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对古典旅游休闲观的理解.docx
- 文档编号:3610090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81KB
旅游管理论文对古典旅游休闲观的理解.docx
《旅游管理论文对古典旅游休闲观的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论文对古典旅游休闲观的理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管理论文对古典旅游休闲观的理解
旅游管理
一:
结合孔子、庄子和西方古典观念评价一下古典旅游休闲观
“旅游休闲”是一个历史性命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哲学家、思想家和实践家对其进行过不懈的探讨和实践,但由于旅游休闲本身是一种极具个性化和个体特征的活动,又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基础、政治和文化环境的限制与影响,人类对它的理解和参与又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和时代特征。
下面是我们小组三位成员结合孔子或者是庄子或者是西方古典观念来对古典旅游休闲观做的评价:
张三:
提到古典旅游休闲观,我首先是想到了孔子的: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下面我就结合孔子来对孔子的旅游休闲观做一下具体的分析。
孔子一生可谓游历丰富,曾经游览泰山、舞雩等地;游学于周,问礼于老聃;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等。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游中有学,游中有悟,把学习知识、传道悟道、生情悟情融为一体。
孔子的游历生涯对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影响极大。
正是在游历的过程中,孔子关注的重心从“礼”走向“仁”,完成了思想理论体系的创建。
一: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代表着孔子的近游观。
《孝经》、《礼记》和《荀子》也有类似的近游思想。
这种近游观固然与农耕文明安土重迁的习俗有关,更主要的是儒家注重人伦的文化体现。
儒家之所以提倡近游,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非正常死亡和伤残现象,从而实现其“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仁政思想。
其实,孔子并不是无条件地反对远游。
相反,他还极力提倡读书人游学、游说。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等。
不过,远游还是应该有前提的,这就是父母在世,“游必有方”。
也就是在出门之前,必须制订好旅游计划,把旅游路线、目的地、时间、归期等告诉父母,以免父母担心牵挂。
自然,如果父母去世,就不受此限制了。
可见,孔子的近游观和远游观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
这统一的基础就是恪守孝道。
就孔子看来,不管是近游还是远游,都应该严格遵循周礼规范和人伦秩序。
同时,作为"个体人”,人会有许多欲望,有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些追求有时也会与社会责任相矛盾。
人就是在要这种矛盾中生存和挣扎,而“游必有方”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寻求平衡。
那么,“方”是什么?
对此,孔子也给予回答——“艺”,即“游于艺”。
孔子是把“艺”作为“游”的“方”(规则),而把“游”作为人生修养、个人德行养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
在游历的过程中,孔子不仅因“礼”得仁,而且将仁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形成了“君子比德”的经典旅游思想。
所谓“君子比德”,其基本涵义是:
自然物的性质特征与人的品格道德有相似之处,人对自然物的爱赏与赞美,归因于自然物的某些特征能够比拟、象征人的某种美德;自然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的某些属性特征“似有德者”。
但“君子比德”说,一方面肯定了游观山水能给仁人君子以美的艺术享受,更主要的是道德熏陶。
另一方面,“比德”说,奠定了儒家功利主义旅游观的基础。
三:
追求风雅而“思无邪”——“文人”孔子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在旅游休闲观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领域,对闲适、潇洒生活方式的向往。
二是在实践领域,对风雅、“高尚”生活方式的追求。
孔子的旅游休闲实践还表现在其“游学”和旅行经历上。
孔子一生不断地在游历中学习,把游历作为个人养成、进步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孔子的一生也是其“游历”和“游学”的一生。
简而言之,儒家旅游者是用伦理化、人文化的观点去欣赏自然山水,所以他们眼中的自然山水也具有伦理特征。
但不可否认儒家的旅游,功利性色彩浓厚,尚未超脱世俗,所以依然是身游。
李四:
我也是主要从中国的古典旅游观来做分析的:
许宗元将孔子的旅游活动概括为游学、仕游、文化之游;李小波将其分为游览、游学和游仕。
孔子的旅游休闲,总是与道德修养,学识情操的提升结合在一起。
孔子的旅游休闲思想,最突出和有影响力的便是他的“山水比德”的审美观念,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将仁人君子的品德比拟为自然山水,把自然山水人格化。
《孟子》载: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孔子在对自然山水的游览中感悟人生的哲学。
孔子的旅游休闲观念,另一个方面是提倡听乐观礼的游学和宣扬政治思想的游仕。
孔子曾到周都域洛邑向老聃问礼,适齐问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
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孔子也在不断提升自己。
周游列国,是孔子的游仕之举。
他的这些言行行为,为后世文人所效仿。
另外,孔子旅游休闲观念中还有着近游与远游的思想。
如“父母在,不远游。
”这是儒家主张孝道的思想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现实制度所使然。
中国旅游休闲观念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庄子。
庄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的旅游休闲观念与孔子明显不同的是不追求增长学识,听乐观礼和学而致仕,强调人的天性,把个人内心的自由超脱与世界万物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庄子的旅游观念是最具代表性的是“逍遥游”,是一种超闲超脱的心灵状态。
只要内心达到这种状态,即可称为“逍遥”,而不在于主体是否外出游览等。
无论是与惠子观鱼之乐的争辩,还是北冥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想象,还是曳尾于涂中的隐逸,庄子始终追寻自我人格与天地万物的融合。
孔子是比德山水,效行山水,是“尽善尽美”,而庄子则始终回归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西方的旅游休闲观念则是强调度假性质的休闲旅游,无论是去名胜古迹,还是探险等,西方是把它们作为一种工作之外的生活方式,所以西方人的休闲旅游行为比中国更为普遍。
孔子、庄子的旅游休闲观念体现的是中国审美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个人精神遇到的与旅游休闲中的山水游览和文化探寻相融合,而西方则是强调人的身心愉悦与放松,而这最显著的区别是否将旅游休闲中的美赋予人格化。
这是西方不同的审美文化所造成的,可以说各具特色,理应互补所短,相互融合。
王五:
相比较孔子、西方古典思想,我更欣赏庄子的旅游休闲观:
庄子所生活的战国中叶,兵燹四起,战乱频发。
他耳闻目睹了当时许多人间惨剧,深切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深重苦难,特别是人们在精神上遭受的痛楚,因而对现实、人生充满愤慨和悲观,“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基于对这种人生有限与渺小的悲剧性体悟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庄子痛切地感到追求人类精神上的解放是人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由此引伸、生发出了如何才能不被物役,不受外在环境、条件、制度、观念等所决定、所控制、所支配而保全人的自由,即庄子所谓的“逍遥游”的问题。
在旅游方面,“逍遥游”却代表了道家的旅游思想理论,是指不计功利,不借任何外力,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的自由自在的遨游。
也就是在无拘无束的遨游、漫游中去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的满足,并从中了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本质和规律即“道”——“自然皆道”。
因此,道家不爱游说,只爱游学;不爱都市之游,只爱山泽之游。
庄子常用“云将东游”、“去见鸿 ”“雀跃而游”、“不知所求”等,总之,道家崇尚自然,反对束缚,主张自由自在无羁无绊的旅游,即无己、无功、无名的超功利性旅游。
道家旅游者是用一种超然的、非功利性的眼光去观照自然山水,所以他们眼中的山水也就是未受人文功利濡染的客观的自然山水。
从另一角度来说,庄子的逍遥游,旅游主体(旅游者)和旅游客体(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所以是心游。
总结:
通过我们三个的讨论,我们发现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倾向于中国古典旅游休闲观:
孔子:
孔子通过游览、游仕、游学周游列国,开创了中国古代旅行的代表性杰作。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代表着孔子的近游观,但也并不是无条件地反对远游,即父母在世,“游必有方”。
在游历的过程中,孔子不仅因“礼”得仁,而且将仁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形成了“君子比德”的经典旅游思想。
孔子一生不断地在游历中学习,把游历作为个人养成、进步的重要途径。
他推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注重道德价值的休闲态度,也提倡云游四方、曾知益智的旅游休闲观。
可以说,孔子的一生也是其“游历”和“游学”的一生。
简而言之,儒家旅游者是用伦理化、人文化的观点去欣赏自然山水,所以他们眼中的自然山水也具有伦理特征。
但不可否认儒家的旅游,功利性色彩浓厚,尚未超脱世俗,所以依然是身游。
庄子:
与孔子不同的是不追求增长学识,听乐观礼和学而致仕,强调人的天性,把个人内心的自由超脱与世界万物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在旅游方面,“逍遥游”却代表了道家的旅游思想理论,是指不计功利,不借任何外力,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的自由自在的遨游。
庄子始终回归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道家旅游者是用一种超然的、非功利性的眼光去观照自然山水,所以他们眼中的山水也就是未受人文功利濡染的客观的自然山水。
从另一角度来说,庄子的逍遥游,旅游主体(旅游者)和旅游客体(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所以是心游。
但是,我们三个都对西方古典旅游观作出较少的分析,下面我们来看看西方的古典旅游思想。
英国“旅游”概念,是根据约定俗成的汉译名的提法。
受工业革命的推动,l9世纪以来英国旅游的发展过程,既是“贵族旅游”扩大为“平民旅游”、进而走向“大众旅游”的过程,又是古典旅行观向现代旅游观转变的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集中体现在主流旅游概念的变易上,即从“travel”变易为“tourism”概念。
新的旅游概念由于适应了工业文明时代旅游大众化、市场化的需要,因而从市井俚语上升为20世纪西方旅游理论的主流概念,以及国际上通用的学术专名,并且对中国旅游理论研究产生着重大影响。
在英语世界,“tourism”之所以成功地取代了“travel”作为一种人员流动事象主流概念的地位,是因为只有它所蕴涵的逻辑力量,足以扫除人文价值观上的障碍,促进大众旅游市场化,从而有利于“资本”获得整个“圆周运动客流”市场,以及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旅游的人文价值蕴藏在旅游主体活动与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的交往关系之中,“tourism”本质上是一柄双刃剑,其内涵在舍弃旅游的人文价值的同时,也就可能加害于旅游环境和资源,从而暴露出工业文明时代旅游发展观的巨大弊端。
在旅游人文价值世界里,固然需要抽象的智慧,但是智慧越抽象价值越稀缺,这是“tourism”在理论上留下的历史教训。
二:
谈一下你现在的旅游休闲观。
休闲旅游是社会进步和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带薪假日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旅游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休息放松、陶冶生活情趣等转变。
在轻松、愉快、舒适的旅游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世界,提高文化素质,是现代旅游的新价值取向。
王五:
1:
旅游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通过旅游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接触社会,增强自立能力。
旅游使我们有更多机会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接触真实的社会民生,可以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旅游过程中要应对的种种问题,有利于我们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出外旅游,无论是乘车、乘船还是徒步旅行,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
因此,对大学生而言,旅游可以强健体魄,锻炼身体。
2:
旅游更是一种人文感受
在旅游之时,很多看起来稀松平常的物件都有着自己的传奇经历和典故,让人身游心更远。
往往一些好的导游在带着游客徜徉于景致之中,让游客的思绪也经过了一次遨游。
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不同的地方特色,获得不同的情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
旅游可以让我们有机会见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传统,对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有着很大的益处。
3:
旅游是一种自我释放和自我回归。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面临种种巨大的压力。
走出学校,外出旅游,没有学业、生活等压力,我们可以带着愉快的心情尽情放松,让种种压力得到充分地缓解。
张三:
1:
工作与旅游
记得列宁曾经说过,“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
”人们只有在紧张工作之后得到充分地放松,才能积蓄力量再全力投入工作,创造极高的工作效率。
作为学生,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学习,将来我们也会面临繁重的工作。
要想休息的更加充分,旅游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只有充分发挥旅游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
2、读书与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出自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画诀》。
它原本不是就旅游说的,而是他的美术创作理论。
董其昌在论述如何作画时,涉及到旅游的原理,并且也谈到人生哲学。
司马迁著《史记》,就是以毕生的精力实践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言的。
当今,旅游已经成为是世界上规模巨大的社会景观,是人们享受生活的重要形式。
人们在访名山大川、考察游览名胜古迹、游览观赏美丽风景、考察奇风异俗的同时,勤奋地博览群书,广泛地收集资料,积累多种知识和本领以及丰富的经验,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然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的必修课。
它不仅讲了读书与旅游的辩证关系,也包含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因此,我认为旅游不只是简单的游山玩水,我们应该在旅游中进行研究和实践,并且在旅游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
李四:
按照XX词条的解释,休闲旅游,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
按照这个解释,旅游与休闲是一体的,二者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实际上,旅游和休闲虽然在本质上是互相联系的,但是仍有细微的差别。
虽然旅游大多是为了休闲,休闲的主要方式是旅游。
但是在旅游中有些并不是为了休闲,比如公务性的或者是医疗性的,而休闲也不一定是非的离开居住地,悠闲自得的品一杯茶,读一本书甚至什么都不做就是游思骋怀,也可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
所以我的旅游休闲观是个人所追求的自我身心的愉悦和个人精神的解脱,不一定非得是外出行的旅游观光或者异地式的度假休闲才能获得,像“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来什么都不知道”,仅仅是为了在名义上到过某个地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的所谓的“旅游”,则是根本违背了旅游休闲的概念。
而且,我更加提倡的是一种“生态旅游观”。
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向,它将大大改变未来的旅游观念,并成为主导旅游活动形式之一。
它与传统旅游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传统的旅游开发仅从旅游景观入手,通过发掘景观的吸引力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的开发把环境纳入考虑因素之中,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在传统的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只能被动参与。
而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被鼓励参与旅游开发,提倡促进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协调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因此,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思想以及指导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观念。
总结: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同样,每个人也有不同的旅游休闲观。
总合我们三个人的观点来说:
我们应该把旅游看做是一种生活方式,辩证的看待旅游休闲与工作,牢记:
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
旅游更是一种人文感受,在旅游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同时旅游更是是一种自我释放和自我回归,在旅游中获得个人所追求的自我身心的愉悦和个人精神的解脱。
此外,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
尝试分析一下旅游产业发展(不同类型企业所组成的集群)。
在社会旅游需求方面,我国拥有雄厚的国际、国内(潜在)旅游需求支撑。
从理论上看,游客出游力的大小主要受到游憩者的心理动机、性别、年龄、可支配收入、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结构和其他一些社会经济变量(包括地区经济水平、交通状况、出游价格、闲暇时间、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经济距离和心理距离等)的影响。
因此,随着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旅游总需求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提高。
两种类型的旅游企业集群:
1.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
以经营特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的企业为中心,以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公司为主体,以保险、银行等配套服务企业为辅的面向游客需求价值链的产业集群。
这类旅游产业集群发生在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的景观或事件对旅游者起着激发或吸引的作用,是旅游者的根本性需求。
因此,提供或经营核心旅游吸引物的企业构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中心。
集群内的企业间直接关联性并不强。
它们间的资源整合是在多点之间进行,通过联合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集群内企业的联系主要是信息联系,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网系统。
集群内企业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认同感。
由于旅游核心资源的非流动性,因此要求这类旅游集群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
2.专业市场型旅游产业集群。
通常以具有销售中介职能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众多中小旅行社企业为主体,相关旅游要素企业为依托而形成的旅游产业集群。
专业市场型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旅游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相互依赖性较强。
集群以旅游经营商为中心,它主要面对零售商而不是一般公众直接销售。
处在外围的是专门面对消费者从事旅游咨询服务、代理收客业务的零售商或是专门从事地接业务的专营商。
这类产业集群主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组成地域生产销售网络。
集群内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
集群内企业之间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形成批发、代理和零售的旅游网络。
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的力量。
李四:
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已经位居所有产业中的前列。
它以资源的重复利用和高效的产出而被称为“无烟产业”,应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
从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这都依然促使旅游需求的增长,带动全球旅游产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而从全球格局来看,西方的旅游产业已进入成熟阶段,各种旅游项目都已得到充分开发。
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南亚地区,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尚未有限的开发,发展潜力巨大。
而随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在旅游中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如主题公园的各种设施,网络在旅游市场的运用等。
张三:
我觉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市场潜力,下面我就总结了一下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有利于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的延长
较长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为旅游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供了可能,也为新企业的进入创造了市场发展空间。
而新企业的进入是旅游集群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因为它是保持旅游企业集群旺盛生命力的关键。
二)旅游产业集群代表着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旅游产业集群内各企业通过相互竞争和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而结成一个空间集聚体,成为介于市场与管理层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既有助于企业克服市场的交易分散性和不确定性风险,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也可以克服多层次组织的低效率。
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将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旅游产业集群的运作将会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集群促进旅游生产率的提高。
旅游产业内大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很快形成区域旅游规模经济效应。
一是旅游关联性供应商的聚集。
二是旅游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从客源供给、服务产品支持到景点产品销售,旅游集群区内可以自然形成巨大的旅游专业化市场。
同时,也促进地区就业率的提高。
三是高素质员工的流入,带来人才的集聚。
四是专业信息的共享。
有市场的、技术的与竞争有关的信息有可能在区域内大量汇集并迅速传递。
五是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的大量投入。
旅游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旅游产业集群为旅游企业的竞争和合作提供了双重机会。
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旅游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创新旅游产品、改进旅游服务,树立区域旅游品牌。
旅游产业集群内的产业结构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优化。
竞争使旅游产业内部分工更加专业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合作使旅游企业间形成的产业链更加紧密。
这一切又促使企业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竞争。
其结果形成对旅游消费者更大的空间吸引力。
王五:
我承认旅游集群产业发展具有很多的优势,正如张三所说的,但是,我想谈的是,旅游集群产业现在仍然存的的不足:
(一)缺失系统的集群发展方案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没有一套比较系统科学的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方案来指导。
虽然旅游产业的发展事实上一直在摸索中实践着集群发展的理念,并在旅游新城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从根本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旅游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由于过于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了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社区等利益共同体在集群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主人翁作用。
其次,旅游新区虽有“文化立区,旅游兴区”和“集群发展”的概念,但由于其旅游产业规划不系统、不完整,没有确立集群发展的原则,也没有制定集群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战略,更没有建立集群发展所需的多元化筹资渠道,致使旅游产业发展无论先天后天都显得营养不良。
最后,曲江新区内的主题旅游企业多处在一个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起步阶段,企业间缺乏互动、协作与配合,彼此间的竞争之状远大于合作之态,虽集聚而不成群。
(二)产品设计中消费者参与性、互动性要素不足
随着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消费时代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体验等复合型旅游消费时代的过渡与转变,如今的旅游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旅游目的地景观和事件的观光和欣赏,而是愿意更多地融入到旅游目的地的节事活动当中,成为事件或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而不仅仅是观赏者、旁观者。
分析曲江新曲的六大类旅游企业,参照旅游业态的新趋势,旅游新区内旅游企业的最大缺憾就是其产品设计中以观光型产品居多,消费者的参与性、互动性要素明显不足。
总结:
从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这都促使旅游需求的增长,带动全球旅游产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拥有极大潜力与优势,有利于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的延长,同时旅游产业集群代表着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旅游产业集群的运作将会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但同时,一个新兴的组织形式的出现必然会存在不足之处。
如缺失系统的集群发展方案、产品设计中消费者参与性、互动性要素不足、相关及支持性要素不完整、缺乏灵活的旅游线路设计与组合、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
这都给我们新的启示,逐步完善产业集群的体制,只有这样,旅游产业的发展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管理 论文 古典 休闲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