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篇.docx
- 文档编号:3569066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6.14KB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篇.docx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篇
一、(2019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10分)
【材料一】
一些母婴机构共同发布国内首份《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本次白皮书的调研以“城市家长陪伴孩子的现状”“亲子陪伴的认知及陪伴需求”等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一、二、三、四线城市中有18岁以下孩子的2000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搜集及梳理总结后最终得出结论。
报告显示,98.4%的中国家长认同“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这一观点,越重视亲子陪伴的家庭越缺乏陪伴时间,家长在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时却忽视陪伴质量、流于形式,父亲陪伴相对缺失,家长普遍重视为孩子准备房产、保险等“物质陪伴”。
【材料二】家长在陪孩子时同时进行的活动(%)
【材料三】
家庭教育有着无比悠久的过去,但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虽然从小我们就从孟母择邻的故事中,开始从传统文化中接受家庭教育的智慧了,而真正对家庭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关注,还只是这几十年的事情。
当前,部分家长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于是纷纷意识到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完成自我心灵修复,更为下一代的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虽然家长已经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无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存在巨大的不足。
不夸张地说,家庭教育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引擎核心,建构新家庭教育体系,是中国从经济强国走向文化强国的重要一步。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是通过对城市中有18岁以下孩子的2000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搜集及梳理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B.本次调研发现越重视亲子陪伴的家庭越缺乏陪伴时间,因为家长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为孩子准备房产、保险等“物质陪伴”。
C.绝大部分中国家长认同“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下一代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D.“孟母择邻”是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智慧的体现,显示了我国有着无比悠久的家庭教育。
2.阅读【材料二】,你能从调查图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3分)
3.【材料三】对于“家庭教育”的评价包含几层意思?
请简要概括。
(4分)
一、(10分)1.(3分)B【解析】【材料一】是说“家长普遍重视为孩子准备房产、保险等‘物质陪伴’”,选项B属于强加因果,“缺乏陪伴时间”并不是因为“家长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为孩子准备房产、保险等‘物质陪伴’”。
2.(3分)家长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进行许多其他的活动,使陪伴流于形式。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3.(4分)
(1)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悠久的家庭教育,但系统的研究时间尚短;
(2)部分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3)家长的理念、方法存在巨大不足;(4)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说明: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2019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10分)
【材料一】
欧洲专利局近日发布的2017年度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再创新高。
欧洲专利局2017年共收到165590份国际专利申请,比2016年增长3.9%。
其中中国递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达8330份,同比增长16.6%,这使得中国首次成为欧洲专利局五大申请国之一。
该组织强调,拥有16.6%的增长率的中国是该组织前十大专利申请国中同比增速最快、发展最为强劲的,“持续成为推动欧洲专利局发展的领头羊”。
不独欧洲专利局,3月2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2017年全球企业等申请注册国际专利的统计数据,其中显示中国申请专利数量较2016年增加13.4%,达到48882项,超过日本的48208项,升至第二位。
201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
【材料二】
2017年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数
(注:
名次列的括号内数字为上一年排名)
【材料三】
“创新”成为2018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日本经济新闻》的最新报道提到,中国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
将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举全国之力改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
【材料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经和全球各国联通在一起,走上了国际舞台。
知识产权是创新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规则和重要武器,从数据足可看出我国创新者对国际市场专利布局的高度重视,良好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将形成我国在开放战略下实现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
正如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所说:
“中国对国际专利体系的使用大幅增加,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继续迅速转型,中国的创新者日益把目光投向外面,期待将自己的创意传播到新市场。
”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中国向欧洲专利局递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13.4%,发展势头强劲。
B.我国国际专利申请的高增长率,表明我国正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
C.在“创新”愈发重要的今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力度的迫切性日益凸显。
D.我国要在开放战略下实现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海外知识产权的保护。
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简析一下我国近几年国际专利申请的特点。
(3分)
3.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探究一下我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年增长高的原因。
(4分)
二、(10分)1.(3分)A【解析】由【材料一】可知,中国向欧洲专利局递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16.6%。
2.(3分)①增速最快、发展最为强劲,成为世界创新引领者。
②数字通信成为占比最高的项目。
③一批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在国际市场脱颖而出。
3.(4分)①中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
②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改善,专利权人维权意识明显提升。
③我国创新者对国际市场专利布局的高度重视。
④中国经济继续迅速转型的需要和创新主体“走出去”、寻找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的需要。
三、(2019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10分)
【材料一】、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它是一种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性学习活动。
【材料二】
研学旅行收获圆环图
【材料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
“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
”回归到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
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虽然研学游起步很晚,但是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
在研学游的发展之下、中国文化部与旅游部的完美联姻下,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更健康,让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下的产业,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途径。
研学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虽然祖国的文化断层了几年,经济在清末也倒退了百年,但是未来的世界大国必定是中国。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研学旅行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B.只有小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会认识新朋友,说明其存在一定的弊端。
C.研学旅行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旅游,还要在旅游中有课程的开发。
D.虽然我国研学游起步很晚,但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
2.【材料二】是有关研学旅行有何收获的圆环图,请仔细读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分)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研学旅行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4分)
三、(10分)1.(3分)B【解析】小部分学生研学旅行的收获是交到新朋友,并不能说明研学旅行存在弊端,B项表述错误。
2.(3分)示例:
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研学旅行的时候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学到历史文化知识、看到优美的景色。
由此可以看出研学旅行是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
3.(4分)①有利于学生了解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教育。
②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③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族复兴。
四、(2019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10分)
【材料一】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反复强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总书记指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
【材料二】
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习总书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特别强调: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材料三】
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关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和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B.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学习掌握其思想精华。
C.我们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D.对于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可以直接为我们所用。
2.结合【材料一】,谈谈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当今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4分)
四、(10分)1.(3分)D【解析】根据【材料二】可知,对于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D项中“可以直接为我们所用”说法错误。
2.(3分)①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益处。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3.(4分)示例:
①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②要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说明: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五、(2019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10分)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君不见,中秋月圆,我们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期盼;重阳登高,我们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农历新年,又有多少人会汇入春运大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节日,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材料二】中华传统节日形象标志——春节
【材料三】
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诗词朗诵热潮,再到工艺制作体验,当下形式多样的媒体栏目和实体活动,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粉丝,足以证明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能够唤醒大家心底共同的文化情怀。
人是节日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中国传统节日伴随着中国人生发成长,或许形式日渐衰微,但其精神早已存续于人心,存续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季羡林先生曾说,“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文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
继承以保持民族性,弘扬促使其现代化,这样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充满激情与热爱。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B.中秋团圆、重阳登高以及回家过年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体现。
C.当下形式多样的媒体栏目和实体活动,使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D.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促使其在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迁中依旧鲜活。
2.阅读【材料二】,简要说说“春节”的主体图案内容和寓意。
(3分)
3.结合【材料三】,请你对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两点建议。
(4分)
五、(10分)1.(3分)C【解析】C项属于因果错误,“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是它本身就有的,当下形式多样的媒体栏目和实体活动,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粉丝,证明了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而已。
2.(3分)春节徽标,由中国大红灯笼和“春”字巧妙结合而成。
灯笼外观蕴含中国水墨风格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祥、喜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3.(4分)
(1)提升公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使学习传统文化成为全民热潮。
(2)创新传统节目形式,促使传统文化现代化。
(说明: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六、(2019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10分)
【材料一】
最近一段时间,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已“不会写字”,也再次激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时,随机从现场观众中选取的“成人体验团”,在听写“貔貅”“攥拳头”“瓮中捉鳖”等词语时频频出错,只有30%的人正确写出了“癞蛤蟆”一词,“熨帖”二字仅有10%的正确率;而在河南卫视“汉字英雄”节目中,“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
这两档节目,让“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话题。
有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提笔忘字”。
不仅如此,网络时代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以“手写汉字”为主题做了一项调查(2517人参与),受访者中,90后占18.9%,80后占48.5%,70后占23.8%。
以下为部分调查结果:
表一:
表二:
【材料三】
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列举“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几次汉字危机,认为那些危机都是技术层面的,不是根本问题,因为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影响语言文化发展的关键是民族生存状态。
他说:
“现在的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大家提笔忘字,其实是母语情感的淡化。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时,“成人体验团”在听写一些词语时出错率很高。
B.网络时代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C.从《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来看,提笔忘字的比例,80后比70后、90后高得多。
D.习惯使用快捷的电脑输入法,手写越来越少,是提笔忘字最突出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汉字危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
3.阅读【材料三】,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的话语包含几层意思?
请简要概括。
(3分)
六、(10分)1.(3分)C【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
《中国青年报》做的调查结果中并未涉及80后、70后、90后提笔忘字的比例,只提及了他们的人数比例,因此C项表述错误。
2.(4分)①提笔忘字;②错别字泛滥;③汉语使用不规范;④书写能力在退化。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3.(3分)影响语言发展的关键是民族生存状态;提笔忘字的实质是母语情感的淡化;保持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七、(2019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10分)
【材料一】
家训、家规、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训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家规制定了家庭关系与活动的基本规范,家风则整体体现了这一家庭的道德风貌。
从表现形式来看,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
颜之推、司马光、朱熹、曾国藩等历史名人都留下了许多有关家训家规的文字,其中的许多名言警句不仅对各自家庭成员的成长发挥了作用,也对社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近日,福州大学“家风家训廉政教育实训基地”在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鸿湖戴氏家风馆正式揭牌成立。
来自福州大学机械学院的35名师生齐聚鸿湖戴氏家风馆,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通过参观学习、聆听戴氏家风故事、诵读戴氏家训,上了一堂生动别样的“廉政家风课”。
据了解,“鸿湖戴氏家风馆”坐落在洪坑古厝群之中,戴氏一族“寸心无贪行忠效,务行德政为万民”的家族传承,是该区极具影响力的家训之一。
该基地的成立旨在立足福建本土文化,弘扬优秀家风家训,让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材料三】下面是两幅具有剪纸风格的家训家风宣传画。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是(3分)()
A.家训、家规、家风三者在表现形式上不一样,家训、家规是有形的,家风则是无形的。
B.从历史名人留下的许多家训、家规来看,家训、家规的意义只对家庭成员在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C.“家风家训廉政教育实训基地”的成立可以让学生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D.从【材料三】来看,“善”是中国传统家训家规的重要内容,应该继承、弘扬。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20字以内)(3分)
3.【材料三】中的两幅宣传画将在你的居住地张贴、派发,你觉得它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是否合适?
请选择一个方面简要说明。
(4分)
七、(10分)1.(3分)B【解析】根据【材料一】中“不仅对各自家庭成员的成长发挥了作用,也对社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可知家训家规的作用也有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一面,B项表述不完整。
2.(3分)福州大学家风家训廉政教育实训基地落户芗城。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3.(4分)示例一:
我觉得很合适。
剪纸与家训家规同属中国传统文化,在福建也有许多人喜欢,用传统形式宣传传统文化,令人印象深刻。
示例二:
我觉得不合适。
剪纸的形式在城市中并不为人所熟悉,也不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宣传效果不会太好。
八、(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8分)
【材料一】
门,闻也,从二户,象形。
门的繁体字写作“门”,是两“户”相合,所以门是双扇的,户是单扇的。
门,以其“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的特性而成为我国建筑中最活跃的因素。
受礼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从周代起,便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来规范其规模和形制。
对于标识居住者等级地位的“门”,古时的典章制度对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环用材、门钉数量等都有详尽的规范,仅从住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级地位,故有“门户之别”的说法。
例如,门的油漆颜色是很有讲究的,有红色、绿色和黑色。
红色一向被认为是正色、吉庆之色,正因为如此,红色也被赋予了高贵等级的意义。
它和门上的门钉、铺首一起共同组成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凡皇室宫殿的大门都是红门、金钉、金铺首。
除色彩装饰外,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
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群的设计中,均有严格的等级。
唐代《营缮令》中规定:
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门只开一个门洞。
《周礼·考工记》通过“三室居中,左祖右社,面朝背市,五门、三朝、六寝”的空间设计,以壮丽威严的空间处理,反映了传统宫廷的空间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还可以是建筑主体以外的构筑物,如阙、牌坊等,它们归属于“门”类,但其功能已不在于“进出”,属礼仪崇尚的独立的标志性建筑。
例如,“阙”是中国古代城门、宫殿或者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
它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
根据汉代制度,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
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象征天下独尊之意。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豪门”“寒门”的概念也由此产生,至今还流传有“光耀门楣”“书香门第”“门户之见”等成语,“门”这个建筑构件就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
“门”最基本的功能是开关,人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某些抽象事物,也用与“门”有关的词语来表示,例如“心门”“国门”。
打开自己的心门,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有别于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学,有所成;打开国门,广泛地和别国进行交流,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1.下面是两幅古城门的图片,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推断其所属古城的等级。
(2分)
图一:
图二:
2.西汉时,汉宣帝重臣霍光的墓前修建了“三出阙”,遭到了人们的非议。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其受非议的原因。
(3分)
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对“门”有了哪些认识。
(3分)
八、(8分)1.(2分)县城都城
2.(3分)“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象征天下独尊之意。
霍光不是帝王,墓前却修建了“三出阙”,是僭越的表现,因此受到非议。
3.(3分)示例一:
我了解到古代从住宅的大门便可识别出居住者的等级地位,故有“门户之别”的说法。
示例二:
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
示例三:
这个建筑构件是家庭的显著标志。
九、(2019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8分)
【材料一】
文人书画家以印代款,或在自己所藏书画上钤印的习惯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钤印宣示其所有权,留下自己的踪迹;另一方面,印章本身也是文人艺术领域的一份子。
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印章的种类多样,功用各自有别,但就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①(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这从大型书画收藏爱好者乾隆对印章的喜好中就可见一斑,据《乾隆宝薮》记录,乾隆共有一千余方印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乾隆五玺”,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
乾隆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将宫中所藏画作古书一一赏阅,并留下了各式钤章,甚至②(喧宾夺主反客为主)、不顾对书画本身的损害,足见这些小小的印章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印、玺、节具有同等含义,不论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都有使用的权利。
秦朝,玺印的等级制度建立,使印章的使用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开始成为权力和个人地位的象征。
这一制度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强盛平和的唐朝,随着官员人数的扩张,官制的复杂化,官印体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段时间,印章的发展吸收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文化成果,文人开始正式进入印章领域,公印与私印的分流于是愈发明显:
一支继续着过去实用主义的道路前行,在今天我们常能在各机关部门中看到印章的身影;另一支则开始了艺术道路的转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沈阳市 中考 语文试题 研究 连续性 文本 阅读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