大班幼儿家教知识点滴
家长们常常抱怨:
教育孩子特别累。
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与人交往的问题。
见到一位熟人,总要家长提醒了,才会打个招呼,分别时,也要家长提醒了,才会说声再见,根本没有以前的孩子那么懂事、合群,不用怎么教,嘴就甜得不行。
还有些孩子,他们入园、入学后,难以适应群体……
家长们常常抱怨:
教育孩子特别累。
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与人交往的问题。
见到一位熟人,总要家长提醒了,才会打个招呼,分别时,也要家长提醒了,才会说声再见,根本没有以前的孩子那么懂事、合群,不用怎么教,嘴就"甜"得不行。
还有些孩子,他们入园、入学后,难以适应群体生活。
别的小朋友都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呼朋引伴地玩儿。
可他们却孤零零地一个人,不知怎么才能进入这个群体。
或者,已经结交了一些玩伴,却由于交往方式的失误,不是与其他人打架、争吵,就是畏缩、惧怕,最终被这个群体所抛弃。
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
如果不及时辅导,会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天真活泼的气息。
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
而这些,都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不利。
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擅长与人交往,原因并非是由于孩子内向,溯本求源,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家长。
初为人父母,家长们缺少教子经验,往往有种不知所措之感,会表现得过于严肃,力求让孩子尽快进步。
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的表现,已是种畸形的表现。
孩子每天惊恐于自己如何做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性格自然会趋于内向,不擅言谈。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过度,事事代为安排,也是孩子不擅交往的重要原因之一。
您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
当孩子刚刚具备独立活动能力的时候,您的眼睛一刻不停地关注着他,随时准备着,把他喜欢的玩具递到他手里,随时准备着把他抱起来。
其实,就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已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感受,无法自由、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兴趣。
这种限制,体现在社会交往方面,就形成了被动的局面。
孩子生病时,家长更是事无巨细,紧张得什么都预先为孩子想到。
往往是孩子想到的事情,没等他开口,就已经为他送到手边、嘴边,根本无须出口请求。
在这种呵护下,孩子自然不愿与人交流。
然而,当他走进园校和社会时,却已没有了这种呵护的环境,此时,再学习与人沟通,也就显得晚了些。
同时,孩子在与人沟通和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很调皮,此时,家长却又过于紧张。
就像一个小笑话所说的那样:
孩子对爸爸的女同事说,阿姨,你长得真丑。
家长马上让孩子道歉,孩子想了想,说,其实,细看阿姨还是蛮漂亮的。
家长马上生气地纠正:
我让你道歉,可是并没有让你说谎。
家长的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在社会交往中无所适从。
家长的另一种代劳方式,则更加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家长带孩子出门时,遇到熟人,家长往往会抢先一步催促孩子:
"这是小王阿姨,快向王阿姨问好。
""这是张叔叔,问张叔叔好。
"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会感到难堪并产生依赖心理,认为一切都有家长安排,自己当然也就无需思考,像吊线木偶一样无法真正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教育孩子,无论是社交教育还是其它教育形式,都需要家长找到一种与孩子相匹配的方式。
初为家长,就像一个刚学会开车的人,心情紧张,不知怎么来配合车的运动态式,对待车的态度,往往不是过于紧张就是过于放松,弄得车也会受到伤害,而驾车的人也很累。
所以,有经验的司机,往往会顺应车的运动,温和地驾车。
教育孩子和驾车是两回事,但在精神上,两者却是相通的。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与人交往或其它方面时,需态度温和,在精神上与孩子相通,在形式上,也需与孩子的性格、爱好等相配合。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对幼儿来讲,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而幼儿的心理健康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幼儿期心理健康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更有信心、更有力量,不易被挫折难倒。
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其一生成败与否、快乐与否的基础。
但由于幼儿处于迅速的生长发育期,对外界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伤害。
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创设有利环境,控制和消除各种不利。
目前,对幼儿实行家庭和幼儿园并轨教育的观念,已经被大多数家长所接受,能够围绕孩子的发展,经常与幼儿园取得联系,相互沟通。
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我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你们老师的责任。
"还有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把送幼儿入园简单理解为"找个看孩子的",受教育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其实,把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幼儿园和忽视幼儿期教育的两种观点都走了极端。
殊不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坏境对幼儿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趋势,孩子越小,家庭影响越大,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才不断增长。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幼儿从生命初始起就离不开家庭。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
在家庭中,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总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对子女进行教育,一般公认的,儿童在七岁前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延续的成年时期。
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
有研究表明,童年时的个性品质对个体成年后的个性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多人在成年时遇到的个性心理上的问题也往往来源于童年的经验,而在童年时形成的不良的个性品质在成年后再纠正也经常显得很困难,所以个体在幼年时形成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一、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我们做父母的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
因此,我们精心的在家里营造一个和谐、欢乐、健康、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氛围。
首先是精心合理的布置家居环境,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居住场所;其次是在平时家人与孩子聊一些令孩子感兴趣的有利于其成长的轻松快乐的话题;最后我们也在孩子面前进行学习活动并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
我们就是想通过使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处于这种有利于培养其活泼、健康、开朗、积极进取性格的家庭氛围中来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顺着健康的道路成长。
通过这些方法的开展我们发现孩子正在我们所期望的道路上进步成长。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孩子现在正处于一个求知强的时期,因此,在平时我们和孩子进行经常性的聊天交流,鼓励孩子对我们多问一些问题,在这一问一答的交流中而我们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们再通过聊天和讲一些与之相应的孩子熟悉的小故事、寓言、典故,或播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画的形式来引导他并进行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我们在他将问题改正后及时的对他进行语言表扬或用亲密的动作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加强对小孩的独立性的培养与引导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而造成比较娇气和缺乏独立性,为此,在家里我们有意识的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培养他做一些自己的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方整理自己的书柜、自己用完的东西放置原处、自己穿衣裤鞋、在吃饭前后自己摆放椅子和碗筷等一系列生活中力所能及的琐碎小事;在外走路时尽量让他自己走路,我们在旁照看;在他遇到事情是先让他自己找解决的方法,实在不行我们再在旁引导他一步一步的找出解决办法,并在他每做完一件事后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当表扬与引导。
四、与幼儿园加强联系和交流沟通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不能与学校建立良好的联系与沟通渠道就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及学习情况,从而丧失对孩子教育的最佳良机。
因此,在平时到幼儿园接送孩子时我们总要问一下孩子在校的情况,以便我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情况,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
幼儿园家教知识园地
3~7岁的幼儿大部分要送到幼儿园,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配合的如何,是决定幼儿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重要环节。
家庭与幼儿园尤其在幼儿思想品德方面的配合教育必须对接用一个标准,统一口径共同协调。
如果配合不好,或不配合,标准不一,那么,幼儿将无法分辨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是”与“非”,对幼儿的道德形成,行为习惯,性格情感,以及体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形成“差别障碍”。
这一障碍将使幼儿教育误入歧途。
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对接要注意以下各点:
一、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条件,教育内容,在入园前就向幼儿解释明白,减少幼儿入园后的陌生感。
二、入园后要详细向老师介绍幼儿在家里的教育内容、方法、计划,以求得老师的配合支持。
三、详细介绍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幼儿的行为习惯。
四、幼儿回到家以后,家长要详细询问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学习情况。
要协助儿童消化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五、经常与幼儿教师交换家庭、幼儿园教育的配合情况,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合群性、分享性教育。
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如何使幼儿养成合群、集体主义观念,非常重要。
七、尊重、信任老师,对幼儿回家“状告”老师“偏心”、“打骂”和幼儿欺负之类的情况,家长要耐心听,然后仔细开导,使幼儿养成尊敬老师,团结儿童的好习惯,为将来进入学校打好基础。
切忌在幼儿面前贬低老师、袒护孩子。
是非标准对自己和其他孩子都只有一个,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就不受批评,而别人的孩子打自己孩子就暴跳如雷。
家长在儿童面前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八、幼儿后期,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携手,做好入学前教育。
儿童身体、心理、学习态度方面的入学准备十分重要。
幼儿园家教知识
图画书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
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
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后的想象力.
如何挑选绘本
1、图与文结合的艺术品有插图不等于绘本,有注重文字的同时要注重图画的言语功能,就是说图文各说故事,互为补充,是图文合奏!
2、具有孩子的视角会留下若干扇门让孩子可以自由进入故事的世界,并且能够反映孩子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
记住“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不要以说教的方式,从成人的角度来编造故事,决不会得到孩子的认同。
3、语言简洁生动,有重复的结构,情节有所期待和发现的惊喜,能够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连接。
4、其他年龄特点,认知类的绘本,装帧,设计,纸张等。
如何和孩子来读绘本
1、绘本的结构(你拿到一本书怎么开始给孩子讲?
)(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
2、要从头读到尾,注意细节。
3、从封面猜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
引导孩子看图,猜猜他们在干什么,从而再引出故事的题目。
4、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
5、不要漏过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家教小知识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
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孩子想做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浓度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
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哪怕他撒了饭粒或不小心摔了碗碟,也要让他尝试;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就要允许他
弄湿衣服;孩子喜欢玩泥、玩沙,就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正是在这些自由自在的反复探索求和中,孩子不断地克服自己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地提高独立性。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
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绢、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重要内容。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
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领带性,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怎样对待孩子吵着要买东西
问:
我的女儿,只有两岁半,但一进商店,就嚷嚷要给她买东西。
答:
孩子想要买东西是很常见的,但不可能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有些孩子希望自己的玩具越多越好,很得意。
这是一种自恋的冲动行为,表现为“我想要它......我需要它......我必须得到它。
”这是孩子心理活动开始朝不正常方向发展的三步曲表现,需要予以正确引导,否则会养成任性。
处理方法是:
父母应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每次进商店时必为儿女买东西,使她潜移默化形成条件反射,一进商店就嚷嚷要买东西;家人平时是否也对女儿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女儿最初嚷嚷要买东西,父母依顺了而养成了女儿进商店要买东西的习惯。
应该让孩子知道,进商店不一定买东西,逐渐改变女儿的想法,她再嚷也不给她买要的东西。
但不要责怪她,耐心地告诉她不买东西的原因,并随着她年龄的增长,使她逐步理解父母对她的爱不是表现在给她买更多的东西。
家教小知识教子的“六大忌讳”
◇居高临下———如“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
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冷嘲热讽———如“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
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
◇绝对否定———如“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
如果把话说“绝”,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言过其实———如“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
◇人身攻击———如“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
孩子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
◇冷若冰霜———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
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
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宝宝入园前,父母别焦虑
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孩子开始去幼儿园都会不习惯,也不愿意离开父母去和陌生人在一起,这是正常现象。
所以要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尽快且顺利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1.先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年幼的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因此在准备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带孩子到幼儿园去玩,熟悉小朋友及她未来的班级教师,尽量使孩子对一切有好感。
2.多与班级教师进行交流。
首先家长可主动介绍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及生活习惯,使教师了解孩子的特点,便于孩子入幼儿园后稳定她的情绪,让她早日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适应幼儿园新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父母的情绪、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的如“有小朋友打你吗?
”、“抢你的玩具了吗?
”等问题,这会让孩子不爱上幼儿园。
父母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如:
“今天你得了一个五角星,真棒!
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再得一个五角星好吗?
”、“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
”“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
”……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3.入幼儿园的时间要逐步延长。
刚入幼儿园时,孩子可以在幼儿园时间短一些,做到迟送早接,使孩子和父母分离的时间短些。
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可逐步延长在园时间。
4.坚持天天送幼儿来园不动摇。
有些父母对孩子入幼儿园不放心依依不舍;还有的父母等孩子入班级后,偷偷地去探视;遇到孩子情绪不稳,就让孩子休息在家几天后再送,这样断断续续地时而送时而不送,只会增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时间。
因此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幼儿来园,才能使孩子顺利地早日适应新环境的生活。
教会孩子收拾玩具
◆白天父母不一定要整理孩子的玩具,可以等到临睡前与孩子一起收拾。
这样,白天可以给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间,孩子在游戏场中可以尽情的玩耍。
◆当孩子长到3岁时,要鼓励他玩后把玩具收拾起来,逐渐形成这种观念和习惯很重要,但不要寄希望于孩子会很快服从,要慢慢地灌输,逐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
孩子不想收拾玩具,父母要与孩子协作,大人可以这么说:
“我把拼图整理好,然后你去把它放在桌上。
”各人分担一部分。
此外,如果房间中全是玩具,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全部收拾整理好。
◆可将整理玩具的事分步骤完成。
如,先把小汽车放在桌架上,然后把积木放在玩具盒里.......这样大事化小,分步完成,可以减少孩子的挫折感。
父母布置任务时应说:
“把娃娃放在柜子上,把小汽车放在书架上......”而不要笼统地说:
“把玩具放好。
”这样会使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配合不好。
◆在游戏中完成家务劳动。
父母可让孩子感到做家务、整理玩具像游戏一样。
不要让孩子把收拾玩具作为一种负担。
可以这样说:
“这些玩具该上床睡觉了,快放到架子上让它们去睡吧。
”、“娃娃应回家吃饭了,把它放到桌子上去吧。
”用游戏的形式整理玩具会使孩子更有兴趣,有时也可用“我来数,数到10,看谁能把全部积木放回到盒子中,来个比赛怎样”。
同时还可以放一些音乐,让孩子做家务时有节奏感,提高他的积极主动性。
◆边收拾玩具边学习,如,“我把红的积木放在一起,你把绿的放在一起”,这样既是分工,又是学习颜色;还可教孩子学习形状、数字,“你把1、2、3号汽车放在一起,我把4、5、6号放在一起”,这样既学习,又提高了兴趣,又做了家务。
如果因此而让孩子感到有压力,可暂时放弃。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让孩子做超出小孩能力的家务。
书架的高度要让孩子能触到,玩具盒不要太重等。
把不同的玩具放不同地方,避免把所有玩具都放在一个大箱子中,这易使孩子养成杂乱无章地堆放物品的习惯,而且找不到玩具时易有挫折感。
◆要随时鼓励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当孩子收拾玩具时,父母应鼓励说:
“谢谢你帮助放好玩具。
”而不应说:
“你就不能做的快一点吗?
”鼓励多,批评少,小孩会做得更好。
但不要求十全十美,如果孩子十分喜欢杂乱的环境,不一定要固执地整理打扫,因为大人与孩子的标准不一样。
应记住,这是孩子的房间,而不是大人的,所以要尊重他,以他为主。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家教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