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docx
- 文档编号:356778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4.92KB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docx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技巧
1、文章体裁。
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
4、文章内容。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
答: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2、答题技巧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6、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
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8、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19、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20、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1、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2、小说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3、小说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说明文阅读
1、阅读技巧
1、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把握说明对象:
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2)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2、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3、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
总之不拘一格。
二、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5、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或删除?
并说明理由。
答: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
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
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议论文阅读
一、阅读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
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明确:
中心论点1个(统帅分论点)
分论点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
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3)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比喻
(2)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
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
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
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
①并列式:
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2)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4)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二、答题技巧
1、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
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
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2、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
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3、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
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
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
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4、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
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
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
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
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
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
不宜详细叙事。
否则会喧宾夺主。
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
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思路: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6、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7、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
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
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8、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
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附:
小说散文的常见考查题型
一、分析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问文章结构题
⑴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⑵问文章线索:
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⑶问文章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如《皇帝的新装》。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采用的是倒叙方法,先把结果写出,再引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
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
插叙:
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2.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⑴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⑵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⑶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⑴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⑵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⑶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⑷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⑴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⑵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3.问文章的详略。
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
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
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
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
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4.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
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
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之要求:
完整、简洁、明确。
二、体会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主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⑴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人物+事情;
⑵其他要素如:
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概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关键词句提炼出来,组合成句来概括。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阅读 解题 方法