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581233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1.84KB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选修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2016.6.12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之道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运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洛诰》的“时中”等。
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
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
孔子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
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
朱熹解释说: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
“《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义。
中道本身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孔子有言:
过犹不及。
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
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
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
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
孔子的教导是:
“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叩其两端就是指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仔细体会把握,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
需要说明的是,孔子所倡导的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被误解为折中主义,事实上,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和折中主义完全不同,叩其两端的方式,更加接近于现代逻辑中的试错法。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的理想主义的方法论呢?
缘由大约有三。
其一,儒家以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
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
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于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
其三,同时,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摘自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骨髓》,有删改)
1.下列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但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各设中于乃心”“时中”等语句中的“中”其实就是中庸思想。
B.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朱熹则认为中是一种做事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能更改的常理。
C.在《论语》中,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后来又把它普泛化,在这个过程中,它转换为一种方法论,表现为做事追求最优解。
D.中庸之道是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种方法论,凡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无不深深渗透有中庸之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与生俱来,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无论你愿意或承认与否,都是无法摆脱的。
B.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孔子此言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他认为做事应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
C.叩其两端,是孔子倡导的寻求最优解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折中主义完全不同,有些近似于现代逻辑中的试错法。
D.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重复,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为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提供了社会背景和时间上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熹和郑玄对中庸的解释,在“中”的含义上没有差别,在“庸”的含义上有一定分歧,郑玄的解释更符合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中庸”的本义。
B.如何做到最优解,孔子谦逊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足,但他的智慧在于能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研究把握,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
C.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遵循中庸之道是获得成功的秘诀,而儒家又以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这应该成为孔子倡导中庸之道的一个重要缘由。
D.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中庸之道,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研究倡导中庸之道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
“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
“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
“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
“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
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引:
延请
B.坐贬连州刺史坐:
因为
C.籍其资半归所隶州籍:
登记
D.秩满,检校礼部尚书秩满:
任期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
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唐朝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是宰相。
B.“贞元末”、“元和十年”都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永和、壬戌、元嘉、贞观等。
C.“恐伤陛下孝治”陛下,是臣子对君主的尊称,唐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
“朕所言”,朕:
“我”的意思。
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屈原有词说“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D.“举半归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汉代始设于京师。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B.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C.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
⑵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山亭柳·赠歌者①晏珠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③随身。
花柳上④,斗尖新。
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比赛竞争。
③博艺:
精通多种艺术技能。
④花柳:
泛指一切歌舞技巧。
⑤念奴:
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
⑥阳春:
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
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9.全词用了怎样的手法从哪些方面塑造了一个歌者形象,请简要赏析。
(5分)
10.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2)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3)《锦瑟》一诗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表现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
”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
?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
(6)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谢谢你,女士
【美】兰斯顿·休斯
她是个高头大马的女人,背着一个大皮包。
忽然一个男孩从后面跑上来,皮包带子被他从背后猛然拉了一下,断了。
男孩失了平衡,不但未能如愿抢走皮包,摔了个四脚朝天。
高头大马的女人回过身来,准确无比地朝他穿着牛仔裤的屁股上踢了下去,然后弯下身,揪住男孩胸前的衬衫,不停摇晃,直到他的牙齿咯咯作响。
女人说:
“把我的皮包捡起来,小子,拿起来交给我。
”
她仍然紧紧抓住他,但再弯下去一些,好让那男孩蹲下去捡她的皮包。
她说:
“你不觉得可耻吗?
”胸前衬衫被紧紧扭住的男孩说:
“是。
”
女人说: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
“我不是故意的。
”
“你撒谎!
”
“小姐,对不起。
”男孩小声说。
“嗯哼!
你的脸很脏。
你家里没人告诉你要洗脸吗?
”
“没有。
”
“那么,今天晚上得清洗一番。
”高头大马的女人一边说,一边拖着那个吓坏了的男孩往前走。
男孩像是十四、五岁,弱不禁风。
女人说:
“如果你以为我们的接触就只那么一下子,那你就错了。
等我把你料理完毕,你一辈子都忘不了钟斯太太。
”
汗不断从那男孩脸上冒出来,他开始挣扎。
钟斯太太架住他的脖子,推着他往前走。
到了她家门前,她把男孩拉进一个摆设着厨房用具的大房间,仍抓住他的脖子:
“叫什么名字?
”
“罗杰。
”
“好,罗杰,到那个水槽边,把脸洗一洗。
”
女人说,并且放开他——终于。
罗杰看着门——看看那女人——看看门——然后走到水槽前面。
“这是干净的毛巾。
”女人把毛巾递给男孩。
“你会让我去坐牢吗?
”男孩问,一边弯向水槽。
“不会让你带着那张脏脸去,我不会带你去任何地方的。
”女人说:
“吃过了吗?
”“我家一个人也没有。
”
“那我们一起吃好了,”女人说:
“我想你是饿了——或者,刚才就一直是饿着的——才来抢我的皮包。
”
“我想买一双蓝色的麂皮鞋。
”男孩说。
“那你不必抢我的皮包呀?
钟斯太太说,“你可以要求我买给你。
”
“是吗?
”那男孩看着她,水珠沿着脸庞滴下来。
好一会,两人都没有说话。
他擦干了脸,由于不知道要做什么好,就又擦了一次,然后转过身来,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
门是开着的,他可以冲出去逃跑。
女人坐在靠椅上,过了一下子,说:
“假使我再年轻一次;倘若想要我得不到的东西……”
男孩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女人说:
“嗯哼!
你以为我接着要说‘但是’,对不对?
你以为我要说,‘但是我没有抢人家的皮包’?
我并不打算说这句话。
”
暂停。
静默。
“我也做过一些事情,不过我并不想告诉你,也不想告诉上帝。
每个人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弄东西给我们吃的时候,你就坐下吧。
”
钟斯太太站起来,走到屏风后面。
现在,那女人并没有注意男孩是不是打算跑掉,也没有看她放在靠椅上的皮包,但是男孩小心地坐在房间的另一边,离皮包远远的,而且是他认为她可以轻易用眼睛余光看见他的地方。
“你需不需要有人替你跑腿,”男孩问:
“买点牛奶什么的?
”
“不必,”女人说:
“我可以用罐装的。
”
她把从冰箱拿出来的青豆和火腿弄热,泡了可可,铺好餐桌。
女人并未询问他有关住处、家人,及其他任何会令他困窘的问题。
倒是吃东西时,告诉他她在某个旅馆的美容部工作,总是工作到很晚,也告诉他工作的内容,以及那些来来往往,各种各样的女人——金发的、红发的,还有西班牙人。
然后把她那块一角钱的蛋糕切了一半给他:
“再吃一点,孩子。
”
吃完后,她站起来,说:
“现在,这儿,你拿这十块钱去买那双蓝色麂皮鞋。
下次,别再打我的或其他人的皮包的主意——因为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鞋子会烫到你的脚。
我要休息了。
”
她领着他走到前门,把门打开。
“晚安!
孩子!
”她说,他走下台阶时,她的眼光顺着街道看过去。
除了“谢谢你,女士”之外,男孩还想说些什么,但是一直走到了光秃秃的台阶下层,他仰头看着门内那高头大马的女人,他仍只动了动了动嘴唇,连那句话都说不出来。
然后,她关上了门。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想抢皮包的男孩被高头大马的钟斯太太抓到,牙齿咯咯作响,说明他心里非常害怕。
他也知道羞耻,为生计所迫才做了坏事。
B.钟斯太太把男孩带回家,一是因看到男孩脸很脏,动了怜悯之心;二是因看出吓坏的男孩不像坏孩子,她想让男孩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
C.男孩不自觉地皱起眉头,因为不想听到钟斯太太的教训;钟斯太太似乎也做过一些不该做的事,她能理解男孩的错,信任他并留他吃饭。
D.男孩因钟斯太太的关心、理解、信任而被感化,所以,他有机会却并没有逃跑,并且想为女人做些买牛奶之类的事情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E.小说所写的故事并不曲折,作者通过大段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描写了一个挽救犯错的未成年人的故事,引发我们的思考。
(2)文章首尾几次写钟斯太太高头大马,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钟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4)小说结尾写钟斯太太“关上了门”。
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B.距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仅有数月时间,主办方积极筹划,严阵以待,力争在办好“节俭奥运”的同时,也办出一场精彩奥运。
C.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D.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期,科学家借助哈勃望远镜等高端观测仪器,不断地发现古老的星体和超级黑洞等等,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宇宙之广大及人类认识之狭小。
B.民族电影和好莱坞倾销之间脆弱的平衡,在戛纳影展中或许维持着,但离开影展的特殊场合,前者仍然无奈地被后者垄断的电影市场放逐。
C.每天早晚高峰时段,我市巡警支队加大巡逻密度和装备的质量,并会同现场交警疏导交通,维护秩序,保障交通顺畅和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D.我们常用屏蔽仪、金属探测器等仪器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现在又有了新型设备,能有效发现、干扰、阻断疑似无线电作弊信号。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A.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合成
B.不仅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而且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C.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D.既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又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歌唱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声音不被众声淹没;一个作家或诗人,⑴。
(2)或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那就只能是别人思想的“传声筒”、“应声虫”,因为没有思想的支撑,(3),也不能达到启迪智慧、悦神悦志的高度。
17.下面是一幅漫画,如果将其作为一幅宣传画,你觉得适合用于哪个特定的节日或活动?
请写出这幅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连贯,描述准确,内容完整,不超过50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高中举行“微时代的利与弊”辩论会。
正方:
微时代滚滚而来,微博、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寥寥数十字或短短1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也可表明观点、启迪思想。
微,让表达门槛变低;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很多平凡的人生在微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反方:
微时代繁荣背后,便是隐忧。
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知识而是花边新闻……往往缺乏整体思考,懒于深刻认识。
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生喧哗的狂欢,价值观被“微”成肤浅化!
你作为正方或反方(任选)的主辩手,做总结性发言,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选修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C
解析 “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后又把它普泛化”理解错误,原文说“中庸本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可知中庸本身是一种境界,并不是孔子把它看成一种道德修养境界。
2、A
解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项,“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一段内容,应该是“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
3、C
解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C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遵循中庸之道”理解错误。
不是先有“中庸之道”,这些古代圣王再“遵循”,而是他们的治理中融有中道思想,久之,形成了中庸之道。
二、
4.B受牵连,犯罪
5.B(壬戌为天干地支表示法)
6.B
7.C(“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与文意不符)
8.⑴王叔文在东宫执政掌权,晚辈们力求上进,许多人争相依附他(王叔文)。
(关键点:
用事,务,附丽)
⑵那些做人家儿子的人,做每件事时特别需要谨慎小心,常常要担心(自己所作所为)会留给父母亲忧虑。
(关键点:
夫,贻,亲)
9.词的上片,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通过歌者的口吻回忆当年多才多艺及其受人追捧的情景。
(1分)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写歌女四处奔波,青春流逝,无处托身的悲辛。
(2分)
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年轻时技艺高超受人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
(2分)
10.①本词中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2分);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听到琵琶女的自述和凄凉的曲声,自己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1分)②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同时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2分);而白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1分)。
11.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2.
(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
A项,男孩是应为想买麂皮鞋而抢劫,“为生计所迫”的说法有些牵强;“牙齿咯咯作响”也可能是被晃的。
B项,“想让男孩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说法只是女人的一个说法,并不是她拉男孩回家的目的。
E项,文中没有大段的心理描写。
(2)①文章开头是为表现钟斯太太的彪悍,与男孩的弱不禁风形成强烈反差,为女人轻易制服男孩作铺垫。
②以钟斯太太外在形象的高大壮实衬托内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福建省 福州市 第八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