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学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359117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7KB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学习资料.docx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学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学习资料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 、、。
1.答案:
感受温邪正气盛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易化燥伤阴、 、
。
2.答案:
先犯上焦肺卫变化迅速,易传心包
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于耗气伤津、。
3.答案:
先入阳明气分易于兼夹湿邪
4.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
。
4.答案:
暑温湿温温毒春温 伏暑
5.温邪具有、、 、
等特点。
5.答案:
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
6.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6.答案:
病位以肺为主 易致津液干燥
7.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更主要的是在于。
.
答案:
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8.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8.答案:
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
9.寒邪可以作为 和 导致温病发病。
9. 答案:
诱因 兼夹之邪
10.10.温病的感邪途径为 和 。
11.答案:
口鼻 皮毛
1.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1.答案:
叶天士吴鞠通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但发热,不恶寒,,。
2.答案:
口渴苔黄
3.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及出血。
3.答案:
舌质深绛斑疹
4.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发热 ;。
4.答案:
与恶寒并见口微渴
5.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身热夜甚,,。
5.答案:
舌质红绛斑疹隐隐
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和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6.答案:
卫、气、营、血三焦所属脏腑
7.邪入中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阳明胃,,等。
7.答案:
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
8.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是类型、、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从而确立治疗大法。
8.答案:
归纳证候认识病情传变
9.邪在上焦包括与的病变。
9.答案:
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
1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和。
10.答案:
足厥阴肝足少阴肾
11.从三焦辨证角度看卫气营血辨证,中焦病变无 证而有气分证和 病证。
11.答案:
卫分营血
1.温病昏愦不语多因所致;温病神志如狂多因所致。
1.答案:
热闭心包下焦蓄血,瘀热扰心
2.舌质红绛苔白厚而腻为:
之象,或之征。
2.答案:
湿遏热伏热毒入营,湿邪未化
3.温病无汗或因,或因而致。
3.答案:
邪郁肌表,闭塞腠理邪热入营,劫灼营阴
4.血分热毒极盛,其舌 ;肝肾阴竭,其舌。
4.答案:
焦燥起刺,状如杨梅紫晦而痿,状如猪肝
5.清·陆子贤认为:
“斑为,疹为”。
5.答案:
阳明热毒太阴风热
6.温病口渴系由或所引起。
6.答案:
津液损伤阴津不布
7.斑疹色黑为 ,黑而晦暗为之征。
7.答案:
火毒极盛热毒锢结,元气衰败
8.齿光燥如石为或为之象。
8.答案:
胃热伤津,肾阴未竭表气不通,津液不布
9.舌苔白厚而干燥主:
或。
9.答案:
脾湿未化,胃津已伤胃燥气伤,气不化液
10.斑疹发而不透为之象,斑疹甫出即隐伴见神昏为之征。
10.答案:
邪热内闭正不胜邪,邪毒内闭
11.苔黑焦燥起刺为之象;苔薄黑而干为之征。
11.答案:
阳明腑实而阴伤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
12.舌苔黄白相兼主:
。
12.答案:
邪热已入气分,表邪尚未尽解
13.温病通过舌诊可以辨别:
、 、、,从而确立相应的治疗。
13.答案:
感邪性质病位浅深津液存亡脏腑虚实
14.舌苔主候病变;舌质主候病变。
14.答案:
卫、气分营、血分
15.舌苔薄白而干,舌质尖边红主:
,或。
15.答案:
表邪未解,津液已伤燥热病邪侵袭肺卫
16.观察白疒咅 可辨别和程度。
16.答案:
病邪性质津气盛衰
17.苔黄厚而腻主:
;舌绛而干主:
。
17.答案:
湿热内蕴火邪劫营,营阴受损
18.齿缝流血伴齿龈肿痛为 所致;齿缝流血无齿龈肿痛为所致。
18.答案:
胃火冲激肾火上炎
1.开达募原法的作用在于;主治。
1.答案:
疏利透达募原湿浊之邪邪伏募原证
2.常用的清气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
2.答案:
轻清宣气辛寒清气苦寒泻火
3.益气敛阴法的代表方是;回阳固脱法的代表方是。
3.答案:
生脉散参附龙牡汤
4.运用清营凉血法应注意:
不可早用;慎用。
4.答案:
热在气分而未入营血挟湿者
5.透表清暑法的作用是代表方为。
5.答案:
外解表寒,内祛暑湿 新加香薷饮
6.凉肝息风法临床常根据兼证不同而随证配合使用、、。
6.答案:
清心开窍清气泄热清营凉血
7.清气法在临床运用时常根据证候需要随证加入、、之品。
7.答案:
透表养阴宣肺解毒
8.疏表润燥法的作用,代表方剂是。
8.答案:
疏解肺卫燥热之邪桑杏汤
9.滋阴法具有、等作用;运用时应注意:
不可使用;应慎用。
9.答案:
滋补阴液润燥制火阴液虽伤而邪热亢盛者阴伤而有湿邪未化者
10.燥湿泄热法用于证,代表方是。
10.答案:
湿热遏伏中焦证王氏连朴饮
11.通腑泄热法的作用是;主治。
11.答案:
泻下肠腑热结热传阳明,内结肠腑
12.清心开窍法的常用成药有、、;豁痰开窍法的代表方药为:
。
12.答案: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菖蒲郁金汤
13.使用清气法必须注意的是:
;;。
13.答案:
邪未入气分,不宜早用湿热病变湿邪未化时不宜单用素体阳虚者,不可过用
三、填空题
1.《内经》对疾病传染记载是“五疫之至,,无问大小,。
1.答案:
皆相染易病状相似
2.法定传染病甲类有,, 等病种。
2.答案:
鼠疫天花流脑乙脑
3.指出霍乱非关鬼神的医家是,载于《》。
3.答案:
孙思邈千金要方
4.《医宗金鉴》记载清代的种痘术有 、 、、 。
4.答案:
痘衣法痘浆法水苗法旱苗法
5.种痘术于世纪传入欧洲,比琴纳发明的牛痘苗早余年。
5.答案:
17二百
6.吴又可《》指出“”,进一步明确通过饮食呼吸而受邪的感邪途径。
6.答案:
温疫论邪自口鼻而入
7.最早专论霍乱的医著是《》,作者是。
7.答案:
霍乱论王孟英
8.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和易感人群。
8.答案:
传染源传播途径
9.我国种痘术的发明是的开端。
9.答案:
人工免疫法
10.法定传染病的上报要求应该:
全面、、;防止漏报、、。
10.答案:
及时准确迟报错报
1.风温病病变过程主要传变形式有和。
1.答案:
顺传逆传
2.热陷心包特征性症候是:
、,舌蹇肢厥。
2.答案:
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
3.“三宝”中,安宫牛黄丸长于,紫雪丹兼能,至宝丹长于。
3.答案:
清热解毒息风定痉芳香辟秽
4.风温后期多见,治疗可选用。
4.答案:
肺胃阴伤沙参麦冬汤
5.风温是感受所引起的,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等为其特征,多发于冬春两季的外感热病。
5.答案:
风热病邪肺卫症状
6.风温病热入心包兼有阳明热结证与邪在气分之阳明热结证鉴别的关键是有否,。
6.答案:
舌蹇语言不利
7.银翘散与桑菊饮同样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卫证,但银翘散较强,桑菊饮之功较优。
7.答案:
辛散解表宣肺止咳
8.对风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作较系统论述的温病专书是的《》。
8.答案: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9.叶天士说:
“温邪上受,,。
”明确地指出了风温初起的病变所在和传变规律。
9.答案:
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习惯称、、为“三宝”,它们均是之剂。
10.答案: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清心开窍
11.风温虽多见于 ,但一年四季都能发生。
11. 答案:
冬春
12.12.叶天士曾说: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就是指用 。
13.答案:
桑菊饮
14.13.对内闭外脱证的治疗,应根据 或 选用不同的处方。
15.答案:
阴脱 阳脱
14.风温病后期很少发生肝肾阴伤者,主用 之法。
答案:
滋养肺胃
1.清营汤中透热转气的药物是,凉营滋阴的药物是 。
1.答案:
银花、连翘、竹叶 生地、玄参、麦冬
2.春温证见壮热头痛,口渴烦燥,时有谵语,舌绛苔黄,脉数。
病机为,主方为。
2.答案:
气营两燔加减玉女煎
3.春温见身热,烦燥,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欠润,脉滑数。
病机为,方选。
3.答案:
热灼胸膈凉膈散
4.春温肾阴耗损证见低热不已,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是由于所致,耳聋失聪即《灵枢.决气篇》所谓“。
4.答案:
阴虚不能制阳精脱者耳聋
5.春温热与血结证的治法为。
5.答案:
攻下泄热活血逐瘀(或为通瘀破积)
6.春温证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脉细数。
病机为,方选。
6.答案:
阴虚火炽黄连阿胶汤
7.春温证见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为,方选。
7.答案:
热郁胆腑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8.春温证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病机为,方选。
8.答案:
腑实阴亏增液承气汤
9.春温阳明腑实,小肠热盛证见身热烦渴,。
9.答案:
大便不通小便短赤涩痛
10.化斑汤是吴鞠通根据《内经》"热淫于内,,的治则而制定的方剂。
10.答案:
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11.《温病条辨》曰:
热邪深入,或在,或在,均宜复脉。
11.答案:
少阴 厥阴
12.因春温病是热邪内郁,,故其治疗原则,,并注意,。
12.答案:
病发于里以清泄里热为主顾阴透邪外出
1.暑入阳明证若伴见、等症则成暑温夹湿证。
1.答案:
胸痞身重
2.暑为之气,叶天士说“ "是暑温的发病特点。
2.答案:
火热夏暑发自阳明
3.暑温过程中可出现,内传心营引起闭窍动风的病理变化。
3.答案:
化火生痰生风
4.张凤逵提出的暑病治则是:
“暑病首用辛凉,继用,再用。
”
4.答案:
甘寒酸泄酸敛
5.说:
“治暑之法,清心最好。
5.答案:
王纶利小便
6.暑湿弥漫三焦,治宜,,方用三石汤。
6.答案:
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7.首先提出暑病概属新感。
确立了暑温病名。
7.答案:
喻嘉言吴鞠通
8.暑温是感受而引起的一种。
8.答案:
暑热病邪急性热病
9.暑热病邪侵犯人体发病多而无过程。
9.答案:
径入气分卫分
10.暑伤津气,治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
10.答案:
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11.暑伤心肾治宜,,方用连梅汤。
11.答案:
清心火滋肾水
12.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证的治法是 、 ,方用 。
12.答案:
疏表散寒 涤暑化湿 新加香薷饮
13.暑热夹湿,郁阻肺卫证的治法是 、 ,方用 。
13.答案:
涤暑清热 化湿宣肺 雷氏清凉涤暑法
14.暑湿余邪末净,上蒙头目,其治法是 ,方用 。
14.答案:
清化暑湿余邪 清络饮
1.最早论述湿温的专著是,作者是。
1.答案:
湿热病篇薛生白
2.王叔和在《脉经》中认为:
湿温“治在,不可。
”2.答案:
足太阴发汗
3.湿温病程中稽留时间最长的是分阶段。
3.答案:
气
4.宋代医家朱肱《类证活人书》指出为治疗湿温的主方。
4.答案:
白虎加苍术汤
5.湿温病名最早见于《》。
5.答案:
难经.五十八难
6.湿温四时皆有,但多发于雨湿较盛的季节。
6.答案:
夏秋
7.湿温初起常见的热型是。
7.答案:
身热不扬
8.湿温初起的治疗三禁忌是指禁汗,禁,禁。
8.答案:
下润
9.湿温病的病变中心在。
9.答案:
中焦脾胃
10.湿温起病,传变。
10.答案:
较缓较慢
11.湿热郁蒸气分,外发肌肤,常见体征是。
11.答案:
白
12.湿温病化燥入血最常见的症状是。
12.答案:
大便下血
13.湿温病程中决定湿热转化的主要因素是 。
13.答案:
中气的盛衰
14.章虚谷指出:
“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终归脾胃。
”
14.答案:
湿土外受
1.伏暑邪郁少阳,治宜,。
1.答案:
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2.伏暑湿热流连阶段,可郁发白;邪舍于营,热迫血分,亦可。
2.答案:
气分发斑
3.伏暑湿热挟滞,阻于胃肠的证候特征是大便不爽, , 。
3.答案:
色黄如酱,肛门灼热
4.伏暑邪结肠腑,治宜导滞通下,,方用 。
4.答案:
清热化湿 枳实导滞汤
5.伏暑初起卫气同病治宜银翘散加;初起卫营同病治宜银翘散
5.答案:
杏仁、滑石、苡仁、通草 生地、丹皮、赤芍、麦冬
6.伏暑初起多为,治疗原则为。
6.答案:
表里同病解表清里
7.伏暑之名,首见于代,书名;正式定伏暑病名,最早见于代,书名。
7.答案:
宋 《和剂局方》明 《丹溪心法附余》
1.秋燥的病变重心在,所以临床上常见与有关的病证。
如证,证,证,证,证,证。
1.答案:
肺肺燥袭肺卫燥热伤肺肺燥肠热络伤咯血肺胃阴伤肺燥肠闭
2.吴鞠通所说的燥气化火,上干清窍的主症是耳鸣,,,,主方是。
2.答案:
目赤龈肿咽痛翘荷汤
3.汪瑟庵认为:
治疗燥证“方法甚简,始用,继用”,“燥证唯喜,最忌”。
3.答案:
辛凉甘凉柔润 苦燥
4.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是:
“,,下燥治血”。
4.答案:
上燥治气中燥增液
5.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
秋燥上、中、下三焦的病理变化是:
“上燥 ,中燥,下燥
。
5.答案:
则咳则渴则结
6.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秋燥伤阴的特点是:
“先伤 ,次伤,终伤”。
6.答案:
肺津胃液肝血肾阴
7.温燥初起颇似风温,其主要区别是风温多发于,且初起见症不如本病明显。
7.答案:
春冬二季津液干燥
8.温燥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初起除,必伴有 征象。
8.答案:
肺卫见证口,鼻咽,唇等津液干燥
9.秋燥一般分为,两类,前者治宜法,后者治宜法。
9.答案:
温燥凉燥凉润或清润温润
10.燥病有内燥证,外燥证之分:
内燥证多指;外燥证。
10.答案:
体内津血干枯之证系秋季外感时令之气而致
11.我国医学史上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试述秋燥病的第一部专篇是《》。
11.答案:
喻嘉言秋燥论
12.刘河间提出燥邪致病的病机是“,,皆属于燥。
”12.答案:
诸涩枯涸干劲皲揭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燥邪为病的特点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燥邪为病的治疗原则是“ ”。
13.答案:
燥胜则干燥者濡之(或燥者润之)
1.大头瘟系所致,治宜,方用内服,外敷。
1.答案:
肺胃热毒上攻头面透卫清热解毒消肿普济消毒饮三黄二香散
2.大头瘟是因感受所致,多发于季节。
2.答案:
风热时毒春冬
3.大头瘟的临床表现一般除具有外,并有表现。
3.答案:
全身憎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
1.烂喉痧病变过程一般初期见,中期为和 ,未期为余毒伤阴。
1.答案:
毒侵肺胃,毒壅气分 内陷营血
2.烂喉痧因感受而引起,因其能,故又名疫喉痧。
2.答案:
温热时毒相互传染引起流行
3.烂喉痧毒侵肺卫方用 ,毒壅气分方用 ,
毒燔气营(血)方用 ,余毒伤阴方用 。
3.答案:
清咽栀豉汤 余氏清心凉膈散 凉气清营汤 清咽养营汤
1.湿热疫疫邪从膜原向里传变的常见类型有 、 、 。
1.表病 里病 表里同病
2.温疫热陷厥阴证的辨证要点是:
、 、 。
2.身灼热 神昏 手足抽搐
3.温疫病的辨证要点是:
、 、 。
3.辨病机明病位 辨病邪明属性 辨病势明预后
4.温疫初起表寒里温证的治法是 , ;方如 。
4.疏表散寒 清泄里热 方如 增损双解散
5.温疫初起邪遏卫气,应治以 , ;方如 。
5.解肌透表 化湿清热 柴葛解肌汤
6.温疫毒盛发斑兼有正虚邪陷之象者,治疗应以 为主,兼以 ,方如 。
6.清气凉血化斑 扶正 托里举斑汤
1.疫疹发病急、传变快,临床上以、、伴有各种为特征。
1.答案:
壮热肌肤斑疹出血
2.疫疹属中一类病证,其发病有一定的性,较强烈的性和流行性。
2.答案:
温疫季节传染
3.疫疹主要应与、和其他有斑疹的温病相鉴别。
3.答案:
内伤发斑药物斑疹
4.疫疹感邪轻而正气较盛者,疫疹可而终止于阶段。
4.答案:
不传变气分
5.疫疹感邪重而正气较虚者,疫邪化燥化火,可深入;严重者因疫毒亢极、或气血逆乱而可导致。
5.答案:
营血分或下焦正气暴脱
6.疫疹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突起肌肤红疹,发无定处,以头面四肢为多,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证属,治则,方选加减。
6.答案:
风热伤络疏散风热,宣肺透疹银翘散
7.疫疹畏寒或寒战,壮热,继而但热不寒,头痛且重,面目红赤,疹粒显现,肢体沉重酸楚,纳呆,胸脘痞闷,呃逆或呕吐,秽气喷人,腹满胀痛,腹泻或便秘,小便短赤,舌红绛,苔白厚腻或白如积粉,脉濡数,证属,治则,方选加减。
7.答案:
湿热疫疠毒邪郁遏膜原疏利透达,辟秽化浊达原饮
8.疫疹壮热日晡益甚,口渴引饮,烦躁不宁或腹满便秘,斑色红赤,甚或紫黑,初见于胸膺部,迅速发展至背、腹及四肢等处,舌红、苔黄燥,甚或干裂,脉洪大或沉实者,证属,治则,方用。
8.答案:
阳明热炽,迫及营血清胃解毒,凉血化斑化斑汤
1.治疗疟母的大法是、、,方用。
1.答案:
涤痰散瘀 截疟消癖 调补气血 鳖甲煎丸
2.《内经》讨论疟疾的专篇是《 》的篇。
2.答案:
素问 疟论
3.治疗冷瘴的大法是 , ,代表方是 。
3.答案:
散寒辟秽 解毒化浊 不换金正气散加味
4.在《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制定了许多以,等为主药的截疟方。
4.答案:
常山 蜀漆
5.治疗热瘴的大法是 ,代表方是 。
5.答案:
清热辟秽解毒清瘴汤加减
6.金代名医张子和治疟主张用,, 三法。
6.答案:
汗 吐 下
7.治疗暑疟的大法是 ,代表方是 。
7.答案:
清暑化湿截疟蒿芩清胆汤
8.疟疾是感受疟邪而引起的,以 、头痛、汗出,并 为主要特点的急性外感热病。
8.答案:
寒战壮热 休作有时
9.治疗正疟的大法是 ,代表方为
9.答案:
祛邪截疟,和解达邪 小柴胡汤加味
10.疟疾的治疗,在初期正气未衰而邪气较实时,以 为主;疟发多时,而正虚邪实者,以 为主;如发作已止而正气虚衰者,应予 。
10.答案:
祛邪截疟 扶正祛邪 扶正补虚
1.治疗霍乱亡阳证的大法是 ,代表方是 。
1.答案:
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通脉四逆汤或参附汤
2.清代 所撰写的《 》着重论述了霍乱的好发季节、传染特点、热霍乱和寒霍乱的证治方法等。
2.答案:
王孟英 霍乱论
3.治疗霍乱亡阴证的大法是 ,代表方是 。
3.答案:
益气养阴,生津救逆 生脉散或大定风珠
4.霍乱亡阴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
4.答案:
皮肤松皱 目眶下陷 指绞瘪陷
5.治疗干霍乱的大法是 ,代表方为。
5.答案:
辟秽解毒,利气宣阳 玉枢丹或行军散
6.霍乱病名首见于《 》,干霍乱病名首见于《 》。
6.答案:
内经 诸病源候论
7.热霍乱的治法是 ,代表方为 。
7.答案:
清热化湿,芳香化浊 蚕矢汤或燃照汤
8.寒霍乱的治法是 ,代表方为 。
8.答案:
芳香化湿,温中散寒 藿香正气散或附子理中汤
1.但伤寒邪热在里, ,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 ,以粪燥为无湿矣。
1.答案:
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
2.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 。
2.答案:
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3.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彼则,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3.答案:
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属也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
4.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或,或,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4.答案:
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
5.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若脉急疾,,便为气脱之证矣。
5.答案:
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躁扰不卧,肤冷汗出
6.肺主气,心主血,辨营卫气血虽与,若则与伤寒大异也。
6.答案:
属卫属营伤寒同论治法
7.盖战汗而解, ,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 使其烦燥。
7.答案:
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
8.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 ,邪从汗出, ,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
8.答案:
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解后胃气空虚 当肤冷一昼夜
9.不尔, ,两阳相劫也。
,浊邪害清也。
9.答案:
风邪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为水主之气不能上荣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
10.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病学 填空 完整版 学习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