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全国通用版版高中语文专题一珍爱生命文本4说书人学案苏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3589261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04.55KB
推荐K12全国通用版版高中语文专题一珍爱生命文本4说书人学案苏教版必修2.docx
《推荐K12全国通用版版高中语文专题一珍爱生命文本4说书人学案苏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K12全国通用版版高中语文专题一珍爱生命文本4说书人学案苏教版必修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K12全国通用版版高中语文专题一珍爱生命文本4说书人学案苏教版必修2
文本4 说书人
学习目标
1.分析“说书人”的形象,学习写人的艺术手法。
2.结合社会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用散文笔法叙述故事的特点。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城隍( ) ②笸箩( ) ③踌躇( )
④摊肆( )⑤蝙蝠( )⑥玉墀( )
⑦喑哑( )⑧荒冢( )⑨灵柩( )
⑩瘟癀阵( )
答案 ①huánɡ ②pǒ ③chóuchú ④sì ⑤biān ⑥chí ⑦yīn ⑧zhǒnɡ ⑨jiù ⑩huánɡ
(2)多音字
①间
②难
③宁
④角
答案 ①jiàn/jiān ②nán/nàn ③nínɡ/nìnɡ ④jiǎo/jué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答案
(1)漫不经心/轻歌曼舞/蔓延
(2)唾血/锤炼/捶打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空中楼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不经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可企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2)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没有达到的希望,形容远远赶不上。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年轻人应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建立自己的空中楼阁,通过努力奋斗,从而实现自己的凌云之志。
( )
(2)直到这件事给了我教训,我才分明省悟了做今人和做古人一样难。
然而我还是漫不经意,随随便便。
( )
(3)科学研究日新月异,当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表明,解开关于人类遗传的全部基因密码,并非不可企及的科学高峰。
( )
答案
(1)×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词义错误
(2)√ (3)√
2.辨词填空
(1)敬仰·景仰
敬仰:
侧重于“敬”,指充满崇敬之情,带庄重色彩,多指英雄烈士等值得人民敬重仰慕。
景仰:
侧重于“景”,指油然而生的佩服尊敬、仰慕,多指人的道德、品质等。
①因为筹备失误,他承担了所有责任,却因而备受同仁的________。
②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令人________。
答案 ①敬仰 ②景仰
(2)熟悉·熟习
熟悉:
知道得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
熟习:
(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侧重于技巧掌握得熟练。
①水坑的水很脏,但他顾及不了太多,________水性的他很快就把孩子救了上来。
②而对于那些________了这里极简空间的观众来说,这个展览其实并不会显得太过陌生。
答案 ①熟习 ②熟悉
三、名言警句
课外名句——生命的本质
(1)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
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蒙田
(2)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蒙田
(3)你虽在困苦中,也不要惴惴不安,往往总是从暗处流出生命之泉。
——萨迪
(4)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惠特曼
(5)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
——贝纳文特
一、作者简介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河南杞县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追求文学独创性的作家。
师陀曾参加反帝大同盟,进行救亡宣传工作。
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
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
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从事创作。
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长篇小说《结婚》《马兰》,剧本《西门豹》《伐竹记》等。
二、背景展示
抗日战争爆发后,师陀长期蛰居日军占领的上海,在这一时期,他写了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着重描写了“从前清末年到民国二十五年”间果园城社会的“生活样式”。
那些“生活样式”主宰了三教九流诸色人等的现实“生活”。
这一时期的中国从帝制变成民国,皇帝是倒了,可乡土中国的土皇帝依然存在,果园城里官绅勾结的统治秩序并没有变,只是他们的统治术披上了合乎民国“法理”的外衣。
《说书人》就是师陀1942年创作的收录在《果园城记》中的一篇小说。
三、文学常识
散文体小说
散文体小说,是指以小说体裁和散文体裁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散文化了的一种小说。
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即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
它和叙述体小说不同,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以对话为辅;有的作品以描写生动的环境为主,以描写人物对话为辅。
这类作品不以具体的描写情节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这是小说接近散文的主要地方。
但作为小说,必须多多少少要有情节的安排,有些作品看似散文,但人物是虚构的,事件也多以虚构为主,情节虽比一般小说真实,但也是虚构的,符合小说虚拟的特征。
这类小说往往能表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它是目前国内常见的小说文学体裁之一。
这种类型的小说主要针对写实、抒情、感想、游记……
“折一把纸扇,着上一身青衫/紫砂壶壮胆,拍案满堂惊叹……说不完这人间沧桑,道不尽生死笑忘/尘世里万千的荣光,总有诉不完的衷肠/话不尽这千古流芳,言不止余音绕梁/故事里留下的思量,总让人向往/情未央。
”电视剧《说书人》的主题曲至今还余音绕梁。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师陀的小说《说书人》,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去聆听他说古道今。
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
说书人
(1)小说通过两次见说书人的境况以及从他人那里听说说书人去世贯穿全文,请在图中①处填写说书人境况的相应词语。
(2)小说通过肖像、语言、动作以及他人的对话和环境的侧面描写,表现了说书人凄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请在图中②处填写相应的刻画手法。
答案 ①更黄更瘦、吐血、嗓子塌了 ②侧面描写:
对话描写、环境描写
1.“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书人”是一个生活于旧社会的穷困潦倒、孤苦伶仃、技艺高超却命运悲苦的底层民众形象。
(2)“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中通过脸上的“黄”“瘦”,写出了他家境贫穷,营养不良。
(3)“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咳嗽”说明他体质虚弱,身体有病。
(4)“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或者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说明他说书技艺高超。
(5)“再请八个,……哪位一动手就够了”体现了他为了生存,放下尊严,哀求乞讨。
(6)“他压根儿没有家”说明他无依无靠。
(7)“这所谓灵柩,……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说明他即使死去也没人关注,没人同情。
(8)他以说书为生,说书是他的生存方式,他竭尽毕生的精力,向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创造了一个新天地,给小城的听众以感动和幻想。
2.本文是怎样刻画“说书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正面描写了“说书人”的外貌、语言、动作,还有细节描写;还通过“我”与他人的对话对“说书人”进行了侧面描写。
(2)把人物置于环境描写之中。
小说通过描写城隍庙和听客们的变迁等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社会现状,文末的自然环境描写也巧妙地衬托了说书人的孤苦。
3.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结合文本,概述说书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章的第8段,第25段,第26段,第28段分别写到了说书人生活的社会环境。
(2)果园城固守着它懒惰、懦弱和残酷的行径,那里容不下青春、爱情、改革、一切让生命灵动飞扬的东西,它只喜欢老人与庸人,整个果园城如一潭死水,只能在单调沉闷中消磨着时光。
再诗意的赞美也挡不住残酷的现实。
所以说书人只能走向陨落,小城也将走向衰亡。
4.如何理解小说末尾“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中“荒凉”一词的含义?
这个词语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荒凉”是本文的抒情基调,它既指小城外乱葬岗的荒凉无人,又指世道人心的荒凉、冷漠。
说书人以他的技艺感动过无数人,将人的心灵引得多么远,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无法企及的、侠义勇敢的天地。
但他的病、他的困境、他的死,却无人同情。
(2)作者用“荒凉”一词,使他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憎恶,对卑微小人物的同情,跃然纸上。
5.《说书人》用散文笔法叙述故事,说说这种手法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散文笔法的特点:
①写人叙事,以虚带实,概括地把人物的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
如文章三次写到说书人的长衫,三次描写用语都极简练,却又极传神。
通过长衫由“蓝”到“灰绿”再到最后的“破”的变化,暗示出人物生活的艰辛。
②凭借想象和联想,围绕人和事进行多方向的伸展。
如第一次看了说书人的表演后,联想到“我”的志愿,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③行文中用议论加抒情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倾向直接表露出来。
如文章最后几句:
“凡是回忆中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事先前在我们感觉上全离我们多么近,现在又多么远,多么渺茫,多么空虚!
……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这种笔法,在小说中较少用到。
6.如何理解“我”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是本文的线索。
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见证了“说书人”的一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我”对“说书人”的态度与小城人们对他的态度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小城人们漠视生命的态度的批判。
(3)“我”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通过“我”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人生境遇,对小城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情感态度,更有助于表达主旨。
对于《说书人》主旨的理解大家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它主要是揭示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表达对底层民众的同情;有人认为是作者通过“说书人”来表达对生命寂寞无常的感叹;有人认为是对造成“说书人”的社会的无情批判。
你同意哪种说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遭遇悲惨的“说书人”是苦难的底层民众的代表,他们苦苦挣扎,最后悲惨离世,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
(观点二)对生命寂寞无常的感叹。
“说书人”中年时也曾感动过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听书人,但时间流逝,听客们老去、离开,“说书人”自己也逐渐老去,结束了一生。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寂寞无常这一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的思考。
(观点三)对混乱、冷漠社会的批判。
作者笔下的社会是混乱、冷漠的——物价飞涨、外来文化入侵、民不聊生,面对生病乃至死去的“说书人”,人们漠不关心。
作者借本文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观点四)三者兼而有之。
一篇小说的主旨往往是多元化的,这篇小说既有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又有对生命寂寞无常的感叹,同时还有对混乱、冷漠社会的批判。
小说中的散文化笔法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说书人》这篇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1.可靠叙述者“我”的运用
如果说《说书人》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是一种“散文笔法”的话,那是因为运用了可靠叙述。
《说书人》里“我”的情感自始至终在故事中流淌,让我们感觉到“我”与隐含的作者是相近的,因而我们才感觉是亲切的、真实的,总觉得叙述者“我”是“可靠”的,因而本文与散文笔法更靠近一些。
并且,“我”在叙述过程中议论和抒情,更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如文中的“我”又多用疑问句式叙述,又一次次为我们设下亟待解决的悬念,不时牵动着我们的情感。
结尾的一句句问话,原本是把“我”自己的答案蕴含在其中了,但这似乎是“我”坐在我们对面,看着我们的脸部表情在提问,引导着我们调整心绪寻找自己的答案,使我们对说书人、书中事、无从触摸的历史、无法追溯的过程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而这恰恰与我们读散文的心理契合。
2.有头尾无过程的情节
李广田在《谈散文》中说到:
“小说以人物行动为主,其人物之思想、情感、性格等,都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即使偶尔描写一些自然景物,也还是为了人物的行动;散文则不必以人物行动为主,只写一个情节,一段心情,一片风景,也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散文。
”
从人物命运角度看,文本中的有关说书人的生命故事很简单,只写了说书人两次说书的场景和离世被埋的场景,而说书人其他曲折的生命故事都被简化为空白,所以几乎不能算真正的故事。
从人物形象角度看,叙述者展现的只是其生命中的若干片段,从几次描写其说书状况及服饰等内容,可以看到他每况愈下的情形,其最终的结局也可以说震撼人心,但其形象也不是个性化的,显现出说书人类型化的特征,换言之,小说似在介绍一类人的人生遭遇,说书人的故事更没有曲折的变化和明显的因果关联。
从叙述人“我”的角度看,“我”从小听说书人说书并产生痴迷的情感,结果最后一次看到的是说书人被草草地埋葬,从而引发诸多的感慨,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情感有变化,但从整体上看,不是波澜起伏的,关于说书地点的场景描写和城外荒凉的环境描写,更多的也是为抒情议论服务的。
3.回溯型叙述的反思特质
《说书人》的散文笔法,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运用了回溯叙事,类似对人物的回忆性叙述,而在叙述过程中,如散文一般加入了一些情感性、反思性表达,使得叙事、抒情、议论和描写融为一体。
《说书人》之所以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是因为人物故事本身的悲凉与回溯故事的反省融合在一起,悲凉中的反省加强了令人震撼的悲剧力量,使得小说从一个乡土人物故事回顾升华到对生命形态的反思。
这与回忆性散文的笔法自然有共通之处。
技巧点拨
1.从情节上来说,淡化情节,叙述极为简约,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在环境描写方面则像写景散文般大肆铺陈渲染。
2.从语言上来说,强化语言的魅力,同时营造出一种意境,既有小说美又有散文美。
3.从人物刻画上来说,大多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非常必要时才有对话描写。
4.从表达方式上来说,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并且议论和抒情占有极浓的成分。
迁移运用
请以“散文化笔法”写一篇微型小说。
(不少于5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
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
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
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
一、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周围——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
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
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
……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吶喊。
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运用示例
小说中的说书人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
这类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生活贫困,无依无靠,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
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字眼也频见于报端和网络。
目前人们提得最多的弱势群体是贫困农民、城镇下岗工人、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简单民工)、私企小煤窑矿工、童工、无助的妇女、遭歧视的残疾人、贫困学生等。
也许你还没有感受到身处弱势的切肤之痛,但当你耳边响起韦唯的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时,你心灵深处一定会掀起千道关爱弱势者的感情波澜,涌起一种同情不幸者的悲悯情怀。
二、课外素材
邢春荣:
执着的非遗继承者
邢春荣,1954年出生于安徽泾县,1973年开始从事宣纸专业生产,师从宣纸第26代传人学习晒纸技艺,并逐步旁通了原料制作、碓皮和捞纸等其他大部分技艺。
邢春荣是一位从事宣纸制作技艺40多年,为宣纸业的兴衰而穷尽半生心血的“守望者”。
2007年,他成为宣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邢春荣深知宣纸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早年的他带出了许多徒工,退休后的他依然心系这项古老的技艺。
如今,邢春荣仍以技术带头人的方式,积极推进宣纸传统生产技艺传承人才的培训工作,是宣纸古法生产的主要倡导者与实施者。
选材感言
传承同样是“匠人精神”之一。
不论自己如何登峰造极,假如手艺没有传人,毁在了自己的手里,这对于一个匠人来说,同样也不值得骄傲。
邢春荣在磨砺自己的制作技艺之外不忘培养年轻后辈,就是对“匠人精神”的践行。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那些古老的文化,如说书、皮影、宣纸等,能够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
冬夜说书人
徐 鲁
老一辈的说书人,都渐渐老去了。
新一代的说书人,还会有吗?
即便还有,又将说给谁听呢?
老一辈的听书人,也渐渐地老去了。
新一代的听书人,又在哪里呢?
我甚至觉得,像我这个年龄的人,也许是故乡最后一茬在冬夜里听过说书、也喜欢听说书的乡村孩子了。
现在,连我们这一茬人也都快要老去了。
故乡哪,年年都在变化,变得我早已辨认不出她的模样了。
就算我有无限的乡愁,又能在哪里安托它们呢!
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带给小山村和乡亲们的人情怡怡的祥和气氛。
那时候,一进入腊月的门儿,所有的农活儿都忙活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要来了。
那时候我还时常攀爬到村口的那棵老枣树上去瞭望。
“说书人来了!
说书人来了!
”
没过几天,果然就等来了盼望已久的说书人。
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
不一会儿,就看见从村外的小石桥那边,缓缓走来了一队奇怪的人儿:
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一只手用一根竹竿探着路面,另一只手里的竹竿,牵引着后面那个人,后面的人牵引着更后面的人,他们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了一个小队……
没有错,一看他们背着的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就知道,他们正是我们盼望了很久的说书人。
排在队伍最后面的那个少年,是一个年龄最小的说书人,乡亲们都叫他“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
这些说书人全都是盲人。
没有谁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的,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一到冬天,人闲地歇,大雪封山的时候,说书人就会准时来到我们村里。
说书人是最受乡亲们欢迎的人。
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一位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
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
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
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
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
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
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小光的年龄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吧。
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从崭新的夹袄里面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刚刚修剪的小分头,梳理得整整齐齐。
“小光,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
”中间休息的时候,我问小光说。
小光一边整理着衣领,一边回答说:
“我看不见,可是你们看得见,乡亲们都看得见呀!
”
他整理衣领的时候,好像面前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一样。
后来我慢慢观察到,每一位说书人,都是穿戴得那么干净和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的,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父亲告诉我说,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那时候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师父说《烈火金钢》里“大刀英雄史更新”那一段。
说这段的时候,小光给他的师父拉着胡琴。
还有《说岳》里的“朱仙镇交战”那一段。
说这段的时候,小光又坐下来打起了鼓板,还不时地参与一些角色的道白。
师父说:
“啊呀呀,岳云哪,要当心背后,快使动银锤吧!
”小光答:
“呔!
小将岳云来也!
”师父接着说:
“说时迟那时快,但只见岳云银锤摆动,严成方金锤使开,何元庆铁锤飞舞,狄雷双锤并举,一起一落,金光闪闪,寒气逼人!
八锤大闹朱仙镇,顷刻间,杀得那金兵尸如山积,血若川流,不一会儿工夫,就看见金兀术落下马来,抱头鼠窜……”
这时候,只听见小光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
“小光,你教我学说书好不好?
”
我打心眼里羡慕小光,我也很想做一个说书人。
“不行啊,你要上学念书的。
”
“那你教我打几下鼓板好不好?
”
小光笑着把我推到了那架小鼓面前。
我一只手捏着鼓棒,一只手拿着鼓板,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学着小光的样子,就像一个真正的小盲人那样煞有其事。
这个时候,在我的心目中,好像失明也是一种“本事”。
我听见了自己敲出的响亮的鼓板声……
“小光,我不想上学念书了,我每天走在前面,用竹竿给你们引路好不好?
”
“你傻呀!
能识字念书,能看得见花呀草呀,天上的星星,身边的人,多好哪!
”小光对我的想法很是不屑。
说书人在我们村住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里去邻村了。
“小光,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呢?
”
“明年冬天!
只有冬天才是农闲的时候嘛!
”
“那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
”
“春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K12 全国 通用版 高中语文 专题 珍爱 生命 文本 说书 人学案苏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