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苏教版必修1.docx
- 文档编号:358493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75.45KB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苏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苏教版必修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苏教版必修1
16《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要求: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
从作品出处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选文的重要方向。
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
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
而“鉴赏评价”包括两条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
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次属于E级。
学生明确了以上这些要求,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就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拓展散文阅读,有意识地提高“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
主题、意境集中。
分三类:
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
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纵观09年高考试卷考查到散文的试卷有:
全国卷1、2、北京卷、天津
卷、江苏卷、江西卷、山东卷、重庆卷、湖北卷、湖南卷、上海卷、广东卷,共12套,可见,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
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
一、(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注意:
在试题卷
上作答无效
)
彩色的荒漠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
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
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
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
塔中油田到了。
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
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
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
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
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
照耀着这一片沙漠。
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
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
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
点——克拉2号气井。
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
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
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
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
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
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答:
第一问:
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
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解析:
(一)第一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二)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解题提示:
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15.(4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
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答:
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
A.语句的含义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16.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6分)
答:
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17.(6分)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8分)
答:
第一问:
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
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对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解析:
鉴赏手法及作用和思想情感,解题提示:
思路:
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
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解题思路:
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1.象征: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
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结构上:
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
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5、表现手法:
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浪漫色彩、写实手法、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6、描写:
①、正面描写
A、渲染:
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B、白描:
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②、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
A、正衬:
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
B、反衬:
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二、(全国卷2)(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岳桦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
也只有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
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
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
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关。
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地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
那些树,纷纷地沿着山体将身躯匍伏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
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
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
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
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伏,象一些藏在
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
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汇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及“阵营”更合适一些。
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
它们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课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
而岳桦却命里注定地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苍桑。
有人断言:
“性格决定命运”。
暂不说这句话用预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
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
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
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
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
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节)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解析:
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解题提示:
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答案:
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注意联系段落和全文中心)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
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
一切都不似从前。
答案:
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
A.语句的含义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6分)
答案:
①它们的命运不同:
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
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
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解析:
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策略: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案:
第一问:
拟人、比喻
第二问:
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解析:
鉴赏手法及作用和思想情感,解题提示:
思路:
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
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解题思路:
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1.象征: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
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结构上:
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
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5、表现手法:
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浪漫色彩、写实手法、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6、描写:
①、正面描写
A、渲染:
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B、白描:
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②、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
A、正衬:
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
B、反衬:
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
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
章的主旨。
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
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
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
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
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
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
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
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解题方法点拨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为:
①本义入手
,追根溯源。
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
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
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
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
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
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
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
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
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
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
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
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
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
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
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
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
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
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
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
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
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
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
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
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
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文学 文本 阅读 散文 苏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