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版研读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59812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5.98KB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版研读报告.docx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版研读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版研读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版研读报告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省级研训讲稿
(初中部分)
各位老师,上午好!
自2001年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10年的实践探索,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在课标实施的近十年中,我省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在课标修订的过程中,我省的许多语文教师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给课标修订专家组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其中不少建议和意见已被采纳并写入修订稿中。
修订稿凝聚着全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修订稿的执行必将对语文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研究新课标。
通过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把握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共同探讨领会变化的原因和意旨,并研究寻找解决我省语文教学疑难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我想这次活动对指导下一阶段各地市开展新课标培训工作和推动我省语文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一)语文课标修订的原则
坚持改革方向,正视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加新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
(温儒敏)
(二)语文课标修订的依据
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
2003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
2007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
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
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
修订组根据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
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
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实验状况,听取各种意见,研究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
(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1.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4.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
5.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
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学习体会
(一)修订稿与实验稿内容对照与学习体会(略)
(二)必须准确把握、深入理解的几个问题
1.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这是六十多年来我国第一次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下的定义。
这次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代表的是国家意志,总结的是近些年的研究成果,集中了全国大多数语文界同仁的认识,必将对语文教育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语言文字运用不单包括生活中工作中的听说读写活动,自然还包括学习中的以及文学活动,不单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运用,还包括文学的,审美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它的本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个信息载体来帮助我们交流,获得信息,来体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存在。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它不是理论的课程,也不是知识性课程,而是一门运用性的课程。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是语文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源于语文自身的综合性。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有关自然的、社会的、人类自身的,或是物质世界,或是精神世界,无所不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包括语文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性、语文课程资源的综合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学语文,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语文的本真是什么?
语文是修养,是熏陶,是积累,是感悟,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们应使课堂内外相沟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张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还缺乏具体的配套的内容,还需要不断完善。
但是,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警醒自己,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吗,我们在哪些方面哪些领域在指导或者引领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或者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2.研究语文课程的实施模式
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语文素养”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的教师认为必须加强训练,当然,训练是必要的。
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包含语言积累和语感,语言感悟、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读书的兴趣、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有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以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发现、创新能力,等等。
这里面有的部分要靠训练来培养,例如,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范、习惯和常规技能,这其实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内涵的一个部分。
语文素养有的部分则要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动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他们读书,丰富积累,投入到广泛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去,使他们在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中获得提高,在追求发现、创新的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
总之,语文素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养成。
3.关于关注学生“学的活动”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学生的学习角度来思考问题。
这一要求在课标许多地方都有描述。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思想的实质就是: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都要关注学生“学的活动”,建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正确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深入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准确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依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起点考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角度取舍教材资源,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从学习的角度开展学习活动。
这次课标修订是对10年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凝聚了一线老师、学科专家和教研人员的大量心血。
实施新课标归根结底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
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语文教学,思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4.关于语文素养和养成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关于“语文素养”的描述,强调“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内容。
其中对“语文素养”形成的途径和方式——“养成”的确定应该是语文学习观的一种进步,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对语文学习提出的一种新认识。
我们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语文教育模式的变革,一部分教师至今仍抱残守缺沿袭着“知识——传授”这一模式不放,一部分教师开始摒弃以往的教学方式以“能力——训练”模式构建着自己的教学,而另一部分教师正在逐步尝试以“素养——养成”模式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对这三种语文教育模式的选择代表着他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和语文学习方式的不同理解,当然,“素养——养成”模式更多指向语文教育的本质,它也涵盖和包纳了前两种教学模式的内容。
语文课程应该激发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而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实践,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5.关于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教育性,这是其作为母语教育先天所具有的基本特性之一。
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这次语文课标修订稿中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渗透的要求。
这一要求应该引起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具体的讲,就是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当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6.关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
新课标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也有一些修改、调整。
这些修改和调整一方面是对语文教学目标要求的修正和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也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厘清和矫正,对语文一线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于阅读教学。
(1)强调要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
课标高度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扩大阅读量,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为此还特别调整和补充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
(2)在对阅读教学的界定中加入编者维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一新的对话主体。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体会、体现教材编者的意图,关注和研究文本的教学价值,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致出现了一些偏差,由此引来了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些诟病。
这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
①个性化阅读价值观指向人文性,即人文精神的领悟;②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③个性化阅读要体验,更要思维,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④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去代替;⑤个性化阅读必须有老师的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指导“个性化阅读”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①课程目标与个性化阅读。
②文本意义与个性化阅读。
③言语形式与个性化阅读。
④误读与个性化阅读。
(4)增加了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要求。
课标修订稿在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指出: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大都集中在以文学类为主的连续文本上,连续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依据其内容及目的可以将连续文本分为描述、叙述、说明、论证、指导、附录材料等不同的形式。
非连续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
非连续文本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要求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等。
相比较来讲,这种文本形式在语文教学中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
增加“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目的在于扩大阅读范围,增强学生实用阅读能力,也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关于写作教学。
在“教学建议”中,把“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一句改为: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进一步突出了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教学建议”继续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同时还要求“抵制抄袭行为”。
课标还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成练字的过程。
”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
7.关于语文知识教学
修订稿将原实验稿中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内容扩充,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并没有完全采纳将语文知识“细化、系列化”的建议,因为过分细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课程标准显得繁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内容,修订稿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
关于语文知识教学方式,修订稿提出了“随文学习”的建议,强调随文学习、指导点拨、实际运用。
为了帮助理解,可以随文学习,不要脱离运用,不要死记硬背。
强调指导与点拨,不要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提炼。
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会。
语文课程具有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性质特点,它是实践性课程,它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
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多方面的知识,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来安排,不可强求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完全一致。
8.关于汉字教育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语文课标中有关“识字、写字”的目标,这一次修订作了比较明显的调整,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
最近教育部又发出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并且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
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在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
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并加强指导。
课标修订稿课程目标和内容删掉了实验稿中“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的要求,降低了“写”的要求,旨在减负。
但这并不意味着第四学段可以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恰恰相反,修订稿高度重视对“写字”的要求,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中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反复强调识字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将写好汉字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且突出了“每个学段”“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理解和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并加以认真落实。
9.关于语文学习的“梯度”
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突出亮点在于增加了教学的可操作性。
在学习新课标时,建议初中教师将课标中同一条目不同学段(包括1-6年级)的要求归纳出来做细致比较研究,如:
(1)识字与写字,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精读,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3)文学作品阅读,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4)写作,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5)口语交际,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6)综合性学习,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
第三、第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这样做可进一步明确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定位更加准确,做到有序有效。
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认真研读一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便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和学习实际。
三、我省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对策
(一)十年来,我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取得的成效
1.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经过10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熟悉、所认同,并且逐渐融入一线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话语系统。
2.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相对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与认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艰难,也更为重要。
经过10年的语文课改实验,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的多了。
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掌握。
3.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改革语文考试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发挥考试评价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积极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是近10年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回顾10年来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对语文课程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文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从测试材料的选择上,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
社会生活热点、地方文化特色、传统文化内容、学校校园生活都成为创设测试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情境因素,体现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测试的内容上看,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基本价值追求。
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成为考察的内容。
更加关注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恰当运用语言;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文本信息并联系个人经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问题,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的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等,都成为考试内容的重点。
特别是08年以来我省中考语文学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忽视识字写字、词汇、语法修辞教学以及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学落实不到位的现状,适当增加了相关考试内容,加大了考试力度。
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矫正和扭转了教学中的一些错误倾向,对语文教学和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4.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10年间,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少实验区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做了大量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
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许多教师课程开发的重点。
随着各实验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语文课程基础性及其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得更为明显,语文课程的活力也明显增强。
5.随着新课程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推进的10年,也是每一位参与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10年。
10年来,国家、省市、地县各级组织的教师新课程培训逐渐制度化、系统化,校本教研制度也在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初步建立,学习、实验、探索、反思、改进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基于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行动研究在各地普遍开展。
在这10年间,许多一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大批的研究型语文教师得以出现。
可以说,10年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实验给语文教师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专业发展空间。
(二)我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目标内容落实情况
(1)识字与写字教学现状。
①教师不够重视,把字词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不检查,不评价;②在预习环节或阅读准备环节中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只动口不动手,只会认读,不会写;③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中错别字较多;④作文中错别字多,字迹潦草,不工整,不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初中语文 课程 标准版 研读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