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读书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575780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99KB
教育学原理读书报告.docx
《教育学原理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读书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读书报告
1】
1.教育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
【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揭示。
3.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和微观的】
4.教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1】实验教育学
基本观点:
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
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
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基本评价:
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基本观点:
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第五,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价:
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
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
忽略了教育受制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继续不断的增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
【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一个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
第四,从做中学,这是教育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经验等
第五,以学生为中心
第六,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基本评价:
第一,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应,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其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制度教育学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得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第三,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学校中"给定的"【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看成是'建立中得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等。
基本评价: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片面性。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第六,坚持运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
基本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
【6】批判教育学
基本观点: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地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
第三,社会大众已经对这种事实上得不公平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
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要素敏感起来
第五,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基本评价:
第一,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二,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
第三,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
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理论基础出发进行研究,如生理学,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文化学,科学哲学,技术学,管理学等等】教育学领域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教育的构成要素
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诸种观点【三要素说】
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教育主体,客体,教育资料
4,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五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六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
教育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基本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育的发展历程生物起源说
主要观点是: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
主要观点是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
评价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劳动起源说
主要观点是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活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评价总的来说,劳动起源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
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
传播
选择
创造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条件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师素质现代化教育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性
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性
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性
人的身心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智力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理论
需要层次发展理论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
心理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征,知识技能和思想品质】
教育学中所说的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得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篇二: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
《比较教育学史》之读书报告
一、书名:
比较教育学史
二、著者:
王承绪
1912年生,江苏江阴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38年进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1941年获伦敦大学教师证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诺丁汉
大学讲师。
1947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杭州大学
政协五届,六届副主席,现兼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
会副会长,加拿大《交流》季刊咨询编委等职。
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
年获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副主编,合
作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
合作或单独翻译的著
作有:
《教育原理》、《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学校》等,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三、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页数:
394页
五、内容概要:
研究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百年史,评析该学科各主要流派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理论上的
论争,介绍国际教育组织和若干国家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情况。
第一章绪论,主要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和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的奠基时期。
包括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介绍朱
利安、库森、霍姆斯?
曼和亨利?
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
第二节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节库森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四节霍勒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章20世纪前半叶的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时期。
介绍萨德勒、康德
尔和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二节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节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四章二战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流派。
介绍贝雷迪、诺亚与埃克斯坦、霍姆斯和埃
德蒙?
金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第二节诺亚与埃克斯坦的科学与量化的方法
第三节霍姆斯的问题法
第四节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第五章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教育理论界的争论。
包括有关结构功能主义、依附论
和比较教育中的意识形态的争论。
第一节关于结构功能主义
第二节关于依附论
第三节关于比较教育中的意识形态
第六章各国比较教育研究巡礼
(一)。
介绍美、英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节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二节英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七章各国比较教育研究巡礼
(二)。
介绍德、法、日、前苏联和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节德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二节法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三节日本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四节前苏联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五节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八章国际教育组织与比较教育研究。
包括国际教育组织与比较教育研究、国际教育成就
评估协会与比较教育研究、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与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节国际教育组织与比较教育研究
第二节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与比较教育研究
第三节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与比较教育研究
六、读后心得:
读完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利安与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虽然相隔近一个世纪之
久,但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二人竟有相通之处,比如在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探讨方面。
最吸
引我眼球的是萨德勒就这一观点进行的一段既形象又诗意的描述,即本书第66页所述,也
是他在他的著名演说《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
中所总结的:
"在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时,我们不应当忘记,学校之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
的事情更重要,它们制约并说明校内的事情。
我们不能随意地漫步在世界教育制度之林,就
像小孩逛花园一样,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一朵花,再从另一堆中采一些叶子,然后指望将这些
采集的东西移植到家里的土壤中便会拥有一棵有生命的植物。
一个民族的教育制度是一种活
生生的东西,它是遗忘了的斗争和艰难,以及'久远以前的战斗'的结果。
其中隐含着民族
生活中的一些隐秘的作用。
当它寻求补救时,它便会反映出民族特性中的缺点。
出于本能,
它经常特别重视那些民族特性尤为需要训练的部分。
同样出于本能,它常常不愿强调那些民
族历史中曾产生过的重大分歧。
但是如果我们以一种同情的眼神去理解外国教育制度的真正
作用,我们就会更好地使自己深入到我们自己的民族教育的精神和传统中,更敏锐地感受其
中尚未被表达的思想,更迅捷地捕捉到反映教育制度发展或衰退的征兆,更乐于去识别威胁
教育制度的威胁以及有害的变革中的微妙影响,这难道没有可能吗?
以一种正确的精神和严
肃的治学态度研究国外教育制度的作用,其实际价值就在于,它将促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
解我们自己德尔教育制度。
"可见,萨德勒期望研究别国教育制度时,能够关注于教育制度
之外的,又是与它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
萨德勒的这一思想与近一个世纪之前朱利安的观点不谋而合。
朱利安呼吁成立的第一种
机构是"特别教育委员会"。
它由少量研究者组成,这些研究者"通过他们自己的方法,通
过与经仔细选择的通讯会员联系",来收集足以构成欧洲教育基本资料图表的资料。
该委员
会将使问卷标准化,并在向欧洲各地派遣比较教育观察员之前确立研究和调查的范围。
朱利
安希望委员会建立后三年之内,收集起准确理想的"关于欧洲国家目前状况的教育比较表",
以便"人们可以判断?
?
哪些部分的工作所提供的改进经验可以引用到别国,并由该国的社
会环境和地区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而加以修改和变革"。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方法论的主流是社会与教育的能动关系,他
竭力阻止那种轻易地把别国教育制度中的因素和细节分离为一个个"元件",并期望运用于
本国的做法。
他认为,外国教育制度中的具体方法或要素"常常根植于其制度本身的土壤中
并与它们所依赖的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条件是不可能或不希望被引进另一国的"。
至于教育制度本身,萨德勒又进一步指出,"任何出色的真实有效的教育部都是民族生活与
特点的写照。
它根植于民族的历史中,适合于它的需要。
"由此,萨德勒首次提出了比较教
育中的民族性概念,并成为萨德勒分析教育资料的核心。
萨德勒的这一思想,结束了以借鉴
和移植为特征的比较教育奠基时代,从而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了先驱性的贡献,为比较教
育学科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七、评语:
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写的。
比较教育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从法国朱利安于1817
年发表他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算起,到现在已近一百八十年。
从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在本世纪初开设比较教育课程到现在已快一个世纪。
在本世纪前半叶比较
教育学科的形成时期,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出版了多种比较教育教科书,如美国桑
迪福德主编的《比较教育:
六个近代国家教育制度的研究》(1918),康德尔著的《比较教育》
(1933),英国汉斯著的《比较教育:
教育因素和传统的研究》,德国施耐德著的《国民教育
的动力》和我国庄泽宣编著的《各国教育比较论》。
但对比较教育发展史,除汉斯在《比较
教育》第一章"比较教育的定义和范围"中对比较教育的发展作了扼要论述,澳大利亚特雷
舍韦在《比较教育入门》中设比较教育的发展专章和美国布里克曼在《比较教育评论》上发
表的两篇论文《比较教育引论》和《18世纪末以前的比较教育史前史》等以外,还没有出
版过类似本书这样完整的比较教育书籍。
篇三:
《原理》读书报告格式2
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实践教学·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
主标题:
自定
--读《xxxxx》有感
小组代表人:
院系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1年2月26日
填写说明
1.读书报告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
2.读书报告以3000--3500字为宜,观点正确,段落分明,结构合理,内容充分。
3.严禁抄袭,一经发现0分处理。
4.按各指导教师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提交电子版或纸制)。
5.封皮为4号宋体;表格为5号宋体,表格控制在当页。
6.封皮填写:
小组代表人为1人,院系班级和联系电话均为小组代表人资料。
7.读书报告正文格式:
题目(主和副标题40个汉字以内、4号宋体、加粗、剧中)摘要(200字左右、小4宋体、1.5倍行距)关键词(3-6个、小4宋体,词与词之间用";")正文内容(3000-3500字、小4宋体、1.5倍行距)参考文献(6个以内、5号宋体、1.5倍行距)
第四次讨论:
参考文献:
1.作者,《书名或文章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2.篇四:
教育学专业《教育学原理》学习需要分析报告
教育学专业《教育学原理》学习需要分析报告一、期望状态:
教育学专业《教育学原理》的课程目标
《教育原理》是我系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学习既要使学生有科学的教育观奠定理论基础,又要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培养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而言: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生主要了解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2)了解、掌握教育理论发展趋势、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准备。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加深学生对教育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高认识,增加师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二、教学现状调研:
学习者当前的能力、素质水平等
(一)调查目的:
进行《教育学原理》的学习需要分析,发现教育现象,提出教育问题并分析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发挥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调查内容:
1、对教育学原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育原理在其他课程的交叉运用;
3、教育原理课程的考核分数;
4、学习教育原理的方法;
5、学生如何看待教育原理这门课程;
6、对教育原理课程学习的建议。
(三)调查对象:
教育学专业2011级与2010级本科学生、教师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
(五)调查结果:
1、学习者未能达到熟悉教育原理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2、学习者对教育原理理解不够深刻,并未关注当代教育发展趋势。
3、80%的学生不具备自学与教育原理相关知识的能力。
4、2011级对教育原理的掌握程度比2010级的掌握成绩要好。
(11级成绩的均值比10级的高,且11级成绩比10级稳定。
)
5、教师认为学生学业不良的最大原因是学习指导不力。
6、教师认为考察方式以考试和面试相结合较为合理。
三、差距
1、从教学的总体要求来看,目前我们的各方面与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原理基本理论知识不够了解,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2、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看,并没有很好的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从态度来看,学习者对教育原理的兴趣不高,学习者没有很认真的进行学习。
4、从学习者本身来看,学习者并没有自学相关知识的能力,所以不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原因分析
1、就业前景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动力。
2、实践应用的频率较低,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
3、专业的教育理论教学课时量较少,无法满足学习需求。
4、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5、学生能获得或是能利用的学习资源较少,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扩展。
五、可行性分析
1、现有资源包括:
经验丰富的教师(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表征)、专业教材指导(有利于学习者形成系统知识,使教师更利于教学)、多媒体教室、黑板等教学用具(有利于教师板书)。
2、约束条件包括:
教学环境不便于进行教学观摩;教育经费有限,未能进行适当的实践,课堂理论与实践未能恰当的结合,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六、建议
1、适当增加教育理论培训时间,使学生加深对教育原理知识的理解。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增加相应的实践指导。
3、学生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4、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讲授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改变教育原理考核方式,以面试和试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或是让学生以上一堂课的模式来考察教育原理的应用情况。
6、校内增加一些可供学生利用的课外学习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7、增加一些针对教育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读书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