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观察物体.docx
- 文档编号:3603003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3.85KB
二年级观察物体.docx
《二年级观察物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观察物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观察物体
学科:
数学学段:
低段
课题:
观察物体
单位:
蒲黄榆第一小学
设计者:
刘香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观察物体
学科
数学
学段:
低段
年级
二年级(三册)
是否已实施
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观察物体》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
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标》明确指出:
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
因此,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课标要求,我明确了本节课要把观察、操作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物,体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知识,从而在具体生活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关于《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
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因此,作为后续学习的起始课,这种空间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对学生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的培养,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观察模型时也起到一部分作用。
本次“观察物体”是属于第一学段的学习,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对于该阶段的学习,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只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情况:
在观察物体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位置的相关知识,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极少数同学已经初步知道一个物体的前面、后面、侧面、上面、下面等相关概念,存在一定的空间观念。
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观念还未完全建立,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比较弱,方位感不强,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不是很强,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弱,在观察上,也仅限于看物体,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初步的空间观念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全面的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方式:
第一、通过组织活动,建立学生空间观念。
课堂教学中组织儿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猜测、观察、讨论、推理、比较、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学会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特别是让学生换位观察同一物体,直观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儿童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仿佛身临其境,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让四人合作观察同一个物体的活动,强调让儿童相互合作、相互启迪、平等对话、分享智慧、互动学习、共同发展。
技术准备:
杯子,玩具兔,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大量实物,能够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与操作,使学生获得感悟和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深化练习,内化新知
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观察操作,感知体验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讲故事。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盲人摸象》。
(出示课件《盲人摸象》)
讲故事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笑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物体要全面。
刚才听故事的时候,有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笑,谁来说说你觉得哪有意思,让你很想笑啊?
3、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因为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只是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而不是摸到大象的全部,所以对大象的认识就不全面了。
过渡语:
也就是说要想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需要全面观察。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去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利用故事的插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知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
学生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喜欢。
认真听故事
因为大象一会儿像萝卜,一会儿像绳子。
因为盲人看不到整只大象,他摸到哪部分就说哪部分是大象。
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体会观察物体要全面。
我们要全面地观察事物,不能只看事物的一部分。
出现《盲人摸象》图片,帮助学生领会故事的含义。
课件
5分钟
二、观察操作,感知体验。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结果不一样。
说明:
a、观察过程中杯子要统一,虽然学生带的杯子不一样,但是可以在杯子的三个面上贴图来达到统一。
b、学生四个人为一组,围绕杯子坐,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为每组的4名学生统一编号。
每个组坐在相同位置的学生编号是一样的。
(1)掌握观察的方法。
现在观察你的杯子,看看你面对的那个面。
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学生的观察方法)
我看到有的同学这样身子往下,你这样是要干什么呢?
你可真会观察,这样的观察方法叫平视,就是眼睛和要观察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
那我这样看行吗?
(老师做出俯视或者仰视的样子)
为什么不行?
那你们再看看我这样看行么?
(边看边转动杯子)
为什么不行?
你们说的真好,咱们现在已经学会如何去观察物体了,现在你们再来观察面前杯子,你从正对着你的那个面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杯子,此时学生观察的方式姿态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会降低身体的高度观察,有的学生会把杯子拿起来看。
因为杯子比我的位置低,所以我要低下身子来看它。
学生通过老师的动作,掌握观察的方法——平视。
因为眼睛和杯子,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动作,体会到观察物体的两个要求:
1.平视
2.物体不能移动
在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后,继续观察。
我看到了小猫。
我看到了小猫。
是(因为每个小组中位置相同的学生编号相同,所以所有的1号学生看到的都是小猫。
)
其他编号的学生汇报自己看到了什么。
生1:
1号看见的都一样
让学生明确这个面作为正面,再进行后面的观察。
给出从后面观察的图片,让学生猜想。
给出从后面观察的图片,让学生猜想。
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一个按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按按按
20分钟
(2)通过观察,感知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不一样。
哪位同学是1号,请你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还有哪位同学是1号,来跟我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那咱们班所有的1号同学看到的都是小猫吗?
哦,原来1号同学看到的是小猫,那2号同学看到了什么呢?
(继续问2号、3号、4号。
每个编号都叫几名学生来回答。
)
你们发现什么了?
每个小组的四名成员都是在观察同一个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呢?
你们说的对。
我们每个人正对着的面就是我们的正面,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正面也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内的观察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
2、通过观察想象,学习从后面、左面、右面观察。
(1)从正面观察。
师:
我们现在把看到的这幅图当成是正面。
(出示课件)
(正面)
生2:
号码一样的看见的都一样
因为我们的编号不同。
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
因为我们面朝的方向不同。
我从正面看到了杯子的把手。
学生的答案不唯一,有说后面的,还有说左面或右面的。
亲自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
是
学生汇报自己从后面观察的结果。
我从杯子的后面看到了……
学生的答案不唯一,有说左面有说右面的。
亲自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
不是
因为在观察杯子的时候,不能移动或者转动杯子。
从左面观察是说我们往左面走,站在左面去观察。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谁再来说说你从正面看到了什么?
你们说的很好。
(2)从后面观察。
我们从正面看到了杯子的把手。
想一想这幅图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出示课件)
(后面)
那你们说的对不对呢,赶快去验证一下。
备注:
请同学们都面对杯子的正面,然后到杯子的后面去看看,你看到的是这个画面吗?
你们已经验证过了,和你们之前想的一不一样呢?
那谁来说说你从杯子的后面看到了什么?
谁再来说说你从后面看到了什么?
你们可真会观察。
(3)左面观察。
那你们再来看看这幅图是从哪个面看见的?
(杯子把在右边)
(出示课件)
(左面)
那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赶快去验证一下。
学生答案不唯一,有说杯子的把手冲左的,也有说把手冲右的。
学生自己下座位,观察杯子,自己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我从左面看不到杯子的把手。
学生按照课件摆放杯子,同时感知杯子的正面改变了。
不一样
因为杯子的正面变了。
学生在看到图片和实物的同时,进行选择。
学生边观察课件,同时参照实物进行思考,然后选择答案。
学生陈述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来到讲台上,走到右边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备注:
请同学们都面对杯子的正面,然后走到左边去看看,你看到的是这个画面吗?
预设一:
如果有学生动杯子
(此时要强调杯子不能动)
预设二:
个别学生不能理解“从左面观察”是把物体向左边转还是自己走到左面去观察。
需要加以引导。
师:
你们从左面观察,是把杯子的把手转到左边吗?
追问:
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
再次重申观察物体的过程中,物体不能动】
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从左面观察”
师:
你的理解能力真好!
我们从左面观察,是要让我们走到自己的左边去观察这个物体。
【设计意图:
使学生理解什么叫“从左面观察”,避免概念性的错误。
】
(4)右面观察。
师:
那你们能猜猜从右边观察的话,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赶快下座位看看,验证一下和你刚才想的一样吗?
。
备注:
请同学们都面对杯子的正面,然后走到自己的右边去看看,和你刚才想象的一样吗?
3、通过进一步观察,感悟杯子的正面不同,从各个角度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这次这个面当成是正面
(出示课件)
正面
你能猜一猜,从左面看到了什么?
自己验证
备注:
学生要先将杯子调整到和课件一样的摆放方式,即杯子的把手在右边,这样每个学生看到的正面是一致的,再进行观察。
这次你们从左面看,和之前看到的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
小结:
没错,因为杯子的正面发生了变化,所以你从其他方向观察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一个物体的正面是可以改变的,任何面都可以当作正面来看。
【设计意图:
此时换一个作为正面,让学生明白,正面不是一成不变的。
并且从左面,右面,后面观察,是在正面确定的情况下观察的。
正面发生变化,其他面的观察结果也会改变。
】
试一试
兔子:
课件出示照片,同时手里拿着实物。
(兔子的头冲着学生)
师:
你们猜一猜从右边看到的是哪副图?
(按点)
正面
(同时出现实物和照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
预设一:
错误率较低,请正确的学生陈述思考过程。
预设二:
错误率较高,请一名学生作为代表,上前来对实物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将图片与实物同时出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
三、深化练习,内化新知。
习题1:
(小汽车)
下面的图片是从哪面看到的?
你是怎么想的呢?
备注:
此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对车头和车尾产生混淆,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车头和车尾有哪些特征和区别。
【设计意图:
该题是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题中的物体是学生常见的汽车,检验学生在给定一个正面后,能否准确地分辨出物体的后、左、右面的样子。
】
习题2:
书的观察。
你们完成的真好。
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可以观察的物体,
【设计意图:
书本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体之一,题中的情景很多孩子也都接触过,通过做题,既检验了孩子对本节课新知识的效果,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先思考,再连线
从正面看到4
从上面看到6
从右面看到5
从后面看到的是1(2、3),学生的答案不唯一。
从后面看到的是3。
因为正面和后面是相对的,他们的和是7,4+3=7。
从下面看到的是1.
因为上面和下面是相对的,他们的和是7,6+1=7。
检验学生对从后、左、右面观察的掌握情况。
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物,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件
课件
课件
10分钟
】
习题3:
(骰子)
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带来一个大色子,咱们和小明一起来观察观察。
备注:
要事先告诉学生骰子的6个面上的点数是从1到6的,没有重复。
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是几?
你们真会观察,那你们能猜猜从后面观察,看到的是几吗?
你们有的人猜是1,有的人猜是2,还有的人猜是3,那到底谁猜得对呢?
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
这个色子相对的两个面上点数的和都是7,比如正面和后面就是相对的。
现在你知道从后面看到的是几吗?
为什么?
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就猜出来了。
那你们知道从下面观察,看到的是几吗?
为什么?
你们现在已经掌握这个骰子的小秘密了,谁能代替老师,提出下一个问题?
谁来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从左面观察,看到的是几?
从左面看到的是2.
因为右面和左面是相对的,他们的和是7,5+2=7。
【设计意图:
在检测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生活中,我们不仅仅只观察一种物体,有的时候,会有几个物体摞在一起,这时你还会不会观察呢?
(设计意图:
之前的内容,都是在围绕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的,而且物体都是前后左右四个面不一样的,这里出示相对的两个面是相同的情况,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况。
如:
生活中两个盒子摞在一起的时候。
)
总结:
同学们,你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你们总结的真全面。
课后请小朋友们去观察身边的物体,把自己看见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下来。
希望同学们能够做一个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
学生回答
观察物体注意眼睛要平视。
观察物体的时候,不能移动物体。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到的结果不一样。
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延伸,出现两个面相同的情况
课件
5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尤其是从左面和右面观察,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按点,给定一幅兔子的正面图,让学生选择哪个选项是从右边看到的。
这道题不只是考察了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先确定好正面,在此基础上,想象从右边观察看到的是什么,考验的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的脑海里应该形成一幅动态的影像,想象着自己的视线逐渐转到右边,看到的是什么样子。
该题的正确率较高,通过学生的发言,学生能够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完成并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2.对学生的评价
在学生观察实物的时候,对于观察姿势标准的学生,我会给出及时的评价,比如:
刚才小明在观察杯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身体降低,使自己的眼睛和桌子上的杯子在同一水平面上,可见他是一个非常会听讲的孩子,他记住了老师的话,观察物体时眼睛要平视,老师要奖励他一颗五角星。
再比如我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进行小结的时候,对于听讲特别认真地孩子,我会说:
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听讲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讲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提升空间观念。
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物体,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通过老师的提问,感知同一个组的学生,在观察同一个杯子时,看到的杯子面上的图案是不一样的,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并引导总结出:
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2.本位观察,方法指导。
在观察杯子的时候,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让学生“仔细观察,头不要偏”从实物中体会同一物体,观察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
3.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中让学生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有了一部分的感知,尤其是从前面和后面观察物体时,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
但是从左、右面观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于是,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辨析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
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时先出示实物,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通过组内观察桌子上的同一个杯子,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后面和侧面,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后面是日后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前提。
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后面。
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
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全面地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后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观察 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